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张芝《冠军帖》(1)作者简介王永其,号西山老人,生于1943年5月,自幼酷爱书法,师法王羲之,工行草书。曾任某报社期刊主编 ,主任编辑。时任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华书法学会副主席、华夏夕阳红书画协会理事。评为一级书画师。本人作品在全国书法大奖赛中,荣获 众多金银奖项;并荣获“中国书画名家”、“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书画艺术名家”、“精诚求艺书画优秀人才”等称号。自 序中国书法艺术和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学艺术一样,也都重“道”、重“气”。气”是中国书法艺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本源,也是“道”的体现 。中国书法还重“势”,其实,“势”也几乎等同于“气”,故书法艺术往往“气”、“势”并用,特别讲求作品的“血脉气势”。“气势”,又 与“气韵”互通,互为生成,它既表现并赋予书法作品的外在形式的“形质”,又充实于“形质”之内的“神采”,“形质”与“神采”合二为一, 从而产生意境,这种意境体现出书法家整个身心与宇宙元气的结合,展现书法家的情志、意趣和气概。即所谓“气盛而化神”。如果书法作品乏“气 ”,就没有动人之情。东汉张芝“一笔书”,揭示了书法艺术重“气”的根本原理和艺术创造的根本原则,“一笔书”就其实质而言,可谓“一 气书”,它并非外在形式上的一笔连到底之谓,其真正涵义是,自始至终,笔势相揖顾盼,连绵相属,其气一以贯之,可以说,张芝创造的大草 狂草“一笔书”,其意义更在于它最大限度地展示和强化了书法这门艺术创作的最高形式与境界“气脉通贯”。在书法作品里,只有气脉通贯,才 有可能充分展现书法家的创造力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生命力。不言而喻,张芝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最伟大的先驱和开创者。草圣张芝“一笔书 ”开创的自由抒写“大草狂草”一艺。在中国书法的天地里,从此开始了“大写意”的新纪元,在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二王”那里觅得了知音,王 羲之中年后师法张芝;大令(王献之)幼学于父,次习于张伯英(张芝),其“一笔书”更直接得于张芝传薪。到了大唐帝国“颠张狂素”的手中 ,又得到了浪漫主义的发挥和张扬。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这四位蜚声万里、荣耀百代的大师.都是伟大张芝的异代私淑,他们各有各的 天地,然而,其书风共通的一面,都为张芝这座巍峨大山的流风之所被,而从属于他的世界。《西山老人书法作品集》临书了中国书法史上八位 历代书法大师的狂草大草“一笔书”中十四部经典,即:汉·张芝《冠军帖》,晋·王羲之《淳化阁帖》,唐·张旭《心经》、《古诗四帖 》,唐·怀素《论书帖》、《自述帖》、《草书千字文》,元·鲜于枢《石鼓歌》、《水帘洞诗帖》,明·王守仁《龙江留别诗帖》、《书帖 》,明·陈壁《临张长史秋深帖》、《赠孟桓诗轴》,清·范骧《临颜真卿争座位稿》等。,作者将历代书法大师经典之作“穷变化,集 大成”的“中和”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承袭了“魏晋风骨”和两汉以来的艺术精华。作者2018年2月8日一、汉·张芝《冠 军帖》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属甘肃)人,字伯英,三国魏书家韦诞称他为“草圣”。晋王羲 之对汉、魏书迹,惟推钟(繇)、张(芝)两家,认为其余不足观。对后世王羲之、王献之草书影响颇深。草圣张芝“一笔书”开创的自由抒写 性灵的最高样式——大草一艺。在中国书法的天地里,从此开始了“大写意”的新纪元,《冠军帖》就是张芝大草狂草“一笔书”之经典:《冠军 帖》的美学价值和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书法艺术创造的“骨”与“筋”的观念上。《冠军帖》用笔骨力劲健,筋肉丰满,阳刚阴柔相辅相成,一种 气势飞扬纵横、奔放雄肆的美。然而它又给人一种清逸流宕(音“当”)、沉着屈郁的美,因而达到所谓“圣”的境界。西山老人所临张芝《冠军帖 》选自《淳化阁帖》2~4卷上部。书家将其分成四帖,即《冠军贴》《终年贴》《今欲归帖》《二月八日贴》。王铎所书并未分。《冠军帖》释 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处耳。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不知比去复得一会。不讲,意不意,可恨汝还,当思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