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欧洲中世纪美术
2018-07-16 | 阅:  转:  |  分享 
  
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中世纪——处于文明与复兴之间的时
代。中世纪美术称为基督教美术多种文化源流的综合:①东方文化特征②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③蛮族艺术欧洲中世纪美术发展历程第一节早期
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第二节拜占庭美术(5世纪-15世纪)第三节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第四节哥特式美
术(12-15世纪)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2世纪-5世纪)在4世纪以前,基督教处于非法地位,信徒们只能在某组织家中举行宗教仪
式、祈祷、宣教以及埋葬殉教者的地方,这种早期的秘密宗教场所被称为“民古教堂”。后来为了逃避官方的搜查,这种仪式便转移到一种公共地下
墓窟,这种墓窟是用于合葬基督徒的,在墓窟的天顶和墙壁上画满了各种圣经题材的壁画,因此这种地窟艺术成为早期基督教艺术的宝库。这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罗马城区,如罗马的普里斯拉地下墓窟,约建于公元3世纪,其闻名于世的是天顶壁画《善良的牧人》。《善良的牧人》这是早期基督教
艺术中最常见的的题材,在造型手法上还继承着古典的传统,形象准确而逼真。基督身着金衣、头顶金色光圈、手执金十字架,正在植物繁茂的郊野
放牧羊群。他肩托羔羊站立,生气勃勃,线条简明流畅,使人联想到古希腊瓶画,四周的图案暗示出基督教最重要的象征十字架。此时艺术是为宗教
服务,艺术用其图解性展现特有的实用功能,这样的传承与后来中世纪艺术的发展相契合,可以说,正是因为艺术具有这种功能才能在中世纪得以留
存和发展,而这种功能正是艺术源起所在,艺术是对时代的反映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宣布这
一曾经长期遭到罗马帝国镇压的新宗教为国教。基督教合法化之后,它的集会和仪式便回到了地面上,也开始兴建正式的基督教堂。但基督教没有自
己的建筑传统,只好借用罗马现成的建筑形式。罗马有一种常见的公共建筑。特点: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平时供市民
集会使用,称为“巴西利卡式”。公元320年前后开始兴建的圣彼得堡大教堂是规模最大的“巴西里卡式”教堂之一,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建筑样式--圣彼得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全景圣彼得大教堂一角圣彼得大教堂现貌巴西利卡式—圣彼得教堂第二节拜占庭美术(5
世纪-15世纪)拜占庭是古希腊殖民城市,公元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拜占庭,改为君士坦丁堡。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
裂后,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都城。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和人
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帝国的基督教文化是政教合一政体的产物,为宗教和王权服务。皇帝是当时教会的领袖,他不
但代表世俗权利,也象征神的意志,因此体现这种拜占庭艺术形象总是威严庄重,动人心魄,它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
尘世的代理人。建筑样式1、拜占庭的建筑特点: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穹顶被沿用下来,它控
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内部空间组合。如圣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圣索非亚教堂的现貌大穹窿顶高耸于中央,
覆盖主要空间,与前后的穹窿顶及更小的两侧穹窿顶所覆盖的空间连为一体,并通过列柱与侧廊相连。在主穹顶的底部一周密排着40个采光窗口,
每当阳光照射时,教堂穹窿顶犹如在空中升腾一般,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圣索非亚大教堂全景圣索非亚大教堂内景圣索非亚教堂的历史圣
索非亚大教堂内景装饰华丽,有用珍贵的彩石敷贴墙面,大块的壁画还有细碎的彩色大理石、珐琅和琉璃材料的镶嵌画装饰相结合,构成了拜占庭式
的主要特征。拜占庭式—圣索菲亚教堂2、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
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一小块彩色玻璃和石子镶嵌而成的建筑装饰画成为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以圣维塔列教堂的镶嵌画最为
知名。镶嵌画在拜占庭艺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圣维塔列教堂教堂,内部装饰主要是镶嵌画。《查士丁尼大帝及其随从》《西奥多拉皇后及随从》
镶嵌画在黄色的底子上用各色玻璃并杂以金块而成,形成了闪闪发光、五彩缤纷、富丽堂皇的效果。《西奥多拉皇后及其随从》画中正面站立的人物
形象表现了一种美的理想,他们有着纤长的形体,端正的面孔,专注的大眼睛,庄严的神态和华丽的衣饰。这些人物被赋予神圣的特质:带有圣光环
的皇后被表现为基督和圣母的尘世代理人。第三节罗马式美术(10-12世纪)经济的发展和宗教的狂热,使新的教堂和修道院层出不穷。
罗马式教堂特点: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并在教堂的西面正门两侧筑造塔楼。如比萨大教堂,在比萨广场上有大
教堂、洗礼室、比萨斜塔。比萨大教堂全景比萨大教堂全景比萨大教堂拱券和墙壁用红色、灰色大理石相间砌成,显得时分华丽轻快比萨大教堂比萨
大教堂内景比萨大教堂洗礼堂圆形洗礼堂的直径为39米,总高为54米,圆顶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约翰铜像。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古城内的
奇迹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在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
后,当第三层完工时,发现基础沉陷不均匀,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但最后还是在倾斜状态下于14世纪全部营建完工。这座偏离垂直线有5.2米
的斜塔,成了建筑学上一段奇闻。它斜而不倒,至今引来观光者。伽利略曾拿这座斜塔作为自由落体的试验场地:他拿一大一小两个铅球从塔顶同
时落到地面,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打破了传统观念,动摇了
统治一千九百年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比萨斜塔比萨斜塔罗马式—比萨大教堂1.“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2.“哥特式”
开始特指建筑艺术,是“罗马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成就主要是教堂建筑。3.11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首先在法国兴起,13-15世纪
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第五节哥特式美术(12-15世纪)代表: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的夏特尔教堂、兰斯教
堂、亚眠教堂,英国的威斯敏特教堂,西班牙的布尔戈斯大教堂等。最优秀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建筑风格成熟的标志)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
表作是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古
老巴黎的象征。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主入口的上部设有巨大的玫瑰
窗。在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以圆形玫瑰窗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地分布着门洞、
窗户和塔楼,达到了整体上的完美均衡。内部分三层,下层以柱廊和尖拱构成,上面是明亮的玻璃窗,三层之间以细长的石柱相连,最后集中于中心
,各层都与尖拱相呼应、统一。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大门上雕刻也是精巧无比,多为描述圣经中的人物,
大门正中间则是一幕「最后的审判」。左右两边各另设一个大门,每一个雕塑作品层次分明工艺精细。法国巴黎圣母院法国巴黎圣母院玫瑰窗最后
的审判《最后的审判》以站在云际的耶稣为中心,他年轻健壮、神采超凡,大公无私,有力的右手往上一抬,主持正义发出判决,指引修善者升回天
堂,好人会有福报,蓄势的左手掌向下推压,制止邪恶,指示罪人沉降地狱,作恶者会有恶报。他抬起的右手仿佛一挥下来,瞬间即作出世间一切的
最后裁决,一切终成定局。在这气势磅礴的架构中,无限慈悲与威严同在,人们看到了神的庄严伟大,明了善恶必报的结果。巴黎圣母院立面雕塑:
圣徒丹尼斯这个天使两旁庇佑,将头碰在手中的雕像应该是圣徒丹尼斯。这位被迫害的圣徒在巴黎断了头,神奇地拾起他自己的头,行走了十多公里
,方才倒地身亡。法国巴黎圣母院大门局部和雕塑巴黎圣母院三门之中最为宏伟的《圣母门》法国鼎盛期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是亚眠主教堂,
长37米,宽46米,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法国亚眠主教堂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作为复
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
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期的哥特式教堂的风格哥特式—米兰大教堂意大利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是米兰大教堂,它是欧洲中世纪最大
的教堂之一,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最高的尖塔群,整个建筑物内部几乎没有墙壁,骨架之间是一个个又高又大
的窗户,这就使其内部即高大而又明亮。这种建筑内部装饰较少,骨架结构赤裸裸袒露着,再加上彩色玻璃画上透过来的富于变化彩色光线,使人产
生一种腾空而起,飞向天国的神秘的宗教情感。圣人雕像意大利米兰大教堂高45米,宽59米,可容纳4万人,外部有138个尖塔,像森林
般冲向天空向空中高耸,象征天国之境独立的单体建筑,平面是“十字架”形哥特式教堂的有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
应用彩色玻璃窗画。圆花窗彩色玻璃窗面,艺匠们用彩色玻璃在整扇窗面上镶嵌一幅幅图画,以圣经故事为主要内容,彩色玻璃光投到教堂内的器物
或正在祷告的人身上,闪烁变化,缤纷斑驳,热烈之中带有幽秘的幻想彩色玻璃窗面哥特式建筑的特点:1.平面是“十字架”形;2.外部多用高
高的尖塔楼;3.内部轻盈、空旷;4.窗户多是五彩的玻璃镶嵌画图案。圣马可大教堂罗马式圣索非亚大教堂拜占庭式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回顾:“
巴西里卡式”的建筑样式,特点: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代表作品:圣彼得教堂“拜占庭式”的建筑样式,特点:四边
侧翼相等的平面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穹顶被沿用下来,它控制整个建筑,并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造出丰富
的内部空间组合。代表作品:圣索非亚大教堂、圣维塔列大教堂“罗马式”的建筑样式,特点:采用类似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开始用石
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并在教堂的西面正门两侧筑造塔楼。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塔楼:比萨斜塔。“哥特式”的建
筑样式,特点:平面是“十字架”形;外部多用高高的尖塔楼;内部轻盈、空旷;窗户多是五彩的玻璃镶嵌画图案。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
圆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面。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圣彼得教堂法国亚眠主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
巴黎圣母院比萨大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比一比中国寺院与西方教堂地理位置——名山大川结构布局————院落式的建筑群
(宁静祥和)河北隆兴寺层层递进的深院,对称庄重结构布局——装饰特色——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沉稳中不失灵巧佛塔标志——山东历城四门塔西安
大雁塔云南景洪曼飞龙塔佛教寺院地理位置结构布局装饰特色标志名山大川院落式结构、层层递进、对称规整红墙碧瓦、雕梁画栋、沉稳中不失灵巧
佛塔地理位置——城市中心结构布局——独立的单体建筑单体突出结构布局——高直尖框架式结构结构布局——内部雕塑装饰特点——装饰特征
——彩色玻璃花窗天堂的神秘哥特式教堂地理位置结构布局装饰特色标志城市中心框架式结构单体突出,高、尖、直彩色玻璃花窗、大量的雕塑十
字架考一考:1,图中人物来自哪个宗教建筑?A佛教寺庙B教堂C道观2,下列哪一尊造像是属于佛教建筑所特有的?BACABC3,以
上那一座建筑是哥特式教堂?回顾:“巴西里卡式”的建筑样式,特点:平面呈长方形,中廊较宽,两旁有列柱分隔出过廊。代表作品:圣彼得教堂
“拜占庭式”的建筑样式,特点:四边侧翼相等的平面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采用圆穹顶控制整个建筑。穹顶被沿用下来,它控制整个建筑,并
以不同形式与辅助拱结合,创造出丰富的内部空间组合。代表作品:圣索非亚大教堂、圣维塔列大教堂“罗马式”的建筑样式,特点:采用类似罗马
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开始用石头屋顶替代过去的木顶,而且广泛使用雕塑装饰,并在教堂的西面正门两侧筑造塔楼。代表作品:比萨大教堂,塔楼:比萨斜塔。“哥特式”的建筑样式,特点:平面是“十字架”形;外部多用高高的尖塔楼;内部轻盈、空旷;窗户多是五彩的玻璃镶嵌画图案。另一个典型特征是正门的立面有圆花窗,教堂内部则广泛应用彩色玻璃窗面。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佛教寺院哥特式教堂地理位置结构布局装饰特色标志城市中心名山大川框架式结构单体突出,高、尖、直院落式结构层层递进、对称规整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平稳中不失轻巧彩色玻璃花窗、大量的雕塑十字架佛塔圣彼得教堂法国亚眠主教堂圣索非亚大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巴黎圣母院比萨大教堂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谢谢观赏
献花(0)
+1
(本文系Crystal342k...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