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18-07-09 | 阅:  转:  |  分享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带来哪些改变?

2018-02-0721:11糖尿病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心启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举行。

目前,全国有32家医疗机构被认定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于2016年入选第三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疾病领域)。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心的揭牌意味着我国4个“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已经有3个中心的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Q1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医学研究中心?

“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重要目的是解决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脱节、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先进诊疗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慢等难题”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旨在加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临床医学研究组织模式,提升临床研究能力。国家科技部社发司田保国副司长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时强调,建设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重要目的是解决临床医学与生命科学脱节、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弱、先进诊疗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推广慢等难题。我国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要发挥资源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为中国百姓带来福音。

各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了二十余省、三十余家临床机构,建立了协同研究的网络,针对口腔六个方面主要问题初步建立起来了以临床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的研究协作平台。一批相应的科研成果、临床诊疗方案、技术和产品也应用于口腔疾病防治临床实践,这些成果的应用在临床上汇集了万千的病患,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Q2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带来哪些改变?

“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我国临床医学的技术研究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吴沛新副司长介绍,国家把科技创新基地一共分为三大类系统,其他六种为综合性通用系统,比如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都是不分领域的。只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作为一个唯一行业性基地纳入国家体系,足以看到国家的重视程度。

新的基地管理办法于2017年发布,明确了利用五年时间,在28个领域建设一百所左右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基地,这对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我国临床医学的技术研究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吴沛新副司长认为,临床医学研究是医学研究领域中发展最不平衡的。我国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有多少能够变成可供研究的良好研究资源?利用这些研究资源又能够产出多少改变医疗卫生实践?改变医学发展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中国规范?世界医学发展历史上,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中国贡献是非常少的,他认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该起到引领作用。

对于我国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今后的发展,吴沛新副司长认为有四大方面值得关注。

一方面坚持需求导向,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转化研究的发动机,问题来自临床,始终坚持为临床服务,真正地把出产品、出技术、出规范、出标准、出模式、出策略作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以解决问题为最根本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要坚持系统集成,努力把中心建成整合各方资源的整合平台。实际上医学研究是以医联产相结合的方式,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是这个领域的创新主体,要通过这个平台,把相应的科研的资源、产业的资源,技术转移的资源整合到一起。

第三个方面要坚持面向应用,努力成为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应用的加速器,所有成果最终要惠及百姓,最终还要实现能力优点到位的提升,先进技术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的问题,也能够带动整体卫生服务的提升。俗话讲,不看广告看疗效,真正的科研成果要发挥作用,需要在实践的第一线经受检验。

第四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把创新人才团队建设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真正让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成为领域中人才培养力量。尤其注重青年人才培养,这是至关重要的。人是最根本的因素,尤其是年轻人,站在世界最前沿的领域,只有把年轻人作为重点,将来他们才能屹立在各个领域世界的最前端。因此,通过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该把领域中年轻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Q3

口腔领域四个临床中心怎样分工合作?

“口腔领域四个临床中心要联合到一起,再联系各分中心单位,努力推进口腔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在未来口腔医学的发展中搭建良好的专业平台,携手共建网络体系,创建口腔强国”



中华口腔医学会俞光岩会长指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口腔健康就没有全身健康,全民健康。目前我国居民的口腔健康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不适应。

“一个人一生中可以不得肿瘤,不得心脏病,不得糖尿病,但是几乎避免不了得牙病”,口腔疾病几乎是所有疾病中最最常见的疾病。部分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口腔癌症不仅可以致命,而且导致颜面部容貌的严重毁损,因此也属于疑难病症。所以,口腔健康既是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我国4个“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口腔医学界的一件大事。对于进一步加强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区域性科研协作网络和跨地域医联体的完善,助推互联网的医学教育、远程会诊和科学普及工作,实现医疗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增强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提高全国口腔医学疾病诊疗的整体水平,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造福广大百姓。

他希望,4个国家级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能够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也希望,互相之间能够建立经常性的交流和合作机制,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共同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口腔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Q4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如何建设?

“在今天,当我们谈到健康事业,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于健康的更高需求,就不仅仅是关注肿瘤、糖尿病或者是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或者说致死性比较高的疾病,也更多关注到口腔相关的疾病”



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詹启敏主任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健康事业的重点是疾病的诊疗,而今天的重心是在健康促进。过去对疾病诊疗中心的发展原则是更多地关注疾病发病率,尤其是高死亡率的疾病。

而在今天,当我们谈到健康事业,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对于健康的更高需求,就不仅仅是关注肿瘤,糖尿病,或者是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或者说致死性比较高的疾病,也更多关注到口腔相关的疾病。

事实上,口腔疾病的范围远远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理解的牙病,而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问题。没有口腔健康就没有全身健康,口腔疾病的高发病率不仅影响人群健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影响。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启动,正标志着把口腔健康作为一个重点来考虑。

詹启敏主任认为,作为一个国家临床研究中心、一流的医学中心,和其他中心一样,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它在本领域一定是疑难杂症、疑难重症的诊疗中心。“别人看不好的病在这里能看好,就是疑难杂症,别人救不活的命在这里能救,就是疑难重症”。口腔医学远远超过了普通人讲的dental这个牙科概念。口腔除了牙的健康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科,比如外科专业相关的肿瘤、先天性缺陷、创伤等都是很大的疾病。在这些方面目前还有很多的疑难杂症、疑难重症尚没有解决。所以中心一定要开展科学研究,作为疑难杂症、疑难重症的研究中心,不仅是中国的,一定也是世界的。

第二点,这个国际一流的中心,要把它建成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展研究的一个基地。

第三点,这将是一个世界一流的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中心,这个基地里要有最先进的药物、最先进的装备;在这里,37家分中心要开展研究,要有中国的方案,中国的标准,中国的临床路径,最后能说出中国的故事。

第三点,培养最优秀的年轻人。

第四点是现代的信息化管理,大数据技术。整个中国口腔疾病的预防,健康的情况,疾病的分布和发病因素,和日常生活方式的相关性,都要通过大数据来统计分析,甚至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最后一点就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现代医院管理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如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詹启敏主任认为,达到这几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科技创新,一个是学科交叉。回想一下一百年前是怎么看牙的?有哪些装备?哪些药物?今天的核磁、彩超或是CT,到3D打印、3D成像,到微创以及信息化的支撑都是学科交叉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学和光学、电子、纳米技术、新材料、大数据结合,这些结合可以推动口腔医学的发展。总之,创新和交叉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心郭传瑸主任做了“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规划”的主题报告,表示要以全面提高口腔疾病的防治水平和促进临床转化应用为总体目标,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辐射全国的口腔疾病诊治及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分中心单位共同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显著提高我国口腔疾病临床防治与转化研究的整体水平。



科技部社发司田保国副司长、国家卫计委科教司吴沛新副司长、北京大学詹启敏副校长、中华医学会俞光岩会长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郭传瑸院长一起为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中心揭牌

(今日口腔小编改编自各专家发言稿)





献花(0)
+1
(本文系方敏的馆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