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股骨转子间骨折
2018-04-09 | 阅:  转:  |  分享 
  
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名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疾病科属骨伤科疾病概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以下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又称为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男多于女,青壮年发病较少。诊断要点1、伤后髋部疼痛,肿胀明显,瘀斑广泛。2、患肢功能丧失,不能站立
和行走。3、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4、股骨大转子上移,按压可叩击大转子部位时剧痛。5、髋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
和移位情况,并有助于与股骨颈骨折相鉴别。辨证分析1、老年人股骨转子部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往往由于较轻的外伤暴力即可造成骨折。
跌仆时,下肢突然扭转、跌落,股骨转子部受到过度外旋、内翻或内旋的传达暴力,或跌仆时大转子部直接遭受暴力冲击,均可造成骨折,且多
为粉碎骨折。2、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顺转子间骨折、反转子骨折和转子下骨折三种类型。顺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线自大转子顶
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部,粉碎骨折则小转子变为游离骨块,大转子及其内侧骨支柱亦破碎,髋内翻严重,骨折远端明显上移、外
旋。反转子间骨折的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行走,达小转子的上方。转子下骨折的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除转子下骨折外,尚有小
转子撕脱。顺转子间骨折属稳定骨折,顺转子间粉碎骨折、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均属不稳定骨折。3、老年患者,肝肾亏损,气血虚弱,
筋骨失养。骨折后离经之血滞于肌表而为瘀,全身气血更为虚弱,肝肾更为亏损。骨折初期,多为虚实挟杂,既有气滞血瘀,又兼气血及肝肾亏
虚。4、由于股骨转子部血液供应丰富,骨折后极少发生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预后远较股骨颈骨折为佳。辨证论治无移位骨折或嵌插骨
折,可卧床休息,用丁字鞋制动或用皮肤牵引。有移位骨折着重矫正患肢短缩和髋内翻,应采用手法整复、持续牵引。因患者多为高龄老人,就
注意预防并发症,尽量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并尽可能地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整复方法整复方法与股骨颈骨折基本相同。固定方法无移位骨折或
嵌插骨折,可用丁字鞋制动或悬重3~5公斤的持续牵引(皮肤牵引或胚骨结节牵引)6~7周。有移位骨折整复后,采用持续牵引,悬重6~
8公斤,固定患肢于外展中立位,稳定骨折固定8周,不稳定骨折固定8~10周。药物治疗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1)主方:
和营止痛汤(钱秀昌《外伤补要》)处方:当归尾9克,赤芍9克,川芎6克,苏木6克,桃仁6克,乳香6克,没药6克,续断12克,乌药9
克,陈皮6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年老体衰,气血虚弱者,去当归尾、桃仁,加党参30克,茯苓15克。(2)外用
方:双柏散(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外方: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共研细末,用水、蜜糖适量煮
热,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2、中期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损。(1)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外伤补要》)处方:生地黄12克,芍药9
克,川芎6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年老体弱者,去红花加薏
苡仁30克、党参30克。(2)外用方:驳骨散(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桃仁1份,黄连1份,川红花1份,栀子2份,生地黄2份
,黄柏2份,黄芩2份,防风2份,甘草2份,蒲公英2份,赤芍2份,自然铜2份,土鳖虫2份,侧柏6份,大黄6份,骨碎补6份,当归尾
4份,薄荷4份,牡丹皮4份,金银花4份,金耳环1份,毛麝香4份,透骨消4份,鸡骨香4份。共研细末,用水、蜂蜜或酒或凡士林调煮,
外敷患外。3、后期451治法: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外伤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
牛膝10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五加皮10克,青皮5克。水煎服,每日1剂。(2)外用
方:舒筋活血洗方(上海中医学院《中医伤科学讲义》)处方:伸筋草9克,海桐皮9克,秦艽9克,独活9克,当归9克,钩藤9克,乳香6克,
没药6克,川红花6克。解除外固定后,煎水熏洗患处,每日1剂。练功活动固定期间,患肢应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屈伸
活动,并积极进行全身锻炼,以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解除外固定或牵引后,可用外展夹板保护下扶双拐不负重下地活动,注意做到三不:不侧
卧、不盘腿、不负重。过早负重则有发行髋内翻、患肢短缩的可能,尤其是不稳定骨折,应通过临床和X线照片证实骨折愈合后才可逐步负重其他疗法
献花(0)
+1
(本文系曾繁茂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