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东北趣事之火盆上炕烤爷太
2018-05-09 | 阅:  转:  |  分享 
  
东北趣事之火盆上炕烤爷太

——

?

?

?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小北风往脸上一吹,就像一把刀子在割脸上的肉一样,生疼生疼地。正所谓“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甚至有人夸张地戏谑道,出门撒一泡尿都得带上一根棍儿,一边尿一边敲,否则尿还没有落到地上就冻上了。听着有些夸张,但是东北过去的那个冷劲确实是货真价实,也是名副其实的。

????东北的冬天,人们都比较清闲消停,活计也少了。粮食入仓了,土地就闲上个大半年没人料理,后圈里只有那些等到过年宰杀的肥猪,每天喂喂便可以了。秋忙过后,要冷没冷的时侯,家里的男人,套上大车钻到山里,忙活个三五天,就备足了一个冬天的烧柴。农历九月,棉袄棉裤就都上身了“穿着棉过冬闲”。这一闲,就是大半年。劳累了一个夏天的东北人便开始“猫冬”了。

????东北的民居,都是坐北朝南的三间并排的格局,这样格局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接受阳光的照射,有利于采光取暖。房子是用土坯砌成,非常厚实,对屋子的保暖有很大的好处。东北的民居,屋子有多长,火炕就有多长,人们休息的时侯,都是盘腿而坐在炕上。盘腿在东北也其特色,男人可以随便,爱怎么坐就怎么坐,女人则习惯把两条腿全压在屁股底下,讲究是两个膝盖要上下一线,这样女人便风摆荷叶般有了极美的坐姿,犹如打坐的观音一样,煞是好看。大家有事儿没事儿,都坐在炕上,烟笸箩,小酒盅,一边抽着一边喝着,事儿也就谈妥了。

????火炕是东北特有的取暖设施,也是人们坐卧睡觉的地方。与外屋地的大灶坑相连接,烧火做饭时,烟就从火炕下面的炕洞子通过,饭做好了,炕也烧热了。但是,由于火炕是与屋子一样长,受热的地方不均匀,炕头热度高一些,炕稍的热度差一些。通常都是家里的长辈或主事的男人睡在炕头,接下来是女主人,然后才是孩子。但是孩子睡觉的顺序通常却是越小的越靠炕头,越大的越靠炕稍一边。如此顺序显示了东北人极朴素的人文思想,长幼之序和亲子关怀。如果火炕实在是太长,炕稍那边也会开个灶眼,但是其功能不是做饭,只是在炕洞前开个口子,平时用东西堵上,供晚上加把火烧炕之用。

?

?



?

?

????大冬天的,上了岁数的老人,也就是所说的爷太一辈的老年人,极少外出活动。他们习惯盘腿坐在火炕上,身边放着一个旱烟笸箩,嘴里叼着一杆大烟袋,围坐在火盆旁,边烤火边吞云吐雾,过着神仙般的日子。一袋烟抽完了,在火盆边磕净烟袋锅里的烟灰,心意识地把带烟袋嘴的一头插进后领口里,后背上便斜着伸出一段烟袋杆儿来,黄铜的烟袋锅铮明瓦亮,装烟的烟荷包在肩头晃悠着。也有的老人家记忆力不好,等到烟瘾犯了,摸摸索索四处寻找烟袋,儿孙们见了,免不了一阵大笑。于是,老人家才想起从后背上拽出烟袋,装上旱烟,把烟袋锅凑到火盆里点着,又叭哒叭哒地抽得有滋有味。

????火盆也是东北普通人家冬天取暖的重要设施,火盆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任何成本,只需花一点时间,一般都是自家制作。做火盆又叫“打火盆”每年秋天,人们到山脚下或壕沟里,挖来适合做火盆的泥土,掺上碎麻绳头子、破麻袋片子弄成的麻絮一起和匀,连摔带掼,使混合的泥又均匀又有劲,拿出瓦盆或铝盆做模子,把混合泥拍成片往模子上糊,再用铲刀拍得薄厚均匀,第二天取下模子,放在阴凉地阴干,再进行一下加工,便可以用了。火盆,比较高档一些的有陶制、铁制、铜制的,当然,那都是需要花钱去买的,老百姓更多的还是使用这种自己制作的土火盆。??

?

?



?

?

????到了冬天,家庭主妇把灶坑里的火灰趁着火花四溅的当儿,用火铲扒拉到火盆里压实,放到火炕的炕头上,顿时,满屋子暖意洋洋。如果时间长了,还可以随用随添,老人们喜欢在火盆上支上一个铁丝做成的支架,放上一个沙锅或小铝盆,做些自己喜欢吃的各种炖菜。由于老年人上了岁数,牙口不好,即使是家里人做的菜非常可口,他们也要在火盆上再炖一下,这样菜就会更烂呼一些,吃起来也方便。

????冬天,由于是“猫冬”,人们几乎不吃中午饭,都是早晚各一顿饭。有时为了消遣解闷或偶尔中午垫吧垫吧,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们还会在火盆里烤上几个土豆,几个地瓜,扑拉扑拉上面的灰,围坐在火盆旁你一个我一个,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家里的孩子们玩累了,玩乏了,索性钻到爷爷奶奶的怀里。或是缠着爷爷奶奶给他们讲故事、唱歌谣、破闷儿,或是让爷爷奶奶给他们烤东西吃。

????火盆还是一个维系家族情感的重要媒介,火盆,不仅仅是单纯的取暖用具,而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大的情感凝聚力。风雪寒冷,出门在外往家赶路的人,只要心里装着家里的那个热乎乎的火盆,他就不会感到孤独,浑身充满了温暖,有了火盆,便有了一个晚辈人向长辈人问政议事的场合。入冬后,忙完一年的农活,,人们虽然在家“猫冬”,却又是打理家政的繁忙时节。送姑娘,娶媳妇,诸多程序、细节,过年过节,串门送礼,走人情,诸般说道规矩,都要到火盆前向长辈人一一请教。人情练达的长辈们在这时,往往只是只言片语便点透了至理脉络,使晚辈人不致在礼教规矩上出现纰漏差错,久而久之,便把优良家教的薪火相传下去。

????火盆还是家教的一个很好的讲坛,火盆把一家老小聚到了一起,,爷爷奶奶便可以利用它传播儿歌、民谣,讲故事。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开始淘黄米,烀豆馅,做粘豆包。爷爷奶奶呵护着吵着闹着要吃猪血肠的孙子孙女们,操起长长的烟袋杆儿,以铮明瓦亮的烟袋锅敲打着火盆的沿儿,有板有眼地唱起了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由年终岁尾一直唱到正月初一乃至十五。诸般喜兴情节,在爷爷奶奶的歌谣里都有详细的描述。

?

?



?

?

????我国历来具有优良的家教传统,以德育为首,是家长训导子女晚辈如何做人的重要课题。所以,火盆也是长辈们实施家教的一个讲坛。他们多采用讲述故事,训导晚辈要勤劳、勇敢、诚实、善良、不懒惰、不撒谎、不做坏事。可见火盆取暖成了东北民间民俗文化,家教传承活动最适当的场合。有了火盆的依托,才会有爷爷奶奶那烤土豆、烤地瓜的扑鼻香味和地域味十足的歌谣以及惩恶扬善的民间故事,这些都是火盆所表现出来的家族亲情情景,才会萦绕在后代们的头脑里,永远也挥之不去。

????火盆,还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和睦友善的一条纽带。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不管道远道近,只要你一进屋,主人就会把火盆热情地推到客人面前。一边嘘寒问暖,一边让客人暖和着手和脚。通过这小小的火盆,也更加紧密了街坊邻居、乡里乡亲的和谐关系。

????当你看到那火盆的沙锅里,猪肉炖粉条子咕嘟咕嘟正在冒着热气,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正在从火盆里往外扒拉已经烤熟的土豆、地瓜,是不是看到了一种家和万事兴的景象。屋外冰天雪地,屋里热气腾腾,让人一看,就感到暖了心润了肺,人们的生活是那样的平静、祥和、恬淡,又是那么的有声有色其乐融融。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