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踝部骨折
2018-04-10 | 阅:  转:  |  分享 
  
踝部骨折疾病名称踝部骨折疾病科属骨伤科疾病概述踝部骨折包括单踝、双踝、三踝、踝上骨折和胫骨下关节面前后缘骨折等。多发生于青壮年人,
儿童则罕见。此种骨折可能合并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或下胚腓韧带断裂或撕脱,以及距骨向内、向外或向后脱位。除踝上骨折外,其他各型踝部
骨折均属于关节内骨折。诊断要点1、伤后局部瘀斑、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2、踝关节呈内翻或外翻畸形。3、局部压痛明显,可扪及骨擦
音。4、踝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脱位程度和损伤类型。辨证分析1、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均可造成踝部骨折,如内翻、外翻、外旋、
或纵向挤压、侧方挤压、跖屈和背伸等多种暴力,其中以内翻暴力最多见,外翻暴力次之。内翻暴力损伤时,由于踝部极度内翻,使内踝侧受
挤压,内踝多为斜行骨折,外踝受牵拉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腓侧副韧带、下胚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内脱位。外翻暴力损伤时,踝部极度外翻,
使外踝侧受挤迫,外踝多为斜行骨折,内踝受牵位多为撕脱性横断骨折或三角韧带、下胚腓韧带撕裂,距骨向外脱位。在上述暴力作用时,若踝
关节处于跖屈位,距骨可向后撞击胫骨后踝,引起三踝骨折并向后脱位;若此时踝关节外于背伸位,可引起胚骨前唇骨折。2、根据骨折脱位的程
序,损伤又可分为三度:单踝骨折为一度;双踝骨折、距骨轻度脱位为二度;三踝骨折、距骨脱为三度。3、踝部骨折为骨折筋伤并存,由于筋骨
脉络的损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而为肿为痛,故初期辨证当属气滞血瘀。辨证论治无移位骨折,以仅将踝关节固定于中
立位3?4周即可。因踝部骨折多属关节内骨折,故有移位骨折必须有准确的复位、有效的固定和早期进行练功活动,以免发生关节功能障碍,
或日后引起创伤性关节炎。整复方法患者仰卧位,助手双手环握患肢上段。术者一手握其足跟,另一手握其前足,先行顺势拔伸。然后,外翻损伤
者将其踝部内翻,内翻损伤者将其踝部外翻,以矫正翻转畸形。同时术者两手在踝关节上、下方对向挤压,以使骨折复位。若有下胚腓关节分离
者,术者用两手掌紧贴于内、外两踝,反复进行扣挤两踝,矫正距骨内外侧移位及下胚腓关节分离。如后踝骨折合并距骨后脱位,术者可用一手握
胚骨下段向后推,另一手握前足向前提,并徐徐将踝关节背伸,使向前张口的内踝复位,利用紧张的后关节囊将后踝拉下。也可利用长袜套套住
整个下肢,下端超过足尖20厘米,用绳结扎,作悬吊滑动牵引,外用夹板固定,利用肢体重量,使后踝逐渐复位。固定方法采用小腿五块夹板
超踝关节固定。先在内外两踝的上方各放一塔形垫,下方各放一梯形垫,或放置一空心垫,防止两踝骨突部被夹板直接压迫。夹板必须塑形,使
内翻骨折固定于外翻位,外翻骨折固定于内翻位。兼有胚骨后唇骨折者,踝关节固定于稍背伸位;胚骨前唇骨折者,踝关节固定于跖屈位。固定
时间约4?6周。药物治疗1、初期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⑴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当归12克,赤芍12克
,桃仁10克,红花6克,黄柏10克,防风10克,木通10克,甘草6克,生地黄12克,乳香5克。水煎服,每日1剂。⑵外用方:消肿
止痛膏(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姜黄、羌活、干姜、栀子、乳香、没药各150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60%软膏,外敷患处
。2、中期治法:接骨续损,舒筋活络。主方:壮筋养血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芷9克,续断12克,红花5克
,生地黄12克,牛膝9克,牡丹皮9克,杜仲6克。水煎服,每日1剂。3、后期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⑴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
千金方》)处方:独活6克,桑寄生18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
,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锔冲)。水煎服,每日1剂。若局部肿胀难消者,加白术12克,防己12克
。⑵外用方: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金银花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
,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解除夹板固定后,煎水熏洗患肢。练功活动骨折整复固定后,鼓励患者进行足趾活动,并逐渐背伸踝部
,但应禁止做重复受伤机理的活动。采用袜牵引者,应多作踝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锻炼踝关节活动,局部可进行按摩,理顺筋络。其他疗法2004-8—18
献花(0)
+1
(本文系曾繁茂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