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口袋
2018-05-09 | 阅:  转:  |  分享 
  
口袋



有一条谜语,叫:“大肚哥哥没骨头,有时胖来有时瘦。空着肚子不会站,吃饱让人扛着走。”相信现在的青年人猜对的不会太多,因为见过它、用过它的人都已中年以上了——它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收获粮食时使用的一种用具——“口袋”。

在塑料编织袋问世前的漫长岁月里,庄户人家装运粮食等物品,主要有两种袋子,一种是麻袋,另一种就是用自家老织布机织出的粗布做成的“口袋”。口袋缝制比较结实,没有固定的尺寸标准,一般有近2米高,装满粮食有水桶粗细,150斤左右。由于口袋比较高,所以向里面装粮食时,都是一截子一截子地向上提,最后由大人装满扎口,靠着树干立着,单等收拾已毕扛回家。

以前,农家没有多少粮食的,解放前拥有粮食的是地主老财,扛口袋的是为他家打工的雇农。解放后到改革开放之间,生产力低下,一个生产队的粮食也不多,口袋足以完成那些粮食的搬运。那时候,一个生产队的口袋数量也很有限,上边都有编号,所以一般不作盛粮食使用,搬运回家的粮食需要及时倒进粮囤里,以便腾下口袋继续使用。

口袋也做装盛他物之用,逐渐成为装盛物品用具的代名词了,比如歇后语:“扛着口袋牵着马——有福不会享”,俗语:“骚黄瓜,臭韭菜,仨钱能买两口袋”等。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