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
2018-05-18 | 阅:  转:  |  分享 
  
小升初精编文言文阅读2-1【小升初】(一)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jì]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lǒng]上,窃(2)入学舍,听
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3)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4)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5)不听其
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6)出坐佛膝上,执策(7)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8)。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9),冕小儿,恬[
tián](10)若不知。(《宋学士文集》)?【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
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
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
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
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
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训练】?1.?结
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私下的意思?)?????②辄默记(??总是(常常)、就??)③儿痴如此(??入迷??
)???④恬若不见(??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2.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②夜潜出坐佛膝
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
天亮。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必以分人。?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4.?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答:其根本原因是:王冕幼时读书专
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二)张无垢[ɡòu]勤学?张无垢[ɡ
òu]谪[zhé](1)横浦,寓(2)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3)辄[zhé]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4)十四年
。洎[jì](5)北归,窗下石上,双趺[fū]之迹隐然(6),至今犹存。(《鹤林玉露》)?【注释】(1)谪: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员降
级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这里指被贬官。(2)寓:居住。(3)昧爽:天将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4)如是者:象这样。(5)洎:
等到。(6)双趺之迹隐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
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
见,到现在还存在。?【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张无垢谪横浦。(?降职远调贬官?)????③就明而读。(?光,
光亮??)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总是)?④如是者十四年。(这)2.翻译下列句子。?①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每天天
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②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双脚踏出的痕迹到现在还隐约可见。3.选出下列句中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A?)?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如是者十四年。?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
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如:西汉的匡衡“凿壁偷光”。东汉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悬梁刺股”等(三)文征明
习字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lǜ](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
(9)答人简札[zhá](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
》)?【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
: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敷衍了事,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
2)易:改换,更换。(13)厌:嫌麻烦而讨厌。(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译文】文征明临贴写《千字文》,每天
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
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书法、于是,就)?②平
生于书。(对于、对、写字)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临贴,照着字画模仿??)④或答人简札。(有时)?2.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稍微有一点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②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
巧妙。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四)薛谭学讴?薛谭学讴[ōu](1)于
(2)秦青,未穷(3)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4)。秦青弗止(5),饯行于郊衢[qú](6),抚节(7)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
](8)行云。薛谭乃谢而(9)求反(10),终身不敢言归。?【注释】(1)讴:唱歌;(2)于:向;(3)穷:尽,完;(4)遂辞归:
于是就告辞回家;(5)弗止:没有劝阻;(6)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7)抚节:打着拍节:(8)遏:阻止;(9)谢:道歉
;(10)反:通假字,通“返”,返回。?【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
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
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赏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虚心求教,永不满足,不能骄傲自大,要知错就改。这是我们阅读本文应该得
到的启示。?【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不,没有??)????②响遏行云。(??阻止
??)2.翻译:薛谭乃谢而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学习态度。(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
(1),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2)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dài](3),辄[zhé]以水沃面(4);食不给[jǐ],
啖[dàn](5)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chán]受贬(6),由参知政事谪[zhé]守邓州。仲淹刻苦自
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译文】(1)孤:幼年丧父;(2)
每:常常;(3)或夜昏怠:有时晚上昏睡懈怠;或:有时;(4)辄以水沃面: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沃:洗。(6)乃至被谗受贬:以至于有人
说坏话被贬官;谗:说别人坏话;(7)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译
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决心努力刻苦读书,有时
读书读到夜晚疲惫困倦,就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使自己头脑清醒。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
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点。①啖粥而读。(?
?吃??)?????②辄以水沃面。(往往,总是)③食不给。(??供应??)?????④乃至被谗受贬。(??说别人坏话??)2.
“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B?)?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或夜
昏怠,辄以水沃面。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③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④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的什么文章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这
句话在本文中起了什么的作用。?答:《岳阳楼记》;点明中心,揭示主题。(六)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
(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wéi]绝编,迨[dài](5)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
身不忘也。温公尝(7)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1)患:担心,害怕;(2)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已经;(4)游息:游玩休息;(5)迨:等到;(6)用力
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
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
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担心??)????②迨能倍诵乃止。(??等到??)?③迨能倍诵乃止。(才)????④
咏其文。(吟咏)2.翻译下列句子。?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
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C?)?A.?用力多者收功
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
自苦读。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小升初】(七)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
无资。太夫人以荻[dí](1)画地,教以书(2)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3),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4
)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5)。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摘自《欧阳公事迹》)?【注释】(1)荻:多年生草
本植物,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2)书:书写。(3)及其稍长:等到他年龄大些了。(
4)或:有时。(5)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荻秆在沙地
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等到他年龄稍微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读书。从小写的诗、赋等文字,下笔就像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
”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D?)?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
吝书若不相类。?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2.?翻译句子。?①欧阳修四
岁而孤。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②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
照着进行抄写。③惟读书是务。只是致力读书。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勤学苦练、专心致志。?4.?欧阳修的成
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答: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小升初】(八)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
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1)?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
(2)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3);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4?)?昧行
(5)?乎?”?平公曰:“善哉!”?(刘向《世说新语》)?【注释】(1)炳烛:把蜡烛点燃。?(2)?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个
瞎子所以这么说。(3)阳:这里指阳光。?(4?)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5)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译文】晋平公向盲乐师师旷请教说:“我现在七十岁了,准备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吧。”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说
:“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师旷说:“盲臣怎么敢跟国君开玩笑呢?我听说:少年时爱好学习,像太阳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
爱好学习,如同中午时的阳光;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赏析】本文通过晋平公与师旷的对话,阐述师旷对学习的见解。文中把人生中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学习喻为“日出之阳”、“日中之光”和“
炳烛之明”,告诫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暮(?晚?)??戏(?戏弄,开
玩笑?)??闻(?听说?)?善(??好?)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
默而识之??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老而好学,如炳
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老年时爱好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黑暗中行走,哪一种好呢?4、这则短文告诉人们
一个什么道理??答: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小升初】(九)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
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旦]早晨。?(5)[子]你。?(6)[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7)[延颈]伸长头颈。?(8)?[务欲]一心想要。?(9)?[前利]眼前的利益。?【译文】吴王阖闾[hé?lǘ]准备进攻楚国
,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有不敢,就藏着
子弹拿着弹弓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
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
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弹弓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
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阅读提示】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
吴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
意思。?伐?(?攻打、进攻?)??旦(??早晨?)???子(?你?)?延(??伸长?)?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
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1)?则怀丸操弹于后园。?字:(??乃??)????句:(??乃罢其兵??)。?(2)?如是者三旦。?
字:(??此??)???句:(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3、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成分。?(1)[??螳螂?]欲取蝉,而[??螳螂
?]不知黄雀在其傍也。?(2)[??黄雀?]欲啄螳螂,而[??黄雀?]不知弹丸在其下也。?4、填空。?《螳螂捕蝉》写了??螳
螂?、蝉?和?黄雀?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5、翻译
下列句子。?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此三者皆务
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知了、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小升初】(十)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dié?
xiè]⑨而听。(选自汉·牟容《理惑论》??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
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走。【参考译文】公明仪
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
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
鸣:(?叫?声)?④奋:(?竖起?)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3.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小升初】(十一)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
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
,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
句子中加点的词。⑴王引弓欲射。(??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若欲闻射道
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小升初
】(十二)次非杀蛟?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
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rǎng]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xī]爱焉⑨!”于是赴江
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
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
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参
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
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
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
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阅读训练】?1.解释:?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④复:(?又?)?2.翻译:?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什么?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小升初】(十三)高阳应造屋?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
”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
善,其后果⑾败。(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
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
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
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
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为:(?造?)??②以:(?
用?)??③善:(?好?)??④益:(??更加??)?2.翻译:?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
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小升初】(十四)竭泽而渔?竭①泽而渔②
,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sǒu]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吕氏春秋·卷
十四·义赏》)?【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文
言知识】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
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
,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
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阅读训练】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2.翻译: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
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小升初】(十五)功名水泉深则鱼鳖[bi
ē]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shù]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
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
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
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阅读训练】一、解释:①则:(?
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翻译:二、人主贤则豪杰归之。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三
、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的关系。?【小升初】(十六)目贵明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
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còu]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选自《管子?九守》)【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
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
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
“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
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
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
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阅读训练】1、解释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
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2.翻译: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
所不知。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及意思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小升初】(十七)自知之明自知者①不
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
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文言知识】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
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
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
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参考译文】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
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
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阅读训练】1.解释①知:(?认识?)?②岂:(?难道
?)?③道:(?遵循?)?④怪:(?异端?)?2.翻译:?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
会立志而进取。?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小升初】(十八)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ǔ]豆揖让进
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
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舍近墓(??靠近?)??????(2)遂迁居市旁?
(于是?)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孟母三迁》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4、翻译句
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孟母教子有方,懂得环境对人的成
长产生重大影响。?【小升初】(十九)揠[yà]苗助长宋人有闵[mǐn]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
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之,苗则槁[ɡǎo]⑩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长者,揠苗
者也;非徒⑿无(13)益,而又害之。[注释]?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②长(zhǎng)——生长,成长。?③揠
(y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⑦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⑧趋——快走。??⑨往——去,到..去。??⑩槁(ɡǎo)——草木干枯。⑾耘苗:给苗锄草??⑿非徒——非但。徒,只是。??(13
)益:好处。【阅读训练】1.文中“芒芒然归”中“归”的意思是:(??返回??)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拔苗所致)3.通过这个故
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答: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小升初】(二十)?《画蛇添足》?楚有祠[cí]者
,赐其舍人卮[zhī]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词。其:(?他的?)?之:(?指酒?)??遂:(?于是?)?亡(?没?)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替它添上脚呢??3、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画蛇添足》4、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答
:告戒人们不要做多余的事。?【小升初】(二十一)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dàn]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
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
,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
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
“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阅读训练】1
、解释加点的词语。(1)或曰:“食菱须去壳。”(??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处、缺点)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
壳者,欲以去热也。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3、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小升初】(
二十二)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选自《百喻经》)【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昔有愚人?(??从前
??)?????②既得盐美(已经)③少有尚尔?(??尚且??)?????④返为其患?(同“反”,反而)2、翻译下面句子。主人闻已,
更为益盐。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3、写出这则短文的寓意。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小升初】(二十三)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①者,见人方引②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③善游哉?以此任物
,亦必悖(bèi)④矣。注释:①过于江上:经过江边。②引:带着,抱着。③遽:立即?④悖:违反,谬误。【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人问其故(??缘故??)????????②此其父善游(??擅长??)③以此任物(用?)????????④而欲投之江中(??到?
?)2、翻译句子。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即使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3、你从这
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答:世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就做出令人啼笑皆非
的事情。【小升初】(二十四)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ɡào](3),眠以毡罽[jì](4)。猫既饱且安,
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
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4)[毡罽(jì)]毡子和毯子。【阅读训练】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
解释正确的义项。(1)“故”的正确解释是(?A?)A.原因B.?故意C.故事D.过去??(2)“益”的正确解释是(D)A.增加B.
益处C.得益D.更加2、翻译。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饱食鱼肉,
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
之理是: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升初】(二十五)疑邻窃斧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
,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于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其邻之子非变也,已则变矣;变也者无他,有所尤也.。【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有亡斧(?丢失?)??????(2)
俄而(??不久??)2、翻译下列句子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再过几天再看见他邻居家的儿子,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不像偷斧子的了。?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事物的障碍,当人带着成见观察世界时,必然会歪
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小升初】(二十六)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
,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
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xiá]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加
点的词。(1)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措往旁边看??)(2)一狼洞其中。(打洞)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
启示?答: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小升初】(二十七)曾
子杀彘[zh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妻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pēng]彘也。注释:①彘(zhì):猪???????②特:只是【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①曾子之妻之市(去,往
)②顾反为汝杀彘?(通“返”,返回)③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④今子欺之?(你)2、翻译下面的句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
教也!?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如果不相信他的母亲,这样就不能教育好孩子。?3、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
长要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小升初】(二十八)人有负盐负薪者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①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
②之物。惠③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⑥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注释】①?释:放下。②?藉:垫衬。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③?
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本篇选自?《北史·李惠传》。④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州纪纲
,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属员。⑥?实:事实,真相。【译文】有负盐的和负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
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他们出去,对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
放在席上面,用杖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负柴的人才承认了罪过。??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
加黑的词语。⑴藉背(???垫、衬???)?????⑵顾州纪风(???回头看?????)⑶咸无答者(都?)?????⑷得其实矣(结果
、事实?)2、翻译下列的句子。?⑴同释重担息树阴。一同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阴下面休息。⑵以杖击之,见少盐屑。用手杖(棍子)击打羊皮,
看见有少量的盐屑。3、评价一下李惠。聪明机智,生活常识丰富、经验多。4、你还读过像李惠这样智者的故事吗?试讲述一例。如: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狄人杰审案等等。【小升初】(二十九)嫦娥奔月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héng]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
[chán]蜍.[chú],而为月精。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zhuó]③之,树创随合。人姓
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zhé]令伐树。【注释】①羿: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
②姮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③斫:砍。【译文】羿到西王母那里去请求了长生不死药回来,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药,便
飞奔到月宫,并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变做了一只蟾蜍,而成为“月精”。旧时人们相传,说是月亮里有桂树,有蟾蜍。所以有些异书上还说:月
亮里的桂树高有五百丈,下面有一个人,手里常拿一把斧子去砍它,树创随砍随合。这个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因为学仙有了过错,所以贬罚他在
这里砍树。【阅读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①羿请不死之药???②常斫之?????③学仙有过
④过故人庄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2.翻译句子。羿
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飞奔到了月宫,把身子寄托在月宫里。3.在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幻想的翅膀
,就已翱翔于太空,飞腾到月亮上去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个设想被科学创造所实现。1969年7月21日,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你知道这
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吗?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小升初】(三十)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
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漹.[yān],东流注于河?。【阅读训练】1.翻译。北(??向北)???
??其(??代发鸠之山??)????焉(??不译,补充音节??)溺(??被淹死??)?????以??(????用)????河(??
??????海)2.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答: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3.精卫以前叫什么?为什么变成了鸟?
?(?简要回答?)答: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4.翻译: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状像鸟一样
,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5.此神话,表达了远古人名怎样的精神?答:表达了古人坚持不懈,勇敢的精神。【小升
初】(三十一)吴起守信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sì]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yú]?欲服三军,非信不可
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派、使)②故人来,方与之食(才)③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讲信用、守信)2、
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D?)A、(吴)起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
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他。
暮,傍晚,天黑;食,吃饭。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答: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小升
初】(三十二)郑人买履[lǚ]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
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
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
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先自度其足(??度量???)??????
吾忘持度(??量好的尺寸??)2、翻译。(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的大小呢?(2)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等到回来
的时候,市集已经结束了,于是就没买到鞋子。??3、这个故事现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寓言典故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3、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答: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能迂腐、固执。【小升初】(三十三)学奕奕①之为数,小数②也,不专心
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③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
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④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①奕:古代一种围棋。?②数:技艺。?③奕秋:善奕者
,名秋。?④为:谓,说。【译文】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来说),只是小技艺,但是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
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讲解,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却一心想着有天鹅就要飞来,想拉起弓去射它。(他)
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效果却不及那个人。能说是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擅长??)???②惟奕秋之为听(??只、单??)③思援弓缴而射之(??弓箭??)???④虽
与之俱学(共同)2、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答: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3、用自己的话说说
,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答: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4、读完这个故事,
你受到怎样的启示?答: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小升初】(三十四)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
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
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
: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
学御于王子期(?向)2.术未尽也(?穷尽)3.先则恐逮于臣(被?)?4.夫诱道争远(发语词)二、翻译。1.术已尽,
用之则过也。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
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答: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
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小升初】(三十五)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①,春
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
rǎng]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阅读精练】一、解
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通“返”,返回)2.迷惑失道(道路?)3.遂得水(找到?)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
??的来历,现比喻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小升初】(三十六)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ɡài]汲[jí],常一人居外①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
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
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等到?)2.国人道之(说、讲)3.不若无闻也(不如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得到、获得)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找到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能够?)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小升初】(三十七)
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
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成语
“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
往,到。③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我欲之楚(?想要?)2.将奚为北面(何、什
么??)3.吾马良(良好?)4.此数者愈善(越?)二、翻译。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此数者
愈善,而离楚愈远耳。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成语??南辕北辙?出自本文,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小升初】(三十八)四面
楚歌项王军壁垓[ɡāi]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②,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账中。有美人名虞[yú],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
不利兮骓不逝③。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④!”歌数阕[què]⑤,美人和之。项王泣[qì]数行[háng]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导读】项王夜起悲歌,盖世英雄的穷途末路在形象地描写中呼之欲出。【注释】①诸侯:指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等。②楚歌:楚人之歌
,用楚国方言土语唱的歌。③不逝:是说被困而不得驰骋。逝,向前行进。④奈若何:把你怎么安排。若,你。⑤数阕:几遍。乐终叫阕。【阅读精
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和?)(?几?)?2.项王则夜起(??就)3.自为诗曰(?自己、亲自)??
????????4.莫能仰视(??不敢)二、翻译.?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汉军都已经取得了楚地吗?为什么楚国人如此之
多呢!?2.歌数阕,美人和之。唱了好几遍,美人随歌声应和起来。三、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项王的??惋惜?之情;毛泽东也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小升初】(三十九)孔子见罗雀者?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③不得,何也?”罗
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
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ɡànɡ]而有危亡之败④也。”【导读】文章借罗雀者之口,说
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孔子告诫弟子“以所从为祸福”,“君子慎其所从”,可谓警世之言。【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
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独:表示转折,相当于“却”。④戆(zhu?nɡ):愚。败:祸乱,祸害。【阅读精练】一、解释
加点的词1.大雀从黄口(跟随)2.孔子顾谓弟子曰(回头)3.利食而忘患(贪图)4.善惊以远害(远离)二、
翻译。1.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大鸟容易警觉故难以捕到,小鸟贪吃因此容易捕到。2.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
,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因此君子应当慎重地选择他所要跟随的人,靠年长者的谋虑就有了保全性命的凭借,跟随年少者的鲁莽就会有灭亡的
祸患。三、孔子教育其弟子要“慎其所从”,与亲??君子??而远??小人有相似之义。【小升初】(四十)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
外惶怖②。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融谓使者曰:“冀[jì]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fǒu]⑤
?”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说明孩儿的明理聪
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注释】①孔融被收:孔融被逮捕。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②中外惶怖:朝
廷内外非常惊恐。中外,指朝廷内外。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④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
己一身。意思是不涉及家属。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同“否”。⑥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
,不久。【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逮捕)(惊恐)2.冀罪止于身(希望)(自身)3.二儿可得全不(
同“否”)4.寻亦收至(不久)(到来?)二、翻译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
不碎的鸟蛋吗?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小升初】(四十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
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注释】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
子,字元方,名纪。【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放弃?)?????2.尊君在不(同“否”?)3.下车引之(??拉
?)?????4.元方入门不顾(??不回头?)二、翻译。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过中不至:(??那朋友??)??去后乃至:(太丘??那朋友)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答
:为人要言而有信,不讲信用自食苦果。?【小升初】(四十二)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chā]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
炼字。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注释】①谢太傅:谢安,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官至宰相。【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大,猛?)??2.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3.撤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形容?)二
、翻译。柳絮因风起。柳絮凭借风力飘在天空。三、与“撒盐空中差可拟”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
差D.出公差四、谢道韫,东晋女诗人,王凝之之妻,世称“咏絮才”。请再举出1-2个古代炼字流传千古的例子。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
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韩愈、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五、写出出于本文的成语:(??柳絮因风??)【小升初】(
四十三)七步诗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ɡ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
qí]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而互
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注释】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诗人。【阅读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成者行大法(死刑)2.萁在釜下然(同“燃”字)3.漉菽以为汁(????过滤)(豆类)二、“
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锅,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破釜沉舟?三、《七步诗》一般写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相煎何急??)(??七步成章??)?【小升初】(四十四)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①
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②,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xù]猫犬,又禁僮③勿击鼠。仓廪[lǐn]庖[páo]厨④,悉以恣[zì]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衣⑤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⑥与人兼行,夜则窃啮[niè]斗暴,其
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
,阖[hé]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日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导读:永某氏之鼠以为“其饱食
无祸为可恒”,“窃时以肆暴”,虽能得意于一时,终究要被扫除干净。【注释】①拘忌:拘束和禁忌。②值子:值,碰到。子,农历的子年。③僮
:未成年的仆人。④仓廪庖厨:仓廪,粮仓。庖厨,厨房。⑤衣:衣架。⑥累累:一个接一个。【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不畜猫犬(?
养)2.悉以恣鼠不问(全、都)3.某氏室无完器(??完整)4.假五、六猫(??借)二、翻译。1.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粮
仓厨房中,都放纵老鼠恣意妄为而不过问。2.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从此,老鼠互相转告,都来到某氏家,吃得饱饱的却没有危
险。三、这则寓言故事中的永某氏之鼠比喻:“窃时以肆暴”的得志小人。?【小升初】(四十五)三上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
洛时尝语僚属②,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③,卧则读小说④,上厕则阅小辞⑤,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⑥亦言:宋公垂⑦同在史院,每
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
尔。【导读】名人大家读书尚且做到“未尝顷刻释卷”,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
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经史:经书和史书。④小说
:杂记类书籍。⑤小辞:指短小的诗词。⑥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⑦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阅读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虽然?)??2.在西洛时尝语僚属(??对……说?)3.讽诵之声琅然(?形容清脆响亮?)??
?4.闻于远近(??使……听见?)5.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周密思考、构思?)??6.亦笃学如此(??也?)二、翻译。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三、文中介绍钱宋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B???)?A.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B.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C.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四、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成功来自于勤奋?的道理。?【小升初】(四十六)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mén]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生而眇者不识日?(??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小升初】(四十七)毛遂自荐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导读】毛遂“自荐”并且在出使中建立奇功,从此流传于后世,被人津津乐道。但“自荐”也需要能力、自信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诚,盲目的“自荐”则是行不通的。【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余无可取者(???剩下的?)????2.其末立见(????尖端?)3.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向?)????4.使遂蚤得处囊中(通“早”)二、翻译。1.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赵王让平原君去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打算请他门下食客中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假如早让我进入口袋,就连锥子上部的环儿也会露出来,岂止光露个尖儿!三、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都出自这篇文章。前者比喻自己推荐自己,后者比喻人的才能全部表现出来。四、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答:①人要善于把握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②这也是自信的表现。?【小升初】(四十八)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其下有一猫(指牡丹丛)2.何以明之(证明)3.日渐中狭长(逐渐)二、翻译。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善于观察?的结果。
献花(0)
+1
(本文系陈老师12f0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