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daobao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2016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05-24 | 阅:  转:  |  分享 
  
2016年高考江苏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B.

C.D.2.,(3)

A.B.C.D.3.3分)

A.

B.

C.

D.4.3分)

第一组:<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B.

C.D.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1-5参考答案]BADCB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张元忭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

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之????:审讯

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答案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译:你就算了,,

译: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

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

考题出自经书;

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

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

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朝搴阰之木兰兮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蓝田日暖玉生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防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与鼻子太不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大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是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同这些军人冒险做生意。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谈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其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趣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6分)

战争让他重温三十三连的荣耀,体现他作为一名士兵的价值;

战事如拖到六月,死伤士兵的腐烂会让他不忍直视;

打了,无论胜败,对他而言都是一种解决。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

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4分)

这个细节贯穿全篇,前后呼应,体现小说的整体性;

会明对插军旗由渴望到不抱希望,形成一种反差的艺术效果。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这个六月没有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

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想提升的快乐;

心灵世界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

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

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

第四层(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6分)

“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

“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接受的社会规范;

“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6分)

人生的成长是发挥个人能力、收心敛性的过程;

人生要承担责任,克服困难,完成使命;

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七、作文(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4









献花(0)
+1
(本文系daobao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