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生教授: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小田整理来源:医学论坛网日期:2013-04-16
此文章来源于www.cmt.com.cn
在4月12日的第15届中国南方心血管病学会议心力衰竭论坛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吴平生教授介绍了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进展和正在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
1、CRT适应证扩大:2012年ESC心力衰竭指南扩大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适应证,指出,为减少心衰住院和过早死亡的风险,NYHA心功能Ⅱ级、窦性心律、QRS波≥130?ms、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射血分数≤30%,预期生存>1年的患者建议行CRT;无左束支传导阻滞波形,QRS波≥150?ms建议的推荐水平为(Ⅱa,A);CRT证据不确定的为心房颤动患者,射血分数减少有传统起搏指征的患者。
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心力衰竭作用的新信息:心绞痛伴2或3支冠状动脉疾病(包括左前降支狭窄),射血分数≤35%,预计生存≥1年,适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3、使用心室辅助装置增多:尽管最佳药物和设备治疗、终末期心衰适合心脏移植而等待的患者,为改善症状和降低心力衰竭住院和过早死亡的风险,建议行左室或双室辅助装置。
4、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首次列入指南:严重主动脉狭窄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一般因严重肺疾病)应考虑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ⅠB)。
5、短期机械辅助装置可能用于部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一些即兴、迅速恶化的心力衰竭患者,如果没有辅助装置就会立即死亡,这些患者可安装机械辅助装置,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心肺支持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
6、探索肾动脉神经导管消融治疗心力衰竭:SYMPLICITYHTN-2研究显示,经皮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策略,有可能降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而肾交感神经在心力衰竭过度活跃,导致水、钠潴留,目前正在第一个试点研究探索肾动脉神经消融治疗心力衰竭。
7、脊髓刺激(Spinalstimulation):动物实验显示,刺激胸1至胸5节段(T1—T5)可改善左心功能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脊髓刺激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始于2011年4月,目前正在进行中。
8、可置入心室分隔装置(Parachute):可置入心室分隔装置可使患者心室的受损肌肉恢复正常;一项在14个美国和欧洲中心开展的为期3年的研究纳入了31名心功能Ⅱ—Ⅳ级的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经皮降落伞置入,结果显示,该治疗可降低患者心脏死亡率为6.5%,减少住院率,NYHA心功能分级有所改善。
9、心脏保护作用:既往研究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利用袖带测量血压可改善心肌成活;另一项研究对患者CABG前接受远程反复用袖带测量血压,结果显示,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减少50%;发挥作用的分子包括腺苷、缓激肽、信号转导纳入31名患者转录激活蛋白(STAT),其中STAT最近被确定为关键元素,靠近线粒体。
www.cmt.com.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