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学术原创:学校文化主题提炼的基本思路(教策专委会刘佳瑞)
2018-04-23 | 阅:  转:  |  分享 
  
学术原创:学校文化主题提炼的基本思路学校主题文化体现的是学校成员“应该如何”的价值观念。主题文化一旦形成,必然会对广大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导
向作用’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去做,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精神的要求,从而形成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特征。那么,如何提炼学
校文化的主题呢?中国人生科学学会教育策划专业委员会专家提供几种思考的基本思路:1、基于学校办学历史传承的思考根据学校多年来办学形成
的传统,规范、风俗、价值观念等形成学校主题文化。通过走访、调查研究,了解学校的办学历史对学校办学历史中形成的典型事件、经典故事、传
承话语,优秀事迹等,进行研究、梳理,提炼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比如,洛阳市东升第一小学礼文化主题文化。洛阳东升一小根据洛阳
地域的历史及文化概况、学校发展传承将学校文化主题确定为:礼文化。理由1:“礼”字蕴含多种人文精神元素。“礼”原是宗教祭祀仪式上
的一种仪态,《说文解字》就说:“礼,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
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礼之本
意为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所应具有的态度,即礼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对己的尊重和敬意时的态度;礼是一系列动作,是使内在敬意的态度
外在表现化的动作;礼是一种程式或仪式。通过多样性的仪式,表现出行礼人对人对己的敬意、爱戴和重视:礼还是用来表示庆贺或敬意的物品。
理由2: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讲“礼”重“仪”的历史。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
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中华礼仪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
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理由3:礼文化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意义。礼,是明人
伦、守分寸,显平等,是人际文明的规范。“礼”是规规矩矩的做人,明礼进而守法,礼,是法律的前身。行礼,重在“明礼”。礼是自敬、敬人
,敬是礼的灵魂,敬生礼、礼生和、和为贵。礼,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使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礼,化解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礼以修身
、齐家、兴业、治国,礼是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国家的文明与尊严的象征。理由4: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更是“礼文化”的代表。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华礼仪和中华民族的滥觞地;是全世界华人的精神故里。华夏文化就是以礼为标志的文化。礼
文化在此生根发芽已达五千余年,可以说,这里的礼文化应该能代表中华文化之血脉。理由5:文化底蕴深厚,“礼文化”特色教育突出,在“
注重德育,礼仪建设”方面有丰厚的办学经验。洛阳市东升第一小学以学生为德育教育和礼仪建设载体,通过体验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
极性、主动性,同学间的互助互爱。开展一序列德育活动,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开展“三别四带”活动即:“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
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学校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安排礼仪员进行督察。通
过开展了10多年的校内、校外德育活动及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系列的体验活动成了学校特色教育建设的靓丽风景。礼文化体现在理念
系统之中,成为理念系统核心主题词。具体体现在:共同愿景:构建“礼行天下、德行四方”的“以礼立人”的“礼文化”特色学校办学理念:
做有中国灵魂知礼明礼守礼的现代人校训:守礼求真崇善尚美校风:知书达礼礼行笃学教风:博文约礼诲人不倦学风:尚礼乐学
勤思敏行同时,学校将礼文化以一贯之,融汇到各种环境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行为规范中,在校园的各个视点上都能充分体会到礼文化的潜移
默化、浸润人心的魅力。2、从课堂教学、德育教育等特点出发上升到文化高度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绝不是单纯某个方面的工作
,也绝不是单做某些表面文章。它要以扎实进行素质教育为着眼点,以坚定不移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或德育建设建设为核心,以“点”推及到学校的
方方面面,进而形成别具特色的文化风格。比如,山西太原清徐县城二中实施的承诺教育。1997年前,建校最初只有88名学生的新生薄弱中学
发展到如今在校生1700余人的三晋课改名校。学校发展靠灵魂。通过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调研与访谈,力求让学校的办学理念系统植根学校传统文
化积淀、吸纳师生的精神意愿、让全校师生来担任学校建设的主体。从研究学校主要问题入手,通过系统调查问卷的方法,来总结与确定学校发展的
核心主题为“承诺教育”。沈阳市沈河区岸英小学前身令闻三校。2000年的令闻三校,是沈河区最北部的一所师生总人数不到600人的薄弱
小学。校舍破败不堪,木头门窗,为了让这样一所学校生存发展,学校提出:以德育为突破口,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永恒的主题,承载起学校
发展的脊梁。2000年,恰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学校以阅读《下一代》增刊《志愿军壮歌》读书活动切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结
识了共产主义战士——毛岸英。同年夏天,学校参加了团中央举办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的夏令营活动,在众多的英雄中,学校选择了毛岸
英这位具有特殊身份、特殊经历的年轻战士为榜样。于2000年11月25日,即毛岸英烈士牺牲50周年的纪念日,在省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
创建了辽宁省的第一支英雄中队——毛岸英中队。2003年更名为岸英小学,经过多年的发展,沈阳市沈河区岸英小学以岸英精神为学校文化主题
。具体体现在:理由一:学校地处被称为抗美援朝坚强后盾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63年前,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1月4日,全国掀
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作为抗美援朝大后方的沈阳,曾为抗美援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钟毓神秀的革命
热土上,生存着不屈不挠的坚强的沈阳人,他们坚强勇敢、无私无畏、团结奋进的英雄事迹激励了后人前赴后继。而岸英小学就坐落在这里,深厚的
历史文化底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抗美援朝中孕育的岸英精神也就在此扎根发芽!理由二:人名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在这
里被充分挖掘。毛岸英,一个闪亮的名字,以其光辉而短暂的一生,在人们心中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儿子,他的
生命被永远定格在28岁。28岁的生命短暂而永恒,他既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一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短暂的生命里程写下了人生
最伟大的辉煌。他8岁就失去伟大的母亲,从小就被关进牢房,吃尽了苦头;他从小就和弟弟四处流浪,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他谦虚学习,思想上
进,从不因为自己是领袖的儿子高傲自满;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和平解放事业,热爱党;他高尚的精神和人格永远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
用生命与热血铸就的一个中华民族不朽的魂魄。令人惊叹的是,毛岸英这一英雄的名字终于成为了学校的教育招牌,他的人名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
在这里得到充分挖掘。毛岸英中队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扶持。大家对这一星星之火给予了厚望。新世纪第一天拜会老英雄、清明植下岸
英树、红领巾积分行动、小岸英献礼十六大、小岸英心意飞朝鲜等独具影响力的活动为岸英中队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6月
,学校正式更名为沈阳市岸英小学。学校的更名,为岸英精神的永驻与岸英小学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机遇。2011年9月,全国关工委基层工作
会议在学校召开,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顾秀莲奶奶参加了岸英中队的中队会并寄语孩子们:好好学习,快乐学习!学校获得
市“六好”关工委先进集体。为让岸英学校的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岸英精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挖掘:第一,通过学习毛岸英烈士的具体事迹
来认识英雄本质。第二,符合时代特点,适应学生发展。第三,利于引导行动,提升学生素质。第四,表述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十多年来,学
校坚持引导师生与岸英同行,在学校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时期,通过不断地挖掘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理由三:毛岸英精神成为学校师生成长的永
恒丰碑。学校领导认为,毛岸英精神正是我们当代中小学生不可缺失的崇高精神!它出自于信仰,锤炼于平凡,升华于伟大,穿越于时代,是我们这
个时代应该大树特树的信仰丰碑!唯有健康的信仰,我们才能净化自已的心根,端正人生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事业和社会民众才会拥有
火一般的坦诚和热情,对自己和民族的未来才会拥有阳光般灿烂的笑容和自信。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了梳理,认为岸英精神指的是大爱、
坚韧、好学、担当、力行。基于上面的原因,学校把岸英精神视为师生成长的永恒丰碑,明确学校的发展定位,以岸英小学的名字缩短学校品牌传
播的时间,并且立足沈阳、辐射东北,力争在全国范围有一定影响,让岸英小学成为全国小学教育的一张名片,让岸英的名字、岸英的精神在岸英小
学叫的更响,走得更远。对于岸英小学的师生来说,在岸英精神的指引下,师生得到了精神的充实和内心的快乐。以岸英精神为载体,作为学校整体
工作的精神动力,开拓了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一代人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先后获得了省文明学校等近百项荣
誉称号。在我们心目中,对师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文化,一种经过几年乃至几十年学校生活逐渐形成的
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才能使学校真正成为从事文化传承、积累和创新的地方,才能为
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上亮丽的精神底色,才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用学校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
善人格。3、从地域文化与特点出发提炼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每个地域都形成了其独有的文化。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不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
文化环境,陶冶了人的审美情操,激发了人的创造能力。并在地域文化发展与变迁过程中,在继承与拓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内涵
。比如,单县第五实验中学君子文化的提出就是主要从地域角度提出的。具体理由如下:理由一:君子的内在含义。“君子”一词在历史上出现
甚早,西周时已经普遍流行。由《尚书》、《诗经》的记述可知,“君子”最初的含义是等级身份的泛称,一般指贵族统治者。在孔子之前,“君子
”一词并无明显的人格特征,到了孔子,把这个只是身份、地位含义的称谓赋予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儒家的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在《论语
》中,“君子”成为孔子及弟子谈论最多的词之一。孔子希望通过确立一种理想的人格规范,用理想的伦理道德,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秩序。今天的
“君子”是指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人,是有学问、有修养、追求卓越人的统称。理由二:中国文化中君子文化是
主流。中国文化有许多人文文化的种类,比如说,中国文化中有君子文化、士文化、帮派文化、礼乐文化,俗文化、乡愿文化(潜规则文化)等等。
其中,君子文化是中国文化主流。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君子文化是实现仁世所必需的。没有君子文化的推广或弘扬,便无法实现仁世或和谐社会
。君子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至今仍然被世人延续着,只不过许多人被君子文化潜移默化而不自知或不知其文化名而已。也许,我们时代
君子不多,但君子文化却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也正是中国有此君子文化的陶冶,中国社会才得以保持着现代的文明和进步。理由三:教育
重要的是培养人。培养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的,具有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的现代君子,是教育的方向。君子所具有的仁爱、博学、怀志、懂礼、
诚信、自强、科学、严谨等人格标准中的一些内容在当前正为人们所缺失,为此,学校提出了以“打造君子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教育活动。学校
通过扎实开展“君子文化”教育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可持续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理由四:君子文化也是地域文化的体现。单县古称单父,
由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地而得名。单县人杰地灵,出了很多君子。唐代天宝年间,当时的单县县尉陶沔邀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联袂游单父,登琴
台,饮酒赋诗,乐而忘返。他们的精彩诗篇载入唐诗大全,流传百世。他们四人被誉为“半月台四君子”,成为千古佳话。四君子由此而得名。单县
有名酒“四君子酒”,有君子大道。君子也是单县的代表元素。理由五:君子文化也是学校原有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学校在学生做人、习惯培养、德
育上很下功夫。美的文化,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环境,美的表达,美的服饰等等都是君子文化应有内容。4、从当地地域拥有的人物提炼这
些人物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名片。在他们身上,凝聚了历代先贤的才情和智慧,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他们以卓越
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给人以奋斗的勇气和前进的力量。曲沃中学的天下精神学校文化的主题提出就是从当地地域的人物提出来
的。是曲沃中学山西省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中学之一,自宋代的儒学到清代的乔山书院、绛山书院,以至晚清的从教书院,文脉绵延已近千年。明末清
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学者顾炎武,晚年曾寓居曲沃东韩,授业绛山书院,并于此完成了他的煌煌巨著《日知录》,发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惊天呐喊。天下精神主题的内核就是责任天下,同时包含胸怀天下、敢为天下先、践行天下等内容。5、源于校长的思考与思想学校文化策划
者要在阅读历史中,去揭开遮蔽文化的面纱,让从心儿吹出的风一页一页地翻开,又一页一页地合上,慢慢地寻找那些打动心灵的东西,或许是一段
文字,或许是一本诗集,或许是一种思潮,或许是一点感悟,或许是一滴智慧。在历史文化的烟波浩淼中,采摘适合凝聚学校文化的那束鲜红的“文
化玫瑰”。比如,一位校长,在阅读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传习录》时,一个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他,这个句子是:“《礼记》言‘孝子之有深爱者,必
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须是有个深爱做根,便自然如此。”“深爱做根”几个字尤其在他的心里产生了共鸣。全校
师生是否有同感呢?这位校长以此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了一次征文活动。在阅读师生的一篇篇征文中,他发现“深爱做根”是师生共同的信仰,于是
将“深爱做根”四字作为他所在学校文化的要义。像这样提炼出来的学校文化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6、从教育的一些细节入手有一次,在一
所学校里调研,发现几个一年级的学生侧耳倾听露珠从草尖滑落的声音,走进课堂听课,一个孩子用“疼”造句,“小雨点,小雨点,你从那么高的
天空中落下来,你疼吗?”从这些细节中我隐隐感到这所学校的孩子们生活在童话世界中。果不其然,校长介绍学校文化建设时,用了“儿童是童话
的,学校是儿童的童话世界”这样的句子来叙说。从教育细节入手要注意:一,透过一个教育现象的细节,就可以窥视教育者行动的文化寓意。我们可以从中去发现学校文化的寓意。二是弄清价值。因为一个小小的教育细节背后拥有大海一样的深邃,天空一样的高远,以及无穷无尽的空间。透过现象看到细节背后的文化价值,也是提升学校文化的重要途径。三是延伸拓展。因为一串教育的细节,犹如一串透明的雨滴,打在“文化的青瓦”上,敲出一组空灵的丁当,可以引起我们对整个学校文化天宇一般的思考。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再由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这是一个孵化和催生的过程。没有主题文化构建,没有在实践中形成主题文化精神,也就没有“品牌”的诞生。没有主题文化学校,不可能成为特色学校;没有主题文化学校,是缺少个性魅力的学校。总之,学校主题文化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进行科学策划,定位发展,整体推进,通过长期的积淀和优化,逐步形成独特的主题文化体系,为学校注入核心价值文化的灵魂。
献花(0)
+1
(本文系学校品牌策...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