配色: 字号:
张猛龙碑释文1
2018-01-23 | 阅:  转:  |  分享 
  
张猛龙碑释文

ReplyQuote

北朝诸碑中,《张猛龙碑》是享誉极高的。当代书家启功先生称:『《张猛龙碑》在北朝诸碑中,允为冠冕。龙门诸记,豪气有余,而未免于粗犷逼人;邙山诸志,精美不乏,而未免于千篇一律。惟此碑骨骼清奇,富于变化,今之形,古之韵,备于其间,非他刻所能比拟。』(《论书绝句》)《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成碑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五二二)正月。碑高八尺四寸,宽三尺七寸。全碑分碑额、碑阳、碑阴三个部分。碑额正书,三行,十二字。碑阳二十四行,行四十六字。碑阴十二列,第一列七行在阴额,第二列二十行,第三列十一行,第四列二十一行,第五列十四行,第六、七列各二十一行,第八列十行,第九列二行,第十列三行,第十一列四行,第十二列二十二行。此碑传为崔浩所书,浩北魏清河东城人,官至司徒,书享盛名。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世之旧拓本第十行『夏温凉』字未泐,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以商务印书馆王罐藏本为最。此碑碑主张猛龙,字神祗,南阳白水人。北魏孝明帝熙平年间(五二六——五一七),任魏鲁郡太守。他在任内,『治民以礼,移风以乐』,对人民,『如伤之痛,无怠于夙霄,若于之爱,有怀于心目,是使学校克修,比屋清业,农桑劝课……』不久,『学建礼修,风教反正』,境内大治。人民乐业安居,百姓由此而感恩戴德,故为张猛龙立此颂德之碑。又因其兴学有功,此碑得以跻身于儒家圣地——孔庙。

《张猛龙碑》的碑额,题为『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十二个大字,其字几乎全用方笔,出锋布势,戈戟森然,缓涩峻驰,沉着潇洒,结字险绝雄劲,体势飞扬。大小伸缩,揖让避就,处理极为精当。跌宕起伏,肃穆之气,逸于字里行间。从碑额题文整体赏析,不难看出,其并不只是单单着眼于一个字,而是把上下左右,以及通篇气势,融为一体。如,魏』,左边笔画稍轻,右边略重,兼有一竖弯勾向右,而『鲁』,即加重和放长『刀』部的左撇,中间一方笔长横,起笔尽量靠左,这样,不仅『鲁』字更觉肃峻,同时,求得了与『魏』字上下左右的呼应平衡。值此,又将『鲁』字下边的『日』收得极紧且小,以为『郡』字的长撇大竖蓄势,『郡』中部亦继续紧放,『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君』部的撇画,『匠』旁的竖画一泻千里,峻整迭荡,舒展秀逸之气顿起。又如『府』字,将左长撇作一短竖勾,全字紧收,笔用方而体势圆,更显雄奇。同时,为『君』字的长撇蓄势,使『君』字险峻更为突出。而『君』,又以一方厚凝重之长画,横贯其左右,随之,长撇戛然而出。放长击远,豪气直透笔底。这样,『府』和『君』形成了强烈对比,既避免了『府』字左长撇与『君』字左长撇的雷同,更显『君』之肃穆整严,险峻秀逸,使人有俨然不可进犯之感。

碑额题文,从结体上打破常规,密处更密,疏处更疏,以致于有更多的空间,表现更多的棱角和方势。如『太』、『张』、『清』等字。如此,碑额之险绝之势更炽。难怪碑学先贤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叹道:『字在一二寸间而方笔者,以何碑为美?《张猛龙碑额》、《杨晕碑额》字皆二寸,最为丰整有势,可学者也。』细细品玩,碑额的特殊用笔,正显示了碑主张猛龙『从善如归,惟德是蹈,惟仁是依』,『恩深在民』刚直方正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人民对碑主的崇敬。

《张猛龙碑》碑阳之碑文书法,其文概为正书字体。笔法方圆兼备,以方为主。藏露起伏,抑扬顿挫,以及提按使转,无所不备。貌似平庸,却内含雷霆万钧。其用笔力度,在笔锋二一分之间,沉着痛快,如断金切玉,尤具龙跳虎卧之气,矫健劲拔。其藏锋起笔和转折处干净利落,中锋运笔涩进,富有立体之感,虽瘦劲而不力怯。横画有逆入平出,亦多回锋护尾。有方起方收,也有方起圆收,如『丁』、『是』之横画。竖画劲直,以悬针垂露并用,大多横、竖画在落笔时,上端取斜尖势,如『中』,『恃』等字。点处方圆互变,有重如泰山之『三角点』、有秀逸潇洒之『圆点』,也有轻捷圆润的『长竖点』等等,隶意中含,丰富多姿,如『志』、『庶』、『泫』。撇捺多取平势,伸长放开,左右舒展,曲度不大,但出锋含蓄饱满,力至笔端,沉劲纵敛有致,气势磅礴,如『春』、『金』等。竖勾角度较大(大于直角),同时各具情趣,有博大雄强之感,这种笔意,是《张猛龙碑》的一大魅力所在,如『子』、『乃』。弯勾欲放即收,含蓄深沉,意趣别致,如『也』『光』等。其笔意古朴巧拙,遒劲沉雄,内含篆、隶遗韵如『祖』之『且』,圆转似篆;『後』之『彳』隶韵尚存;其高雅浑厚,不见一点尘俗气。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张猛龙》以其为隶楷之极则之。』又说:『精能则有若《张猛龙》。』

其碑阳之碑文书法结构,更见精到绝俗。在《张猛龙碑》中的许多结字方法,亦是后世总结为结构准则的结字方法。如『盖』地载,『军』天覆,『郎』让左,『凉』让右,『平』让直,『七』让勒等等……

在很多字的具体结构处理上,匠心独具,奇趣无比,韵味深长。如『庶』字,结体虽不见奇特,但五个点的用笔,却各具姿态,无一雷同,打破了『庶』字三横平行,两竖因紧守中宫而等分间距所形成的板滞。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字的笔画呈水平状态或平行状态,是对字形整齐美的要求。而<张猛龙碑>,却又另有变化之妙。横画一般都斜向右上方,但在一字中有几笔横画时,却往往使其中一些横呈水平状,与其他横不平行。由于处理极为巧妙,于矛盾的不和谐中,充满着统一与和谐美的意趣。如『平』,第一横画斜向右上方而昂起,下边横画基本呈水平状,竖画却紧靠右行笔。不仅不见偏颇、反觉加强了字势的安定,于静态中顿起险意。『王』字却又不同。上横中间下凹,两端上翘;中横平正,略短;下横两端微下垂,中间呈上凸。三横画之体态,各具情趣之妙意。三点三竖并列,极难书写『州』字,在《张猛龙碑》却又显得独具丰姿。三竖画均作竖勾变化,前画竖勾下端向左弯出,中画下端微向右,末画呈右下斜出之势。三竖画同时又依次加大长度,前勾钝而上端平,后两勾的下角角度依次减小,角上端也越来越向左上方斜出,三点姿态也各不相同。再仔细观察,当会发现,三竖和三点各自所分割的间距,也是向右依次加大。如此『州』则秀丽宽广。

『禽』字之结体,更富有诗情画意。左撇右捺,尽力向外开拓扩展,况其撇异常长大陡疾而粗健,出锋微上翘;捺略短,较平,出锋遒劲。两画曲纵交融,笔力饱满,十分灵动。『禹』部之第一横画右下斜,且极精劲。所余三横画,呈右上方斜势紧密排列,并使平行,下边左竖悬针,短小似点。中竖画下边向右轻轻一提,哈显笔未至而意先到之势。右竖勾较粗壮长大,以求平衡。整个『禹』部紧收,位置上提,于撇捺,更觉畅怀舒展,峻拔宏强。细细品味,有如慈母,敞开博大之襟怀,以卫护小雏。以似雄鹰,势欲展翅翱翔。全字振振欲飞,立体动感极强。此可谓《张猛龙》书法结构风格之一神采矣。

左右距离拉开,遥相呼应,体疏意密如『比』和『以』字,两『匕』笔画方向、粗细、长短、意态,乃至笔画方圆,毫无一点相同之处。但却浑然一体,峻美非常。

通过精巧的特殊立意造形,和奇特的用笔技巧,把特定的点画,写得异常粗壮强健,突出主要笔画,使之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部分,在抽象的线条和朴素的结构中,透出雄强朴茂,以此表现独特的变化和深湛的韵味,也是《张猛龙碑》的一大特点,如『小』、『未』的左点,『其』、『也』的横画,『身』、『金』的撇画等等。

以纵取势,中宫紧收,四周笔画伸展开大,把应是中心线的笔画以及左右偏旁,通过特殊处理,使之各具情态,再将位置作上下左右巧妙移动,打破静止的调和状态,形成疏密有致,自然天成,合理而险绝的结构变化,以动态打破板滞,表现出对立统一的动态美,去求得全局平衡。这也是《张猛龙碑》书写技巧的独特和可贵之处,如『葵』、『下』、『民』、『蘅』、『当』、『震』、『慕』等字。

再者,《张猛龙碑》虽结体峻险,变化无穷尽,于字的整体,却是『向心形』之笔势环抱,以突出博厚宽广和丰腴的结字意境,如『覆』、『恃』、『成』。向势、背势,因字随形,两种写法同时运用。在向势中,有背势之舒畅、紧张感,在背势中,又兼备向势的饱满、丰厚意,更显出古质苍朴,如『月』、『周』、『耳』、『白』等。《张猛龙碑》,在整体的结体布局上,更有一精绝处,于书学当为不朽之功。若将每行字,设一中轴线,慢慢品析,不难发现,此碑之单字,几乎很少四平八稳。字之重心不左倾,即右偏。将线把字之重心连接,将会看到,由左右欹侧而结构精巧的汉字所构成的一幅气势连贯,错落有致,节奏感极强的,波浪形动态弧线图。似此,不仅毫无倾侧之感,更觉跌宕起伏,平衡稳定,心怡气爽,妙趣横生。康有为说:『《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于行书取《兰亭》,于正书取《张猛龙》,各极其变化也』。又说《张猛龙》『结构精绝,变化无端』。康氏之誉,并不为过。
献花(0)
+1
(本文系香山梦艺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