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泥房
2018-05-09 | 阅:  转:  |  分享 
  
泥房倒退三十年,绝大多数农村人住的是土坯房,这种房的优点是盖房成本低,冬暖夏凉,住起来比砖瓦房舒服,缺点是每年得泥一次房,不但增加了劳动量,而且很麻烦。土坯房在垒墙的过程中不用粘合剂,土坯和土坯之间衔接就靠中间垫土来完成,房子起来后,土坯与土坯之间还透着亮,房顶上的苇箔、楯子空隙间还可以看到明亮的天,这样到处跑风漏气的房子是没法居住的,还必须进行一到重要工序——泥房。等把围墙上露着的窟窿堵好,墙壁和房顶都泥上两边泥,房子才算真正盖好,才可以放心地入住,那两层泥,就是起遮风挡雨作用的。房子泥好以后并不是一劳永逸,土性松散,土坯墙每年遭受着风的剥蚀雨的浸洇,如果不经常泥,随时都会有垮塌的可能。房顶更是不耐冲,一年不泥就会漏雨,所以,每年都需要精心泥上一次,泥房也就成为农村人家家户户逃不掉的一项活计。泥房要在每年春天雨季来临之前完成,这时候雨水还不多,天气也干燥,泥好以后两天就干了,如果错过了这个季节,到了麦收就顾不上了,等麦收已过,阴雨连天,刚泥好的房没等干,来一场大雨,所有的劳动就化为乌有,所以人们都要赶在“五一”节左右把房子泥完。一进入四月,家家就开始备土。虽然是在农村,土也并不好取,因为泥房的土要求高,碱土、沙土都不行,红土劲大,泥出的房容易裂,不遮雨,要黄土才好。和泥之前要先洇土,不经过洇化的泥泥出的房易裂缝。将选好的土用小推车推回家,扒成一个大圆圈,里面撒上铡好的麦秸草,挑水洇化一段时间,用三齿一遍一遍地搂,连搂几遍,将泥搂通了,泥与麦秸和匀了,就可以泥房了。不管有多少间房,都要从房顶泥起。人手少的人家,自己办不了,就得请人帮忙。泥房时分工明确,有掌泥板的,有负责扔泥的,也有负责运泥的。掌泥板的一般由年纪较大的人担任,扔泥则非小伙子不可。这活不但需要力气,而且需要技术。手持一把特制的铁锨,锨把长长的,锨头小小的,身边放置一个水筲,扔上两锨就要将锨头在里面蘸一蘸,为的是保持润滑,泥巴不粘锨。看技术熟练的人扔泥,也是一种享受。一锨锨的泥铲起来,“唰唰唰”,不断地扔到两米多高的房顶上,不但扔上去的泥落下的位置准,而且不会四处喷溅,在上面掌板的和运泥的人身上基本溅不上泥水,这种功夫不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是达不到的。掌泥板的右手拿泥抹子,左手托泥板,以备将泥运到别处。房上供泥的人随时听从泥房人的调遣,只要泥板朝一个方向一指,供泥人立即心领神会,一锨泥马上运到了指定位置。泥房人迅速用抹子将泥摊平,然后再仔细地左右涂抹,一会的功夫,一摊泥就均匀地覆盖在房顶上了。泥完房顶才开始泥周围的墙壁。这时需要一个简易的架子,弄两只废旧的大油桶,上面码几摞砖,再搭一块板,泥房人踩在上面就行了,也有用梯子的,但工作起来不如架子得劲。高处墙上的泥也需要扔,这是最见扔泥人功夫的地方。干这活要掌握“稳准狠”三字诀,一锨泥端起来,高高扬在空中,看准位置,一甩手,“啪”地一声,一摊泥就稳稳地贴在了墙上,泥水丝毫不外溅。掌板人与这样的扔泥手配合,往往一锨泥一扔,一个“好”字就出了口。扔完几锨泥后,掌板手将一摊摊的泥抹平,然后再换一个位置,直到将一面墙泥完。精心泥过的房不但像刚打扮好的小姑娘一样漂亮,而且一个夏天都不用担心会漏雨了。如果泥的不仔细,到了雨季麻烦就大了,一下雨就漏,下完雨就要上房修,没完没了的。后来,人们住的房子慢慢都换成了砖瓦房,即使没换的也进行了改造,在房顶盖上一层瓦,再也用不着一年一年的泥房了,泥房这一在人类长河中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活计,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