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训练2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二)
——’17备考热身教辅系列
山东平原一中魏德田
本套强化训练搜集近年来各地高中物理高考真题、模拟题及其它极有备考价值的习题等筛选而成。其目的在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必须弄清电路变化的串反并同规律,学会应用它去分析电路动态问题、含电容电路问题及电路故障分析等.进而为解决好力学、电路知识综合题,提高我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破解依据
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㈡闭合电路的功率关系、最大输出功率、电源的效率:
⑴即电流的功率等于电流在内、外电路的功率之和;
或;⑵;⑶。
㈢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略)
㈣“电路变化”:
“串反并同”规律:所谓“串反”,即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减小(或增大)。所谓“并同”,即某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将增大(或减小);
适用条件有三:
⑴适用于只有一个支路的电阻发生变化的情况。
⑵当整个电路可等效为一个并联电路时,若电源内阻不计,则不适用。
⑶电路是闭合的。
㈤“稳定电路”:若电路中包含非纯电阻元件,则⑴电感本身没电压,与电感并联者没电流;⑵与电容串联者没电流;而与电容并联者,电压相等;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计算,用电容的定义式。
㈥电路中的能量守恒,如电流所做的功等于电源的电(势)能减少等等。
二、精选习题
㈠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⒈(14·佛山一模)如图-1所示的电路,R1、R2是两个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L为小灯泡,电源的内阻为r.开关S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则()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小灯泡变亮
C.电容器处于充电状态D.电源的总功率变大
⒉(13江苏)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2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U增大,装置发出警报,此时()
A.RM变大,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B.RM变大,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C.RM变小,且R越大,U增大越明显D.RM变小,且R越小,U增大越明显
⒊(17浙江模拟)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为电源内阻,R1和R3均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当R2的滑动触点在中央时合上开关S,此时三个电表A1、A2和V的示数分别为I1、I2和U.现将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则三个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I1减小,I2增大,U减小B.I1增大,I2不变,U增大
C.I1增大,I2减小,U增大D.I1减小,I2不变,U减小
⒋(17海淀区二模)电源的两个重要参数分别是电动势E和内电阻r。对一个电路有两种特殊情况:当外电路断开时,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当外电路短路时,短路电流等于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比值。现有一个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和一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将它们串联或并联组成的系统视为一个新的等效电源,这两种连接方式构成的等效电源分别如图-4甲和乙中虚线框所示。设新的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试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r′=R+r
B.甲图中的,r′=R+r
C.乙图中的E′=E,
D.乙图中的,
⒌(17天津模拟)如图-5甲电路所示,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该电阻的电流I的变化关系如图11乙所示,电源电动势为7.0V,内阻不计。电阻R1=1000Ω,且阻值不随温度变化。若改变R2,使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则此时
A.R的阻值为1000Ω
B.R的阻值为400Ω
C.通过R的电流为2.5mA
D.通过R的电流为2.0mA
⒍.[13甘肃省河西五市联考]如图-6所示,电路中每个电阻的阻值都相同.当电压U升高时,先烧坏的电阻应是()
A.R1和R2B.R3和R4C.R5D.不能确定
⒎(16全国Ⅱ)阻值相等的四个电阻、电容器C及电池E(内阻可忽略)连接成如图-7所示电路.开关S断开且电流稳定时,C所带的电荷量为Q1;闭合开关S,电流再次稳定后,C所带的电荷量为Q2.Q1与Q2的比值为()
A.B.C.D.
⒏(14湖北八市联考)在如图-8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U1、U2和U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ΔU1、ΔU2和ΔU3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ΔU1|<|ΔU2|,|ΔU2|>|ΔU3|B.||不变,变小
C.||变大,变大D.变大,变大
9.(16北京)(1)热敏电阻常用于温度控制或过热保护装置中.图-9为某种热敏电阻和金属热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示意图.由图-9可知,这种热敏电阻在温度上升时导电能力________(选填“增强”或“减弱”);相对金属热电阻而言,热敏电阻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更________(选填“敏感”或“不敏感”).
10.(15新课标I).(9分)图-10(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拄,电表量程为10mA.由
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Ω,R2=_______Ω。
(2)现用一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I.5、2.0.2.5、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10(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10(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11.(17天津)(9分)(3)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1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其中电流表A1的内阻r1=1.0kΩ,电阻R1=9.0kΩ,为了方便读数和作图,给电池串联一个R0=3.0Ω的电阻.
①按图示电路进行连接后,发现aa′、bb′和cc′三条导线中,混进了一条内部断开的导线.为了确定哪一条导线内部是断开的,将开关S闭合,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先测量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再测量a、a′间电压,若读数不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若读数为零,则一定是________导线断开.
②排除故障后,该小组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多次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位置,得到电流表A1和A2的多组I1、I2数据,作出图像如图-12.由I1-I2图像得到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12.(15福建)如图-13,由某种粗细均匀的总电阻为3R的金属条制成的矩形线框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且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中。一接入电路电阻为R的导体棒PQ,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ab、dc以速度v匀速滑动,滑动过程PQ始终与ab垂直,且与线框接触良好,不计摩擦。在PQ从靠近ad处向bc滑动的过程中()
A.PQ中电流先增大后减小
B.PQ两端电压先减小后增大
C.PQ上拉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D.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13.(17江苏)如图-14所示,两条相距d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右端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杆静置在导轨上,其左侧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MNPQ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下.当该磁场区域以速度v0匀速地向右扫过金属杆后,金属杆的速度变为v.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不计,导轨光滑且足够长,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
(1)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I;
(2)MN刚扫过金属杆时,杆的加速度大小a;
(3)PQ刚要离开金属杆时,感应电流的功率P.
14.(13四川)如图-15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0,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R2两端的电压为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
15.(14浙江东阳中学)图-16为汽车的蓄电池、车灯(电阻不变)与启动电动机组成的电路,蓄电池的内阻为0.05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只接通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0A,电压表的示数为12V.再接通S2,启动电动机工作时,电流表的示数变为8A,则此时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是()
A.2AB.8AC.50AD.58A
16.14合肥一模)如图-17所示的电路中,GMR为一个磁敏电阻,它的阻值随所处空间磁场的增强而增大,电源的内阻不可忽略.闭合开关S1和S2后,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则()
A.L1、L2都变暗B.L1、L2都变亮
C.L1变暗,L2变亮D.L1变亮,L2变暗
17.(16天津)(3)某同学想要描绘标有“3.8V,0.3A”字样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测量数据尽量精确、绘制曲线完整.可供该同学选用的器材除了开关、导线外,还有:
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等于3kΩ)
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等于15kΩ)
电流表A1(量程0~200mA,内阻等于10Ω)
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等于0.1Ω)
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2(0~1kΩ,额定电流0.5A)
定值电阻R3(阻值等于1Ω)
定值电阻R4(阻值等于10Ω)
定值电阻R5(阻值等于1kΩ)
电源E(E=6V,内阻不计)
①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将各元件字母代码标在该元件的符号旁.
②该同学描绘出的I-U图像应是图-18中的________.
18.(15新课标II)(9分)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1v与内阻的真实值Rv先比R1vRv(添“>”“=”或“<”)主要理由是
19.(17江苏)某同学通过实验制作一个简易的温控装置,实验原理电路图如图-20所示,继电器与热敏电阻Rt、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在电源E两端,当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继电器的电阻约20Ω,热敏电阻的阻值Rt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t/Ω 199.5 145.4 108.1 81.8 62.9 49.1
(1)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E1(3V,内阻不计)、电源E2(6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200Ω)、滑动变阻器R2(0~500Ω)、热敏电阻Rt、继电器、电阻箱(0~999.9Ω)、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该装置实现对30~80℃之间任一温度的控制,电源E应选用________(选填“E1”或“E2”),滑动变阻器R应选用________(选填“R1”或“R2”).
(2)实验发现电路不工作.某同学为排查电路故障,用多用电表测量各接点间的电压,则应将如图-21所示的选择开关旋至________(选填“A”“B”“C”或“D”).
(3)合上开关S,用调节好的多用电表进行排查.在图-20中,若只有b、c间断路,则应发现表笔接入a、b时指针________(选填“偏转”或“不偏转”),接入a、c时指针________(选填“偏转”或“不偏转”).
(4)排除故障后,欲使衔铁在热敏电阻为50℃时被吸合,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写各步骤前的序号).
①将热敏电阻接入电路
②观察到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
③断开开关,将电阻箱从电路中移除
④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
⑤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将阻值调至108.1Ω
20(16浙江)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现有量程为3V、内阻约为3kΩ的电压表和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1Ω的电流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图-22-1是实物的部分连线图,待测电阻为图-22-2中的R1,其阻值约为5Ω.
(1)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________(填“a”或“b”)、导线②连接________(填“c”或“d”).
(2)正确接线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用作图法求得R1的阻值为________Ω.
U/V 0.40 0.80 1.20 1.60 2.00 2.40 I/A 0.09 0.19 0.27 0.35 0.44 0.53 (3)已知图2中R2与R1是材料相同、厚度相等、表面为正方形的两导体,R2的边长是R1的,若测R2的阻值,则最优的连线应选________(填选项).
A.①连接a,②连接cB.①连接a,②连接d
C.①连接b,②连接cD.①连接b,②连接d
21.(16全国Ⅰ)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要求当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时,系统报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Ic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V,Ic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时阻值为650.0Ω.
(1)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23的连线.
(2)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固定的阻值,根据实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________.
②将开关向__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22.(16江苏)小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一金属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已知该金属电阻在常温下的阻值约10Ω,R随t的升高而增大.实验电路如图-24所示,控温箱用以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
实验时闭合S,先将开关K与1端闭合,调节金属电阻的温度,分别记下温度t1,t2,…和电流表的相应示数I1,I2,….然后将开关K与2端闭合,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再次为I1,I2,…,分别记下电阻箱相应的示数R1,R2,….
(1)有以下两种电流表,实验电路中应选用________.
A.量程0~100mA,内阻约2Ω
B.量程0~0.6A,内阻可忽略
(2)实验过程中,要将电阻箱的阻值由9.9Ω调节至10.0Ω,需旋转图中电阻箱的旋钮“a”“b”“c”,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将旋钮a由“0”旋转至“1”
②将旋钮b由“9”旋转至“0”
③将旋钮c由“9”旋转至“0”
(3)实验记录的t和R的数据见下表:
温度t(℃) 20.0 40.0 60.0 80.0 100.0 阻值R(Ω) 9.6 10.4 11.1 12.1 12.8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R-t图线.
由图线求得R随t的变化关系为R=________Ω.
㈠选择题
⒈【答案】AC
【解析】由“串反并同”规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滑变”增大,可知加在与其间接并联的电压表的电压必定增大,与其通过串联的小灯泡的电流必定减小即变暗,故得A对B错;同理,加在与其并联的电容器的电压必定增大即要充电,因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减小即总电流减小,而电源电动势不变,易知总功率必定减小,故得C对D错。本题答案为AC.
当然,也可依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时,电阻R′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干路的电流I变小,小灯泡变暗,路端电压U=E-Ir变大,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处于充电状态,选项C正确;电源的总功率P=EI随电流I的减小而减小,选项D错误.
⒉【答案】.C
【解析】根据“串反并同”规律,当RM减小时,与它并联的R电压必定减小,而且依据分流公式可知R越大,分得电流越小导致电压越小;与它串联的RS两端的电压必定增大。故选C。
另外,由于此装置电路中RM先与R并联后与RS串联.也可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I=,S两端的电压U=IRS增大,则电流I增大,故R并减小,所以并联的一条支路电阻减小,即RM必减小,故排除选项A和B.由于=+,即R并==,当时,→0,则R并≈RM,RM变化了多少,R并也变化了多少.对U的变化影响明显,即R越大,U增大越明显,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⒊【答案】A.
【解析】可知当“滑变”向移动而电阻减小时,通过自身的电流必将增大;由“串反并同”规律,而通过与它并联的电阻的电流必定随之减小,与它并联的电压表两端的电压也必定随之减小。故选A。
另外,也可由图知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电流表A1测量流过R1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流过R2的电流。当R2的滑动触点向b端移动时,R2减小,依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电源的内电压增大,则路端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示数U减小,R3电压增大,R1、R2并联电压减小,通过R1的电流I1减小,而总电流I增大,则流过R2的电流I2增大.故BCD错误,A正确。⒋【答案】D
【解析】甲图中等效电源的电动势为,,内电阻为,;乙图中等效电源的电动势等于MN间的电压,即内电阻等于R与r并联的阻值,即有,故选D。
⒌【答案】BC
?【解析】由于AB与BC间的电压相等,即为3.5V,由图可知当BC两端的电压为3.5V时,设R为零,则回路电流强度为3.5,当R中通过2.5时,它两端电压为1V,则两端电压为2.5V,恰好满足此条件,即C正确,D错;由欧姆定律得:。由此计算可知B对,A错;故选择BC答案。
⒍【答案】C
【解析】画出等效电路,可知该电路有两个支路:一个为R1和R2并联后与R5串联;一个为R3和R4串联,当电压U升高时,先烧坏的电阻应是电流最大的电阻R5,选项C正确.
⒎【答案】C
【解析】由已知条件及电容定义式C=可得:Q1=U1C,Q2=U2C,则=.
S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甲
U1=·E×=E;
S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
乙
U2=·E=E,则==,故C正确.
⒏【答案】A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电阻R2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的电流I=变小,路端电压U3变大,且=r保持一定,U3=U1+U2,而U1=IR1减小,则|ΔU2|>|ΔU3|,|ΔU1|<|ΔU2|,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定值电阻R1==,选项B错误;电阻R2=变大,r+R1=不变,选项C错误.
9.【答案】增强,敏感。
【解析】由题目图像可知,随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明显减小,所以导电能力增强.又由图像可知,随温度变化,热敏电阻的电阻变化更明显,所以更加敏感.
10.【答案】(1)15,35;(2)300,3000;(3)c,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电阻是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电阻是R2。
【解析】(1)定值电阻和毫安表都是并联连接,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变形式U=IR,使用a、b两个接线柱时有:I满R表=(I表1-I满)(R1+R2);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时有:I满(R表+R2)=(I表2-I满)R1,I表1和I表2为改装电表的量程,解以上各式得:R1=15Ω,R2=35Ω。
(2)根据,电流表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I.5、2.0.2.5、3.0mA,可知电路中总电阻最大为:,最小阻值为,若定值电阻选用1000Ω,则无法校准3mA的刻度,所以定值电阻选用500Ω,由于最大电阻要达到3000Ω,所以变阻器要选择3000Ω。
(3)因为只有一个电阻损坏,所以d点应与c连接。原因是R1与A表并联,则当R1损坏时电表A仍有示数指针偏转;而R2与A表串联,则当R2损坏时电表A无示数指针不动,据此闭合开关时,若电表指针偏转,则损坏电阻是R1,若电表指针不动,则损坏电阻是R2
⒒【解析】(3)①测a、b′间电压,读数不为零,说明cc′没有断开,若测a、a′间电压,读数不为零,说明bb′没有断开,所以是aa′断开;若测a、a′间电压,读数为零,说明aa′没有断开,所以是bb′断开.
②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及如图所示电路得E=U外+U内=I1(R1+r1)+(I1+I2)(R0+r),代入图像中两组数据(60mA,0.12mA)、(260mA,0.05mA),解得电动势E=1.4V,内阻r=0.5Ω.
⒓【答案】C
⒔【答案】(1)(2)(3)
【解析】(1)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解得
(2)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解得
(3)金属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则
感应电动势,电功率,解得
⒕【答案】AC
【解析】R2先与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并联,后与左半部分串联,再与R1串联,R2所在并联电路的电阻占外电阻的,故R2两端的电压为,A对;通过R2的电流与通过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的电流相等,故通过滑动变阻器左半部分的电流是通过R2的电流的2倍,其热功率是R2的4倍,滑动变阻器右半部分又与R2的热功率相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热功率是R2的5倍,C对;由楞次定律、安培定则可判断a极板带负电,B错;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kS,其中回路面积为圆的面积,所以感应电动势为kπr2,D错.
⒖【答案】C
【解析】只接通S1时,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U+Ir=12V+10×0.05V=12.5V,R灯==Ω=1.2Ω.再接通S2后,通过启动电动机的电流为I电动机=-I′=A-8A=50A,选项C正确.
⒗答案:16.D[解析]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左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变弱,GMR的阻值减小,右侧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I变大.路端电压U=E-Ir变小,L2变暗;通过L2的电流变小,通过L1的电流I1=I-I2变大,L1变亮,选项D正确.
⒘【答案】①电路如图所示②B
【解析】①电压表V1和定值电阻R5串联,可改装成量程为0~4V的电压表,电流表A1与定值电阻R4并联,可改装成量程为0~0.4A的电流表,待测小灯泡的电阻很小,故电流表采用外接法.
②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所以B正确.
⒙【答案】(1)(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以保证通电后电压表所在支路分压最小;闭合开关,调节,使电压表的指针满偏;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断开,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指针半偏;读取电阻箱所示的电阻值,此即为测得的电压表内阻。
(3)断开,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成半偏状态,电压表所在支路总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也增大;此时两端的电压大于电压表的半偏电压,故(其他合理说法同样给分)
⒚【答案】(1)E2R2(2)C
(3)不偏转偏转(4)⑤④②③①
【解析】(1)由于继电器的电流超过15mA时,衔铁才能被吸合,若电源E取E1=3V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1==15mA=0.015A
即R总===200Ω
而在3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99.5Ω,再加上继电器的电阻20Ω,总电阻为219.5Ω,已超过200Ω,则无法使温度控制在30℃,故E1=3V不能选择,只能选择E2,E2=6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2==0.015A
则R总′=400Ω
此时若要使温度能控制在80℃,热敏电阻Rt与继电器的总电阻为49.1Ω+20Ω=69.1Ω<400Ω,为使衔铁不至于在低于80℃时被吸合,需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且最大阻值不能小于400Ω-69.1Ω=330.9Ω,而R1最大阻值为200Ω,不符合要求,故选R2.
(2)要测直流电压,选择开关只能旋至C.
(3)测a、b间电压时,由于b、c间断路,电路中电流为0,故a、b间电压为0,因此多用电表指针不偏转;测a、c间电压就相当于测电源两极间电压,因此多用电表指针将会偏转.
(4)为了使在设计电路时方便,这里用电阻箱临时代替热敏电阻.查出5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将电阻箱调至相同阻值,断开开关,用电阻箱替换热敏电阻,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衔铁刚好被吸合.再断开开关,将电阻箱移除,换成热敏电阻.因此其合理顺序为⑤④②③①.
⒛【答案】(1)ad
(2)如图所示4.4~4.7
(3)B
【解析】(1)因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又知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电路接线,故测R1阻值的最优连接方式为导线①连接a、导线②连接d.
(2)作图如图所示,则R2==Ω=4.4Ω.
(3)根据电阻定律可得R=ρ=,故R2=R1,要测R2的阻值,与测量R1一样,最优的连线应①连接a,②连接d,故B正确.
21.【答案】(1)连线如图所示
(2)R2(3)①650.0b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②c报警器开始报警
【解析】(1)电路如图所示.
(2)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V,Ic约为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坏,可知外电阻的取值范围是Ω=900Ω≤R≤Ω=1800Ω.
报警器的电阻是650.0Ω,所以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取值范围在250Ω到1150Ω之间,所以滑动变阻器应该选R2.
(3)电阻箱代替报警器工作时的热敏电阻,阻值应为650.0Ω,滑动变阻器刚开始应置于b端,若置于另一端,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会超过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实验调试时,将开关置于c端,缓慢调节滑动变阻器,直至报警器开始报警.
22.【答案】(1)A(2)①②③(或①③②)
(3)(见下图)
0.04t+8.8(0.04t+8.6~0.04t+9.0都算对)
【解析】(1)当滑动变阻器取最大阻值10Ω时,再加上金属电阻常温下阻值为10Ω,总电阻为20Ω,则电流I===0.075A=75mA<100mA,故选量程为0~100mA的电流表比较精确,即选A.
(2)调电阻箱时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也就是不能先将b、c旋钮先旋转至“0”,因为此时电阻箱相当于导线,电流表可能会烧坏.因此必须先将a旋钮由“0”旋转至“1”,再将b、c旋钮旋转至“0”.
(3)根据表中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点,并根据点的分布特点作出R-t图像,如上图,且使直线尽可能通过更多的点,把两个在直线上的点的数据代入直线方程R=kt+b,列出方程组,求出k=0.04,b=8.8,即R=0.04t+8.8。
18
图-7
图-6
图-15
图-25
图-19
图-18
图-17
图-16
图-14
图-6
图-5
图-1
图-2
图-3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3
图-12
图-24
图-23
图-22
图-21
图-20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