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4年县(处)级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2
2018-03-09 | 阅:  转:  |  分享 
  
井陉县2014年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卷(附答案)



姓名:单位:职务:总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一、填空题(以下共有15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公正司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坚持用制度

,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法无授权,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实行国家机关

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7.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把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

8.《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其他组织应当明确机构,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

9.我市“六五”普法规划确立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新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把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10.行政参与原则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的确认。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是一个程序权利的体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获得通知权、陈述权、和申请权。

11.行政机关行使任何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利的行政权力时,都必须取得法律的授权,符合法律的规定。没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负担的。

12.法定性的行政程序,行政主体与相对人都必须遵守,否则将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只有那些重要的行政程序才有必要成为法定程序,其他行政程序则可以行政主体自行设定,即

行政程序。

13.行政机关隐瞒身份,通过设计诱发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行为的情景或者为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行为提供条件或机会,诱使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行为,从而得以搜集证据或者查获违法行为人的调查取证方式,被称为。

14.是行政机关等单位以各种应急法律规范为依据,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编制的具体工作方案。

15.根据保密法规定,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即。

二、判断题(以下共有1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括号内画“√”或“×”。)

1.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和监督体系,要求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和规范化。()

2.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4.行政征收指行政机关基于充实国家财政或者实现特定的公共目的,依法强制有偿取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一定金钱的行为。()

5.《行政处罚法》第46条规定:“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这一规定体现了正当程序原则中禁止恣意原则的要求。()

6.政府通过发布征收决定的方式征收土地,在征收土地的行为完成以后,进行的拆迁即征收拆迁。在法律性质上是一个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法律事实。()

7.应急预案,是行政机关等单位以各种应急法律规范为依据,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和逻辑推理,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所编制的宏观工作方案。()

8.对人身自由的暂时性限制,有保护性约束,也有不利性约束。前者如对游行示威中的强行驱散,后者如对醉酒者强制约束至酒醒。()

9.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监察、审计部门。各级行政机关要积极配合监察、审计的工作,自觉接受监察、审计机关的监督决定。在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中,这属于专门监督。()

10.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涉密人员离岗离职不再实行脱密期管理。()

三、单项选择题(以下共有20个小题,每题1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

A.党的温暖B.国家权力C.法律威严D.公平正义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参与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促进依法办事,防范法律风险。

A.公职律师B.法律顾问C.法制机构D.执法队伍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A.听证公开B.决策公开C.执法公开D.信息公开

4.立法民主是()原则在立法程序、形式上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A.民主法治B.西方民主C.古典民主D.现代民主

5.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务必查清事实,掌握足够证据,恪守“证据在先、行为在后”的准则,才能在行政诉讼中顺利应诉。这就需要行政机关强化()。

A.规则意识B.合法意识C.证据意识D.程序意识

6.在司法赔偿程序中,()要求赔偿,可以先向司法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由赔偿义务机关先予处理,也可直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A.当事人B.赔偿请求人C.被告人D.代理人

7.各地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的(),对信访工作负全责;分管领导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对信访工作实施具体领导;其他领导成员结合业务工作,解决由具体政策和业务工作而引发的信访事项,实行“一岗双责”。

A.第一责任人B.直接责任人C.主要责任人D.连带责任人

8.某地方性法规针对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现象作出了规定。根据该规定,执法机关对王某骑自行车逆行闯红灯问题可作出()处罚。

A.刑事拘留B.行政拘留C.罚款D.强制改造

9.进行商品房开发或者其他非公益设施建设,由地方政府出面或者开发商自己直接出面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开发商或者政府跟特定土地上原来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订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然后进行拆迁,即协议拆迁。在法律性质上是一个普通的()。

A.协议交易B.物权交易C.补偿交易D.合同交易

10.申某投资兴建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按规定应先取得()。申某根据规定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了申请,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申某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生产许可B.加工许可C.产品许可D.卫生许可

11.我国环境民事责任实行的是()原则,即只要发生环境侵权事件,无论加害人有无过错,也不论是否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受害人有无过错,以及是否因第三人的过错引起,一律承担责任。

A.过错责任B.推定过错责任C.无过错责任D.公平责任

12.新农村建设涉及大量的相关法律,包括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下列属于农村产权法律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A.土地管理法B.原产地标志保护条例C.农产品购销合同条例D.合同法

13.下列情形中,国家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A.警察李某在执行公务中错将王某当作疑犯实施抓捕并在抓捕过程中将其致伤B.公民刘某的妻子开车肇事,刘某为保护其妻,向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作虚假陈述,致使自己被拘留处罚

C.某县公安机关违法拘留了齐某D.某行政机关违法对甲公司的财产进行了扣押,致使该公司财产损毁。

14.法治文化是人们关于并有利于法治建设和发展的制度、理论、意识和观念等的总称,属于()的范畴,是法律文化的构成部分与重要内容,是理性而现代的法律文化。

A.法治文明B.政治文明C.法律文化D.制度文化

15.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综合监督与具体监管并存,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为辅的方式,实行“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

A.品种监管B.标的监管C.区域监管D.成品监管

16.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确立了包括违法归责原则和结果归责原则在内的()原则,意味着即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并不违法,但有过错或者从结果上看已经造成损害的,国家仍须承担赔偿责任。

A.单一归责B.二元归责C.多元归责D.综合归责

17.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支付赔偿金申请之日起7日内,依照()向有关的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

A.行政管理权限B.预算管理权限C.赔偿管理权限D.责任承担范围

18.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A.总体工作B.群众工作C.重点工作D.基础工作

19.根据《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包括:普及宪法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的法律素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推进依法治理。

A.人民群众B.全体党员C.国家公职人员D.领导干部

20.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于()。

A.1954年B.1975年C.1978年D.1982年

四、多项选择题(以下共有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坚持()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改革任务。

A.依法治国B.依法执政C.依法行政D.依法治党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A.专家论证B.风险评估C.合法性审查D.集体讨论决定

5.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中的()等思想,也是社会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A.人民主权B.人人平等C.权力制约D.法律至上

6.关于问责方式,《问责暂行规定》第7条除规定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外,还规定了如下几种:()

A.开除公职B.责令辞职C.免职D.引咎辞职

7.《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规定,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A.国家机关B.社会团体C.企业事业单位D.武装力量

8.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有()。

A.法定原则B.公开公正原则C.处罚和教育相结合原则D.一事不再罚原则

9.《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10.宪法相关法,是指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以下属于宪法相关法的是:()。

A.选举法B.立法法C.刑法D.民族区域自治法

五、简答题(以下共有2题,每题7分,共14分。)

1.简述建设法治政府需要重点强化的五种意识。

























2.简述行政程序中正当程序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六、论述题(16分)

试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井陉县2014年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严格执法全民守法执法必严管权管事管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必须为不可为国家宪法日钓鱼执法应急预案三同步制度

二、判断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三、单项选择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B A C D D 题序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C A C B B C D 四、多项选择题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BCD ABC ABCD ABCD ABCD BCD ABCD ABCD ABCD ABD 五、简答题

1、简述建设法治政府需要重点强化的五种意识。

一是民主意识。随着公民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行政机关及公务人员的民主意识也必须相应提高,否则将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二是合法意识。行政机关要注意自己即将作出的行为是否具备法律依据,对行为的合法性要有敏感意识,不能随意作出行政决定,实施行政行为。

三是合理意识。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要公平公正,符合理性,在作出裁量行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运用合理行政的各项具体要求来对照、检验自己的决策。

四是证据意识。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务必查清事实,掌握足够证据,恪守“证据在先、行为在后”的准则,才能在行政诉讼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是程序意识。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必须履行相应的程序,包括时限、方式、方法、步骤、顺序、执法人员的资格和数量等要求。

2、简述正当程序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正当程序原则包括行政公正、行政公开、行政参与、行政效率四个基本原则,以行政公开和行政参与为核心。

1.行政公正原则

包括三个子原则,即:平等原则,禁止恣意原则和中立原则

平等原则表现在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等方面,应当遵循公正、公平、公正原则,不得歧视。禁止恣意原则主要针对行政裁量权提出,一是禁止差别对待上的恣意,二是禁止反复无常,三是禁止不合理考虑。中立原则要求执法人员必须保证没有利益上的关联性,不因自己的价值取向及情感好恶而对当事人有所歧视或偏好。

2.行政公开原则

除了法定可以不公开的事项,其他的与行政权力行使有关的事项一律应当公开。

(1)事先公开职权依据;

(2)事中公开决定过程;

(3)事后公开决定结论。

3.行政参与原则

参与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行政参与原则是对相对人的参与权的确认,是行政程序法最核心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获得通知权,陈述权,申辩权,申请权。

行政公开原则和行政参与原则是正当程序的核心,听证制度最集中地体现了这两个原则的基本要求。

4.行政效率原则

要求行政机关及时作出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应当有利于行政机关正确认定事实,降低行政行为的错误成本,减少事后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降低事后救济成本;根据行政事务的繁简实行程序分流。

六、论述题:试述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强调要在实际工作中践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因此,法治思维需以法治概念为前设。就中国当下而言,在法治概念上的初步共识也已基本具备。这是提出法治思维命题的前提。

法治思维是一个文化范畴。广义的法治文化包含了精神、制度乃至物质等不同方面,而法治思维则属于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除了相应的权利义务观念,则要有法治的权力观,以及带头守法、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的职责意识。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由此可见,法治思维是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

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治思维与法律思维都是根据法律的思考,以法律规范为逻辑基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二者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法治思维蕴含着价值意义上的思考判断,贯穿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标准;法律思维往往更侧重于强调一种职业化的思维方式,而法治思维更侧重于强调一种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所以,与法治思维所对立的是人治思维、特权思维,后者将权力置于法律之上,视法律为虚有之物。

法治思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认知判断层次,即运用法治的概念原理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进行认识并得出初步判断的层次。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二是逻辑推理层次,即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并得出结论乃至解决办法的层次。法律职业者的思维多为这一层次。这一层次的思维是以通过法律解决个案为主要特征;三是综合决策层次,即在前述法律性的认知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性衡量,并作出符合法治要求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法治思维更多地体现在这一层次上;四是建构制度层次,即在前面三个层次的思维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从而能够通过建构或改革法律制度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最高层次的法治思维,也是高层级的领导干部所应当具备的。因此,考察法治思维能力的高低,应当按照对象和主体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标准。

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相应的法治方式,其外延更为宽泛。通常人们所说的“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都是属于法治方式的范畴。凡作决策、处理问题,都要先找法律依据。

就法治方式而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消除在旧的思维模式下所形成的一些与法治要求不符的办事方式。例如选择性执法。法律是否适用、对谁适用、如何适用,皆取决于执法者自身的判断甚至好恶,最终导致法律失去公正性,丧失人们的信任,失去效果。再如运动式执法。这种治理方式下,法律被认为是从属于某一具体社会政策的工具,法治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被放弃,导致社会失序,法治权威受损。这些方式植根于旧的关系思维、特权思维、人治思维中,与法治思维相悖,无疑都会损害到法律的确定性和权威性、公信力。



























第1页共17页







献花(0)
+1
(本文系化学之狼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