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胡思杜
2018-02-03 | 阅:  转:  |  分享 
  
14、1957年8月29日,《河北日报》以《我省各高等学校反右派斗争获
得初步胜利》为题,发表“本报消息”:“如唐山铁道学院素称‘铁树
不开花’的老教授史家宜,在斗争中都大胆揭发出右派分子胡思杜等挑
拨离间党与知识分子关系的反动言论。”——《人民文摘》(2012年
第6期)‘胡适之子胡思杜:拼不上的人生碎片’。
15、1957年9月21日,胡思杜在留给亲人胡思孟的遗书里说:“现在我
没有亲人了,也只有你了。你来了我一定不在了,找我的一个同事,他
会告诉你我的一些情况。你是我最亲的人了,现在我已经死了,你不要
难过。你能吃苦,耐劳。我留下的六百多元钱,公债券二百多元,你的
孩子若能上学的话,供给他们上大学。一个手表也给你,留个纪念。希
望你们努力工作,你的孩子们好好学习,为社会主义立点功。”——《
南度北归:离别》103页、《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第154
页)。
16、此为胡思杜的舅舅江泽涵的回忆,在那种政治环境中,人的恐怖
心里随处可以见,并且人人似乎都无处可逃。——《南渡北归:离别》
第104页、《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第156页)。
17、同上15。
18、胡适先生读到其儿子批判自己的文章后,回答记者的提问时所
讲。——《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第152页)、《胡适之
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6册第2152页。
19、胡思杜死了之后,都不被放过,学院告诉胡思孟,胡思杜是属于
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而与组织不同的是,胡思杜在其遗言里,叮
嘱自己的亲人好好工作,为社会主义立功。——《南渡北归:离别》
第103页
20、笔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因为2016年去印度见了尊者而受到有关当
局的恐吓与威胁,人身自由处于随时可能丧失的边缘,这段时间避难于
亲戚家,对于那种似乎无处可逃的情境有最为切肤的感受。最大的感受
就是,过去的政治阴霾,随时准备着卷土重来。
参考资料:
1、《南度北归:别离》,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版
2、《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罗尔纲著,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出版,2006年版
3、《胡适全集、日记、书信》,季羡林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
版,2003年版
4、《李敖大全集、胡适研究》,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1999
年版
5、《胡适传论》,胡明著,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6、《胡适年谱》,曹伯言、季维龙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986
年版
7、《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中华民国史组编著,中华书局出版,1980年出版
8、《陈垣书信往来》,陈智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9、《文化、心态、人格——认识胡适》,沈卫威著,河南大学出版
社,1991年版
10、《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颂平编著,台北联经出版
社,1984年版
11、《杂文月刊》2012年第9期——《胡思杜的人生悲剧》,作者胡劲秀
12、《万象》2012年第7期——《胡适和他的右派儿子》,作者朱正
13、《名人传记》2014年上半月第8期——《胡适父子的最后悲情》,
作者岳南
14、《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0年第1期——《胡思杜对父亲胡适的批
判》,作者张丽霞
15、《文史精华》2003年第4期——《胡适与爱子胡思杜》,作者郭汾阳
16、《文史春秋》1997年第1期——《胡适与胡思杜之死》,作者李伟
17、《关东学刊》2016年第1期——《关于胡适的两则新史料》,作者
林建刚
18、《人民文摘》2012年第6期——《胡适之子胡思杜:拼不上的人生
碎片》,作者沈虎邹、吴名、岳南
献花(0)
+1
(本文系寒江老叟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