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庙读匾
2018-04-20 | 阅:  转:  |  分享 
  
文庙读匾

龙济存

腾冲文庙,亦称学宫、孔庙、黉学,位于腾冲市城市中心,原占地面积近40000平方米,是怒江以西唯一的文庙,也是腾冲城内现存规模最为宏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480年,至今已有537年的历史。

1942年5月10日,日寇侵占腾冲,在文庙内设宪兵司令部和慰安所,使文庙这座神圣的殿堂惨遭亵渎。1944年9月腾冲光复后,虽然弹痕累累,文庙保留了部分古建筑,但大部分建筑被毁坏。

如今,大成殿修缮完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成殿去解读消失了70多年的匾额。

“中和位育”是宣统皇帝题书,至今已有110年的历史了,红底金字,长3.60米,宽1.20米,表面油漆及金子有些脱落,它是文庙唯一保存下来的老匾,是腾冲文庙历史见证。《记·中庸》:“喜恕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致中和,天地位焉。”“中和位”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此匾意为:称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各位,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

此次恢复的九块匾,除规格不同外,边框匀为“万字回纹”图案,蓝底,金色边框,贴金字。

“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1684年御笔题书,是这次恢复中规格最大的一块匾,长3.68米,宽1.26米。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之表哉;故庄周之徙,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此匾意为:孔子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于1725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诗序》:“解为尊祖”。匾文意为尊祖千古以来,从未有若孔子之至高无上的圣贤。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与天地参”是乾隆皇帝于1737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中庸章句》:“为天下致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嘉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意为赞誉孔子品德与天地并而为参。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1799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指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寓意为孔子集古代诸圣贤之长于一身。

“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于1821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朱嘉注:“以其有君子之德,而又能随时以处中也。”意为孔子的学术思想、个人情操都能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客观实际。寓意为尊崇孔圣人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

“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1851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帱,这里读“道”,复盖的意思,言孔子之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可以纬天经地,无所不包完美无缺。

“圣神天纵”是同治皇帝于1862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孟子·尽天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话之谓圣,圣而不可之谓神。”程子注:“圣不可知,谓圣人至妙,人所不能测,非圣人之上,又有一等神人也。”又《论语·子罕》:“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耶?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降圣,又多能也。’”意思是: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斯文在兹”是光绪皇帝于1875年御笔题书。长2.96米,宽1.08米,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朱熹注:“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穿礼乐制度之谓。”“后死者”为孔子自称之词。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道洽大同”为黎元洪大总统于1917年所题写。长2.96米,宽1.08米,按《易经》解:道为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泛指沧桑变迁的房屋规律。大同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兴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为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已……是谓大同。”此乃秦汉时代儒家学者虚构的太平盛世之臆想。道洽大同,扬儒学为人间正道之学,谓儒家学说可成就大同世界。

“道洽大同”为黎元洪为北京文庙所题,由于黎元洪非常赏识李根源的才华,任命李根源为陕西省省长,航空督办,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两人有一段不解之交,故腾冲文庙这次修缮时特复制“道洽大同”一匾悬于大成殿右侧最末位置。

“大成殿”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直挂于大成殿上下檐之间。

文庙悬挂三副楹联,均采用曲阜文庙楹联。

大成殿内明间后金柱上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此楹联为乾隆皇帝于1748年题写。上联“气备四时”,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绪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原指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也指气度弘远。“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语出《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这里赞扬孔子道德崇高。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其进退与四季代谢一样整然有序,其奖罚与鬼神所降的吉凶相应。

大成殿内明间前金柱上楹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由乾隆皇帝于1748年题写。上联大意是:为让民众读懂典籍,孔子删改《诗》、《书》、《周易》,撰写《春秋》,这是值得永远称道的。下联大意是:麟凤为禽兽之神,泰山远比土堆要高,河海比小溪更浩瀚,自从有人类以来,还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

大成殿正门两侧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此楹联为雍正皇帝于1729年题写。解释:“金声玉振”,把孔子的思想喻为一首完美的器乐有始有终。“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上下联意为孔子与道,与德,与人,与天地赞誉都是第一,孔子的仁道理论,在称圣者中,都被概括在一起。从前至后,孔子都是第一人。这幅对联赞美孔子的德行超出天下众生,被人们尊崇为自开辟地以来的第一位圣者。孔子思想学说高于其他圣明的人,如金声玉振般地统领以往各种思想学说,被人们共同推崇为集大成者。雍正皇帝这样评价孔子,可见孔子在古代社会帝王中的地位。

一块匾,一句话,一幅楹联,出自一本经典,源于一个故事,蕴一方文脉。如今修葺一新的文庙大成殿,庄严















































献花(0)
+1
(本文系火山女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