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匆匆一日毛淡棉(缅甸)
2018-03-18 | 阅:  转:  |  分享 
  
千江MOON的博客歌曲:禅茶一味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毛淡棉,是缅甸孟邦的首府,在仰光南部300公里处。从仰
光到毛淡的火车大概10个小时左右。缅甸的火车不仅有绿皮火车前后左右的颠簸,更时不时有坐飞机遇到强气流时的强烈上下震荡效果,经常要紧
紧抓住座椅扶手才能确保身体不游离出位.?这一路火车上看到的是辛勤的农民在农田里用最原始的方法耕种,村子里垃圾遍地,女人在污浊的水
洼里洗浴,孩子们看见火车就拼命的挥手,想到这一天一次的火车也许是他们生活中不多的兴奋点之一,我也尽量向他们招手致意直至他们的身影消
失在视线以外。离毛淡棉不远的时候,火车在高架桥上行驶,连绵起伏的青翠的山顶上金色佛塔时隐时现,棕榈树在晚风中摇曳多姿,萨尔温大桥横
跨着宽阔的江面,夕阳下炊烟袅袅反衬着夕阳的暖色调。一路上看了太多缅甸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我烦躁不安愤世嫉俗,没有心情拿出相机拍摄。
村子里和山上金碧辉煌的寺庙与当地人简陋的棚户区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总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缅甸,却是上层建筑决定了经济基础。有钱
有精力修佛塔,而劳苦大众的生活还是那么艰难,真的是“有佛饮水饱”吗?毛淡棉是缅甸第3大城市,繁华程度却远远不如仰光和曼德勒。这个曾
经在一八二六年到一八五二年做了英属殖民地首都的城市已经落败了。即使在白天,街上也少有仰光和曼德勒的车水马龙,生活节奏明显缓慢。街道
两侧的房子大多两三层高,有着热带地区特有的斑驳和霉迹。?然而毛淡棉也是在缅甸让我觉得最具有异国情调的城市,也许是因为它的人口组成和
所混杂的信仰文化。当年英国的殖民统治带来英国人和基督教,跟随英国人而来的印度人又带入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因此当地人肤色更深,比缅甸
北部多了更多印巴血统。宗教建筑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上午从酒店出来没走多远,居然在附近拥挤的小巷子看见一头大象。它老老实实的非常听话
,把当地人施舍的钱和物用长鼻子卷住,递给骑在背上的主人。我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看到大象,看它的眼睛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和善的生命。
巷子挤满了看热闹的居民,估计这样的场合对他们来说也不多见呢。从肤色也能看出当地人的种族分化。爱热闹的一群小和尚跟在大象后
面布施。缅甸的小孩子很好看,这两个小和尚都长得平头正脑眉清目秀。缅甸的小孩子很好看,这两个小和尚都长得平头正脑眉清目秀。看见
路边有这样的摊子,我很是好奇。和善的摊主拿了一块让我尝尝,才知道他们晾晒的是姜糖,味道相当不错。沿着江边向北走,是毛淡棉最热闹的
地区,清晨的时候市场一个连着一个,日用百货,新鲜水果蔬菜应有尽有。鱼摊的排列也是井井有条,这么大个头的鱼应该怎么吃呢?估计红烧味
道会不错。在酱菜摊子有鱼虾酱卖,一股非常浓重的味道扑面而来。摊主们大多安静的坐着,有的看书读报,有的整理货摊。清晨的阳光从屋顶
渗透进来,看得出市场很有些年头了。也许是人口不够密集的原因,比起曼德勒和仰光热闹喧哗摩肩接踵的市场,毛淡棉的市场安静了许多。缅
甸人嗜辣,和四川湖南人有一拼。他们的绿色小辣椒辣的不动声色,吃饭的时候还没注意,已经被辣的大口大口的喝冰水了。这位购货的大妈够彪
悍的,头顶重物,两只手也都不闲着。老豆腐块都排列的很有艺术感,居然还有黄色的豆腐。黄豆腐旁边的我都叫不上名字。两位看摊儿的可称为
豆腐西施。羊角辫的小妹妹粉嫩嫩的可爱,估计有华人血统。露天市场的鲜花水果看着都很诱人。貌似热带地区的人们都很热爱吃煎炸之类的
街边小吃,这个有些像日本的章鱼烧。在莱茵湖,我还吃过路边的油条摊。还有各式各样的烤肠,看着很不错。毛淡棉地处南部,比曼德勒仰光
都热,特纳卡粉的涂抹更加随心所欲。看这个街头拉大锯切冰块的人,擦的好像唱大戏一样。天气炎热,很多店铺没有冰箱,都是清晨的时候买冰块
来降温。这个浓眉大眼的女孩连脖子也涂上了特纳卡粉。特纳卡粉涂成眼影效果,很有创意,增添了妩媚的效果。只是擦在男子脸上,多少有些
怪异。毛淡棉市区东部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浅山。这里有亭廊一直上山就是杰昙兰佛塔(Kyaik-Than-lanPagoda),半山腰
上有个僧学院。1890年,24岁的英国诗人吉卜林(Kipling)从他生活了7年的印度回英国时来到毛淡棉,在一座佛塔的高台阶上,
他一见钟情地爱上了一位美丽的缅甸姑娘,并写下了那首广为流传的诗,在古老的毛淡棉宝塔下,朝东看着大海,/有一个缅甸姑娘坐着,想着我,
/棕榈树上吹着风,庙宇里钟声齐鸣,/回来,英国兵,回到曼德勒。这就是杰昙兰佛塔,吉卜林看到的就是这个宝塔。以白人至上的lonely
planet,干脆称它为“吉卜林的佛塔”。杰昙兰佛塔因为吉卜林的脍炙人口的诗而为世人所知,而吉卜林后来却声称他当时完全被缅甸女
孩吸引住了,并没有特别注意到佛塔。缅甸女子的美丽有目共睹,不少西方人都说缅甸姑娘是东南亚中最美的。我自己觉得柬埔寨缅甸的都很漂亮,
他们中和了印度人种和蒙古人种的美,实在难分伯仲。我在泰国,不开口经常被认作当地人,到了这两个国家就原形毕露了。可惜宝塔下的美丽的
缅甸姑娘已经不再,只有等待日落的两个僧人。和毛淡棉有关系的另一个英国文人是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他在印度出
生,英国长大,1922年,19岁时到缅甸加入了警察队伍。1926年,他来到他母亲出生长大的城市毛淡棉做了一年警察。1927年奥威尔
离开缅甸回了英国,再也没回来。奥威尔在缅甸的5年里,目睹了英国殖民统治日薄西山而缅甸人民民族主义高涨,经历了很多种族隔阂的矛盾冲突
。奥威尔对缅甸人抱有很多的同情心与好感,同时也反思英国作为统治者对殖民地的压迫,这使他与其他野心勃勃的英国人格格不入,非常的不合群
,孤独感时常伴随着他。在缅甸的几年生活对奥威尔的人生影响极大。他可以讲流利的缅甸语,一生中都留着只有在缅甸驻扎的英国人才蓄的胡子样
式,而且他的手指关节上有着蓝色圆圈的纹身,是缅甸北方人常有的,因为他们相信纹身可以防蛇咬和子弹。奥威尔的第一部小说《缅甸岁月》(B
urmese?days)和这段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小说主人公弗洛里(Flory)就有着奥威尔自己的影子。由于《缅甸岁月》的反殖民主义
题材,这部书在缅甸的旅行热点都有卖。我在蒲甘的时候花了3000甲买了一本英文盗版的,旅途中陆陆续续看完了。和奥威尔的其他两部更有名气的小说《1984》和《动物农场》比,《缅甸岁月》文笔略有些稚气。但是奥威尔的深厚人文精神已经彰显。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HR2018.3.17
献花(0)
+1
(本文系znb47072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