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学大师向寅:什么是立春立春有哪些风俗习俗
2018-01-27 | 阅:  转:  |  分享 
  
国学大师向寅:什么是立春?立春有哪些风俗习俗?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代表万物复苏、新年伊始。
2018年的2月4日(2017年腊月十九)就是狗年的立春,也就是在这一天开始就正式进入戊戌狗年了。既然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立春这一
天非常重要,那么立春的由来是什么呢?立春到底有哪些讲究呢?国学大师向寅给大家介绍立春的相关知识。向寅,国学讲师,当代社会学家,国学
传播者,传统文化研究专家。立春节气由来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
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
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
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
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
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
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立春有什么习俗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从气候学上来说,立
春只是春天的前奏。我国东北、西北地区清明入春,华北地区春分入春,长江中下游惊蛰入春,西南地区雨水入春,只有华南地区立春节气可作为春
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立春节。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
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民间,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迎春活动。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立春吃
春饼,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
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立春日,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春牛在塑制时,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
了出来,拾起谷粒放回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国学大师向寅提示:春耕夏
种秋收冬藏,春天代表着开始,代表着因,若有其果,必有其因。所以在立春这一天要给自己一个因,种善因得善果。
献花(0)
+1
(本文系向寅国学文...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