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南朝宋宗室世系表
2018-06-21 | 阅:  转:  |  分享 
  
2018
6
14
406
419
368
406
408
413
370
406
412
404
422
453.4
439
478
453
479
466
453.4
466
466
473
476
478.1
403
415
453.4
444
420
453.4
441
453
433
466
470
479
475
444
420
453.4
444
453
433
474
478
448
425
429
448
455
429
479
455
392
420
459
391
465
406
415
418
420
407
424.7
413
424
407
415
409
451.3
413
415
415
453
454
479
458.5
466.1
456
454
454
454
454
463
447
479
463
478
429
431
432
433
449.11
434
436
436
467
492
439
443
471
445
445
446
454
447
452
469
448
448
452
458
476.8
465
478
476
451
478
523
458
466
467
473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9
471
450
456
466
456
466
456
456
456
466
456
457
457
457
458
466
458
459
459
459
459
459
460
463
461
464
463
470
470
470
470
471
471
471






戊戌年

戊午月
作者:鐘山風雨

丁丑日
注:此表根据《宋书》、《魏书》--《本纪》、《列传》和《资治通鉴》整理校对而成
爵·庙号
谥号
姓名
表字
世系
出生日期
去世日期
年龄
封爵·即位日期
子女
备注
南朝刘氏宋先祖世系
楚王
元王
刘交

汉高帝弟
不详
汉孝文元年
前179
汉高帝六年正月廿一日
前201.3.6
7子
红侯
懿侯
刘富
刘交子
汉孝景六年
前151
汉孝景元年四月十二日
前156.5.8
宗正
刘辟强
少卿
刘富子
汉始元二年
前85
八十余
阳城侯
缪侯
刘德
路叔
刘辟强子
汉五凤元年
前57
五六十
汉地节四年三月
前66
疑为四年二月初三
节侯
刘安民
刘德子
汉黄龙元年
前49
汉五凤二年
前56
釐侯
刘庆忌
刘安民子
汉河平元年
前28
汉初元元年
前48
肃侯
刘岑
刘庆忌子
王莽败,绝
刘平
刘岑子
刘某
刘平子
东武城令
刘景
刘某子
东莱太守
刘洽
刘景子
明经
刘弘
刘洽子
博士
刘悝
刘弘子
琅邪都尉
刘悝子
魏定襄太守
刘亮
邪城令
刘膺
刘亮子
晋北平太守
刘熙
刘膺子
相国掾
刘旭孙
刘熙子
开封令
刘混
刘旭孙子
始过江,官至武原令
刘靖
刘混子
东安太守
孝穆皇帝
刘翘
显宗
刘靖子
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
420.7.10
3子
郡功曹;皇考;追尊
孝穆皇帝刘翘诸子
豫章郡公
刘裕
德舆
孝穆帝长子
晋兴宁元年三月十七日
363.4.16
永初三年五月廿一日
422.6.26
六十
义熙二年十月
7子10女
陵号初宁陵
宋公
义熙十四年六月廿三日
418.8.10
宋王
小名寄奴
元熙元年七月
高祖
武皇帝
新兴县侯
刘道怜
道邻
孝穆帝中子
晋太和三年
永初三年六月十七日
422.7.21
五十五
义熙二年
6子
五等侯
新渝县男
义熙四年
竟陵县公
义熙九年
长沙王
景王
永初元年六月十七日
420.7.13
华容县公
刘道规
道则
孝穆帝少子
晋太和五年
义熙八年闰六月初一日
412.7.25
四十三
无子
以长沙景王第二子义庆为嗣
南郡公
烈武公
义熙八年闰六月
追赠
临川王
烈武王
追封
长沙景王刘道怜诸子孙世系
成王
刘义欣
景王长子
晋元兴三年
元嘉十六年闰九月初四日
439.10.27
三十六
永初三年
10子
悼王
刘瑾
彦瑜
成王子
元嘉三十年三月
元嘉十六年
刘纂
元绩
刘粲弟
升明二年
元嘉三十年
始平王
刘延之
刘纂子
升明三年
泰始五年九月十七日
469.10.8
绍始平孝敬王刘子鸾后
刘粲
悼王子
早夭
刘祗
彦期
泰始二年
南兖州刺史、都官尚书
刘楷
秘书郎
刘瞻
晋安太守
刘韫
彦文
升明元年十二月廿三日
478.1.12
左卫将军、散骑常侍、中领军
刘弼
武昌太守
刘鉴
蚤卒
员外散骑侍郎
刘勰
彦和
元徽元年
侍中,吴兴太守
刘颢
彦明
元徽四年
右将军
刘述
升明元年十二月
东阳太守,黄门郎
刘义庆
景王次子
晋元兴二年
元嘉二十一年正月廿二日
444.2.26
四十二
晋义熙十一年
5子
出继临川烈武王道规
康王
哀王
刘烨
景舒
康王子
元嘉二十一年
刘绰
子流
哀王子
升明三年三月初八日
479.4.15
刘绾
刘绰弟
早卒
刘衍
太子舍人
刘镜
宣城太守
刘颖
前将军
刘倩
南新蔡太守
桂阳县侯
恭侯
刘义融
义融
景王第三子
元嘉十八年六月二十日
441.7.24
永初元年
5子6女
孝侯
刘顗
茂道
恭侯长子
元嘉十八年
顗同觊
刘晃
长晖
刘袭长子
升明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478.12.29
继桂阳县侯封;宋书作临沣侯
建陵县侯
刘袭
茂德
桂阳恭侯子
元嘉十年
泰始六年三月初十日
470.4.26
三十八
6子3女
临澧县侯
忠侯
泰始中
刘旻
渊高
刘袭次子
升明中
478-479
泰始六年
与兄晃俱伏诛
东昌县侯
庐陵王
刘暠
渊华
刘袭第三子
升明元年九月廿九日
477.10.21
元徽三年
继庐陵王刘绍

(上日下童)
渊邃
刘袭第四子
出后第四弟刘寔
刘?
渊泮
刘袭第五子
刘晏
渊平
刘袭第六子
刘彪
茂蔚
恭侯第三子
刘寔
茂轨
恭侯第四子
刘爽
茂通
恭侯第五子
海陵太守;墓志作名季
刘义宗
伯奴
景王第四子
晋封
4子
新渝县侯
惠侯
怀侯
刘玠
惠侯子
刘承
刘秉子
升明元年十二月廿四日
478.1.13
当阳县侯
刘秉
彦节
四十五
元徽二年
尚书令、中领军
刘俣
刘谟
奉朝请
刘遐
彦道
升明元年-二年
奉朝请、员外散骑侍朗
新野县侯
刘义宾
景王第五子
元嘉二十五年
元嘉二年
2子
兴安县侯
元嘉六年
刘综
肃侯子
刘宪
齐受禅,国除
刘琨
晋平太守
营道县侯
僖侯
刘义綦
景王第六子
孝建二年
刘长猷
僖侯子
升平三年
宗室
刘淳
刘混之弟
正员郎
刘岩
元公祖
海西令
刘涓子
元公父
彭城内史
乡侯
刘遵考
高祖族弟
晋太元十七年
元徽元年六月初十日
473.7.20
八十二
营浦县侯
元公
刘澄之
元公子
刘琨之
大明三年
为竟陵王诞司空主簿
刘思考
元公从弟
晋太元十六年
泰始元年
七十五
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高祖武皇帝刘裕诸子
豫章公世子
刘义符
小字车兵
武帝长子
晋义熙二年
景平二年六月廿四日
424.8.4
十九
义熙十一年
宋世子
义熙十四年
宋太子
元熙元年十二月
皇太子
永初元年八月廿一日
420.9.14
皇帝
营阳王
景平二年五月廿五日
424.7.7
桂阳县公
刘义真
武帝次子
晋义熙三年
景平二年六月癸未
十八
义熙九年九月
六月癸未,查无此日
孝献王
永初元年六月廿二日
420.7.18
庶人
景平二年正月
彭城县公
刘义隆
小字车儿
武帝第三子
元嘉三十年二月廿一日
453.3.16
四十七
义熙十一年五月
19子11女
陵号长宁陵
宜都王
中宗
景皇帝
元嘉元年八月初九日
424.9.17
刘劭上号谥
太祖
文皇帝
元嘉三十年四月廿七日
453.5.20
世祖改号谥
彭城王
刘义康
小字车子
武帝第四子
晋义熙五年
元嘉二十八年正月
6子约6女
江夏王
文献王
刘义恭
武帝第五子
晋义熙九年
永光元年八月十三日
465.9.18
五十三
元嘉元年八月十六日
424.9.24
16子约15女
竟陵王
刘义宣
武帝第六子
孝建元年六月廿五日
454.8.4
四十
18子
南谯王
元嘉十年正月十四日
433.2.19
南郡王
元嘉三十年六月三十日
453.7.21
衡阳王
文王
刘义季
武帝第七子
元嘉二十四年八月二十日
447.9.15
三十三
1子
彭城王刘义康诸子
泉陵县侯
刘允
义康子
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446.1.25)免义康为庶人
刘肱
刘珣
刘昭
刘方
刘昙辩
江夏文献王刘义恭诸子
南丰县王
刘朗
元明
文献王长子
元嘉三十年四月廿五日
453.5.18
元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433.1.26
出继少帝刘义符
刘歆
宗室祗长子
孝建元年
祗伏诛,歆还本
刘铣
宗室韫次子
泰始三年四月十九日
467.6.7
与韫俱死
刘绩
宗室琨子
升明二年十一月初九日
478.12.18
本纪名曰颁
江夏王世子
宣世子
刘睿
元秀
文献王子
安陆王
宣王
大明二年四月
追封谥
景和元年十二月
改封谥
新吴县侯
烈侯
刘韶
元和
平都侯
刘坦
元度
江安侯
愍侯
刘元谅
兴平侯
悼侯
刘元粹
刘元仁
刘元方
刘元旒
刘元淑
刘元胤
哀世子
刘伯禽
文献王第十三子
孝建三年
愍王
永修县侯
殇侯
刘仲容
永阳县侯
刘叔子
刘叔宝
南郡王刘义宣诸子
湘南县侯
刘悽
义宣子
宜阳县侯
刘恺
景穆
义宣次子
孝建元年六月
宜阳县王
南谯王世子
刘恢
景度
义宣嫡子
子善藏,与恢俱死
祁阳县侯
刘憬
刘惔
临武县侯
刘忄矣
刘惇
刘慆
义宣第八子
刘伯实
刘业
刘悉达
刘法导
刘僧喜
刘慧正
刘慧知
刘明弥虏
刘妙觉
刘宝明
衡阳文王刘义季子孙世系
恭王
刘嶷
子岐
文王子
大明七年
元嘉二十四年
刘伯道
恭王子
南平王
刘伯玉
恭王第二子
元徽元年九月十四日
473.10.20
继南平穆王刘铄后
太祖文皇帝刘义隆诸子
刘劭
休远
文帝长子
元嘉三年闰正月初六日
426.2.28
太初元年五月初四日
453.5.27
二十八
元嘉六年三月廿五日
429.5.14
史称元凶
太初元年二月廿一日
始兴王
刘浚
休明
文帝次子
二十五
元嘉十三年九月初五日
436.9.30
武陵王
刘骏
休龙
文帝第三子
元嘉七年八月十六日
430.9.19
大明八年闰五月廿三日
464.7.12
三十五
28子约12女
陵号景宁陵
世祖
孝武皇帝
小字道民
穆王
刘铄
休玄
文帝第四子
元嘉八年
元嘉三十年七月廿九日
453.9.17
二十三
元嘉十六年八月初八日
439.9.2
昭王
刘绍
休胤
文帝第五子
元嘉九年
元嘉二十九年十一月廿七日
452.12.24
二十一
为刘义真嗣
广陵王
刘诞
休文
文帝第六子
大明三年七月初三日
459.8.17
二十七
元嘉二十年四月廿四日
443.6.7
随郡王
元嘉二十六年十月
建平王
宣简王
刘宏
休度
文帝第七子
元嘉十一年
大明二年三月初三日
458.4.2
元嘉二十一年二月廿六日
444.3.30
东海王
刘祎
休秀
文帝第八子
元嘉十三年
泰始六年六月
470.7-8
元嘉二十二年二月十四日
445.3.8
庐江王
泰始四年四月初四日
468.5.11
义阳王
刘昶
休道
文帝第九子
魏太和二十一年四月廿七日
497.6.12
六十二
景和元年九月十九日(465.10.24)降魏
晋熙王
泰始三年十一月
丹阳王
魏封
齐郡开国公
宋明王
魏太和十六年正月
加宋王之号
汝阴王
刘浑
休渊
文帝第十子
孝建二年八月初一日
455.8.29
十七
元嘉二十四年十一月初十日
447.12.3
455年废为庶人
武昌王
元嘉二十九年七月十六日
452.8.16
追封为武昌县侯
淮阳王
刘彧
休炳
文帝第十一子
元嘉十六年十月十八日
439.12.9
泰豫元年四月十七日
472.5.10
三十四
元嘉二十五年八月廿五日
448.10.8
12子3女
陵号高宁陵
湘东王
太宗
明皇帝
小字荣期
泰始元年十二月初七日
466.1.9
建安王
刘休仁
文帝第十二子
元嘉二十年
泰始七年五月初一日
471.6.4
二十九
元嘉二十九年二月廿一日
452.3.27
始安县王
泰始七年
死后降封
山阳王
刘休祐
文帝第十三子
元嘉二十二年
泰始七年二月廿六日
471.4.1
孝建二年七月初四日
455.8.2
13子
泰始七年五月廿九日(471.7.2)追免为庶人
晋平王
剌王
海陵王
刘休茂
文帝第十四子
大明五年四月二十日
461.5.15
鄱阳王
刘休业
文帝第十五子
孝建三年闰三月十八日
456.5.8
十二
无后
东平王
冲王
刘休倩
文帝第十六子
元嘉二十三年
孝建元年四月

孝建元年四月廿七日
454.6.8
临庆王
泰始六年六月廿七日
470.8.9
新野王
怀王
刘夷父
文帝第十七子
元嘉二十九年

泰始五年
追加封谥
顺阳王
刘休范
文帝第十八子
元徽二年五月廿二日
474.6.22
孝建三年正月初四日
456.1.26
桂阳王
大明元年十二月十二日
458.1.12
巴陵王
刘休若
文帝第十九子
泰始七年七月初九日
471.8.10
二十四
元凶刘劭诸子
刘伟之
刘劭子
太初元年四月廿七日
刘迪之
刘彬之
未有名
始兴王刘浚诸子
刘长文
刘浚子
刘长仁
刘长道
南平穆王刘铄诸子
刘敬猷
穆王长子
景和元年十一月廿九日
466.1.1
南安县侯
刘敬渊
穆王次子
刘敬先
本名敬秀
穆王第三子
继庐陵王刘绍嗣
建平宣简王刘宏子孙世系
刘景素
宣简王子
元徽四年七月初八日
476.8.13
大明二年
建平王世子
刘延龄
景素子
元徽四年七月
新安王
刘延年
德冲
泰始四年七月十二日
468.8.16

泰始二年十一月初九日
466.12.1
为始平王子鸾嗣
泰始三年十月初四日
467.11.16
秭归县侯
刘恬
宗室勰第三子
元徽四年冬
继刘宏后
庐江王刘祎子
刘充明
刘祎子
元嘉二十八年
辅国将军
晋熙王刘昶诸子
刘思远
刘昶庶子
池阳县侯
刘怀远
刘承绪
刘昶嫡子
先昶卒
刘文远
刘承绪长子
魏景明初
刘辉
重昌
刘承绪次子
魏正光四年
始安县王刘休仁诸子
刘伯融
刘休仁长子
元徽四年七月初二日
476.8.7
元徽元年十二月廿一日
474.1.24
刘伯猷
刘休仁次子
十一
出继江夏愍王伯禽
都乡侯
休仁死后还本
晋平剌王刘休祐诸子
刘仕薈
剌王长子
晋平王世子
刘宣翊
剌王次子
刘士弘
剌王第三子
大明六年十月初十日
462.11.17
继鄱阳王休业后,被废
原丰县侯
刘宣彦
剌王第四子
刘宣谅
剌王第五子
刘宣曜
剌王第六子
泰始五年六月初三日
469.6.27
继南平穆王铄嗣,后废
刘宣景
剌王第七子
刘宣梵
剌王第八子
刘宣觉
剌王第九子
刘宣受
剌王第十子
刘宣则
剌王第十一子
刘宣直
剌王第十二子
刘宣季
剌王第十三子
桂阳王刘休范诸子
刘德宣
刘休范长子
刘德嗣
刘休范次子
巴陵哀王刘休若子
刘冲始
世祖孝武皇帝刘骏诸子
刘子业
小字法师
世祖长子
元嘉二十六年正月十七日
449.2.25
孝建元年正月廿八日
454.3.13
西阳王
刘子尚
孝师
世祖第二子
元嘉二十七年
景和元年十一月三十日
466.1.2
十六
孝建三年正月十二日
456.2.3
豫章王
大明五年四月初七日
461.5.2
晋安王
刘子勋
孝德
世祖第三子
义嘉元年八月
大明四年正月廿七日
460.3.5
义嘉元年正月初七日
466.2.7
刘子绥
宝孙
世祖第四子
泰始二年八月
大明二年四月十一日
458.5.9
继刘睿封
景和元年十二月初六日
466.1.8
刘子深
世祖第五子
寻阳王
刘子房
孝良
世祖第六子
泰始二年十月初一日
466.10.25
松滋县侯
泰始二年三月十一日
466.4.11
历阳王
刘子顼
孝列
世祖第七子
临海王
大明五年闰九月十九日
461.11.7
襄阳王
刘子鸾
孝羽
世祖第八子
景和元年九月十一日
465.10.16

大明四年九月廿八日
460.10.28
孝敬王
追改封
永嘉王
刘子仁
孝和
世祖第九子
大明元年
大明五年八月初四日
461.8.25
刘子凤
世祖第十子
始安王
刘子真
孝贞
世祖第十一子
刘子玄
世祖第十二子
邵陵王
刘子元
孝善
世祖第十三子
大明六年三月初十日
462.4.24
齐王
敬王
刘子羽
孝英
世祖第十四子

刘子衡
世祖第十五子
淮南王
刘子孟
孝光
世祖第十六子

大明七年八月廿三日
463.9.21
未拜
刘子况
世祖第十七子
临贺王
刘子产
孝仁
世祖第十八子
泰始元年十二月十二日
466.1.14
继刘铄后
晋陵王
孝王
刘子云
孝举
世祖第十九子
大明六年七月十七日
462.8.27
刘子文
世祖第二十子
刘子舆
孝文
世祖第二十一子
为刘绍嗣
南海王
刘子师
孝友
世祖第二十二子
大明四年
思王
刘子霄
孝云
世祖第二十三子
大明五年
大明八年
刘子雍
世祖第二十四子
刘子趋
世祖第二十五子
刘子期
世祖第二十六子
刘子嗣
孝叔
世祖第二十七子
大明七年九月廿四日
463.10.22
刘子悦
世祖第二十八子
前废帝刘子业皇子
少府刘胜之子
景和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465.12.21
太宗明皇帝刘彧诸子
刘昱
德融
明帝长子
大明七年正月廿六日
463.3.1
元徽五年七月初七日
477.8.1
十五
泰始二年十月廿四日
466.11.17
泰豫元年四月十八日
472.5.11
苍梧郡王
小字慧震
元徽五年七月初八日
477.8.2
刘法良
明帝次子
安成王
刘准
仲谋
明帝第三子
泰始五年七月十五日
469.8.8
建元元年五月十八日
479.6.23
十三
泰始七年八月十二日
471.9.12
桂阳王休范子;升明三年四月二十日(479.5.26)禅位
顺皇帝
升明元年七月十一日
477.8.5
小字智观
建元元年四月廿三日
479.5.29
陵号遂宁陵;史载卒年十三
无名
明帝第四子
第四皇子未有名
刘智井
明帝第五子
泰始六年七月廿四日
470.9.5
泰始六年六月初七日
470.7.20
继东平冲王刘休倩嗣
刘燮
仲绥
明帝第六子
建元元年五月二十日
479.6.25
泰始六年四月三十日
470.6.14
继刘昶嗣
阴安县公
齐受禅,降封
殇王
刘友
仲贤
明帝第七子
升明三年二月初四日
479.3.12
元徽二年七月十一日
474.8.9
刘跻
仲升
明帝第八子
泰始六年九月廿二日
470.11.1
一名智涣;继临庆冲王休倩;泰始七年八月初二日(471.9.2)继刘义恭为孙
元徽二年十二月廿七日
475.1.19
沙阳县公
刘赞
仲敷
明帝第九子
升明三年四月初三日
479.5.9
一名智随;奉世祖刘骏为子
南阳王
刘翙
仲仪
明帝第十子
元徽四年八月初十日
476.9.14
随阳郡王
升明二年十一月廿一日
478.12.30
舞阴县公
新兴王
刘嵩
仲岳
明帝第十一子
定襄县公
始建王
刘禧
仲安
明帝第十二子
荔封县公
献花(0)
+1
(本文系gudaish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