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易传》的组成和作用
2018-06-28 | 阅:  转:  |  分享 
  
《易传.十翼》的组成和作用1.《易传.十翼》分七种共十篇。包括《系辞传》上下,《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序卦传》,《说卦传》和
《杂卦传》。后人将《易传》也称作《十翼》,寓意给学易者插上翅膀,故称“翼”,《易传》是孔圣人总结前人研究周易成果而编撰而成的,后
人将其与《诗、书、礼、春秋》合起来统称为“五经”。孔圣人就像是华夏文化的裁剪师,去繁取简去粗取精,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
孔圣人被称作“华夏文化集大成者”。《易传》十翼是学习研究周易本经的敲门砖,没有孔圣人的十翼,后人不知要在黑暗中摸索多长时间,把十
翼研究清楚就基本上读懂了一半《周易》,下面我们逐个展示十翼的内容和作用。2.《系辞传》是对《周易》系统的概述。周易的框架和宗旨
是“借天象说人事”,古人从天地自然现象中受到启发悟出了一些道理,就要把这些道理讲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照着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系统
的哲理,圣人们就将这些哲理系在各卦各爻中,这就是周易“卦辞”和“爻辞”的由来,称之为“观象系辞”,所以孔子抓住了周易的精髓所在,就
以《系辞》来命名此文。《系辞传》全面综述了周易的大义,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详细阐述周易,探讨了周易的起源,揭示了经文的含义和
性质作用,尤其对蕴含的哲理作了高度概括,还具体讲解了远古占筮的方法,全面详细透彻,要想学习周易一定要从《系辞》入手,首先对周易有一
个整体的认识。《系辞传》篇幅很长,分为上下篇,上篇和下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3.《彖传》从正面注释文王的《卦辞》。“彖”读作(tua
n),本义是宰猪,引申为解剖,《彖辞》是用来解释文王的《卦辞》的,一般是从内卦到外卦,从下卦到上卦,从开始到结束,从内因到外果,一
层层地展现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各种情况,就像现在所说的“可行性报告”,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意味,彖传一般强调困难
消极因素多。因为周易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所以《彖传》也分上下,现在的周易通行版本将彖辞拆分到了每一卦的卦辞后面。4.《象传》上
下,分大小象传。《大象传》是从相反的角度来注释《卦辞》,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已经形成的的现象和结果,来看走过的路,就像“事
后总结”,保留其正确的行为和措施,给君子以忠告。彖传和大象转珠联璧合,像两颗夜明珠一前一后映照着文王的卦辞。《小象传》是逐句注释周
公的六个爻辞。因为周易分为上经下经两部分,所以《象传》也分上下。现在的周易通行版本将“大象传“放在每一卦的彖传后面,将“小象传“逐
句放在周公的每一句爻辞后面。5.《文言》,专门文饰赞美乾坤两卦之德。“文”是文饰修饰美化,是孔子专门阐释乾坤两卦哲理的,前半部描述
乾天的自强不息,后半部赞颂坤地的厚德载物,从各个角度引经据典极尽赞美之辞,文笔优美行文畅快堪称华夏散文之首。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乾坤
是周易的门户,阴阳构成宇宙万物,所有阳爻都要遵循乾卦之道,所有阴爻都要具备坤地之德。乾卦的六个阳爻,坤卦的六个阴爻,为其余六十二卦
的所有阳爻和阴爻的行为,设立了一个标准,树立了一个典范,弄清楚乾坤两卦,其余六十二卦就容易多了。我们习惯上,将《文言传》讲述乾卦
的部分放在第1卦乾卦,将讲述坤卦的部分放在第2卦坤卦中。6.《序卦传》梳理六十四卦的卦序。《序卦传》顾名思义就是将六十四卦进行排
序。周易将万事万物分成六十四大类,也将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或者人的一生分成六十四个阶段,每一卦主要阐述一个主题,卦中的六个爻则描述发
展变化的细节。周易分为上经和下经两部分,分别从天道和人道这两条主线来排序。上经有30个卦,是从天道的角度来揭示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我们可以参考孔子所说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看成是一个人生老病死
的自然过程,也可以描述一个公司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从诞生发展强盛挫折到最后灭亡的完整过程,上经的三十个卦还可以继续细分成几个阶段。下
经有34个卦,是以人道为主线,相比于天道,人则有主观能动性,不像天地自然那么简单,有了人的加入事情就变得复杂了,思绪万千尔虞我诈瞬
息万变。解读思路可以参考儒家经典《大学》里的一段话,“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人生的路程和国家的治理
分成八个阶段。7.《杂卦传》,两两一组,对比卦德卦义,极其精炼。《杂卦传》将六十四卦的顺序完全打乱,将意义相对相反或相关相近的两卦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大部分组合或者是互为反卦错卦,或者是互为覆卦综卦,只有最后的几个卦没有这样分组,总之是杂揉众卦错综其义,所以称作
“杂卦”。《杂卦传》的排序看似杂乱无序,其实杂而不乱,还是有迹可循的。《杂卦传》是对各卦卦义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序卦传》的补充完善
,在《序卦传》中圣人主要从各卦的衔接关系来揭示卦义,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圣人就在《杂卦传》中做一下完善补充。《杂卦传》类似于《大象
传》,彖传是“可行性计划”,大象传是“事后总结”,彖传详细复杂,大象传言简意赅,所以《杂卦传》也比较简练。8、《说卦传》,揭示有关
“卦”的形成和作用。《说卦传》顾名思义就是“说一说卦”,卦是怎么产生的,一个卦的结构,八经卦和六十四卦,八经卦的类象和功用,先天八
卦图和后天八卦图的排列,最后详细规定了八经卦的一百多种类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圣人依据这八种最大的自然现象,命名了“乾坤坎离震巽艮
兑”这八个八经卦,每一个卦又有各自的类象,共包含了一百多种类象,是周易“观象系辞”的基础和依据。我们一直在说,周易的宗旨是“观象
系辞”,那么什么是卦象,卦象有哪些,如何将万事万物归结为八类,如何运用,什么是先天八卦图,什么是后天八卦图,有何区别,这些都包含在
《说卦传》中。9、《易传.十翼》对研究周易的巨大作用,孔圣人对《周易》的贡献。《易经》是华夏先民几千年前就形成的一本百科全书,《周
易》是周朝的周文王和周公编撰的易经版本,也是最后最完善的一个版本,易经是统称,《周易》是专指。所以易经的发展继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无数代人智慧的结晶,后人总结为“世历三古,人更三圣”,“三古”指上古中古近古,“三圣”指三个圣人,远古的伏羲,中古的周文王,近古
的孔圣人。感谢孔圣人,没有孔圣人编撰的《彖传》《象传》,后人怎么能深刻理解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没有孔圣人的《系辞传》,我们如何
能全盘领会周易“观象系辞”的架构。没有孔圣人的《序卦传》《杂卦传》《说卦传》,我们还不知要在研究周易的漫漫长夜中摸索多长时间。《文
言传》详尽阐述了乾坤两卦,也为我们研读其余六十二卦建立了一个模型框架,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技巧。可惜孔圣人研究周易的时间太短了,只有短
短的两年多,孔圣人在其五十岁担任鲁国大司寇之职时接触过周易,但他老人家的心思都在“克己复礼”上,认为周易只不过是算卦之书不堪大用。
直到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惨败而归时已经六十九岁了,当他再次拿起周易就爱不释手以至于书不离身,成语“韦编三绝”就是描述孔圣人读易的情形
,“韦”是牛皮绳,“绝”是断裂,系绑竹简的牛皮绳都被磨断了很多次。领悟到周易的奥妙之后,孔子不由得慨叹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
以无大过矣”,“加”是“假”的通假字,借给给予,也有“加上增加”的意思,如果上天能多借给我几年时间,或者让我五十岁周游列国之前就开
始学易,那我就不会产生大的过失,也不会遭受这么大的失败了。如果孔圣人能早年就开始研究周易,或者给他老人家增加几年阳寿,那么周易就会
像他老人家编撰的《诗经》《尚书》《礼经》《春秋》那样通俗易懂了,也不会导致后世两千多年来的争论不休。反过来,也正要感谢孔圣人没有把
周易讲得太过透彻,实际上孔圣人可能也并没有这个打算。我们看他老人家编撰的《彖传》和《大象传》用来解释文王的卦辞,《小象传》逐条注释
周公的爻辞,同样都晦涩难懂,为什么?这是因为周易是“借天象说人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况且时代变迁,其隐含的义理也要与时俱进。周易
说的是天地自然万物的大道理,不宜太过详细,否者就失去了周易的纲领作用,孔圣人严格遵守文王和周公“观象系辞”的宗旨,一切从卦象天象而
来,没有一个字一句话是空穴来风,也没有点破天机。所以现在即使有孔圣人编撰的《易传》十篇文章,我们后人读起周易本经来,还是像看天书一
般,这才造成了后世两千多年来周易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些学者质疑周易的《十翼》不是孔子所编,我觉得一定是出自他老人家之手,孔圣人
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孔子一般只述不作,“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都是他编撰的,因为“乐经”失传,只剩下“五经”,儒家学说有“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后人将其合称为“四书五经”,作为所有人学习的经典。孔圣人的最大功绩,就是将之前的华夏文明加以总结删减去粗存精。比如西周的诗词本来有三千多首,孔圣人删减至305篇,名为《诗经》,谈到删减的原则,孔圣人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xia)”。所以孔圣人是华夏文明的裁剪师和集大成者,否则我们后人面对浩瀚的混杂在一起的那么多东西,如何下口啊。张武忠2016.3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