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篆刻百家名言集之•孟轲•【孟子】
2018-01-31 | 阅:  转:  |  分享 
  
篆刻百家名言集之·孟轲·【孟子】——文/图赵亚平【概论】【孟子简介】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
(今山东http://baike.baidu.com/view/998318.htm邹县东南部人),距离http://baike.
baidu.com/view/2176.htm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
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
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
“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http://baike.baidu.com/view/546805.htm仁政”思想,被称为“htt
p://baike.baidu.com/view/8568.htm亚圣”。【关于《孟子》】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
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
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艺文
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
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7]??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
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http://baike.baidu.com/view/736890.htm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
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http://baike.baidu.com/view/4
410.htm大学》《http://baike.baidu.com/view/4111.htm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
、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
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关于本集】本集拟选《孟子》中经典名句辞条48条,成印55方。印文
以金文为主,间或小篆、仿白石印风。以方圆为主的仿古玺印式,兼有长方、随形印式。本集封面印及孟子像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
子》(一)【原文】天子不仁,四海不保。【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释文】天子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议论】下面
有:诸侯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宗庙和封地;普通士人和老百姓不行“仁义”,便保不住自己的
身体。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原文】君子不亮乎恶(wu)执。【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释文】亮:
同“谅”,诚信。君子心中不明亮,怎么能够有操守呢?【议论】这就是孔子、孟子关于“信”的辩证观,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以免引起思想认识
上的迷惑不解乃至于混乱。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原文】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语出】战国·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释文】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议论】孟子认为治理天下,是要让百姓富裕,百姓富裕
了,道德就会提高。孟子强调以义治国,特别提出了减免税赋,值得推存。他反对的是唯利是图,争夺一己之私利。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
·《孟子》(四)【原文】仁者无敌。【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释文】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
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议论】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五)【原文】乐民所乐者
民亦乐其乐、忧民之爱者民亦忧其忧。【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释文】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
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议论】作为君主,要与民同乐.然后说了上面这句话.意
思是说,圣明的君主总是与民众同甘苦共呼吸,心中装着天下百姓.这样,他们就会受到民众的拥护,成为英明君主。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
轲·《孟子》(六)【原文】杯水车薪。【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释文】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徒劳
无功,解决不了问题。【印作赏析】金文入印杯水、车薪各占一边且杯水偏小车薪偏大,很显然小小的一杯水灭不了车薪之火,紧扣主题。篆刻百家
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七)【原文】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释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
,怎么能赶上别人呢?【议论】羞耻对于人关系重大,干机谋巧诈事情的人是没有地方用得着羞耻的。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样能赶上别人呢?
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八)【原文】穷不失义。【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释文】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议论】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孟子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士立身的原则是“http
://baike.baidu.com/view/1468726.htm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无论穷通,都应该不失道义。篆刻
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九)【原文】达不离道。【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释文】发达了也不背离道义。篆刻百
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原文】言无实不祥。【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释文】言论没有内容,不充实,不真实
,是不好的。【议论】这就涉及到语言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充实,一个是真实。“充实”的标准实际上是质与量的高度统一,是一种尽可能以少的量
表达高的质的会话标准;“真实”的标准是一种伦理道德标准,主要是要做到语言无欺、诚实无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
一)【原文】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释文】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信,而没有获
得成功的人,则在这个世上继续修身养性。【议论】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
孟轲·《孟子》(十二)【原文】君正莫不正。【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句上》。【释文】国君正直,全国莫不能正直。只要有一个正直
的国君,那么全国就能安定了。【议论】作为领导人,首先要有智慧,首先要带头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首先要带头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首先要带头正直,那么全国的人民都会仿效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而行事了。如果人人都能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都会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都能正直待人,当然,这个社会也就安定了。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三)【原文】仁则荣不仁则辱。【语出】战国·孟轲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释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议论】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
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四)【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释文】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
,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
‘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意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
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http://baike.baidu.com/view/369223.h
tm血缘关系的小孩。【议论】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
·《孟子》(十五)【原文】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释文】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
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议论】对人是不是恭敬有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人的品行修为问题,实际上是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大问题。只有
虚心待人、恭敬有礼貌,才能与人沟通交流,得到别人的认可。一个傲慢无知、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的。节俭的人不贪图
财物,不奢侈,不虚浮,不铺张浪费。生活俭朴的人不一定是因为贫穷,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美德的表现。他们懂得别人的财富也是血汗换来的,是劳
动的成果,不会用欺骗、掠夺等卑劣手段去侵占。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六)【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语出】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释文】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篆刻百家名言集之·
战国·孟轲·《孟子》(十七)【原文】地利人和。【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释文】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议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八)【原文】不以规矩不成方
圆。【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释文】公输般那样的巧匠,不凭规和矩,是画不成方圆的。【议论】http://baike.
baidu.com/view/8066467.htm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乃至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标准。无规矩不
成方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十九)【原文】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语出】
战国·孟轲·《htt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孟子·http://baike.baidu.
com/view/366731.htm梁惠王上》【释文】权:称量。度(duó):度量。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
知道长短。【议论】物品是这样,人品也是这样。这充分说明要知轻重长短,就在亲自实践去试一下,体现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一的来源。篆
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原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释文】人要有
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议论】人生苦短,世事茫茫。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如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
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然后才能成就大事,有所作为。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现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
为也。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一)【原文】其进锐者其退速。【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释文】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议论】前进太猛,做得过了头,其结果是退起来也会快得很,结果还是达不到目的。这就应了孔子的话:“http
://baike.baidu.com/view/86854.htm欲速则不达。只有中庸之道,做得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才是正确的,才
能够从容不迫地顺利地达到目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二)【原文】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语出】战国·孟轲·《孟
子·告子下》。【释文】恶劣的环境可以激起人的忧患意识,使之为改变现状,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最终能得以发展,强大起来;安逸的环境容易
消磨人的意志,易使人堕落,最终在安乐的环境中灭亡。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三)【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
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释文】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这个人
的身上的时候,就一定要先要使他们的心情意志受磨练,使他们的筋骨受一番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使他的资财缺乏而受到贫穷困苦。【议论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
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四)【原文】尊贤使能,俊杰在位。【语出】战国·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释文】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议论】孟子认为,当官为政者要嫉贤妒能,要尊重人才,并委以重任才能使国家富强
起来。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五)【原文】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释文】
爱护百姓,行王道统一天下,没有谁能够抵御他。【议论】一切为百姓生活着想,去管理国家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
战国·孟轲·《孟子》(二十六)【原文】民事不可缓也。【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释文】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
切地对待啊。【议论】在孟子眼中老百姓才是国家的基础,是国家的根本,先有民而后有国然后才有国君,国君只有造福于百姓才是立国之根本,故
而,百姓的事情是不能缓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七)【原文】宝珠玉者殃必及身。【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
心下》。【释文】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到他身上。【议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当然不仅仅是诸侯国君值得注意,就是一般的当政
为官者,贪财宝好女色也是大忌,弄不好就要惹出祸患来。看那些贪腐者那个不是因为“宝珠玉者,而殃必及身”?弄得个身败名裂,遗恨终身吗?
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八)【原文】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释文】人人都可以做
尧舜那样的贤人。【议论】这是植根于“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62951/762951.ht
m性善论”而鼓励人人向善,个个都可以有所作为。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二十九)【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渭之大丈夫。【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媵文公下》。【释文】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
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议论】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
义凛然的高尚品德。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原文】养心莫善于寡欲。【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释文】养心的方法,没有比尽量减少欲望更好了。【议论】欲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智昏,做了欲望的奴隶,其结果是“http://baike
.baidu.com/view/348297.htm欲望号街车”不知驶向哪里,失去控制,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
·孟轲·《孟子》(三十一)【原文】以大事小乐天者也。【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释文】能以大国地位侍奉小国的,是乐於
听从天命的人。【议论】国不分大小应处于平等的地位,不存在谁侍奉谁的问题,应该和平共处才是。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
三十二)【原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释文】以武力征服人,人不是真
正心服,而是力量不足,抵抗不住;以恩德服人,人的心中高兴,是真心实意的服从。【议论】人心不可欺。谁若以强力征服,那么虽然因一时力量
不足,慑于淫威被迫身服,但不会心服。只有以德待人,尊重人,人才会身服心服。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三)【原文】
唯仁者为能以大事小,为智者为能以小事大。【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下》。【释文】只有仁人能以大国的地位侍奉小国,只有聪明的
人能以小国的地位侍奉大国。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四)【原文】草尚之风必偃(yan)。【语出】战国·孟轲·
《孟子》【释文】尚:跟随;偃;倒伏。平民百姓的言行表现比作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下.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
孟子》(三十五)【原文】至则进乱则退。【语出】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下》【释文】天下太平,就出来做事;天下混乱,就退居田野。篆刻
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六)【原文】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语出】战国·孟轲·《孟子·http://baike.bai
du.com/subview/9461459/9515791.htm告子句上》。【释文】鱼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
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义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话,我宁愿失去生命,以全大义。【印作赏析】金文入印古玺印式
,整个印面分成两个部分,“鱼与熊掌”“可兼得”有较大的间隙,寓意二者不可兼得。【议论】孟子的话在告诫人们要重义,宁可舍生取义,但是
人们往往忘记了这本来的意思,却津津乐道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虽然,这也是一个真理。人不能太贪心,事情不可能让一个人占尽便宜,有所得
必有所失,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次要的而顾着重要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七)【原文】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语出】战
国·孟轲·《孟子·离娄上》。【释文】顺应天理的人生存,违背天理的人灭亡。【议论】这里的“天”可以是“天道”或“天意”“天子”也可以
理解为“民意、民心”在下更趋向民心。有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很难说,一个做事不顺应民心、民意的人能够顺应“天理”。篆刻百家名言
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八)【原文】其身正天下归之。【语出】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释文】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
人民就会归顺你了。【议论】儒家提倡先正己后正人,先治己后治人。为政者,要为群众作表率,不辞辛劳。上行下效,自成风气,百姓也会走向正
道。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讲廉政,就需要通过从政者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给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凡是禁止百姓做的,自己先带头不做;凡是要求百姓做的,自己带头先做。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上行下效、熏蒸渐渍的积极影
响,以优良的政风带民风。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三十九)【原文】人之患,在好(hào)为人师。【语出】战国·孟轲·
《孟子·离娄上》。【释文】好(hào)特别喜欢,高兴做某事。为(wéi):做,当。人的忌讳,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议论】htt
p://baike.baidu.com/view/2655.htm孟子的本意并不是说“为人师”不好,而其中关键在一个“好”字。“好
”字体现的是自我炫耀,自满自足,固步自封,不思上进。这种“好为人师”为的不是传道授业http://baike.baidu.com/
view/784705.htm解惑,而单单为的是贪图训斥他人、受人尊敬的虚荣而已。也不乏因为人师而获得额外报酬者。篆刻百家名言集之
·战国·孟轲·《孟子》(四十)【原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释文】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
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议论】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论断是讲的如何区分社会工作的伦理问题。这是封建政治的理想
范式。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一)【原文】人之有道,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近于禽兽。【语出】战国·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释文】人类生活的通则是:吃饱、穿暖、安居而没有教育,便同禽兽差不多了。【议论】有了教育才使得人与禽兽有所区别,人们才
能懂得父子讲亲爱,君臣讲礼义,夫妇讲内外之别,长幼讲尊卑次序,朋友讲真诚守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经济繁荣,更应该提升
公民道德素养,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二)【原文】尽信书不如无书。【语
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释文】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议论】我们今天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
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不然的话,可是要出大问题的了。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三)【原文】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
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释文】昭昭:明白、明显的样子。昏昏:模糊不清的样子。贤人先使自己明
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去使别人明白。【议论】孟子在这里阐述了一条教育原则——必须自己昭昭才能使人昭昭。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具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假如教育者自己对问题一知半解,却不懂装懂,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虽然煞有介事,必然误人子弟。此名句从正反两面立论,述理深刻,给人以警示。即使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应书之座右,铭记于心,真正按“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的原则从事教学,切不可“以其昏昏,使^昭昭”。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四)【原文】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释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议论】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五)【原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语出】战国·孟轲·《孟子·告子章句上》【释文】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议论】《素问·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即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心脏的功能其中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思维功能的。篆刻百家名言集之·战国·孟轲·《孟子》(四十六)【原文】为天下得人难。【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释文】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3
献花(0)
+1
(本文系洗心居的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