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年春季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涂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分,共18分)1.“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材料中的上”指的是A.唐太宗B .武则天C.唐玄亲D.汉武帝2.武则天诏曰:(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A.严惩贪官污史 B.提倡勤俭节约C.减轻农民负担D.重视农业生产3.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由盛转衰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 D.玄宗西逃四川4.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 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政对地方的监察权D.监有监察 和行政权5.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A.战争频繁B.双方和平共处C.时战时和D.互不往来6.下列关于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经济曾经长期落后于北方B.北方人民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C.唐朝出现了世界上最 早的纸币“交子”D.宋朝海外贸易兴盛7.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8.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 ,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A.苏轼B.关汉卿?C.李清照?D.杜甫9.该作品描写的是唐 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佳作,是昆曲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是A.《窦娥冤》?B.《牡丹亭》?C .《长生殿》?D.《桃花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7分)二、非选择题。(共27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成阳之郊……”材料二: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以制义取士, 与秦焚书之术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土”共同反映了明 朝的哪一选官制度?(2分)(2)历史上焚书指的是哪位皇帝?(2分)(3)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2分)20.读下列材料:瓦 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请回答:(1)材料叙述的内容是对我国历史上哪一场所的描述?(2分)(2)材料所叙述的 场所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分)(3)该场所的出现反映了什么?(2分)21.阅读下列材料:郑和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 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1)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哪位皇帝在位?(1分)(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 里?(2分)(4)郑和下西洋有何影响?(3分)22.阅读下列材料: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 雄”请回答:(1)此对联称赞的是历史上哪一位民族英雄?(1分)(2)此民族英雄的最大功劳是什么?(2分)(3)清朝统治前期是如何加 强对台湾的管理的?有何意义?(4分)(部编版)2018年春季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8分)1.C2.D3. A4.D5.C6.C7.A8.B9.C二、非选择题(四大题,共27分)19.(1)制度:八股取土(2分) (2)皇帝:秦始皇(或嬴政(2分)(3)相同点: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2分)(三条答两 条即可)20.(1)场所:瓦子(2分)(2)原因:①城市的繁荣;②商业的发展;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①②③三条任答两条得满分 )(2分)(3)反映了:宋代城市和商业活动的繁荣。(2分)21.(1)皇帝:明成祖(1分)(2)目的:①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 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或宣扬国威);(1分)②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分)(3)地点:最远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分)(4)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分)22.英雄:(1)郑成功(1分)( 2)功劳:打败荷兰,收复台湾(2分)(3)措施: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分)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