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络子
2018-05-09 | 阅:  转:  |  分享 
  
络子



络子

络就是结(中国结)。络子就是中国结的一种用法做成袋子的模样用来装东西。中国结在古时很流行。穿衣要扎布带子(就是红楼说的汗巾子),然后打个结捆住;另外头发上、扇坠上、布帘上甚至男女的腰间,以前都喜欢弄些中国结做为装饰。络子,读作làozi,也称“绦子”。就是用彩绳结成的网兜。线绳编成的小网袋,可以装物。《红楼梦》第三十五回对清代的络子及其花样、色彩、用途都作了很好的描写。



快过年了,又到了给大人孩子添置新衣服的时候了。现在很简单,到集镇服装店里就能买到,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买布需要布票,也没有服装店能买到,那要由母亲将棉花用纺棉车子纺成线、用织布机织成布,然后亲手裁剪缝制才行。下面,介绍几种与传统纺织有关的老物件。

用纺棉车子将棉条(俗称“棉不挤子”)纺成棉线,绕成一个个的棉穗子,这时的棉线不结实,还不能用来织布,需要把棉线放在面汤里浸泡、晒干,这道工序叫作“浆线”。浆线时,需要将棉穗子上的棉线变成匡,这时候,就得使用一种工具,叫“络子”。

络子,由两组十字交叉的木条,安装在四根横截面为四方形的木条上构成。两组木条十字交叉处开有小孔,在任一根木条的一端中部也开一小孔,它是用来插筷子之类转动络子的。做一个简易的架子,固定一根平行于地面的圆滑粗钢筋,将络子的小孔套在粗钢筋上,络子可以自由转动,将棉穗子上的线头系在络子上,转动络子,便可以轻松地将棉线绕在络子上,最后变成“线匡子”。

络子需要的多,一户人家不可能准备太多,所以,当时是很多人家各自拥有、共同使用的。络子上都写着户主的名字,以防混淆或丢失,使用完毕,主人便用绳子将络子穿起挂在墙上,等待来年再用。



献花(0)
+1
(本文系山人r8ch18w...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