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青铜建服——致力于实现建筑施工零事故目录基本概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意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步骤危险源概念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 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的对象:根源、状态。根源:可归结为能量(或能量载体)和有害物质,即生 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状态:是指控制能量、有害物质意外释放的措施失效的状态。重大危险源概念国家标准GB18218-2 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了界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 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公司有关的危险化学品及标准规定的其临界量:氢气(5吨)、氯 (5吨)、环(正)己烷(500吨)、氯丁烷(1000吨)、金属锂(200吨)、氟化氢(1吨)、溴(20吨)构成危险源的三个要素 1.潜在危险性: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2.存在条件: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 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 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 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事故与事故隐患1.事故:是指造成死亡 、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2.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 缺陷,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危险源与事故、事故隐患1.危险源因危险和有害因素而客观存在。2.危险源处于特定条件下(失控、 超出允许阀值)就是事故隐患;3.事故隐患可以说是出现明显防范缺陷的危险源;4.事故隐患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演变成事故。关系 图事故措施失效危害因素风险控制措施危险源事故隐患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识别 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概念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类危险源: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 释放的能量(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根源性的危险源。GB/T13861-2009《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如: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失控等;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飞机、电梯出故障等; ?3、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 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5、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6、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 量意外释放的物体,如高温物体等。危险源的分类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是状 态性的危险源。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分类》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危 险源三个特性1.如何受到伤害?2.可能受到伤害的对象是什么?3.导致什么样的伤害?危险源描述危险源描述时,要注意: 1.不能将事故、事件本身作为危险源,如高空坠落、车辆伤害等2.不能将设备设施作为危险源,如空压机、行车等;3.不能将作业场所 作为危险源,如化学品仓库、锅炉房等;4.不能将活动/服务作为危险源,如电梯检修等;5.要描述到根源或状态。准确的描述应为: 如:高处作业未挂安全带、酒后驾车、空压机无防护装置、行车钢丝绳未定期检验、化学品仓库无消防器材、锅炉压力表未校准、电梯检修时未挂检 修标识等。风险与风险评价1.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组合。2.风险评价评估风 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以容许的全过程。D=LXEXC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风险不存在 。可能性L:事故发生的容易程度。包括: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以,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 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包括: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严重性C:事故 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严重,重伤;重大 ,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风险评价与风险等级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3201级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 ~3202级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3级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4级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5级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风险控制1.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 的控制措施。2.风险控制的原则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 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 安全帽等;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 等;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预防事故设施⑴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 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⑵设备 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 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⑶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 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⑷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 )、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⑸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控制事故 设施⑹泄压和止逆设施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⑺紧急处理设 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 、仪表联锁等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 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⑼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体、蒸气、泡沫释放等灭火 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⑽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 明等设施。⑾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⑿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 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⒀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 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刺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品和装备。 目的与意义危险源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核心组织建立与运行OHSMS,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而且还要做到一旦发生 事故,能够将事故影响限制到最低程度。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所以危险源是整个OHSMS的核心问题。“实施和运 行”7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理解要点目的实现方针、目标、方案事故预防持续改进核心控制危险源途径目标、方针运行控制(4 .4.6)应急预案(4.4.7)不可接受、持续改进正常运行与活动异常、紧急、潜在保证(1)职责明确,条件齐备(4.4. 1)(2)加强培训,意识能力(4.4.2)(3)内外交流,重在协商(4.4.3)(4)文件齐全,运行有序(4.4.4,4.4 .5)职业健康安全的记录清单序号类别OSHSMS记录1策划危险源辩识及风险评价记录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结果清 单适用的OHS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2实施与运行安全培训记录员工协商与沟通记录相关方投诉及处理记录文件修订记 录运行控制记录应急响应演练记录及报告分供方、承包方的合同文本及相关记录3检查与改进作业环境检测记录员工健康及职业病检 查记录事故、事件调查处理报告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及评审报告内部审核记录管理评审记录目的与意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 MS的主要输入???OHSMS的几乎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或需对其加以考虑 。目的与意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OHSMS运行的动力???危险源辨识到风险评价,评价出可容许风险采取维持管理方法,不可 容许风险制订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两者都通过检查纠正到审查改善,再到新一轮的危险源辨识,因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信息要“ 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从而实现持续改进。步骤(策划)成立工作小组: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 副总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经验的工人。确定活动场所划 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GB/T13861-200 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警示标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等等。步骤(实施)1.工作 场所分类编制一份工作场所表,其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工厂生产线所包含的各工作岗位,各岗位上所有的厂房、设备、人员和工作程序 等。2.危险源辨识辨识与各项工作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有害因素,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何种伤害。3.风险评价 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 成的后果。步骤(实施)4.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安全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规 的要求。5.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对于不符合控制要求的生要危险源要编制计划进行控制,采取新安全防范措施, 确保评价出的重要危险源得到控制,符合法规的要求。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安全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 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实例电池级氟化锂岗位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邓招男、罗时学、付晓春、袁清芳、邱志长、肖平牙。 工作场所:电池级氟化锂生产线厂房、设备、人员、物料与生产方法厂房:碳化间、包装间、配料离心分离间、烘房、值班室、贮存室、氟化 锂成品仓库,设备:氢氟酸贮槽、空压机、二氧化碳贮槽、汽化器、小纯水系统、碳化釜、压滤机、配料槽、离心机、电加热系统、烘箱、真空泵、行车,人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物料:氢氟酸、碳酸锂、碳酸氢锂、二氧化碳、氟化锂、水方法:氢氟酸空气压送工艺、二氧化碳受热汽化工艺、碳化工艺、配料工艺、真空干燥工艺,包括人、机、法、料、环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例危险和有害因素:按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针对性地进行识别。厂房对应环境因素;设备与物料对应物的因素;人员对应人的因素;方法与操作规程对应管理因素。谢谢观赏更多资料关注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