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MOON的博客歌曲:古琴禅修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任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世界上总有些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外形 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而有着不可取代的永恒的美。柬埔寨的吴哥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吴哥寺,?AngkorWat,又叫小吴哥,?吴哥窟 ,名字来自于一词来自于梵语Nagara,是都城的意思。吴哥寺由高棉王朝的苏耶跋摩二世于1113年至1150年花了30万人力修建,至 今为止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它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毗湿奴。?苏耶跋摩二世因弑叔君而取得国王的宝座,他需要大兴土木建立一个比以前任 何一个庙宇都宏大的太庙来奠定巩固自己的权威。在神权统一的高棉文化里,太庙的位置至关重要。在国王活着的时候,太庙是国王以神身与神界沟 通的神庙;国王死后,太庙成为他葬身的王陵。?“吴哥寺是吴哥古迹中以造型之雄伟、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协调、线条之优美,威风赫赫,可比美 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逊色。”吴哥寺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尼西亚当罗浮屠千佛坛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从护城 河的西岸遥望吴哥寺的第一层建筑外城墙,中间隔着浩瀚的护城河。雨季时护城河形成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储蓄泛滥的雨水,而在旱季时蓄水池的储 水,可以维持地基下的地下水位稳定,防止地基塌陷。引道桥的桥头两侧是昂首的七头蛇那伽保护神,雕刻异常精致。那伽蛇神是从印度传入,高 棉人视为水的化身。吴哥寺的多头蛇有三到九个头,都是单数,昂首如扇,威风凛凛。护城河和吴哥寺的外围墙之间有一个200米长的水堤叫引 道桥,桥面的右半部分是修复过的,位置略高且比较平整。引道的尽头就是吴哥寺的外围墙,有三座塔门,中间的叫山门,比左右两座高,成一个 山字形,和吴哥寺顶层正面的三座宝塔相呼应。西塔门里供奉着复制的有着八个手臂的毗湿奴的神像,这尊毗湿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吴哥寺顶层神庵 内,在改宗佛教后,由顶层神庵请来此地守护,现在香火极盛。?我在柬埔寨的几天饱受蚊虫之苦,我就想如果像毗湿奴有八个手臂就好了,可以全 身上下同时抓痒。长廊里数十根立柱和仿佛在阳光下跳跃的影子,添加空间的节奏感。第一天参观吴哥寺就被它的气势打倒了,在各个迷宫般的幽 长的回廊里还有复杂的田字阁十字阁里走得晕头转向,拍了一堆不知所云的照片,感觉我的35mm镜头完全驾驭不了这样庞大的建筑群。回去后和 去过吴哥的W同学抱怨拍摄的难度,W同学给了我指示,多拍细节,注意光影。从西塔门出来,继续沿着350米的参道前行,左右两侧对称的依 次分布着藏经阁和水池。北边的荷花池是看吴哥寺日出的兵家必争之地。在暹粒的一天清晨,我不到5点钟就兴冲冲的骑着自行车从酒店出发。以 为自己肯定会是最早一批到达荷花池的。结果黑暗中,一辆辆的突突车和小巴不断从我身边经过,我便心觉不妙。果然,5点半,黑漆漆的莲花池附 近已经是人山人海。长枪大炮佳能尼康十八般武器无一不全,当天际边出现第一抹亮色的时候,周围响起一片咔嚓声。俺站在三层人墙的后面,只能 踮起脚尖,高举相机盲拍。经过这样的经历,再加上W同学发了一张她在巴肯山拍的人山人海,我无论如何再也不肯去看日落了。北侧莲花池前吴 哥寺的标准照,可以看到五个塔尖。1861年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在丛林里走了5天5夜,就在要放弃之时,看见了这5个塔尖,从而“发现” 了吴哥寺,引起西方世界的轰动。走过引道桥,就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是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平台,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 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院落,层层高叠,形如金字塔。最高层的平台矗立五座莲花圣塔,象征印度教中的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 在地的土、水、风。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老北京三进三出的四合院,每一层都比外层的高出几米,最内层的院子里有5座高塔。网上找到的 吴哥寺的空中俯视图,整个中心建筑的结构一目了然。这是最大的第一层的平台建筑,平台之上,有高3米许的大回廊,围绕整个吴哥寺如口字型 。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80米,东西方向长216米。吴哥寺的建筑师巧妙地运用空间,用长长的大道显示空间的纵深感,用回廊的横展,构 造出建筑物的宽阔感。回廊有两层柱廊,这是外柱廊,保护回廊内的浮雕壁画,不受日晒雨淋。内柱廊内就是世界最长的浮雕壁画,总共由十个 不同题材的浮雕组成,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吴哥王朝的历史片段。浮雕画的次序,由西廊门入 口开始,按反时针方向,环绕整个内墙的墙壁,全长达800米。这些装饰浮雕,使得建筑物光影闪烁,生动活泼,协调完美。黄昏时分,这些身 披橘红色袈裟的年轻僧人飘然而至,他们仿佛是一团流动的火光,闪亮了古老凝重的吴哥寺。南侧的回廊有着美丽的天花板,装饰着莲花图案。 平台一侧的廊门,可以看到墙上美丽的仙女的浮雕和高棉建筑里特有的葫芦棂窗。在十字游廊,经常有祈福算命的人群。当信徒奉上一定资金后, 这个占卜人便把一条彩线系到祈福者的手腕,并说上一段祝福的话。在柬埔寨的几天,我的左手腕挂了不少颜色各异的彩线,有的一直陪我回到悉尼 。第一层平台和第二层平台之间的平地,很有空旷感,增强了建筑群的空间感。空地之间的西北角的高台座藏经阁换一个角度看藏经阁,墙体上 有着经过千年风雨的斑驳的岁月痕迹。爬上藏经阁看第二层平台的塔门和回廊,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三层台基各有回廊,如同乐 曲旋律的重复,步步高,步步增强,最终归结到主体中心宝塔。第2层回廊里没有浮雕,有很多无头雕像。估计大多数佛头都在欧洲各处的博物馆 和私人珍藏。吴哥寺的回廊,开了许多明窗或盲窗,装饰着竖葫芦棂,窗框的接口和竖棂的外形,都是仿木工的,有可能借鉴古时皇宫的木窗。 第二层回廊外墙有许多服装和发型多姿多彩的仙女浮雕。仙女露出酥胸,穿着绣花裙子。据说她们的容貌,来自王宫中的宫女,那种雕刻上的细腻和 精致的程度,在几百年后的今天,仍然震撼人心。俺牢记w同学的指示,注意细节和光影。最高一层平台上有四个塔门,在第二层的平台一角仰 望最高层平台的台阶和塔门。吴哥寺的台阶十分陡峭,由45度到70度不等,宛如“天梯”,中间没有平台,使得攀登相当艰苦;正因为如此,建 筑物的底面积收窄而不铺张占地,使得建筑物有矗立挺拔之感。到达最高一层平台的西侧的楼梯十分陡峭,上上下下都要格外小心。最高层平台 的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2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主塔上有很多精美的雕刻,我的镜头不够 长,只能叹而观止了。吴哥的雕刻,从最底层的台基到最高点塔顶,无所不在,然而永远服从建筑物的总体布局,永不喧宾夺主。在最高层平台各 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回廊相连。田字回廊的将内院分隔为四个方池,供朝拜者净洗之用,其地面比回廊低约一米。?顶层阶梯式回 廊一角,非常有节奏感。用不同层面回廊的透视重叠,构造出建筑物的多平面感和趣味性。从最高处俯视吴哥寺的北侧,远处,是郁郁葱葱的热带 丛林。近处,是第一层和第二层回廊,非常工整的布局。向西面眺望,可以看见外围墙和第一层平台之间的参道如同中轴线,南北两个藏经阁和水 池对称的分布在两边。吴哥寺是典型的中轴对称,呈现准确的镜像对称。第3层平台的墙壁,装饰著头戴金冠,足带金镯的女神的浮雕。吴哥寺里 仙女的脚一律呈90度右转,很奇怪的姿势。我自己试了试这个姿势,保持平稳的站立是很不容易的。有点像埃及早期的浮雕,人物都是90度的侧 面,估计还没有掌握好透视技术。从高台上下来,仿佛在神的世界里走了一圈又回到了尘世。在高台下,付一些小费,可以和穿着舞台服饰的舞蹈 演员合影。吴哥寺的美,难以言尽。它既雄浑又细腻,博大而不失精美。我的图片无法显示出它万分之一的美。当我在清晨,在黄昏,徜徉在吴哥 寺的各个角落,几乎每一个转角都有惊喜。就以亨利穆奥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吴哥是古高棉王国的国都,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一见到吴哥的刹那,人们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喜悦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一瞬间犹如从沙漠踏足绿洲,从混沌的野蛮进入灿烂的文明”。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http://www.52e-mail.comHR2018.3.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