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的“救生圈”——护理机器人【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医疗护理机器人已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护理机器人,老年人即 使身体机能下降,也能有效地借助机器人锻炼活动身体,参与社会生活;而有了护理机器人,医疗护理人员也能减轻负担,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 质的护理服务。护理机器人未来势必将成为广大老年人的重要依靠与支柱。?一、护理机器人的意义纵观整个世界的发展,由于工业化、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和家庭结构的巨大变化,使得许多国家对老年养老、病痛护理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再能满足人口增多、衰 老缓慢的社会需求,先进的生活方式和护理模式正在慢慢改善着人类的生活,护理机器人由于其多功能性、智能性而受到了人们的推崇。1、社会老 龄化加剧目前,当前全球老龄人口大约有10.41亿人,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范围的重大社会问题。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会更加突出,现在欧美 发达国家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占23.3%左右,到2050年将会达到33.4%。发达国家老龄化的快速增长,已经给经济社会发展造 成了诸多的问题。2、老年人健康受损以我国为例,据卫生部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一半患有高血压病,约80%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 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我国城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比例占79.91%;健康状况自我评价好的仅占20.25%,差的占42.30%。以 老年人为主的功能障碍者面临多种生活和工作的困难,他们大多身体机能下降、大小病痛缠身。3、社会护理力量不足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功能障碍 者,我国护理行业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也直接刺激着国内护理机器人市场。社会迫切需要护理方面的智能设备,将其应用于家庭、养老院中,越专业 护工之所不能,对老人身心进行护理,让他们快乐地融入现代生活。正是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护理机器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二、护 理机器人的优势1,老年人疾病多,护理机器人可充当病症记录器、医疗档案记录库,可以让医生更完整的了解病情,从而可做出更准确的指导。2 ,护理机器人还拥有远程传输功能,可以将其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实时上传。而医生只需要接收机器人设备上传获得的医疗信息就可以足不出户对患者 进行治疗,而患者也可以通过机器人的通信网络而与医生直接的进行面对面的进行交流。3,护理机器人还能够针对老年人通常有的肢体受限的情况 ,起到辅助活动的作用,如帮助起床、帮助传递物品等。4,针对老年人的记忆能力减退现象,可以对机器人设定提醒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生活 能力。5,此外,对一些突发事件,机器人也可以担当紧急救护任务等等。三、护理机器人发展现状1、护理机器人在国外的发展现状机器人在医疗 及家庭健康护理的应用,被视为机器人产业最具有爆发力的新市场之一。护理机器人功能分类目前主要有四类品种:复健辅助、医疗支援、心灵抚慰 伴侣、家庭健康护理。国外护理机器人的发展比国内早很多年,这一机器人雏形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出现,但当时研究的机器人离提供护理服 务功能还差得很远。真正出现具有护理服务功能的机器人是在40年之后的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多个国家都进行了各有特点的 研究,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护理服务系统,例如能够代偿行走能力的智能轮椅、残疾人用智能护理床、帮助病人复健的机器人系统等。(1)欧洲的护 理机器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旨在帮助高位截瘫患者的Spartacus操作手项目和德国Heidelberg项目开启了护理机 器人新篇章。英国也在70年代末,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支持机器人发展,鼓励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迎来了护理机器人研究发展的兴盛时期。此外 ,荷兰也在1982年,研制了装在茶托上可以喂饭、翻书的实验用机械手RSI,为1984年的轮椅机械手Manus投入生产使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欧洲比较知名的护理机器人有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FraunhoferIPA)研制的Care-O-bot机器人、 丹麦的SILBOT的机器人、MiR公司的MiR100等。(2)美国的护理机器人:美国是最早研究和生产护理机器人的国家,是多种机器 人的发源地,拥有大批全球一流的机器人设计、制造公司。美国进入80年代之后,政府和企业界才对机器人真正重视起来,鼓励机器人研发,制定 发展计划,提高投资,在市面上推出了相当数量的服务机器人产品。1984年,护理机器人的典型代表——机器人HelpMate出世。这是一 种全自主移动机器人系统,上面安装了多种传感器,拥有避障功能和自主导航功能,可以通过人机界面操作指定目的地,完成运送药品、食物、医疗 记录等任务。Helpmate会开门,可以乘坐电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医院已有80家的医院在使用它。1985年,“护士助手”机器人开始 研制,并在1990年投入生产销售,在世界各国几十家医院中使用。它可以为病人创造便利:送病历、送饭,也可以成为护士的小帮手:运送药品 、医疗设备等。(3)日本的护理机器人:日本素有“机器人王国”的美誉,娱乐机器人、导游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多种机器人广泛参与人们生活 的方方面面。日本的护理机器人和其他国家相比,产量大、功能多、应用范围广。日本已将推动家用机器人发展定为国策,并制定了“技术战略蓝图 ”,对机器人发展作了规划。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引入美国的机器人及技术,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后,由于日本的老龄化发展趋势明显,日 本政府开始高度重视护理机器人的研发。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国家技术战略规划”预测,护理机器人将逐步走入普通家庭生活。除了政府的重视 ,日本大批制造研发公司纷纷开发护理机器人,建立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成为物流、仓储自动化设备集成供应商。日本机器人协会估测,日本国 内机器人市场份额在2025年将达到9310亿日元,主要集中于医疗护理和福利服务领域。协会希望在社会老龄化问题变得严峻时,智能设备能 够为老人服务。目前日本比较知名的护理机器人有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设计的海豹型机器人“PARO”、“熊护士”ROBEAR机器人、松下公 司的自动送药机器人HOSPI-R和Resyone看护机器人、东芝公司的陪伴机器人等等。2、护理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我国在护理机器 人领域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护理机器人的研究发展也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0 8年,台湾交大研究团队开发了居家照护智能机器人“ROLA”。ROLA拥有语音识别能力和对话能力,能够识别人脸并且定位用户位置,时时 陪伴用户。该机器人能够识别室内环境,具有避障功能。此外,开发团队正在研究机器人的扶持功能,以便让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扶着该机器人行 走。2010年11月,国内首台个人卫生护理机器人研制成功。这台护理机器人主要运用基于模糊理论的智能控制、人机工程学等技术为行动不便 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全套洗浴服务。2011年3月,上海一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开发了“交龙”机器人。“交龙”机器人适合无人照顾的老人和福 利院使用,体前有可操作的电子显示屏,具备提醒老人吃药、取药、端水功能。它不仅可以服务于老人,还可以担任商场、展览馆的迎宾、导游等。 除了这些,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也带头研发了很多国内尖端产品,例如矫形假肢器、三体位智能轮椅以及服务机器人等。目前我国在护理机器人的 发展上虽有进步,但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3、当前护理机器人与预期的差距纵览护理机器人的发展过程,护理机器人已慢慢开始成长,但其成 长过程相对较为缓慢,其原因主要是:(1)护理行业受关注度不高,政府重视程度不够;(2)护理机器人使用环境受限;(3)护理机器人成本 高,人民消费水平有限;(4)护理机器人受众对象知识水平偏低;(5)护理领域人才少;(6)行业缺乏完善的护理机器人设计方法和评价机制 。此外,从实际应用与技术的层面来看还有两个问题仍待解决:安全上:护理机器人在护理老人方面缺少人性化理念,它可能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 精神需求与生理需求,因此可能为老人带来一些不便。不仅如此,护理机器人的系统需要定期的检查和长期的维护,否则,系统的差错可能危害到老 人的健康与生命。经济上:护理机器人的价格过高,使它难以走进普通的家庭,许多普通家庭难以承担服务机器人高昂的价格。此外,老人的观念意 识相对落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差,对服务机器人不易接受,很可能产生排斥的态度。四、总结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医疗护理机器人已经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发展正在不断的改变传统家庭护理养老方式。尽管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革新与突破,其正成为一个新兴发展的产业。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为了进一步满足护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可靠性,护理机器人将朝着更智能化、更自主化方向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