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边城
2018-06-12 | 阅:  转:  |  分享 
  
《边城》巩固检测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他以20世纪30年代湘川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川巷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的爱情悲剧,凸显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表达了对带有原始意味的“桃花源”式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边城》中傩送和他的哥哥天保同时爱上了纯净美好的少女,傩送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聪明而多情;天保豪放豁达,当两兄弟知道彼此的心迹后相约以唱歌的形式求婚,让心上人选择。

3.《边城》通过抒发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纯洁情爱,翠翠和爷爷之间的真挚的亲爱,天保和傩送之间善良的互爱,表现人性的美好。

4.在一场美丽的夜晚,船家少女从在优美迷人的歌声中梦见象征爱情的虎耳草。

5.《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车路,就是婚姻由家长做主,请了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一种是走马路,就是婚姻由小伙子自己做主,那就为姑娘唱三年六个月歌。

6.《边城》中,翠翠的性格特征是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傩送的性格特征是勤劳勇敢、热情大方、胸怀宽广、光明磊落。

船总顺顺的性格特征是豁达洒脱、公正廉洁、慷慨好义。老船夫的性格特征是忠于职守、慷慨豪爽、忠厚善良。

7.在《边城》中,翠翠爱上了傩送,天保由于没有得到翠翠的爱,下青浪滩淹死了。

8.《边城》中,碾坊代表了一种实用的、功利的,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婚恋观;渡船所代表的是一种自由、出于心灵相互吸引的那样一种传统古朴的爱情观。这两种爱情观发生了冲突,在作品里边,事实上是以碾坊为代表的力量取得了胜利。

9.翠翠母亲和翠翠两代人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湘西人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10.《边城》细致地描绘了湘西边地的风情:元宵放烟火,端午赛龙舟、抓鸭子,中秋赏月,以及月下对歌等,应在了一个田园诗般的环境。

11.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乡。

二、判断题(每个2分,共30分)

1.《边城》描绘了一幅颇具古风的桃源四季图,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表现出沈从文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性格。(×)析:作品并非“追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生活的理想”,意在表现美好的人性“总是令人忧伤”

2.《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广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析:“广西”应为“湘西”

3.《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又温馨的“边城”世界,“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即边地的小城,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4.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更为了纪念翠翠的母亲,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做“翠翠”。(×)

析:“翠翠”这个名字并非为了纪念翠翠的母亲

5.翠翠和天保在端午赛龙舟上一见钟情,水性极好的天保抓了鸭子上岸,见美丽的翠翠独自一人在河边,出于关心就让她去自家的吊脚楼上等爷爷,可翠翠误解了,还骂了她。(×)析:“天保”应改为“傩送”,抓鸭子的也是傩送

6.《边城》中,翠翠和军人相恋而不能结合,士兵自杀后,翠翠的母亲也服毒自杀。(×)析:翠翠的母亲是喝了许多冷水死去的

7.天保,如他的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诨名为“岳云”。傩送则气质更接近于他的母亲,不爱说话。(×)析:傩送诨名为“岳云”

8.《边城》中,翠翠在爷爷死后才从杨马兵的口中得知爷爷活着时所没有提到的许多事,二佬唱的歌,天保的死,二佬负起下桃源等。(√)

9.傩送深爱翠翠,但对翠翠爷爷不爽利的做法十分反感,又因为天保出事,父亲逼婚,自己又迟迟得不到翠翠的回应,于是负气离开家乡。(√)

10.爷爷死后,渡船上放了两个大竹筒,接受人们的捐钱,但不是为了翠翠,而是为了修白塔。(√)

11.爷爷、翠翠与渡船、黄狗相依为命,是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一组浓缩的意象。黄狗是自然中灵性的物化,它与人终生相伴而且通晓人性。(√)

12.《边城》中,老船夫最后那句“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是他对天命的反抗之语。(×)析:是安慰翠翠,让翠翠变得坚强。

13.《边城》中,老船夫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翠翠妈妈当年的追求者杨马兵。杨马兵搬来碧溪岨和翠翠一块等待傩送的归来。(×)析:作品中无托付给杨马兵一说。

14.《边城》中,老船夫和顺顺地位悬殊,导致爷爷不敢答应天保的求亲,还是封建等级观念毁了年轻人的幸福。(×)析:爷爷不答应天保只是翠翠不喜欢大佬天保。

15.《边城》中多次写到翠翠一个人无由地哭,这是缺少母爱、内心孤独的山城少女情窦初开时,面对内心朦胧的情感不知所措的自然反应。(√)

三、选择题

1.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B.《边城》以一种平静而又浸透伤感的倾诉,再现了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的悲剧命运。???

C《边城》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

D.《边城》中,老船工在临死前,把翠翠托付给了翠翠母亲当年的追求者杨马兵。杨马兵搬来碧溪岨和翠翠一块等待傩送的归来。

E.《边城》中,天保在亲情与爱情之间作出了惊人的抉择,他毅然离开家,成全弟弟和翠翠。这也正是小说所歌颂的淳朴的人性。???

2.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边城》中,“爷爷”老船夫是淳朴厚道却也倔强的老人,他为翠翠美丽而自信骄傲,为了翠翠嫁个好人家,他不计地位的贫寒低贱,内心交错着凄苦忧虑与责任自信。

B.《边城》中,老船夫死之前那晚有许多征兆,比如风大雨大雷声大,白塔坍塌了,撑了一辈子的那条船也被山洪冲走了。???

C.《边城》中,翠翠的爷爷答了大老天保的提亲,但后来发现翠喜欢的是二老傩送,在懊悔和无奈中离开了人世。?

D.《边城》中,前清解甲流落军官“顺顺”凭着一些积蓄经营木船,事业兴旺发达,又因大方洒脱,仗义慷慨,诚信公道,被推举为“掌水码头”。???

E.《边城》中,翠翠和傩送在中秋龙舟赛事上一见钟情,两人的情感是原始山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

1.试结合情节说说翠翠身上的爱与美。(10分)

1、(1)温婉懂事、勤劳能干,对爷爷关怀备至,体现了祖孙之爱。(2)与傩送一见钟情,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执着的守护爱情,等待傩送回来。外表的温婉羞涩与内心的炽热多情融为一体。(3)美丽自然的湘江使得翠翠吸取了自然的精华,长得聪慧美丽、健康淳朴。(4)面对朦胧的爱情,单纯、羞涩,体现少女的纯洁真挚的情怀。

2.老船夫待人接物时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举出一两个细节加以具体说明。(10分)

2、重义轻利。(1)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不管怎样还是有人给钱,老船夫就拿这些钱托人买茶叶和草烟供过渡人享用;(2)老船夫去卖肉,人家不要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屠户的便宜,他会预先把钱算好,猛地把钱掷到钱筒里,提了就走。

3.《边城》中天保是一个怎样的形象。(10分)

3、天保是个个性豪爽慷慨的青年。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恨大度的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的。





《边城》自读检测

第一章

1.对老船夫摆渡的描写和叙述,起什么作用?

1.可以体现老船夫的性格特征,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体现了边城人的淳厚品德,也是边城人性美的初步体现。

2.对“茶峒”小山城和小溪,白塔下人家的描写,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一种原始淳厚的田园牧歌式的氛围。

3.“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一节对翠翠的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女?

请用三个四字短语来概括《边城》中主人公翠翠的性格特征。

3.她既是人之子,也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灵性和乖巧,善良和纯真,都令人感到她具有一种质朴、淳厚,一种纯自然的美感。

美丽纯洁,天真无邪,乖巧活泼。



第二章

1.这一部分写洪水泛滥,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的是什么?

1.一是说明人们生活环境原始,一切听任自然的摆布,二是从救人救物的冒险举动中,表现边城人的纯泼、友善、智慧、勇敢。



2.作者提到城里住了一支军队,有何用意?

2.作者写这支军队除了每天上城吹号玩外,仿佛不存在一样,说明边城的军队是作者理想中的仁义之师,同时也为下文军民关系的展开作了铺垫。



3.顺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他同情受苦受难的人,慷慨大度,侠情满怀,重义轻利。另一方面教子有方,也表现了边城人的质朴淳厚的人性美。

4.试分析天保和傩送的性格的异同点。

4.共同点:两人结实如老虎,和气亲人,不矫惰,不浮华。都是弄潮的好手。

不同点:天保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傩送内向,不爱说话,聪明而富于感情。都爱着翠翠,对待爱情都具有自我牺牲精神,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第三章

1.《边城》里一年中重要的节日有哪些?这里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1.有端午、中秋、过年等重要节日,文中的赛船、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孩子们穿新衣等是端午习俗。



2.“天保、傩送两人皆是当地泅水划船的好选手。”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一方面照应上文,同时也正是傩送善于捉鸭,才引出他与翠翠在河边相遇,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第四章

1.翠翠误认二老是个粗鄙的男人,并骂了他,二老生气了吗?从中可看出二老什么样的性格?

1.二老并未生气,从中可以看出二老的和气、幽默、善良的性格。



2.翠翠知道自己所骂的那位英俊青年,原来就是茶峒有名的“小岳云”,为何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2.吃惊的是骂了人家,人家还派人送自己回家,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害羞的是自己误把好人当作坏人骂,觉得自己不明事理。对于这件事使她沉默了一个晚上,可以说这次相遇,已经埋下了他俩之间爱情的种子。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



第五章

1.元宵节舞狮放烟花,景象壮美,看的人又怕又欢喜,但翠翠为何总认为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1.因为那个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曾使他遇上心上人——英俊美好的青年傩送,与之相比,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当然不能如此深刻地在翠翠的内心留下印象了。



2.翠翠对大老的态度怎样?

2.在回家的路上,爷爷赞美顺顺和大老,并说“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你认识他们一家子吗?”其实想要问的是二老,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当爷爷说大老要翠翠做媳妇时,翠翠很不高兴,甚至不稀罕大老送的鸭子,心里想的是二老所在的青浪滩。







第六章

1.老船夫的性格是善良、憨厚、凡事求个心安理得这一点在本章中是如何体现的?

他同卖皮纸的过渡热闹的争执,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并且上岸后让翠翠拦住那人,但是最后他仍留了一枚铜子。

2为了想早早的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到了家边,翠翠还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这些叙述表现了翠翠当时怎样的心理?主要表现了翠翠对爱情的渴望和憧憬。





第十二章

1.《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试结合本节分析天保和傩送的手足情。



1.天保和傩送突然发现两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姑娘,眼看兄弟要变成情敌,他们没有反目成仇,也没有像流行小说写的那样,其中一个慷慨“出让”,他们懂得,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必须接受姑娘的选择,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第十三章

1.在本节的第一段,翠翠看到万物在黄昏里都那么生机勃勃,翠翠为什么会感到“薄薄的凄凉”?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躁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第二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翠翠和祖父之间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无论是他们二人,还是读者,对此都不会怀疑。但是为什么翠翠会产生“惩罚”爷爷的念头?

2.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其实,翠翠此时心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或一件具体的事情,她就是那么“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虚心情郁闷,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因为无法言说,所以没人能帮助你;因为确实存在,所以它总在折磨你。这就是孤独感。翠翠这清醒的白日梦,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呈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第十四章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中篇小说,在田园牧歌式的爱情故事里展现了淳朴的民风和人性的美。试以《边城》第十四章情节为纲,对《边城》中所表现的淳朴民风作简要陈述。

1.《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这部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朴善良的心灵。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从心灵的纯美和人性的爱这两个方面作答都是合适的)



2.有人说,《边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挚、热烈的爱情的赞歌,是一首用小说形式写成的无韵之诗、一幅用自然绘就的无彩之画.因此,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如果仅拿它当一般的小说,就不能领略个中真趣。你对此话是如何理解的?请作简要表述。

2.《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第十五章

1.“爷爷,谁是第一个做这小管子的人呀?”老船夫道,“一定是个最快乐的人,因为他分给人的也是许多快乐;可又像是个最不快乐的人,因为他同时也可以引起人不快乐!”有人认为《边城》的不真实之一是沈从文没有给他的典型人物配上恰当而合乎身份的语言。你是如何理解的?

1.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老船夫的确说不出这样富有诗意的话,但作为小说,对现实描摹的逼真程度绝不是确定小说成就高低的唯一标准。《边城》里的人物对话有明显的口语化倾向,表面上平白简单,但实际上作家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加工,把人物内心的冲突转折与浓浓的感情从容不迫地渗透到了人物的话语中,仔细品味起来煞有意味。



2.翠翠梦摘虎耳草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2.可以呼应二老“走马路”这一情节,正因为这个梦,翠翠错过了听歌的时机;翠翠不知道要把这东西交给谁暗示了爱情的无果而终。







3.天保爱上翠翠为何又远走他乡?

3.天保和傩送发现两人爱上的是同一个姑娘,于是他们公平地进行了竞争,哥哥走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这里没有裁判,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为了成全弟弟,哥哥带着失恋的忧伤远走他乡。



第十六章——十九章

1.沈从文说《边城》这篇小说是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请列举爷爷对孙女爱的具体表现。

1.(1)教育翠翠要坚强。(2)给翠翠讲她父母的故事。(3)亲自过问翠翠的婚姻大事。(4)为翠翠吹笛唱歌。



2.作者认为“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一切都应当美一点!丑的东西虽不全是罪恶,总不能使人愉快,也无从令人由痛苦见出生命的庄严,产生那个高尚情操”。结合课文,谈谈文中写出了哪些美?

2.(1)湘西的青山绿水。(2)边民淳朴的风情。(3)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4)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第二十章

1.“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小说的结尾,谈谈你的感受。

1.①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着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②二老和翠翠的未来难以预料,反映了作者对“湘西世界”的“理想人生形式”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隐忧。也可能终结,也可能新生。



综合练习

1.分析《边城》中翠翠形象。

1.女主人公翠翠是《边城》魂之所在。她成长于重义轻利、安信自约的淳朴风气中,又得山川灵秀,秀外慧中,自然分外绰约动人。作者没有着意地描写她的外貌,而是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惊人的生动与活泼,展现出她身上弃绝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她沐浴着自然的雨露,和着自然的节奏生长。当她逐渐长大成熟遭遇爱情时,她也表现出一种完全顺乎其自然的状态。翠翠的爱情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节,只有情窦初开时的少女的若断若续的情绪,若有若无的心境,似梦似幻的氛围,这是自然和生命诗化的表现。翠翠犹如山间流淌的一缕清泉,从未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成为“边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2.《边城》中,翠翠、祖父、二老、大老……这样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却得不到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作者对这样的悲剧有怎样的感悟和情感反应?

2.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的集中代表,也体现了他的文学理想。

②小说描写的理想生活不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情故事,而且是一个爱情悲剧。但作者对这一切似乎并不怎么感伤。在作者看来,翠翠、祖父、大老、二老的命运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常态。当地民风如此,生活如此。作者用诗化的抒情手法表现了这一生活。

③作者一方面在思索“湘西世界”“常态”的同时,另一方面已预测到“湘西世界”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白塔”的倒掉又重修,象征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表达了作者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3.简述《边城》故事梗概。

3.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4.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4.通过翠翠父母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剧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和个人的隐痛。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交代了翠翠母亲的故事:她和一个军人唱歌相熟后有了私情,军人服毒自杀,她在生下孩子后也追随赴死。



5.读完了整部中篇小说,请你概括小说的主题。

5.《边城》通过湘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体现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赞颂和对已被现代文明锈蚀和破坏的传统美德的呼唤。



献花(0)
+1
(本文系一米阳光hjq...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