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李国盛 杨丽珠
2018-05-03 | 阅:  转:  |  分享 
  
李国盛杨丽珠李国盛原辽宁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室主任编审。1940年生,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
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插图装帧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沈阳工业大学客
座教授,第1—10届中国图书奖美术图书审读,初评委员。书籍装帧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四、五届全国书籍装帧展览和中日书籍艺术展并获奖。《
百色风暴》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籍装帧卷。出版有人物摄影集《神采》、风光摄影集《神韵》、荷花摄影集《荷塘诗韵》。崇敬传统神韵,
热爱民族精神,探索现代意识,追求自然韵律。【鲁美校友】李国盛、杨丽珠珠联璧合写丹青杨丽珠原辽宁省塑
料工业公司高级工艺美术师。1940年生,锡泊族。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装潢专业。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装潢设计工作并探索工笔重彩花鸟画。“传统功力深厚,赋彩典雅。”[宋雨桂语]擅画牡丹蝴蝶老虎,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获
奖,作品被省领导做礼品送给日本。辽宁电视台《画家访谈》做专题介绍。沈阳日报多次推介。画家坚信:绘画作品是画家的意志、功力和艺术修养
对大自然的感悟。李国盛、杨丽珠??珠联璧合写丹青?珠联璧合:??李国盛写意山水:?杨丽珠工笔重彩:??国盛丽珠伉丽古稀之年结集出版
画册,可喜,可贺。真可谓“珠连璧合,携手并进,硕果累累。”深秋之艳胜于春。?今年国庆节前回沈,见到他们二位近年作品,令我耳目一新,
心生敬佩之感。?他们二位是同班同学,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先是分配到山西太原,后又调回丹东,最后又回到出发地沈阳。人生道路
虽不平坦,但两人亲密无间,互敬互爱,事业上互信互助,困难对他们来说已不算什么。从业几十年,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这
本“画选”的出版,是他们二人“艺术与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国盛在学校时代就显示其艺术才能的多面性,喜音乐,擅摄影,能诗赋,爱书法,
专业优秀,全面发展。尤其这十几年,在大量的实际创作与探索中,苦心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新技法、新形式、新材料。在注重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又
能不断地“出新。”搞设计出身的人很注重形式美。很多作品在构图上、点、线、面与墨、色的经营配置上,不拘一格,形式新颖,使画面具有较强
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画的“经营位置”,其实就是创作过程中的构图安排。构图是否有新意是一幅画的基本构造是否有新点子,
其视觉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远的不说,从清“四王”到黄宾虹,再看吴冠中先生的作品,虽然都是中国式绘画,但其视觉效果和文化内涵大不一样,
新旧之分一目了然。?中国画是中国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中国文化”。“意境”是中国画的精髓。“意境”又是中国画笔、墨、色、
水、纸、印、字等综合形成的氛围,是画家身上中国文化气质的表现。一点一滴,一笔一墨都浸透着中国味。“意境”的感染力是最强的。以“意境
”取胜是中国画第一要素。,观国盛作品能感受到他对“意境营造”的追求,特别是近期作品更注重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云里月,雾里花,美人头
上戴披纱”的这种空灵、朦胧之美的关注。画面清秀,灵动,简而不陋,层次丰富。这些都是画家学养深厚的表现。?丽珠学姐专攻工笔,孜孜以求
,一丝不苟。尤善画“牡丹”与“老虎”。其笔下的“牡丹”丰满富丽,艳而不俗,满而不庸,苍润相济,大气流畅,表现出深厚的绘画功底,老而
弥坚的奋斗精神。其笔下之虎,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每只虎表情不一:有的温润憨厚;有的雄气十足,双目有神;有的顽皮跃动,甚是可爱……从
中读出画家内心对生命的热爱与歌颂,以及画家丰富的情感世界。画能达到如此境界,难能可贵。?值得称道的是两人都能在浮华躁动的艺术市场与
环境中,如此淡定,也不为所谓的“前卫”“现代、后现代”所动,坚守自已的理念,实践自己的追求,苦心钻研,默默耕耘。他们的刻苦实践证明
了“天道酬勤”这一至理。这本画册是两个人多年共同努力取得的硕果,其甜若蜜。?祝愿国盛丽珠贤伉丽继续努力,在艺术殿堂里再登一层台阶。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