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的收藏:鲁美教师创作电影海报点滴
2018-05-03 | 阅:  转:  |  分享 
  
我的收藏:鲁美教师创作电影海报点滴电影海报早期都是手绘的,我最喜欢苏联、东欧的海报,可谓件件经典。我国的电影海报属后起之秀,主要用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电影制片厂为宣传影片绘制印刷的全开或半开可张贴的海报。一是在影院门前和公共场所绘制的大型(幅)广告牌子。一般前者为后者的蓝
本。80年代后,由沈阳电影公司组织发起了属下各影院的电影海报的二次创作,以至影响全国,红火一时。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许多画
家都曾参与电影海报的创作中,这些电影海报的艺术性非常高,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如:程十发的《林则徐》、《枯木逢春》、《玉色蝴蝶》,蒋
兆和的《马兰花开》,黄胄的《阿娜尔罕》,张仃的《祝福》,黄永玉的《长发妹》、《美丽的西双版纳》,关良的《周信芳的舞台艺术》,叶浅予
的《彩蝶纷飞》,周令钊的《荒山泪》、《洛神》,钟灵的《景颇姑娘》,詹同的《女理发师》,蔡振华的《尤三姐》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精品。其
实,这一时期我校教师乌密风、周绍淼、廖炯模、宋惠民也都先后参加了电影海报的创作。五十年代,乌密风和周绍淼曾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参与电影
海报的创作,现能查到的有:乌密风《铡美案》(曾选送法国巴黎参加“中国海报展”)、周绍淼的《李二嫂改嫁》,都是戏曲片。?六十年代,
廖炯模创作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电影海报,如《甲午风云》、《刘三姐》,堪称电影海报的经典。还有《边寨烽火》、《自有后来人》等。??八十年
代,宋惠民创作有《大渡河》,影片都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八十年代后,电影产量聚增,那时皇帝女儿不愁嫁,电影宣传滞后,电影海报创作往
往来得更急。宋惠民先生接到创作任务时,只是收到一张影片剧照头像和剧情说明,期限一周,在仅有的材料下,按时完成了任务,真是难为他了,
这也是平时的功力所在。??在以前人们很少有收藏海报的意识,即便少数人有兴趣收藏,一开的大海报保存起来也有困难,电影公司发给各影院的
电影海报也就一、两张,除去张贴的,至今能剩下的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庆幸我以前做过美工,尚有留存,算是保住点那个年代的痕迹。???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