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吴梓涵
2018-02-26 | 阅:  转:  |  分享 
  
读《目送》有感寒假匆匆而过,不知不觉中我们又走过了一年,不知不觉我们也长大了一岁。这种感觉特别强烈,可能是因为我已经18岁了,已经成年了,
在我的肩膀上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龙应台老人的《目送》给了我很多的感触,书的简介给它的定义是人生之书,详细的写出了作者目送自己
的亲人老去,成长。用深邃,忧伤,美丽的笔墨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作者与他的儿子安德烈,仿佛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的影子。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我带来告诉我如何成长,而给我更多的是如何感恩。很幸运,我在青春花季我遇到了这本书。在读这本书时,
我无数次的回忆起我曾经的那段青涩的,叛逆的年少时光,曾经的我在一段时间里很懦弱,很无知,很叛逆,我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了她们的心,但是
她们不断的鼓励我,引导我,相信我,一次一次的帮助我,希望我走向成功。现在回首往事才慢慢的懂事,才慢慢地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我也慢慢
懂得,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在那段迷茫困惑的时光里,我只能一个人走。可是我知道,他们
眼中的担忧,他们眼中的不舍,他们眼中一逝而过的伤痛,纵然我看不到。到歙州学校也有三年了,还记得刚来的时候,因为适应不了学校的环境,
便开始想家,想爸爸妈妈。一个月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假期,在读过一年之后,我突然就觉得离开家久了反倒觉得跟父母亲牵越紧了。其实,在每次月
假,寒暑假回家后,只要是在父母,老人视线范围之内,不管做什么,他们的目光总是紧紧的跟随,听着我讲校园的趣事,偶尔还会来插一句话。其
实我也知道尽管我在封闭的学校但是他们还是不放心我,担心我学习,我的日常。我慢慢地都在理解,慢慢地长大,慢慢地知道她们的感受。在一
次次星期日下午很少的时间团聚后的分别,很多时候不是我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不舍的,不放心的
,满眼的目送,但是时间在流逝,我们在成长,我们会一直远去,我们可能从未回头张望过,因为我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那份不需要回报的爱一
直坚实的存在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知道,父母不会是我们一生的港湾,他们,也会离开。就像书中一样,作者看着自己的父亲
步入天堂,那是最后一次目送,也是最难过的目送,我不禁的想起了以后的我,我也只希望到那时我还能明白,作为一个儿女,在父母的有生之年,
让他们能够多点眼光落在我们的身上,而不是看着我渐行渐远,也希望在将来我能够看看我现在所写的这些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是
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花似锦,轮回过几次??我相信我会慢慢地体会到书中的那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吴梓涵高二九班
献花(0)
+1
(本文系个人图书53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