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儿夜啼
2018-04-16 | 阅:  转:  |  分享 
  
小儿夜啼

夜啼是指婴儿白日嬉笑如常且能入睡,入夜则啼笑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故又称夜啼。长期反复夜啼不仅会影响小儿健康,而且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生活。

心热夜啼:表现为入夜啼哭不安,啼声洪亮,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尖红苔薄白,脉数有力。治疗以清新泄热为主。

脾寒夜啼:脾寒是导致夜啼的常见原因。常由孕母素体虚寒,恣意生冷,胎禀不足,脾寒内生,或因护理不当,腹部中寒,或用冷哺乳食,中阳不振,以致寒邪内侵,凝滞气机,不通则痛,因痛而啼。脾寒夜啼者,应注意腹部保暖,适当服食温中散寒之品。

惊骇夜啼:表现为睡中时时出现惊悚不安,阵发性啼哭,饮食、大小便等均正常。对此证型,施治宜定惊安神,可用蝉金散。

脾肾不足:表现为小儿出生后体弱多病,形体消瘦,食欲差,哭声低微,哭时无眼泪,灯亮则哭止,大便稀溏。治宜清心镇静安神、补益脾肾。



偏方一、淡竹叶粥

配方:淡竹叶20~30克,粳米30~50克,冰糖适量。

用法:淡竹叶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后加入粳米、冰糖,煮成稀粥即可。早、晚各1次,稍温食用。

功效:清心泄热。适用于小儿心热夜啼。



偏方二、姜粥

配方: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30~50克。

用法:用适量水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共煮为粥即可。待温服食。早、晚各1次,连食数日。

功效:温暖脾胃,散寒止痛。适用于小儿脾寒夜啼。



偏方三、芡实红糖水

配方:芡实10~20克,百合15~20克,红糖适量。

用法:芡实用水浸泡约1小时,捞起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约1小时,加入百合再煮约30分钟,加红糖调味,再煮沸一两次即可。待温服用。

功效:补脾固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肾不足型夜啼。



偏方四、蝉金散

配方:蝉蜕5~9克,鸡内金10~15克。

用法:蝉蜕、鸡内金用小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服用0.5~1克,每日3次,连服数日。

功效:安惊定神。适用于惊骇型夜啼。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