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医养生名言:
2018-07-29 | 阅:  转:  |  分享 
  
中医养生名言:一少言语养神气,二戒色欲养精气,三薄滋味养血气,四咽津液养肺气,五莫嗔怒养肝气,六美饮食养胃气,七减思虑养心气。(《老子训》)解析:这段话的大意是:第一,减少说话以便养神气;第二,杜绝贪色纵欲,以便养精气;第三,进食淡薄滋味的食物,以便养气血;第四,咽下口中的津液,以便养肺气;第五,不生气发怒,以便养肝气;第六,进食可口的美食,以便养胃气;第七,减少冥思苦想,以便养心气。这段话的核心是养气。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所以说:“气者,人之根本也”;又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同时,中医的气也包括了物质的功能活动。比方说,肾脏所藏有的物质及其活动,称为肾气。肾气不足,不仅指肾脏所藏肾精不足,也指肾脏的功能活动降低。言为心声,心藏神,所以说话过多会耗伤神气。我们平常说“话多耗气”,这里的气,指神气或心气。我自己深有体会,看了一上午病人,如果说话太多,有时感觉胸口有轻微疼痛感,不仅懒言少语,而且进食也不香。说话的气力不足,小声说不出来,要用很多力气说,会感到更累。肾藏精,色欲过重,纵欲过多,耗伤肾精。肾精为人身之根本,是受之于父母。如同父母馈赠给我们的存款,用一点少一点。肾精不足,人的固摄功能下降,过早出现性欲减退、老年斑、早生白发,牙齿松动,小便不禁,整个生理机能下降。人不必禁欲,但要节欲。有规律的性生活是很好的养肾方式。平常饮食中,一般以清淡饮食最好,切忌五味偏嗜,味过于酸: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味过于咸: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味过于辛: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甘淡养脾,所以说薄滋味养血气。唾液俗称口水,古代医家养生学家称之为琼浆、玉液、津液、玉泉、金津玉液、甘露、华池之水。津液与脾肾密切相关,《素问?宣明五气篇》:“脾为涎,肾为唾”。唾液由脾肾所主,脾肾乃先天、后天之本,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从五行看,脾为肺之母,肾为肺之子,所以吞津液能够养肺气。怒则气上,发怒使人的气往上冲,有一个成语:怒发冲冠,就是这个意思。肝是藏血之脏,血属阴,不能自行,赖气以推行。当肝气不顺时,扰动肝血,使血不能正常流行,而是随着气的爆发而妄动不安,可能发生呕血,甚至血充脑(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脑溢血)。血离开肝脏后,肝脏本身的血液供应减少,不利于肝脏的滋养与休息。清代大医家叶天士说,胃以喜为补。何谓“胃喜”?一般而言,适合人的口味,吃下去舒服的食物就是“胃喜”的食物,对人体有益;反之,则叫做“胃厌”。但“胃以喜为补”并不是说喜欢吃的东西吃进去就是进补,更不是鼓励患者喜欢吃什么就毫无顾忌的吃。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往往也最养胃,对身体比较好。所以说,美饮食养胃气。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意思是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思考。中医一般将大脑当成心的一部分,而不是说大脑思考问题,而是说心在思考问题。思虑过度,会耗伤心血。心血不足,心气不能依附,心气也会逃逸。我们要思考问题,但是不能陷于冥思苦想的境地,这样会使心气虚,导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面色无花,还有食欲减退等。所以少思虑养心气。



献花(0)
+1
(本文系东瀛日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