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55章解读
2018-01-25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55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9.7第55章【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jue)鸟不搏。骨弱筋柔而
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a),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不道早矣。【译文】一个人如何才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唯有不断增厚自己的德行返璞归真,就像初生的婴儿赤条条毫无遮掩,坦荡荡心胸
无私。刚从道的母体中分娩出来,其德至足至全至深至厚,还未受世俗的污染和损害,故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赤子与天地同德,与万物无异
,就连野兽猛禽都会与之亲近,蜂蝎蛇虫不去叮咬蛰他,豺狼虎豹野兽不会伤害他,鹰隼猛禽不会用翅膀利爪搏击他。他的筋骨虽然柔弱,但小拳头
却握得很牢固,虽然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小鸡鸡却勃然挺起,这是因为精气充沛之至的原因啊。他整天大声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和
气纯厚之极的缘故啊。如果能复归赤子之纯真就能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懂得了阴阳和合就能认识客观规律,是为“知和曰常”。遵照客观规律办事
,就能对万事万物明了于胸,是为“知常曰明”。如果不知和不知常,就会贪生纵欲去增益生命,自以为吉祥,其实是祸殃,是为“益生曰祥”。欲
念战胜理智,意气用事就叫做逞强,是为“心使气曰强”。物极必反,事物过于强壮就会开始衰老,是为“物壮则老”。这些贪生逞强的行为不合于
道,不遵守常道就会早早灭亡,故称“谓之不道,不道早矣”。【解读】55.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jue)鸟不
搏”,具体阐释上一章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要像赤子那样德行纯厚。上一章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那么如何修身养德,老子以赤子作
比喻。“赤”的第一个意思是赤条条赤裸裸,没有一点遮遮掩掩。第二个意思是婴儿皮肤的血红颜色,比喻婴儿无牵无挂无私无我心胸坦荡。老子孔
子所处的周朝崇尚赤红之色,现代人也常说“赤子之心”或“一片赤诚”。老子将道比作是天地万物之母,那我们就是道的孩子。婴儿刚从母体里出
来,还未受尘世的污染,其蕴含之德至纯至厚,是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第10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第20章“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第28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52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攫”读作(jue),从“扌”从
“矍”,“矍”读作(jue),鹰隼之类的猛禽,所以“攫”就是凶恶的鹰隼用翅膀搏击用利爪抓取猎物。远古时期人们穴居草居树居,最怕蛇虫
野兽和猛禽,《女娲补天》中记载“猛兽食颛(zhuan)民,鸷(zhi)鸟攫(jue)老弱”,凶猛的禽鸟用爪抓取年老弱小的人吃掉,可
见那时猛禽的厉害。赤子与天地同德,与万物无异,就连野兽猛禽都会与之亲近,蜂蝎蛇虫不去叮咬蛰他,是为“毒虫不螫”。豺狼虎豹野兽不会伤
害他,是为“猛兽不据”。鹰隼猛禽不会用翅膀利爪搏击他,是为“攫鸟不搏”。55.2“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
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展现赤子的至纯至朴至精至和。“牝”是雌性生殖器的特征,“牡”是雄性生殖器的特征,“全作”是完全勃起。婴儿筋
骨很柔软,但小拳头却紧紧握住,是为“骨弱筋柔而握固”。虽然不懂男欢女爱,但小鸡鸡却硬邦邦勃然挺起,是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这是
因为赤子精气肾气充沛之极的原因,故称“精之至也”。“号”是声嘶力竭地大声哭号,“嗄”读作(sha),从“口”从“夏”,声带撕裂。婴
儿虽然整日号哭,但嗓子始终不会沙哑,这是因为婴儿中气非常和谐的缘故,故称“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55.3“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矣”,告诉我们不要益生也不可使气逞强。上一句说“和之至也”,“和”是阴阳二气极为和
谐的状态,一阴一阳之谓道,第4章“道冲而用之”,第42章“冲气以为和”,《周易乾卦》说“保和太和”,故宫“太和殿”的取名就是期望天
下达到太和的境界。如果能复归赤子之纯真就能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懂得了阴阳和合就能认识客观规律,是为“知和曰常”。遵照客观规律办事,
就能对万事万物明了于胸,是为“知常曰明”。“益”是增益,“生”是生命,第50章说“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
厚”。“祥”是吉祥,“益生”就是人为地增益生命,山珍海味胡吃海塞,或者是炼丹求取长生不老药,自以为吉祥如意,其实是先益后损,不仅没
有祥兆反而是祸殃的前兆,所以老子说“益生曰祥”,反话正说。“和”是阴阳二气的和谐,现在非要用气动气使气,破坏了中和太和的平衡状态,
这是逞强的表现,使得真气元气泄漏掉了,故称“心使气曰强”。为什么呀,因为阳消阴息物极必反,日中则昃月盈则亏,事物发展到强壮阶段,就
会向反面转化,是为“物壮则老”。这不合乎道,不遵循道的事物会早早地灭亡,故称“不道早矣”。《道德经》中共有两处“不道早矣”,第30章也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矣”。张武忠2017.9.8于北京武警总医院。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