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科举高中的豪迈诗句
2018-03-18 | 阅:  转:  |  分享 
  
科举高中的豪迈诗句 科举高中者有什么特权

平民百姓只有通过科举,才能逐步升迁,科举是士人为官必进之路,而历代统治者也正是利用科举,网罗人才,笼络人才,加强统治。唐太宗李世民见到士人纷纷入场考试,不无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彀中矣。”天下所有的进士都是皇帝的门生,尽为皇帝所用,这可了不得。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建设,都要靠人才来建设,管理。科举是一种选官制度,为国家选拔官员,换句话说也就是干部考察、升迁方法。科举在古代属于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从地方来说,小的有院试考秀才,大的是乡试考举人,对于国家来说就是殿试考进士。首先是国家重视,皇帝选拔优秀的官员主持乡试、殿试。学政巡查地方时,相当于钦差,尽管官职没有巡抚、总督高,但是在执行巡查任务时,与总督、巡抚平起平坐。鉴于此,科场考试很是严格,每场考试结束,主考或地方长官都要设宴款待中试的举子,以指示恩荣,也含有拉帮结派之意。县试(也称院试)后,得中秀才之人,由州县长官设“乡饮酒礼”招待,宴名“鹿鸣宴”,因宴会例歌《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曹孟德《短歌行》曾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食野之举”,表达希望士人咸聚的思贤如渴之情。原本我们对于“呦呦鹿鸣”很陌生,因为我们已经把传统文化淡忘了,因为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我们开始熟悉这个词。

关于表现科举的成语有哪些

【白蜡明经】: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蟾宫扳桂】:蟾宫:指月宫。科举时代比喻应试及第。【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寸晷风檐】:晷:日影;寸晷:阳光少;风檐:透风的房檐。阴暗透风的房檐。形容科举时代考场中的苦状。【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指中了状元。【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夺锦之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风檐刻烛】: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富贵功名】: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高步通衢】:衢:大路。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同“高步云衢”。【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及第成名】: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金榜挂名】:指科举得中。同“金榜题名”。【金榜题名】: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京解之才】:京解:科举时代的进士和举人。旧指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龙标夺归】:科举时代指状元及第。【屡试不第】:第:科第,科举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名题金榜】: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录取的榜。原指中进士;后也泛指一般考试高中。【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比喻科举登第。【攀援桂枝】:旧指科举及第。【曝腮龙门】: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三元及第】:三元:科举时代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及第:科举应试中选。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第一名。【诗成得袍】: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文选烂,秀才半】:文选:指《昭明文选》。意思是熟读了《文选》,就可以成为半个秀才。讽刺科举取士的话。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郤诜丹桂】:比喻科举及第,获得功名。【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杨穿三叶】: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异路功名】:旧指没有科举考试,凭功劳而得到的官位。【月中折桂】: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折桂攀蟾】: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旧喻科举极第。【朱衣使者】:指科举考试官。

秦桧后人科举高中,乾隆问他是不是奸臣的后裔

后代有的,秦桧曾孙秦钜。蕲州在军事上是一战略要地,秦钜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他一到蕲州,一边加紧军事训练,一边抓紧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做好抵抗金兵的准备。果然防御工事刚刚竣工,10万金兵涌至蕲州城下。面对强敌,秦钜亲自登城督战,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坚守城池。同时派人火速赶回临安,请求朝廷速派援兵,以解蕲州之围。然而终因寡不敌众,加之援兵不到,蕲州城被金兵攻破。当金兵如潮水般涌进城来时,秦钜已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但他仍然拼死杀敌。一位将领冲过来对他哭喊道:“通判大人,蕲州城无法再守了,不如立即率军突围,冲出城去,待与援军会合后,再图收复蕲州吧!”秦钜答道:“眼下不能指望援军,我已誓与蕲州城共存亡!”说罢,便带着儿子秦光及全家7口人,毅然冲进熊熊烈火之中,壮烈捐躯。

古时科举高中后要进行打赏,把钱放在帽子上?这个是有什么含义吗?我记得有一个成语的

把钱放在帽子上:帽财(谐音:茂才)茂才: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秀才是古代中国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明清时,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察举制时期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成语:【蟾宫折桂】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折桂;折断桂花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成语【独占鳌头】独占鳌头,读音dúzhànáotóu。中国常用成语。谓科举时代称中状元,据说皇宫殿前石阶上刻有巨鳌,只有状元及第才可以踏上迎榜。后来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语出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鰲头第一名。”亦作“独占鼇头”。【拼音】dúzhànáotóu【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明清时期科举高中树的石柱叫什么?

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古代科举高中后怎样谢老师?

谢师宴,古代叫鹿鸣宴

古代科举考试,高中了,叫什么名字称呼???

中了就叫生员(秀才、相公),不中还是童生。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珐,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科举的秀才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学历

小学、初中生算是童生;初中毕业一般会有一次全县或市联考,考入高中,所以高中生、至少初中毕业生才可以算秀才;高中时参加全省高中会考全部通过、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有资格去高考的,就是举人了。一般高中毕业会考在高中三年学业完成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以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不要再管他们叫“秀才”了,应该称他们为“举人老爷”,免得叫低了晦气,考不进大学。
献花(0)
+1
(本文系老刘tdrh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