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教你如何追求终极的快乐博学书院《淮南子》智慧分享之如何追求终极的快乐《淮南子》原名《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东汉高诱《淮南子·叙目》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其《史通·自叙》的话说,《淮南子》这部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中宇宙自然、天 文律历、阴阳五行、地理时令、世俗人生、治乱祸福、主术兵略、养生保真以及相关的诡异瑰奇之事无不罗列,有关哲学、政治学、史学、伦理学、 天文学、自然科学、军事战略学等先民思想精华无不萃集。这部经典内容缤纷宏廓、洋洋洒洒几十万言,目的在于为汉王朝的领导者奉献一套可行的 治理方略,在论证材料的采撷上,几乎涉及到先秦的诸子百家,从而形成一部集道、儒、墨、名、法、阴阳等众家之说于体的“百科全书性质的论著 ”,现将其中何为“终极的快乐”分享给大家,躁动之时不妨留言获取原文诵读之。乐亡乎富贵而在于德和。快乐不在于富贵而在于得和。没错,所 谓快乐,难道一定要居住京台、章华,游览云梦、沙丘,耳听《九韶》《六莹》那样美妙的音乐、品尝煎炒烹炸出来的各种美味、驰骋于平坦大道、 垂钓射猎于潇湘才算是快乐吗?这里所要强调的快乐,是指人能够得到他所要得到的那种快乐。所谓得到所要得到的,就是不把奢侈当成快乐,不把 清廉当成凄苦(不以奢为乐,不以廉为悲)。能够和“阴”一起隐藏,和“阳”一起开放。所以子夏跟孔子学习,入学后对先生的“道”很喜欢,出 门又对富贵的欢乐很羡慕,两种思想开展斗争时,身体就消瘦下来,而当喜欢“道”的念头更甚时,身体就康健了起来。圣人不让外物役使自己,不 让贪欲扰乱自己的中和之道。因此高兴时不洋洋自得,悲哀时不忧心忡忡。不管外物如何千变万化,动摇不定,我独胸怀坦荡,抛弃外物而与道一起 进退行止。所以,只要能够自得天性,即使是栖身大树之下、山穴之中,也足够适合自己的情趣。如果要是没能做到自得天性,即使是君临天下,把 万民作为自己的臣妾,也不能够保养性命。能够达到“无乐”境地的人,就没有什么不是快乐的,没有什么不快乐,那么就达到最大的快乐(能至于 无乐者则无不乐;无不乐,则至极乐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