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药-沉香 为瑞香科植物沉香AquilariaagallochaRoxb或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 (Lour.)Gilg.的含有树脂的木材。亦名沉水香(《桂海虞衡志》) 等。味辛、苦,性温。入肾、脾、胃经。功能:降气温中、 暖肾纳气。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 冷。内服:煎汤,1~3g;磨汁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经皂化蒸馏,得挥发油13%。其中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等,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 、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经 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Agaro-spirol)、沉香醇(Agarol)、沉香呋喃(Agaro furan)、二氢沉香呋喃、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二羟基二氢沉香 呋喃、去甲沉香呋喃酮(Nor-ketoaga-rof uran);未经霉菌感染的沉香含硫、芹子烷(Selinane)、沉香醇等。 白木香的挥发油中分得2个新沉香呋喃类倍半萜,即白 木香醇(Baimuxinol)和去氢木香醇(Dehydrobaimuxinol)。 药理作用: 1.对平滑肌的作用沉香水煎 液对离体豚鼠回肠的自主收缩有抑制作用;对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性收缩有对抗作用。水煎酒沉液能明显减慢新斯的 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 运动,呈现平滑肌解痉作用。 2.其他作用沉香醇提取物对离体豚鼠气管抗组胺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煎剂给麻醉猫静脉注射有一 定的降压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治疗痫症沉香1.5g、木香1.5g、乳香0.5g、熊胆0.8g、 白丁香30个、麝香0.8g、赤小豆0.3g、黄连1.5g、青皮1.8g、莪术3g、陈皮3g、大黄 0.5g、炙轻粉1.4g 、芥子0.5g、鹤虱3g、雷丸3g,共为细面,面糊为丸,每丸6g,朱砂为衣,每次1丸,日服2次。治疗痫症,效果良好。〔中药通报 1988;13(12):50〕 2.治疗老年性肠梗阻沉香6g砸碎,加水300ml,煎煮浓缩至200ml,另将蜂蜜1 20g、猪油150g加热至沸腾,搅拌均匀备用。用胃肠减压抽尽胃内 容物,先服沉香药液,接服蜂蜜、猪油,然后让病人安睡(最好取 半卧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治疗20例,效果满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 (2):36〕 3.治疗小儿便秘 沉香4g、槟榔4g、炒乌药4g、陈皮4g、厚朴花4g、枳壳4g、木香4g、生大黄3g(另包泡服)。水浓煎,多次喂服,每日1剂 。一 般服药2~3次即愈。〔湖北中医杂志1985;(4):32〕 4.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沉香、乳香、没药各30g, 无名异、赤芍、血竭、桂枝、白芷、羌活、紫荆皮、续断、栀子、骨碎补各60g,楠香150g,三 七30g,五加皮90g。共研成粉末, 用酒水各半,调成糊状,敷贴患处,每日一次,每次5小时。临床有较好疗效。〔福建中医药1981;(3):12〕 方剂选用: 1. 治疗七情伤感,上气喘息,妨闷不食: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上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养正丹尤佳。(《济 生 方》四磨汤) 2.治疗胸中痰热,积年痰火,无血者:半夏曲八两(用姜汁一小杯、竹沥一大盏制),黄连二两(姜汁炒),木香 一两,沉香二两。为细末,甘草汤 泛为丸。空心淡姜汤下二钱。(《张氏医通》沉香化痰丸) 3.治疗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 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三钱,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二钱,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一钱。水煎,和沉香汁 服。(《本草汇言》) 4.治疗脾肾久虚,水饮停积,上乘肺经,咳嗽短气,腹胁胀,小便不利:沉香一钱,乌药三钱,茯苓、陈皮、泽泻、香附子各半两,麝香半钱。 上为 细末,炼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鸡峰普济方》沉香丸) 5.治疗大肠气滞,虚闭不行:沉香磨汁八分 ,以当归、枳壳、杏仁泥、肉苁蓉各三钱,紫菀一两,水煎,和沉香汁服。(《方脉正宗》) 配伍效用: 沉香配伍陈皮沉香醒脾祛湿、降 气纳肾;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二者合用,共奏燥湿化痰、行气止痛、和中消胀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痰阻之腹胀、 腹痛等症。 沉 香配伍莱菔子沉香温肾纳气而降逆;莱菔子降气化痰。二者伍用,有温肾降气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肾不纳气之喘急痰多者。 沉香配伍人 参沉香降气而纳气;人参益气扶正。二者相伍,共奏降逆扶正之功效,用于治疗精神抑郁之胸膈不快、上气喘急、体倦乏力等症。 【注意事项 】 宜忌:阴虚火亏,气虚下陷者慎服。 【医家论药】 “沉香,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 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洵为良品。”(《本草通玄》) “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沉,味辛走散,气雄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治胸背四 肢诸痛及皮肤作痒。且香能温养脏腑,保和卫气。若寒湿滞于下 部,以此佐舒经药,善驱逐邪气;若跌扑损伤,以此佐和血药,能散淤定痛;若 怪异诸病,以此佐攻痰药,能降气安神。总之,疏通经络,血随气行,痰随 气转,凡属痛痒,无不悉愈。”(《药品化义》) “沉香, 温肾而又通心,用黄连、肉桂以交心肾者,不若用沉香更为省事,一药而两用之也。但用之以交心肾,须用之一钱为妙,不必水磨,切片为 末, 调入于心肾补药中同服可也。”(《本草新编》) “沉水香专于化气,诸气郁结不伸者宜之。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达肾,摄火归原。 主大肠虚秘,小便气淋,及痰涎血出于脾者,为之要药。凡心 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精冷,宜入丸剂。同藿香 、香附,治诸虚寒热;同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同紫苏、白豆蔻,治 胃冷呕吐;同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同川椒、肉桂,治命门火衰; 同广木香、香附,治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同苁蓉、麻仁,治大肠虚 秘。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 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本经逢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