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62章解读
2018-01-30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62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9.11第62章【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
贵。【译文】前面几章讲了如何成为一个大国,又分别展示了大国的内政和外交策略。大国者处于下流万国来朝,成为天下尊贵之主,那么接下来如
何治理天下?大道是万物的至尊至贵,渗透到万物的骨髓,存在于人的内心最深处,也是万物的庇护之所,故称“道者,万物之奥”。我们称得道有
德之人为善人,还没得道之人为不善人。善人得万物之奥的道,就像得到了法宝,故称“善人之宝”。不善人虽然没有得到万物之奥,但他不仅不敢
轻易违逆天道,而且还会借用依靠道来保护自己,故称“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如果偶然取得了天下,就会竭力靠自己的智慧去维持这一切,自
以为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有天下。因为不善之人自尊自贵,会用所谓的甜言蜜语换取天下人的好感和尊重,就像在市场上做生意,并且用自认为美好
的行为加之于人,故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这些美言和美行都是有为有欲的表现,看似有善其实是不善。真正的善人常善救人故无弃
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之人则相反,弃人弃物离弃大道,最后自己也会被天下所遗弃。世人有诸多不善,都是由“有”而造成的,那么如何才
能抛弃去除人们内心和行为上的“有”?故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所以就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政权来教化民众,首先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代
表天道作为天之子莅临天下,称之为“立天子”。接着选拔几位德高望重者,既辅助天子又监督百官,称之为“置三公”。三公作为国家重臣,既要
辅助天子,还有监督制约天子的责任。每当天子驾着驷马拉着的大车飞奔脱离大道之时,就及时手持象征大道的玉璧及时进谏加以制止,让天子对照
着大道沉静下来面壁思过从善如流,故称“拱璧以先驷马”。有道之君能见贤思齐闻道改过,但是遇到无道的不善天子就没有办法了,这些措施还属
于有为而治的范畴,根本的办法还是体道悟道,故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上古的圣人为什么如此以道为贵?他们处无为之事行不
言之教,深知咎莫大于欲得,罪莫大于不知足,以有为取得或治理天下是最大的欲得,是最大的不知足,也是最大的咎和罪。并不是说找到了“道”
,这个最大的罪就可以免除了,故称“不曰,求以得,有罪而免邪”。有德的圣人得到了治理天下的法宝,所以成为了天下的至尊至贵,是以“故为
天下贵”。【解读】62.1“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揭示道是天下万物的至尊至贵至宝,也是万物的护佑神。前几章讲了
如何成为一个大国,又展示了大国的内政外交策略,大国者下流万国来朝,成为天下尊贵之主,所以老子接着讲如何治理天下。“奥”的本义是室内
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它幽深隐蔽的地方,也指古时祭祀时设置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大概是参考了《周易》坤卦的卦象而造的字。乾卦是天,坤
卦是地,大地生养万物是万物之母,在文王的后天八卦图中,坤卦的大地居于西南方,因此古人在屋子的西南角设置万物生养之神的牌位,造了一个
“奥”字。所以“奥”有幽深隐秘奥妙深奥的意思,比如“奥说”是神妙的学说,“奥深”高深莫测,“奥主”比喻国君。老子说,大道是万物的至
尊至贵,渗透到万物的骨髓,存在于人的内心最深处,并不浮于表面,也是万物的庇护之所,故称“道者,万物之奥”。我们称得道有德之人为善人
,还没得道之人为不善人。善人得万物之奥的道,就像得到了法宝,故称“善人之宝”。不善人虽然没有得到万物之奥,但他不仅不敢轻易违逆天道
,而且还会借用依靠道来保护自己,故称“不善人之所保”。《道德经》中共有3章提到“善人”和“不善人”,第27章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
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第79章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62.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老子描述不
善人的所作所为,告诉世人要剥除所有的不善,参考了《周易》贲卦和剥卦的哲理。不善之人如果偶然取得了天下,就会竭力靠自己的智慧去维持这
一切,自以为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有天下。因为不善之人自尊自贵,常会用所谓的甜言蜜语换取天下人的好感和尊重,就像在市场上做生意,并且用
自认为美好的行为加之于人,故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德经》中的“美”都带有贬义的味道,第2章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斯恶矣”,第81章做了最终总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些美言和美行都是有为有欲的表现,看似为善其实是不善,第2章说“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矣”,真正的善人要像第27章所说的“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之人则相反,弃人弃物离弃大道,最后自己也会被
天下所遗弃。世人有诸多不善,都是由“有”而造成的,那么如何去抛弃去除人们内心和行为上的“有”的邪欲和冲动?故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周易》第22卦是贲卦,第23卦是剥卦,贲卦是讲文饰贲饰之道,万事万物具备了本质内涵,如果再加以适当的包装打扮,则会文质彬彬
光彩照人,前景必然亨通。但过度的文饰会文过饰非,使虚假的“美言”和“美行”大行其道,逐步脱离大道,所以必须在剥卦中剥除过度的浮华和
虚假表象。老子将这两个卦的哲理合在一起,所以他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62.3“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老子用建立国家政权作比喻,来描述不善之人的所作所为。如何人为地去除人之不善,就不得不施行所谓的教化,老子用建立一整套国家政权来
作比喻。首先树立一个最高统治者,代表天道作为天之子莅临天下,称之为“立天子”。“天子”这个名称到了周朝才正式登场,尧帝传给了舜帝,
舜帝传位给大禹,大禹不再向下让贤,而是建立了家天下的夏朝,用不着确立夺取天下的思想体系。商朝推翻了夏朝,但商朝主要崇尚祖先和神,不
太重视天道。而周人崇尚上天,因为周族位于偏僻的陕西岐山,处在华夏文明圈之外,他们要替代商王朝,就要师出有名。因此聪明的周人祖先就想
到了老天,标榜自己是天之子,要替天行道。周文王将《易经》进行了改编,把乾坤两卦置于首位,乾卦描述天道,坤卦展现地道,周人像大地一样
永远跟随天道修养道德养育万民。接着选拔几位德高望重者,既辅助天子又监督百官,称之为“置三公”。尧舜时期有“四岳”辅政,之后有的朝代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有的朝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公作为国家重臣,既要辅助天子,还有监督制约天子的责任。每当天子驾着驷
马拉着的大车飞奔脱离大道之时,就及时手持象征大道的玉璧进行制止,让天子对照着大道沉静下来面壁思过,故称“拱璧以先驷马”。我们看古装
电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大臣上朝时手持一块板子,这块板子叫做“玉笏”,也称作笏板玉板手板朝板等,是从商朝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明代。用途
很多,其中最大的作用是玉笏象征天道,大臣用天道来劝谏天子君王,“拱”是手持,“璧”是纯洁清透的玉石,故称“拱璧”。这种风气也传到了
民间,直到今天,有很多家的院子里都还建一个“照壁”,人在进门和出门前先使心情平静下来,后来还延伸出“面壁思过”的说法。“驷马”是拉
车的四匹健马,或者是四匹健马拉着的大车,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老子用“驷马”来比喻天子君王的权势强大一意孤行,如果天子不尊
天道,那么三公就有权进行制止,让其冷静下来,这就是“拱璧以先驷马”。有道之君能见贤思齐闻道改过,但是遇到无道的不善天子就没有办法了
,比如老子之前的夏桀和商纣王。所以这些措施都还属于有为而治的范畴,根本的办法还是体道悟道,用道的无为来治理天下,才能长保长盛不衰,
故称“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62.4“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告诉我们古之圣人是如
何治理天下的。在周文王孔子和老子的心目中,远古的三皇五帝时期是最美好的理想社会,那时候的圣人以道为贵,而不以权利和财富为贵,第
51章说过“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他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29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矣。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第46章也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以此取天下是最大的欲得,是最大的不知足,也是最大的咎和祸。所以说道是求不来的,故称“不曰,求以得”。同时并不是说找到了“道”,这些最大的罪就可以免除了,故称“不曰,有罪以免邪”。有德的圣人得到了治理天下的法宝,所以成为了天下的至尊至贵,是以“故为天下贵”。张武忠2017.9.11于北京武警总医院。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