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学习搭配使用ISO、光圈、快门、曝光补偿
2018-06-24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学习搭配使用ISO、光圈、快门、曝光补偿?一、光圈决定了通光速率

光圈越大(数值越小),那么表示孔径越大,这样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线也就越多,通光能力也就越强。

可以这么说,光圈越大越明亮。



拍摄星空来说,如果你使用很高的高感,画面的噪点就非常难看了,画质太差。如果你不想用太高的感光度,就只能从光圈快门方面下手。

因为地球自转,所以拍摄星空有一个500原则,就是用500除以你的等效焦距,得到一个数字,原则上快门速度比这个数字更慢,就会出现星轨了。

所以拍摄星空的时候,光圈大一级,画面就会好太多。这也是为什么推荐超广角变焦镜头的时候我一定问问对方是不是要拍摄星空,如果是,F2.8的光圈就是极限。再小就不好了。

二、光圈影响虚化效果

光圈越大,孔径越大,那么背景虚化能力越强。为什么会这样?宁老师不给大家讲光学原理,大家只要记住小孔成像原理是——洞越小,越清楚。那么反之,孔径越大,越容易虚化。

同等条件下,光圈越大越容易虚化。



上图为85mmF1.2光圈拍摄效果



上图为85mmF16光圈拍摄效果

所以想拍得很梦幻,虚实结合不可少。



其它辅助作用

1、小光圈能出星芒效果

在使用极小光圈时,画面中的点光源会出现星芒线。一般我们可以使用F16左右的光圈拍摄出来。



2、大光圈可以让前景消失

当使用大光圈时,如果有离你相机很近的前景比如铁丝网、栅栏等等躲不开的东西。可以使用大光圈,这样前景会虚掉——直至虚化得看不到。

3、小光圈可以检验镜头清洁度

镜头是不是脏了可以使用小光圈对着白墙拍摄一张照片。小光圈可以让镜头上或者镜头内部的污物更加明显。如果不严重,我们可以不用清洁。



上图左上角就能看到污点。

4、大光圈可以拍出不同形状光斑

光斑虚化的形状往往就是你孔径的形状。如果我们将光圈开到最大,我们可以在镜头前面加一张卡纸,卡纸中间刻出我们想要的形状——要保证比最大光圈时的孔径小。卡纸中的洞就成为了真正的光圈,虚化出的光斑就是卡纸中间洞的形状了。



光圈基本上就这么简单。大家要记住:

?1、光圈是表示镜头中孔径大小的比值。

?2、光圈越大数值越小,光圈越小数值越大。

?3、光圈越大越明亮,光圈越小越暗。

?4、光圈越大虚化越强,光圈越小虚化越弱。再说说快门

快门不就是机身上的那个钮么?一按就“咔擦”拍一张。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宁老师会专门写一篇么?快门确实就是那个钮,但是快门还有一个意义就是:相机中控制曝光时间的部件。

快门的长短(慢快),决定了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慢就是咔………………嚓!一下。

?快门快就是咔嚓!一下。



咱们用的相机大多数是采用焦平面快门的。焦平面快门就是上图中的样子。在机身里,如果你用的是单反,轻轻把反光板抬起来就能看得到。

与大家认知不同的是,快门实际上是两道闸门。我们看上图最右边的部分,挨着镜头近的闸门叫做前帘,挨着传感器近的叫后帘。

一开始后帘从下往上打开,但是没曝光,因为前帘还闭合呢。然后前帘从上往下打开,画面从上往下曝光——这就是“咔”,曝光结束后,后帘从上往下闭合,只要后帘闭合就是曝光结束——这就是“嚓”。然后前帘再闭合等待下一次曝光。

之所以有两个快门帘,目的就是可以从上往下曝光也可以从上往下结束曝光。如果只有一个前帘的话,从上往下打开是开始曝光,但是结束曝光的时候,要从下往上了,上面曝光就会比下面的多,对于高速快门时,画面上下就会严重曝光不同。

凭什么?!凭什么上面就要多曝光?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前帘和后帘两个帘的原因。

快门是决定照片亮度的因素之一

对于快门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决定曝光时间长短。高速快门曝光时间短,“咔嚓”,照片就不太容易拍摄得亮。

慢门曝光时间长,“咔……………………嚓”,整个“……………………”的时间都是在曝光,所以自然曝光容易亮一些。



大白天的室外曝光时间都不会太长。都挺快的。1/1000秒。



但是近了夜晚,环境一暗,往往就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了。1/60秒。



画面中有动的元素快门就很重要

快门快(高速快门)拍摄出来的感觉,运动很快的东西也会被凝固住。



下面这两张是快门慢(长曝光、慢门、低速快门,叫法很多)拍摄出来的效果。



拍摄者控制快门速度,往往也是为了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你拍摄的画面是完全静止的,相机也是完全静止的,那么其实快门快慢就没有用了,只有相机和画面中的事物相对运动的时候,是凝固运动还是记录运动轨迹,就决定了你到底用高速快门,还是用慢门。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一般常见的就是30秒、15秒、8秒、4秒、2秒、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1/2000秒、1/4000秒、1/8000秒。

刚刚说的都是整档位的快门速度,目前绝大多数相机还可以按照1/2档,1/3档来调节,所以就有了什么1/20秒、1/50秒一类的。我们学习快门速度的时候,就按照整档位来记忆就可以了。

有人说了,宁老师,你特么太狠了,这么多数字怎么记啊?!

你没发现如果我们以1秒为基准,向上每一档,向下每一档都是2倍或者1/2倍的变化么(取近似值,别较真)?这样,就记住1秒×2或者×1/2就行了。

一般来说

比1/4秒慢的,就是很慢的快门速度了。

比1/60秒慢的,就是慢门。

比1/250秒快的,就是高速快门。

比1/2000秒快的,就是很高的高速快门了。

除了这些常见的档位还有俩东西,一个叫B门,一个叫T门。B门就是按住了快门,你按多久就快门就打开多久。

T们就是按一下快门,快门打开,你再按一次快门,快门就闭合了。

但是因为现在大家都用一个叫快门线的东西,不需要一直按着快门,所以B门基本上一统天下,很少再有T门了。



然后是ISO感光度

这个我简单说下,ISO感光度你可以很直接的理解为感受光的程度,这么说可能有些不科学,但是简单粗暴。

ISO越高,感受光的能力就越高,照片在同样条件下,iso越高越亮,但是iso越高呢,带来的问题就是画质会下降,照片噪点会变多,因此在大多数条件下,都尽可能的用源生的最低感光度比较高,不过每台相机的ISO能力不同,好比A7S2的高感就很好,相对来说,A7R2就不如A7S2,但是A7R2的像素高,定位不同,可用高感也不同。除了特殊环境,突发情况,星空拍摄等,大多数还是保证画质为前提,用低ISO。



最后说曝光补偿。

在我们拍摄的时候,总会听到有人说我们的照片欠曝了或者过曝了。对于初拿相机的摄友来说往往只是知道要延长和缩短曝光时间,或者开大缩小光圈才能校正这种“过曝欠曝”。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面对曝光越来越糊涂,其实对于曝光来说相机里面一直有一个重要的参数在提示着我们,那就是曝光补偿。

接下来我只用四个问题帮大家说明什么是曝光补偿。就是3W1H。WHAT?什么是曝光补偿。WHY?为什么要用曝光补偿?WHEN?什么时候用曝光补偿?HOW?怎么用曝光补偿?



什么是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不是一个动词,也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名字。曝光补偿是用来量化一张照片明暗程度的参数。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世间万物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物体之后反射到我们的眼睛中成了像。如果极白是反射了100%的光线的话,那么极黑就是完全吸收了光线,反射了0%。在极白和极黑中间的灰色却并非像我们想象中反射了50%的光,经过科学家们精确测量实际上处于最中间的灰色反射了18%的光。所以中间的亮度又被称为18度灰。这就是因为相机在自动档时会根据测光系统来设定出相应的光圈、快门、感光度,从而拍摄出一张18度灰的照片——不太亮,不太暗,刚刚好。如果对于这个刚刚好的亮度进行量化的话,这样一张亮度居中的照片曝光补偿就是0EV(零易微)。

你看到的大部分照片曝光补偿都是0,因为,当初设定曝光补偿的基准值0EV的时候肯定会设定在最普遍的情况嘛。所以可以说一般情况下,相机给你的曝光参数就是根据0EV设定的,能够满足你的大部分需求,甚至是绝大部分需求。



你照片的亮度之和曝光补偿有关,看到曝光补偿显示的结果,你就知道你照片的亮度了。

所以曝光补偿是摄影曝光中最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要用曝光补偿?

既然能满足,为什么还要用曝光补偿呢?因为除了大部分情况,还有小部分情况你需要的曝光补偿并非0EV的,所以你就要补偿补偿了。

比如我们拍摄雪景时,相机的测光系统不会知道这是雪,是白色的,只会傻傻地认为这里太亮了,所以如果曝光补偿是0的时候拍摄出来的雪景就是一片被“灰”雪覆盖的场景。如果我们拍摄的是煤场,相机会傻傻地认为这里太暗了,如果曝光补偿是0的时候拍摄出来的照片里会都是“灰”煤。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所以在拍摄雪景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加曝光补偿,这样才能将雪拍摄成白色;拍摄煤堆的时候,我们要减曝光补偿,这样才能将煤拍摄成黑色的。对于初学者要切记一点就不会搞错曝光补偿:曝光补偿与拍摄时环境亮度没有任何关系,只与拍摄完成的照片亮度有关系。(上面这句特别特别特别重要。)

何时用曝光补偿?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其实曝光补偿都是在一些特殊场景或者特殊情况下才调整的。比如你拍摄的物体本身比较亮,在画面中占了很大面积,为了体现物体本来的亮度就要把照片拍摄亮,就要增加曝光补偿。同理,如果物体本身较黑,在画面中占了很大面积,为了体现物体本来的颜色就要把照片拍暗,就要减少曝光补偿。下雪、煤堆的例子上面说过了。再说说你在白天室内的窗户旁边拍照吧。因为窗外亮,所以相机会自动将曝光“调暗”,这样你在窗户边上就会被拍得很黑,所以就要加曝光补偿。此外有时候我们要表示欢快的场景也会提高照片的亮度而增加曝光补偿。对于一些压抑的阴郁的题材,我们要适当减少照片亮度而减少曝光补偿。很多照片的明亮程度就能够反应摄影师的拍摄意图,所以可以说曝光补偿是在照片中反应摄影师拍摄意图的重要参数。

怎么用曝光补偿?

在我们的相机上只要不是纯自动相机就都能够调整曝光补偿,如果你的相机只有AUTO这个自动档那就算了吧。曝光补偿一般只能在P(程序曝光)、A(光圈优先)、S(快门优先)档中调节,在M(手动档)档下虽然不能直接调节曝光补偿却可以通过调节光圈、快门、感光度来控制。曝光补偿一般在相机中表现为一个标尺的样子,也有表现为数值的样子,在默认情况下曝光补偿就是0EV。高级一些的单反相机会有两个拨轮,在P、A、S档下有一个拨轮就是调节曝光补偿的。入门级相机一般只有一个拨轮,在P档下,这个拨轮就是调节曝光补偿的。如果在A档和S档下,按住曝光补偿按钮(对角线划分的一半黑一半白上有加减号的按钮)拨动拨轮就可以调节曝光补偿了。如果需要画面拍摄出来亮一点,就向加号的方向调节曝光补偿,加的越多越亮。相反,要是希望画面暗一点,就朝减号方向调节曝光补偿,减的越多,画面越暗。一般来说±1EV的曝光补偿已经非常能够左右画面的明暗了,别玩命调。

举个例子吧:



这是在米兰的DOMO大教堂里拍摄的。因为周围很暗,所以相机理所当然地想把画面拍得亮一点,要是让相机自己测光,蜡烛就白成一片了。其实我就想要蜡烛能看到一根一根,火苗一个一个的样子。同时人脸只要被勾画出来就可以了。所以我减了曝光补偿。这照片是-0.7EV的。

以上所有理论和照片都是建立在相机最智能的测光系统上的。比如佳能的评价测光、尼康的矩阵测光、索尼的多重测光,等等。对于初学者,我的建议是就先用好相机的最智能的测光系统。佳能的评价测光、尼康的矩阵测光、索尼的多重测光,等等。

----------------------------------------

光圈快门iso究竟是什么前面的答案讲的多了,这里只说一下实际使用时的考量。

其实就算是专业摄影师(我不是,但我见过),拍摄时依然是靠自动测光获得合理的iso/光圈/快门曝光值的,即使要手动修正曝光,很多时候为了迅捷往往也是调整EV值。之所以手动控制iso/光圈/快门,在多数情况下其实不是为了获得正确的曝光,而是为了确保照片的解析力和表现力,换句话说,拍出来该锐的地方锐,该虚的地方虚。

那么,照片为什么会虚呢?ISO

对于ISO来说,感光元件都有一个基底ISO。多数相机是ISO50-200不等,摄像机则一般更高,请参见你的相机说明书,另外这个基底ISO不一定是你可选的最低ISO,比如有的相机最低可选ISO80,但基底ISO其实是100,这时候ISO80并不会比ISO100更干净。只有在这个基底ISO,感光元件才会产生最低噪点,最干净清晰的画面。高于这个基底ISO,噪点就会逐步增加,不降噪就会有颗粒感,甚至伪色点,降噪就会产生涂抹,无论如何都会降低画面的解析力。所以想拍摄最清晰的照片,就要尽量向基底ISO靠拢。

要注意的是,画面暗部和纯净颜色(因为只有一种颜色的像素点在起作用)特别容易体现噪点,对于暗部和纯色特别多的场景,提高ISO时要保守些。

(宾得K20D在ISO1600下的噪点,已降噪,100%截图)

光圈

对于光圈,每个镜头都有解析力最高-----也就是看起来最锐-----的最佳光圈值。由于镜头与镜头之间光学结构不同,这个值没有一个定数,也没有通用的计算方法,有的人说从最大光圈缩三到四档就是最佳光圈,有的人认为f8-11就是最佳光圈,但这些只是粗略的估计方法,很多时候是有偏差的。还有人认为光圈越小越好,所以镜头的最小光圈比如f22是最锐的,这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光圈越小衍射就越严重,一样导致画质下降。要知道真正准确的值,必须参考你的镜头规格表或者看专业测试,从MTF曲线上看到什么光圈下中心解析力最高,甚么光圈下边缘解析力最高(这两项还不一定一样),而如果是变焦镜头,不同焦段的最佳光圈又未必一样。

实际使用时,一般人当然不可能记住这么多具体的变化,通常只是有个大概印象,比如某变焦头广角端f2.8有点发虚了,缩到f5.6才能让画面边缘看起来好些,长焦端只要f4中间就够锐了,等等,都是靠拍完修片再拍完修片,从经验中累积印象。如果是拿到一个新镜头,完全不了解,那么「从最大光圈缩三到四档」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最佳光圈估计方法。

然而光圈跟ISO不同,光圈还控制景深。只要光线允许,我们无论甚么场景都希望使用最干净的基底ISO,但并不是只要光线允许,就无论甚么场景都要使用解析力最佳的光圈。在同样焦段和片幅下,光圈越大(也就是f值越小),景深就越小,也就是说画面中合焦清晰的范围越窄。于是你拍一个人的时候,对焦在人脸,人背后的背景会更模糊,这有助于突出主体。当然了,你用比最佳光圈更大的光圈去拍,主体本身的锐度肯定不如最佳光圈的锐度,但差距不会很大,远远比不上背景虚化带来的对比效果在主观上让你觉得这人更清晰了。再说了,手机拍照还美颜磨皮呢,你盲目追求绝对锐度把毛孔拍出来,除了死硬派器材党,谁会欣赏?

所以要按照景深的需求选择光圈。

如果是一般的风景和建筑照片,没有明显的前景背景差别,就尽量选择最佳光圈,比如下面这张,虽然大楼有远近之分,但最近的楼房也远在镜头的「超焦距」之外,所以无须考虑景深问题。

关于超焦距可看这里,初学者也可跳过《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玩转超焦距》上



拍人像、动物、以及任何需要虚化背景突出某个主体的情况,就可以考虑使用较大的光圈。当然,有时候虚化程度需要控制,光圈却也不是越大越好。



还有一些情况会导致我们使用比最佳光圈更小的光圈,比如:

光线实在太亮,调到最高快门依然过曝

拍微距时景深太浅,比如花蕊是清晰的花瓣就虚了,于是缩小光圈增加景深

有时候拍摄前景的人和物但又不想虚化背景(比如到此一游式照片),想确保景深足够大,前景的人和背景都足够清晰,于是根据超焦距计算选择小光圈

你想把任何点光源拍出夸张的星芒,就需要较小的光圈,当然这时候多数需要脚架





快门

比起光圈,快门应该比较容易了解。越快的快门,越不容易把东西拍虚。当然这种移动导致的发虚也分两种,一是你拍摄的物体在运动,二是你的手和相机本身在抖动。现在很多相机有机身或镜头防抖,这只能减少(但不是解决)手抖的问题,对于被摄物体的运动是无能为力的。如果我们拍摄飞行中的鸟或者拍摄体育运动,就需要很高的快门比如1/1000才不会拍糊,曝光时间短就导致需要很大的光圈来补偿,同时鸟和运动员往往离我们很远,这样又需要很长的焦段,同时实现大光圈和长焦距的镜头必然又长又粗,所以你看见那些扛着「大炮」的人,基本上不是打鸟的,就是体育摄影师。

对于手抖,一般有一个「安全快门」的概念,就是说手持相机,只要快门速度快于1/(镜头焦长),就不容易因为手抖而发虚。这里的镜头焦长指的是135全幅下的焦长,如果你用泥坑D5500之类的APS-C相机,就要乘以1.5(因为全幅的感光元件边长尺寸是其1.5倍),奥林巴斯等4/3系统就要乘2,诸如此类。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用D5500和35mm焦段的镜头拍照,手持的安全快门就是1/(351.5)也就是1/52----最接近的可选快门是1/60,慢于这个速度就有手抖导致发虚的风险。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值,如果你手特别稳,或许更长的曝光也安全,而如果你正气喘吁吁,那么也许1/60也不安全。

相机/镜头本身的防抖功能,有的厂商宣传能把安全快门提升4-5档,那是极端情况,实际使用能有两档就不错了,也就是说开启防抖,APS-C相机在35mm,也许你能用1/15的快门拍摄出不糊的照片,更多的嘛,试试无妨,但不要奢望。

调整快门,就是为了在不抖不糊的前提下,提供充分的曝光时间,让你能够降低ISO和使用最合适的光圈。

当然,有些时候也会上脚架使用特别长的快门实现特殊效果,比如拍星轨、车灯轨迹、柔化水流等等。

还有就是当使用闪光灯时不能用太快的快门,因为帘式快门有快门同步的问题,一些相机的最高快门同步只有1/200秒左右(具体参考说明书),用比这更快的快门再用闪光灯,你会发现画面有一部分没被闪光灯照亮。



怎么取舍?

通常情况下光线条件是不理想的,你不能同时用最好的光圈,最干净的ISO,和最快的快门。既然三者都影响画质,那么当必须牺牲一个成全另一个的时候,应该怎么取舍?

这个问题也许没有唯一的答案。我自己嘛,对于三者在心里都设了一个限度,比如在常用的K-5II单反上,根据我对画质的挑剔程度,ISO在1600以下可以随便浮动,若光线太恶劣勉强容许3200;快门不超过安全快门+2档(有脚架除外);光圈看场景。一般街拍随拍是使用P模式(但宾得在P模式直接拨不同的轮就瞬间变成光圈或者快门优先模式了),然后-----

先根据场景选择想要的光圈,如果选定光圈测光得出的ISO不太高,快门不会糊,那就OK。

如果ISO过高或快门太慢,就逐步加大光圈。

如果光圈已经最大,或者景深不够,那就想办法稳定机子用长快门拍出来。

如果实在没办法用长快门而不糊,就牺牲画质靠高ISO强拍出来,宁要噪点,不要手抖。



说起来似乎复杂,其实拍多了也就是一种习惯,多数情况下只要第一步就行了。

对于新手来说也不用记住每一项法则,比如所谓安全快门并不需要心算,现在很多相机会自动计算出来,当接近或超过安全快门时就会在屏幕或取景器显示手抖符号提醒你。你不知道某焦段f多少才是解析力最佳的光圈?没关系,至少宾得单反内置了镜头MTF数据(也就是哪个光圈最锐的数据),怎么选它自己知道。K5II的超级P档,就分别有MTF优先、浅景深优先、深景深优先,以及快门优先,全自动但也随时可以手动微调。只要你懂得根据场景构图选择自己究竟想要最锐的光圈,要深/浅景深,还是要高速,在半按快门的瞬间程序就帮你把光圈快门ISO通通设好了。等你熟悉了每个数值代表什么,再慢慢开始手动微调不迟。

1.先通俗的说一下几个参数的作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ISO越高画面越亮(ISO800比ISO100亮)快门越慢画面越亮(1/20s比1/200亮)光圈越大画面越亮(F4比F8亮)

摄影中通过调整这三个参数来得到你所需要的画面明暗程度。



2.看完第一条许多人就问了三个参数完成同一个功能是不是很重复。答案是不是的。每项参数除了调整画面的明暗程度,还有其他作用,使用要遵循以下原则:

ISO越高,噪点越多,无论任何情况,都要让ISO尽量低(这就是吐槽你哥哥给你提供的参数的原因)。

快门时间要根据被摄物体的速度和镜头焦距来确定。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拍摄快速移动物体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慢速移动物体?不必使用高速快门如果你要拍摄具有运动模糊效果的照片,例如车灯光轨,需要使用低速快门,甚至30S长曝光。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为了防止手抖糊片,手持拍摄快门速度的倒数不要小于镜头焦距,推荐不小焦距的两倍。举个例子使用镜头70mm焦段进行拍摄,快门速度不应大于1/70s,不宜大于1/140s。(这是一张典型的手持低速快门因为手抖而糊掉的照片)

大光圈(例如F0.95)有小景深(适用于糖水片)

小光圈(例如F16)有大景深(适用于风光/建筑)最后,这一堆乱糟糟的东西在拍摄的时候如何选择呢?首先你要对这些参数能心中有数。例如:正午阳光下拍摄,F1.81/2000sISO100或者F41/250sISO100大概都是能满足要求的而如果在灯光下则要考虑F1.81/50sISO1600进行拍摄。这样选择才不迷茫。

这里推荐几种我个人常用的方法。如果你是用的是不带闪光灯不用三脚架的单反进行拍摄:首先把相机调整到光圈优先档,根据拍摄题材选定光圈(糖水片/微距大光圈,风光小光圈),ISO调整到最小值,构图并想象你看到的东西准确测光后拍出来的样子,根据准确测光的样子和你想要的效果之间的区别来调整曝光补偿,然后读机身给出的快门速度,如果超过了前面提到的(手持拍摄快门速度的倒数不要小于镜头焦距)规定,提高ISO直到满足这条规定。按下快门,看看照片是不是你想得样子。如果不是的话请继续调整。如果你经验丰富,可以大概估算ISO和快门速度,就不必这么复杂。

如果你是用的是不带闪光灯不用三脚架的单电/微单进行拍摄:首先把相机调整到M档,根据拍摄题材选定光圈(糖水片/微距大光圈,风光小光圈),ISO调整到最小值,看构图,然后看取景器,调整快门速度来获得你想要的效果,如果快门速度已经达到(手持拍摄快门速度的倒数不要小于镜头焦距)要求的临界值,画面仍然偏暗,不再调整快门,转而增加ISO或者适当调整光圈。(其实我就是来推荐电子取景器的索狗)。还有许多特殊情况不适用上述套路。例如题主用架子,快门速度就不受手抖的限制,但是慢速快门时就要考虑采用预升反光板/电子前帘快门/延时快门/快门线/无线遥控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减少机震和按动对照片的影响。想拍摄丝绸般质感的流水/星空/星轨/车流/运动员要优先考虑的是快门速度而不是光圈。拍摄野性的粗糙大颗粒照片请使用胶片机或者用数码相机的高ISO模拟(现在怎么还有这么奇葩的品味)。

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之间的关系。

用水龙头举例子:如果拍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是接满一桶水,我们用水龙头阀门的大小代表光圈,用水流时间代表快门,ISO代表滤网。

如果把水龙头阀门拧小,那么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变长;如果把水龙头拧大,那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光圈和快门是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关系。

ISO起到滤网的作用,ISO越大,表示滤网的空隙越大,出水量就越大,但是杂质也会越多,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有很多的颗粒噪点。反之,ISO越小,滤网的空隙越小,杂质就越少,照片也就越干净。



假设ISO不变:

水龙头全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4)+2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

水龙头半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5.6)+4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

同样是接满一桶水,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参数组合,如下图表格。



把这个例子应用于我们平时的拍摄中:

如果需要慢快门操作的时候,比如记录运动轨迹,可以缩小光圈,延长快门时间;

如果需要大光圈操作的时候,比如拍摄背景虚化,可以加大光圈,缩短快门时间。

所以平时用手动档调整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光圈、快门和ISO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数值来。

简单的说就是在快门速度为感光度倒数时所应当设定的光圈值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



这套阳光十六法则是没有自动曝光机制之前唯一可以依靠的曝光准则。

举个例子,第一句的艳阳十六的意思就是,在足够蓝天白云的艳阳天,感光度和快门互为倒数时(100度,1/100秒)则光圈收到f/16则可以获得一个相对正确的曝光值。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互易律计算出当时的光照条件下其他相同通光量的组合

100度,1/400秒,f/8100度,1/1600秒,f/4100度,1/6400秒,f/250度,f/6400秒,f/1.4

以此类推。

而夜间以及室内的场景,所谓的肉眼测光其实更多的是依据多年来的经验设定的,所以必要时请常备点测光表或使用机身测光。关于题主提到的室内“800度,f/8,1.3秒”,这样的组合,和“100度,f/1.4,1/4秒”的通光量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其实完全可以手持拍摄(没有误

关于使用遥控则是为避免按下快门以及释放快门时由外界向相机产生多余的震动,所以在慢速快门时一般会使用快门线或者无线遥控,以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请同时使用反光板预升,将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震动。

顺便提一点星空拍摄的500rule/600rule拍摄星空而非星轨的最长拍摄时间,是通过500或600作为分子,焦距作为分母,获得的值单位为秒。也就是说使用16mm要拍摄星空的话,最长曝光时间有30-35秒左右,而用24mm的话则只有20-25秒左右,具体分子用500还是600取决于对星体在相片中拖线的承受程度。

搞清楚光圈快门iso这些参数的特征,它的利和弊。常用M档,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实践。制造各种不同的环境练习拍摄。

比如,在弱光环境下拍一只仓鼠。首先仓鼠动的快,那么快门不可以太低,这已经是第一个条件限制。仓鼠动的快,光圈也不能太大,不然容易脱焦。那么只能靠用加大iso来保证曝光。那么问题来了,加大iso会有很多噪点怎么办。

首先你需要把这张图看明白,摸清基本参数的作用和效果,就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



优先调整光圈+快门达到正确曝光.

次之调整曝光补偿.(如果有闪光灯,优先使用灯具照亮主体)

1、ISO。

用白话文讲,iso就是照片上的小小的白点点,所以iso越低越好,越高白点点越多,导致你的图是这样的:



网图(侵删),因为我拍的图,没有噪点这么多的。

2、光圈

光圈表示进光量,照片好比一个扁平的屋子,光圈越大,屋子越亮,所以拍夜景和星空的时候要调大光圈,相机的F值和光圈成反比,这就意味着你如果想让进光多的话要调小F值。

3、快门

还是以屋子为例,快门速度表示这间屋子进光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拍星空和夜景要把快门时间调的长的一个原因了,拍星空的话快门速度要10多秒甚至更多。

曝光补偿就是这三个参数相互作用的结果。

无论你是用液晶显示器取景还是取景器取景,(M档)设置上述三个参数后,半按快门,在屏幕或者取景器下方会有个曝光补偿的标尺,就是那个-3,2,1,(黑色箭头),1,2,3,类似尺子的东西。指向0表示曝光正常,我们一般欠曝一档,保证后期操作空间。

(1)过曝光如何调

iso调小,F调大,快门速度调小。(根据你的拍摄目的调)

(2)欠曝光如何调

与上面相反。

———————————————————分割线————————————————————

至于你说的照片拍糊了的问题:

提三点建议,

(1)用三脚架拍摄,

(2)关闭防抖功能,

(3)开启反光板预升设置。

ISO、光圈、快门时间和最终的曝光我觉得用水阀来类比比较合适。

光圈代表阀门大小、ISO代表滤网尺寸、快门时间代表阀门开启时间,最终流进桶里的水量就是最终的曝光量。

相对于前三个基础概念,「曝光补偿」是建立在自动曝光前提下的一个抽象概念,机身测光判定出理想的曝光组合、在此基础上对理想曝光组合进行修正的曝光补偿值就是「曝光补偿」ISO

感光介质对光线的敏感度。大体上是感光度越低、画面纯净度越高。

理论上更多时候追求更高的画面纯净度和宽容度,所以在光圈快门允许的情况下,ISO要尽可能低至原生感光度。

性价比最高的感光度通常是感光介质的原生感光度,在原生感光度通常可以获得最高的宽容度(而不是纯净度)。光圈

镜头通光孔径值。通常以F/x形式表示,光圈值越大、景深范围约浅。

人像摄影等需要浅景深突出主体物的情况,需要足够大的光圈来获得较浅的景深范围;风光摄影等,需要缩小光圈来获得更广阔清晰范围。

每只镜头除了最大光圈外、还有最大可用光圈这个玄学,如果在最大光圈景深足够画面表现的情况下。推荐略缩至最大可用光圈以换性价比更高的景深范围内的锐利度。常用的F值代表理论通光量,T值代表实际通光量。镜头受到镜片透光率、边缘失光等多方面影响,实际通光量会比F值少一些。

曝光时间

曝光总时长。通常以1秒、1/150秒的形式表示。曝光时间越久,主体物运动或者相机抖动可能对画面产生拖影的可能就越高。

体育摄影等需要凝固高速移动主体时,需要尽可能快的曝光时间;拍摄光源轨迹、丝滑水面等通过时间产生对比的主体时,需要尽可能久的曝光时间。

更久的曝光时间可以换回更低的ISO,但更久的曝光时间同时也会导致数码传感器产生更多的热燥点。大部分机械快门的单反相机在低于1/2000秒的曝光时间开始,会因为前后帘结构导致画面无法在同一时刻曝光的缘故导致画面产生果冻效应。我常用的设置基准

介绍完三个基本概念,再简单说下我常用的设置基准。不推荐使用自动曝光!

数码相机的RAW在不同ISO、不同曝光、不同光圈下反差和颜色关系的表现千差万别,所以在前期拍摄时我尽可能保持很少的几个固定ISO值和稳定的曝光。机身测光提示作为设置参考,实拍样张作为曝光依据。在每确定一套镜头机身组合之后,在非极端情况下根据当前的曝光情况和景深需求,以光圈最优先、ISO确定大体曝光量、快门微调的方案来拍摄。ISO值调整禁用小阶梯的调整,尽可能使用1004008001600这种整数值。

这样后期调色时、相同风格照片都可以共用调整方案,更方便流程化。



单反机身能控制的有ISO和快门,光圈跟着镜头走所以是个不定值。快门虽然是微调曝光来用,但也要确保在安全快门范围内。除极端情况外,不推荐使用扩展ISO。(ISO50-ISO12800+之类)

比如:

室外阴影下人像

F1.6确定景深范围

ISO100确定大体曝光量

1/150-1/1500快门之间按情况调整

将ISO调整为400,剩下用快门补偿

光圈控制进光量,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大。ISO控制感光度,数字越大感光能力越强,但是噪点也会更多。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时间越长曝光越久,照片越亮。同是新手,一起加油。自己无聊时候琢磨着拍的,F2.8,ISO100,8s曝光。

一张照片曝光是否正常,就是由光圈、快门和ISO三者共同决定的。那这三者是如何配合共同决定照片曝光的?

曝光说白了就是照片的亮度,三者如果有一个设置的不对,都可能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也就是拍出来的照片太暗或者太亮。所以在说这三者关系之前,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曝光正常、曝光不足过度和曝光不足。

一、什么是曝光正常、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

如图1所示,方框内的曝光刻度表就是衡量曝光是否正常的标志。



如图2所示:

当指针指在中间的“0”时,表示曝光正常,拍出来的照片亮度合适;

当指针指在左边的负数区,表示曝光不足,拍出来的照片偏暗;

当指针指在右边的正数区,表示曝光过度,拍出来的照片偏亮。



所以想让曝光正常,必须让光圈、快门和ISO相互合作,三者是如何相互合作的?接着往下看。

二、光圈、快门和ISO关系

蜜茶以图3水龙头为例说明:如果拍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是接满一桶水,我们用水龙头阀门的大小代表光圈,用水流时间代表快门,ISO代表滤网。



假定ISO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水龙头阀门拧小,那么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变长;如果把水龙头拧大,那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光圈和快门是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关系。

ISO起到滤网的作用,ISO越大,表示滤网的空隙越大,出水量就越大,但是杂质也会越多,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有很多的颗粒噪点。反之,ISO越小,滤网的空隙越小,杂质就越少,照片也就越干净。



通过图3,我们又能得到下面的道理:

水龙头全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4)+2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

水龙头半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5.6)+4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

同样是接满一桶水,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参数组合,如图4表格。



把这个例子应用于我们平时的拍摄中:

如果需要慢快门操作的时候,比如记录运动轨迹,可以缩小光圈,延长快门时间;

如果需要大光圈操作的时候,比如拍摄背景虚化,可以加大光圈,缩短快门时间。



至此,本篇教程就结束啦,蜜茶再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光圈、快门和ISO共同决定了照片的曝光;

拍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ISO不变,光圈越大,快门时间越短;光圈越小,快门时间越长。



献花(0)
+1
(本文系创意空间67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