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制霜法
2018-04-08 | 阅:  转:  |  分享 
  
【炮制作用】生品:逐水消肿,破血消癥。毒性较大,治顽癣。去油制霜:缓和其泻下作用,降低毒性,内服治水肿胀满。B.渗析制霜法
一、目的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如西瓜霜。西瓜成熟果实和皮硝共同加工而制成了白色结晶粉末,具有清热泻火之功,常用
于咽喉疼痛,口舌生疮。西瓜霜【来源】葫芦科植物西瓜的成熟果实与皮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炮制方法】西瓜霜:渗
析制霜西瓜:芒硝=100:15【炮制作用】西瓜清热解暑芒硝清热泻火增强清热泻火之功西瓜
霜多复方使用。复方西瓜霜—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止血口腔粘膜炎症注意:本品宜在秋凉季节进行C.升华制霜法一、目的
纯净药物。如砒霜。信石【处方用名】信石、砒霜。【来源】含砷矿物经加工制成。商品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
。第十五章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方法称为制霜法。药物通过不同的
加工处理方法形成粉末或细小结晶,其形态都与含霜显示,所以命名为“霜”。二、分类制霜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千金子、巴豆
)、渗析制霜(西瓜霜,又称风化成霜)、升华制霜(信石――砒霜)、煎煮制霜(鹿角霜)、自然成霜(柿霜)等。三、适应药物适合
于植物种子类(千金子、大风子)、矿物类(砒霜)、)及某些动物角质类(鹿角霜)药物。种子类药材多采用加热压渣去油方法。西瓜霜的制
备多在易析出结晶的秋凉季节进行。A.去油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称去油制霜法。二、目的
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2.?消除副作
用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有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患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了大部分油分,可降低滑肠的副作用。
三、工艺取原药材――去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吸油纸包裹(多层),――蒸热,――烘干或曝晒后=压榨,如此反复
换纸吸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四、注意事项1.注意防护操作时要戴手套及口罩,事后以冷水冲洗裸露部分,以免引起皮炎而出
现局部红斑或红肿。2.及时处理操作用纸或布有毒药物去油制霜用过的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3.要加热处理药物加热后,其所
含油质易于渗出,故去油制霜时多加热或放置热处。1.巴豆【处方用名】生巴豆、巴豆霜。【来源】本品为
大戟科植物巴豆Cortontiglium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摊开,干燥。【历史沿革】汉代
有“去皮心,复熬变色”、“别捣令如膏”(《玉函》)的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生巴豆生药――干燥――去壳取仁(烘干或晒干后)
2.巴豆霜压榨法:净仁――碾成泥状――先用纸层包裹后用布包严――(加压加热)――反复榨去油――松散粉末稀释法:净仁+淀粉
(加入量根据含油量的多少而定)――(共研)-粉末过18目筛成品含油量18-20%注意:(1)皮肤手不接触巴豆蒸汽或油接
触巴豆种仁、油蒸气而引起皮炎,局部出现红斑或红肿,有灼热感或瘙痒,眼鼻部亦有灼热感等。操作时应加注意,并应戴手套及口罩防护。一旦发
生皮炎症状时,可用绿豆、防风、甘草煎汤内服(2)制霜工具用碱水洗,布纸烧毁。用过的布或纸立即烧毁,以免误用。(3)加热,勤换
纸压榨去油时,药物要加热才易出油;如用粗纸包压时要勤换纸,以使油充分渗在纸上。【炮制研究】巴豆含巴豆油34%~57%、
巴豆油酸、巴豆酸及其他有机结合而成的甘油酯,从油中巴豆醇二酯化合物中已分离出11种辅致癌物质,巴豆苷(为腺嘌呤核苷拮抗剂),尚含两
种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Ⅰ、Ⅱ)等。巴豆脂肪油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刺激作用。(1)巴豆毒素(球蛋白)溶红血球,抑制蛋白质的生成,加
热破坏毒性蛋白。(2)巴豆油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并会致癌。炮制后巴豆油含量减少,可保证巴豆用药安全。巴豆霜含脂肪油含量18-25
%。(3)巴豆霜入丸散剂要注意过100目筛。若不过100目筛,会影响丸剂的色泽、外形,使丸重和硬度差异较大,引起散剂不易混匀,
从而不利于发挥巴豆霜的功效。2.千金子【处方用名】千金子、续随子、千金子霜。【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
物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历史沿革】宋代有
去皮(《圣惠方》)和“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去油,重研末”(《证类》)、“去皮炒”(《总录》)的炮制方法。【炮制方法】净
仁――去油制霜法――至药物松散不再粘结成饼为度。【质量标准】千金子霜含脂肪油应为18.0%~20.0%。【炮制作用】
千金子性味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癥,散结的功能。生品:逐水消肿,破血消癥。但毒性较大,作用峻烈,多
供外用,可用治顽癣,疣赘。去油制霜:缓和其泻下作用。并能降低毒性,临床上内服多用千金子霜,可配入丸散剂内服,用于水肿胀满,积聚癥
块,诸疮肿毒。如治水肿胀满的(《摘玄方》)。【炮制研究】千金子含脂肪油约40%~50%,油中含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和二萜酚酯等。
尚含香豆素、黄酮类、瑞香素、七叶树苷等成分。千金子生品毒性较大,所含脂肪油对胃、肠都有刺激作用,可产生峻泻。可将脂肪油作为评价千金
子品质和研究炮制质量的参考指标。千金子脂肪油,对胃肠有刺激性,引起峻泻,作用强度为蓖麻油的3倍,其作用成分为千金子甾醇。净制霜
后,脂肪油含量减少,缓和峻下作用。?B.渗析制霜法一、含义药物与物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称为渗析制霜法。二
、目的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如西瓜霜。它以西瓜的成熟果实和皮硝共同加工而制成了白色结晶粉末,具有清热泻火之功,常用
于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炮制作用】西瓜霜性味咸,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能。西瓜能清热解暑,芒硝能清
热泻火,两药合制,性味改变,起到协间作用,使药物更纯洁,增强清热泻火之功。西瓜霜多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热疮,牙疳,单双乳蛾。如治咽喉
肿痛,声音嘶哑,口舌生疮的西瓜霜润喉片(《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治一切喉证的玉钥匙(《喉痧症治概要》)。西瓜霜多复方使用。如加入
黄连、黄柏、黄芩等制成的复方西瓜霜,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止血功效。对于口腔炎、口唇溃疡等各种口腔粘膜的炎症有治疗作用。【炮
制研究】西瓜霜的主要成分为经重结晶的Na2SO4·10H2O,此外,还含有9种无机元素以及18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
酸。有报道认为:取西瓜切碎,加入制芒硝溶化,以布氏滤器加滑石粉助滤,滤出液减压蒸发浓缩,放冷析晶,结晶风化。该法质量稳定,生产周
期短,不受季节、气候、环境的限制,产量高,适宜工业化生产。工艺改进:采用风冷式家用电冰箱制取西瓜霜,也具有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同时
杂质较少,成品率高,不失为改进工艺的一条思路。【备注】本品宜在秋凉季节进行,容易析出结晶。C.升华制霜法一、
含义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二、目的纯净药物。如砒霜。砒霜由砷华或硫砷铁矿物毒砂或雄黄
等含砷矿物经加工制成,通过高温煅制而得,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可用于治疗寒痰、哮喘、疟疾及外用于痔漏,溃疡腐烂肉不脱等。信
石【处方用名】信石、砒霜。【来源】本品为天然产矿物砷华Arsenolitum或硫砷铁矿物毒砂Arsenopyr
itum或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物经加工制成。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除净杂质。商品有红信石、白信石两种。【历史沿革】南北朝
刘宋时代有“砒霜”的记载(《雷公》)。【炮制方法】1.信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细。2.砒霜取净信石,置煅锅内,
上置一口径较小的锅,两锅接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盖锅底上贴一白纸条或几粒大米,用文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成老黄色,离火待凉后,
收集盖锅上的结晶。净药――用高温煅制――收取盖锅上的结晶(类暗煅法)【炮制作用】信石性味酸、辛,大热;有大毒。归脾、肺
、胃、大肠经。信石具有祛痰、截疟、杀虫、蚀腐的功能。用于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外治痔漏,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烂肉不脱
。如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瘥的砒霜散(《圣惠方》)。制霜后药性更纯,毒性更大。内服可祛痰平喘,截虐。如治寒痰哮喘、日久不愈的紫金丹
(《普本》);治恶性疟疾的一剪金(《宝鉴》)。外用具有蚀疮祛腐、杀虫之功能。如治瘰疬、痔漏、恶疮的紫霞锭子(《准绳》)。【炮制研
究】砒石以砷华(As2O3)为主。常混有云母,石英等矿物。天然样品尚含Ag、Pb、Co、Ni、Sb等成分;人工制品的混入成分取
决于原料矿物。红砒(粉红色者)尚含少量硫化砷,药用以红砒为主。白砒(白色者)为较纯的氧化砷,少见。制霜后产品更纯,毒性更大。砒霜
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有极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昏迷,抽搐等。其中毒机理可能是对体内细胞原浆具
有剧毒作用,抑制了酶蛋白巯基(-SH),使其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导致广泛神经变性,同时损害肾脏功能。?D.煎煮制
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多次长时间煎熬处理后所剩下的粉渣而另作药用的方法,称煎煮制霜法。二、目的目的是缓和药性,综合利用,扩大
药源。如鹿角霜。鹿角霜是梅花鹿或马鹿的胶熬制胶后的角块,气微,味淡,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能。??鹿角霜
【处方用名】鹿角霜。【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Linnaeus的角熬制胶后的角块或粉渣。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历史沿革】唐代有
“熬制取末”(《千金》)、“炒制取末”(《外台》)法。【炮制方法】取熬去胶的鹿角骨块,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碎。【炮制作用】
鹿角霜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能。多用于脾肾阳虚,食少吐泻,尿频,遗尿,遗精白带,崩漏下血,痈疽,痰核。
如治肾寒羸瘦的鹿角霜丸(《圣济总录》);治腰痛,尿频的鹿角霜方(《圣惠方》)。研究:鹿角霜食鹿角熬制胶后的焦块,其所含成分多为不
溶于水的磷酸钙和碳酸钙,因此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第十五章制霜法一、分类制霜法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
千金子、巴豆)渗析制霜(西瓜霜,又称风化成霜)升华制霜(信石――砒霜)煎煮制霜(鹿角霜)自然成霜(柿霜)等。二、适
应药物适合于植物种子类、矿物类、及某些动物角质类药物A.去油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适当的加热方法制成松散粉末的
方法二、目的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2.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二、工艺取原药材――去壳取仁――碾成细末
或捣烂如泥――吸油纸包裹(多层),――蒸热,――烘干或曝晒后--压榨反复换纸,吸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三、注意事项
1.注意防护2.及时处理操作用纸或布3.要加热处理巴豆
【来源】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法】1.生巴豆生药――干燥――去壳取仁(烘干或晒干后)2.巴豆霜压榨
法稀释法粉末过18目筛成品含油量18-20%注意:(1)皮肤手不接触巴豆蒸汽或油绿豆、防风、
甘草解毒(2)制霜工具碱水洗,布纸烧毁。(3)加热,勤换纸【质量标准】巴豆霜含脂肪油量应为18.0%~20.0%
。【炮制作用】生巴豆:峻下作用强烈,毒性大,仅供外用。多用于恶疮、疥癣。去油制霜后:能降低毒性,缓和其泻下作用,可入丸散剂
。多用于寒积便秘、腹水等【炮制研究】(1)加热破坏毒性蛋白。(2)炮制后巴豆油含量减少(3)巴豆霜入丸散剂要注意过1
00目筛。千金子【处方用名】续随子【来源】大戟
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炮制方法】净仁――去油制霜法――至药物松散不再粘结成饼为度。【质量标准】千金子霜
含脂肪油应为18.0%~20.0%。第十五章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或升华、煎熬成粉渣的
方法称为制霜法。药物通过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形成粉末或细小结晶,其形态都与含霜显示,所以命名为“霜”。二、分类制霜法根据操作方
法不同分为去油制霜(千金子、巴豆)、渗析制霜(西瓜霜,又称风化成霜)、升华制霜(信石――砒霜)、煎煮制霜(鹿角霜)、自然成霜(柿霜
)等。三、适应药物适合于植物种子类(千金子、大风子)、矿物类(砒霜)、)及某些动物角质类(鹿角霜)药物。种子类药材多采
用加热压渣去油方法。西瓜霜的制备多在易析出结晶的秋凉季节进行。A.去油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适当加热去油制成松散粉末
的方法称去油制霜法。二、目的1.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如巴豆,有大毒,泻下作用猛烈,去油制霜后可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保证临床
用药安全有效。2.?消除副作用如柏子仁,其内含柏子仁油,具有滑肠通便之功,这对体虚便溏患者不宜用,制成霜后,除去了大
部分油分,可降低滑肠的副作用。三、工艺取原药材――去壳取仁――碾成细末或捣烂如泥――吸油纸包裹(多层),――蒸热,―
―烘干或曝晒后=压榨,如此反复换纸吸去油,至松散成粉,不再粘结为度。四、注意事项1.注意防护操作时要戴手套及口罩,事后以冷
水冲洗裸露部分,以免引起皮炎而出现局部红斑或红肿。2.及时处理操作用纸或布有毒药物去油制霜用过的布或纸要及时烧毁,以免误用。
3.要加热处理药物加热后,其所含油质易于渗出,故去油制霜时多加热或放置热处。1.巴豆【处方用名】生巴豆、巴
豆霜。【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ortontiglium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置2~3天,
摊开,干燥。【历史沿革】汉代有“去皮心,复熬变色”、“别捣令如膏”(《玉函》)的炮制方法。【炮制方法】1.生巴豆生药――
干燥――去壳取仁(烘干或晒干后)2.巴豆霜压榨法:净仁――碾成泥状――先用纸层包裹后用布包严――(加压加热)――反复榨去油―
―松散粉末稀释法:净仁+淀粉(加入量根据含油量的多少而定)――(共研)-粉末过18目筛成品含油量18-20%注意:(
1)皮肤手不接触巴豆蒸汽或油接触巴豆种仁、油蒸气而引起皮炎,局部出现红斑或红肿,有灼热感或瘙痒,眼鼻部亦有灼热感等。操作时应加注
意,并应戴手套及口罩防护。一旦发生皮炎症状时,可用绿豆、防风、甘草煎汤内服(2)制霜工具用碱水洗,布纸烧毁。用过的布或纸立即烧
毁,以免误用。(3)加热,勤换纸压榨去油时,药物要加热才易出油;如用粗纸包压时要勤换纸,以使油充分渗在纸上。【炮制研究
】巴豆含巴豆油34%~57%、巴豆油酸、巴豆酸及其他有机结合而成的甘油酯,从油中巴豆醇二酯化合物中已分离出11种辅致癌物质,巴豆
苷(为腺嘌呤核苷拮抗剂),尚含两种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Ⅰ、Ⅱ)等。巴豆脂肪油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和刺激作用。(1)巴豆毒素(球蛋白
)溶红血球,抑制蛋白质的生成,加热破坏毒性蛋白。(2)巴豆油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并会致癌。炮制后巴豆油含量减少,可保证巴豆用药安全
。巴豆霜含脂肪油含量18-25%。(3)巴豆霜入丸散剂要注意过100目筛。若不过100目筛,会影响丸剂的色泽、外形,使丸重和
硬度差异较大,引起散剂不易混匀,从而不利于发挥巴豆霜的功效。2.千金子【处方用名】千金子、续随子、千金子霜。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lathyris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
质,干燥。【历史沿革】宋代有去皮(《圣惠方》)和“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去油,重研末”(《证类》)、“去皮炒”(《总录》)的炮
制方法。【炮制方法】净仁――去油制霜法――至药物松散不再粘结成饼为度。【质量标准】千金子霜含脂肪油应为18.0%~2
0.0%。【炮制作用】千金子性味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癥,散结的功能。生品:逐水消肿,破
血消癥。但毒性较大,作用峻烈,多供外用,可用治顽癣,疣赘。去油制霜:缓和其泻下作用。并能降低毒性,临床上内服多用千金子霜,可配入
丸散剂内服,用于水肿胀满,积聚癥块,诸疮肿毒。如治水肿胀满的(《摘玄方》)。【炮制研究】千金子含脂肪油约40%~50%,油中含
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和二萜酚酯等。尚含香豆素、黄酮类、瑞香素、七叶树苷等成分。千金子生品毒性较大,所含脂肪油对胃、肠都有刺激作用,可
产生峻泻。可将脂肪油作为评价千金子品质和研究炮制质量的参考指标。千金子脂肪油,对胃肠有刺激性,引起峻泻,作用强度为蓖麻油的3倍,
其作用成分为千金子甾醇。净制霜后,脂肪油含量减少,缓和峻下作用。?B.渗析制霜法一、含义药物与物料经过加工析出细小
结晶的方法,称为渗析制霜法。二、目的制造新药,扩大用药品种,增强疗效。如西瓜霜。它以西瓜的成熟果实和皮硝共同加工而制成了白色
结晶粉末,具有清热泻火之功,常用于咽喉疼痛,口舌生疮等。【炮制作用】西瓜霜性味咸,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的功能。西瓜能清热解暑,芒硝能清热泻火,两药合制,性味改变,起到协间作用,使药物更纯洁,增强清热泻火之功。西瓜霜多用于咽喉肿痛,口
舌热疮,牙疳,单双乳蛾。如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舌生疮的西瓜霜润喉片(《全国中成药产品集》);治一切喉证的玉钥匙(《喉痧症治概要
》)。西瓜霜多复方使用。如加入黄连、黄柏、黄芩等制成的复方西瓜霜,就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止血功效。对于口腔炎、口唇溃疡等各种
口腔粘膜的炎症有治疗作用。【炮制研究】西瓜霜的主要成分为经重结晶的Na2SO4·10H2O,此外,还含有9种无机元素以及18种
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报道认为:取西瓜切碎,加入制芒硝溶化,以布氏滤器加滑石粉助滤,滤出液减压蒸发浓缩,放冷析晶
,结晶风化。该法质量稳定,生产周期短,不受季节、气候、环境的限制,产量高,适宜工业化生产。工艺改进:采用风冷式家用电冰箱制取西瓜
霜,也具有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同时杂质较少,成品率高,不失为改进工艺的一条思路。【备注】本品宜在秋凉季节进行,容易析出结
晶。C.升华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高温加工处理,升华成结晶或细粉的方法,称为升华制霜法。二、目的纯净药物。如砒霜。
砒霜由砷华或硫砷铁矿物毒砂或雄黄等含砷矿物经加工制成,通过高温煅制而得,性状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可用于治疗寒痰、哮喘、疟疾及外用于痔
漏,溃疡腐烂肉不脱等。信石【处方用名】信石、砒霜。【来源】本品为天然产矿物砷华Arsenolitum或
硫砷铁矿物毒砂Arsenopyritum或雄黄Realgar等含砷矿物经加工制成。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除净杂质。商品有红信石、白
信石两种。【历史沿革】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砒霜”的记载(《雷公》)。【炮制方法】1.信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细。
2.砒霜取净信石,置煅锅内,上置一口径较小的锅,两锅接合处用盐泥封固,上压重物,盖锅底上贴一白纸条或几粒大米,用文武火加热煅至
白纸或大米成老黄色,离火待凉后,收集盖锅上的结晶。净药――用高温煅制――收取盖锅上的结晶(类暗煅法)【炮制作用】信石性
味酸、辛,大热;有大毒。归脾、肺、胃、大肠经。信石具有祛痰、截疟、杀虫、蚀腐的功能。用于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外治痔漏,瘰疬
,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烂肉不脱。如治癣不问干湿,积年不瘥的砒霜散(《圣惠方》)。制霜后药性更纯,毒性更大。内服可祛痰平喘,截虐
。如治寒痰哮喘、日久不愈的紫金丹(《普本》);治恶性疟疾的一剪金(《宝鉴》)。外用具有蚀疮祛腐、杀虫之功能。如治瘰疬、痔漏、恶疮的
紫霞锭子(《准绳》)。【炮制研究】砒石以砷华(As2O3)为主。常混有云母,石英等矿物。天然样品尚含Ag、Pb、Co、Ni、
Sb等成分;人工制品的混入成分取决于原料矿物。红砒(粉红色者)尚含少量硫化砷,药用以红砒为主。白砒(白色者)为较纯的氧化砷,少见。
制霜后产品更纯,毒性更大。砒霜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有极强烈的腐蚀性和毒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昏迷,抽搐等。其中毒机理可能是对体内细胞原浆具有剧毒作用,抑制了酶蛋白巯基(-SH),使其失去活性,阻碍细胞氧化和呼吸导致广泛神经变性,同时损害肾脏功能。?D.煎煮制霜法一、含义药物经过多次长时间煎熬处理后所剩下的粉渣而另作药用的方法,称煎煮制霜法。二、目的目的是缓和药性,综合利用,扩大药源。如鹿角霜。鹿角霜是梅花鹿或马鹿的胶熬制胶后的角块,气微,味淡,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能。??鹿角霜【处方用名】鹿角霜。【来源】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vuselaphusLinnaeus的角熬制胶后的角块或粉渣。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历史沿革】唐代有“熬制取末”(《千金》)、“炒制取末”(《外台》)法。【炮制方法】取熬去胶的鹿角骨块,除去杂质,捣碎或研碎。【炮制作用】鹿角霜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能。多用于脾肾阳虚,食少吐泻,尿频,遗尿,遗精白带,崩漏下血,痈疽,痰核。如治肾寒羸瘦的鹿角霜丸(《圣济总录》);治腰痛,尿频的鹿角霜方(《圣惠方》)。研究:鹿角霜食鹿角熬制胶后的焦块,其所含成分多为不溶于水的磷酸钙和碳酸钙,因此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