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3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9.11第63章【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要 想治理好天下,就要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生事端的原则去处理事务,以恬淡的心态去品味人生百味,故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换句话说,就是既不在乎自己的权势是大还是小,是伟大还是渺小,也不计较自己得到的是多还是少,即使招致别人的误解和抱怨也不放在心上,依 然用德去感化他,故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我们回顾一下社会是怎样向前发展的,如何由部落组成一个小国,如何从小国发展成一个大国, 大国如能妥善处理内政外交他国就会来归附,进而居于万国之首一统天下。由此可见,大生于小,多起于少,万事万物都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所 以解决一个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突破,目标远大要从细微之处着想,是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的难事一定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天下的 大事也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故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积少成多,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习坎 如常履险如夷。所以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做大事,所以才能最终成就大事。那些轻易做出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容易的,势必遭 受诸多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不会轻视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解读】63.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重申治理天下的策略。“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人为,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故称“为无为”。“无事”并不是无所事事, 而是不滋生事端,以公正的原则去处理事务,故称“事无事”。人生苦短世态炎凉,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无味”不是不让你身处世俗,而应以恬 淡的心态去品尝人生百味,故称“味无味”。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既不在乎自己的权势是大还是小,是伟大还是渺小,也不计较自己得到的是多 还是少,即使招致别人的误解和抱怨也不放在心上,依然用德去感化他,故称“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第49章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就是“报怨以德”。《道德经》中共有两处“报怨以德”,第79章说“和大怨,必有馀怨,报 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在本章持肯定态度,但到了79章,老子连“报怨以德”的做法也否定了,因为这也是人的有意为之,有别于大道的无为。 63.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 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揭示万事万物都是从易到难从小到大,循序渐进不可急躁。前面几章层层递进,展现如何从部落组成一个小国,如何从 小国发展成一个大国,大国妥善处理内政外交他国就来归附,进而成为万国之首一统天下。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生于小,多起于 少。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处理难题要从容易的地方突破,目标远大要从细微之处着想,故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广而推之,天下的难事 一定从容易的事情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故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后世的荀子从道德经中受到启发,他 在《劝学》一文中写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所以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一下子就做成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业,故称“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那些轻易做出承诺的很少能够兑现 ,是为“轻诺必寡信”。把事情看得容易的势必遭受很多困难,是为“多易必多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不会轻视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故称“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张武忠2017.9.11于北京武警总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