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挑水
2018-05-09 | 阅:  转:  |  分享 
  
挑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人们的吃喝洗涮,一刻也离不开水。过去庄稼人没有自来水,用水全靠肩挑,挑水对每一个农村孩子来讲,都是逃不脱的宿命。男孩子到了十四五岁,都学会了挑水,到了能挑水的年纪不挑水,在村民的眼里,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少爷秧子,是要被耻笑的。等结了婚,分了家,不但要供自己的老婆孩子吃水,还得给年迈的父母挑水。给不给父母挑水,是衡量一个儿子懂事不懂事孝顺不孝顺的重要标尺。当年父亲在县城里工作,一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母亲身体不好,担不了水,我们兄妹年龄又小,家里的吃水就成了问题。为了减少挑水的次数,父亲备置了一个大水缸,并特意让白铁匠打造了一对大水筲。这样父亲每次回家,把水缸挑满,节省着用,够我们一家用七八天。有时水用完了,父亲回不来,而大哥又没空,我和姐姐便用扁担到井边抬水。井离村很远,来回有一里多,把一个大水缸抬满,要往返十来里地的路程。到井里打水是个技术活,掌握不了要领的话,水桶飘在水面上,水就是不往里灌,弄不好还会把水桶掉到井里,我们自己不会打水,便请挑水的乡亲帮忙把水从井里打出来,再抬回家去。哥哥是家里的老大,在十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挑水,因为个子矮,要把扁担钩子在扁担头上绕几圈才不至于水桶拖地,而且只能挑半桶水。就这样,挑起来也还是步履蹒跚,歪歪扭扭。扁担压在肩膀上,咯的生疼,两手攥紧扁担,想尽量减轻一点肩上的重量。我上初中以后,也学会了挑水,由于有大哥在,挑的次数还是较少。挑水不光需要力气,还得讲求点技巧和技术。技术娴熟的人,将挂着水桶的扁担顺进井口,用手抓住另一头轻轻一摆,水桶就乖乖地扎进水里,无声无息灌个满登登。满满两桶水挑在肩上,扁担颤颤悠悠,走起来又快又稳,水桶里的水就像被黏住了一样,一点也洒不出来,那姿势不像是干活,倒像是在走舞步。因为技术不熟练,把水桶掉进井里是常有的事儿。如果恰好桶里的水不满,水桶便会忽忽悠悠地漂在水面上,水一点一点地往里灌,这时候手疾眼快,迅速用扁担钩搭住,弄的巧了,就能接着钩上来,倘若水打满后脱了钩。这时就得自制捞桶工具,将四五个杀猪宰羊用的大铁钩子绑在一块,栓在一个结结实实的绳子上或长竹竿上,下到井里后,牵着绳子前后左右划拉几下,碰到井底的水桶后轻轻地上下提拉几次,水桶便会浮出水面。有时借不到这种好使的家什儿,找根粗铁丝,弯几个钩子,临时对付一下,也还管用。挑水辛苦不说,还要担点风险。冬天天寒地冻,前天挑水滴下的水早已结成了冰,白花花的井台子变成了溜冰场,脚下像踩着滑轮,稍不小心,就会摔跟头或是闪了腰。如果早晨顾不上挑水,到了中午就更麻烦了,气温一升,冰就化了。井台旁边到处是水和上软下硬的泥,一踩一吱溜,照样危险。如果冰化得太厉害了,就会陷在泥里拔不出脚,所以一般人不会在这个时候去挑水,非挑不可的,也要穿上水鞋。挑水要趁早,天刚亮,就担上桶到井边去了,把水缸挑满,太阳刚好出来,不耽误农活。本地的风俗,大年初一是不能挑水的,为了能保证有足够的水用,年三十的下午就要把家里的缸挑满,甚至锅里、盆里和桶里也要装满水,据说这叫“抢财”。谁家抢的水多,谁家来年就能走红运,发大财。因为这天挑水的人多,井水下得就快,挑得晚的,一条扁担已够不到水面,就要接上井绳或用两条扁担打水。参加工作后,周末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抄扁担挑水,但毕竟是不经常挑了,肩膀咯的生疼,两趟下来就受不了了,母亲就赶紧说“歇歇吧、歇歇吧”。也就趁势作罢,把活留给了大哥。如今随着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挑水这一劳动已彻底退出了人们的生活。每当拧开水龙头,看着清亮的水奔涌而出,想起当年挑水的情景,会生出很多感慨。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