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讲象思维1
2018-08-03 | 阅:  转:  |  分享 
  
诊病之道《黄帝内经》象思维研究中医师临床诊病,与西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方法是靠四诊,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大法宝。四诊的实质,就是医者通过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能力,来感知个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形象和征象,包括生理的和病理的,如脉象、舌象、面色象等,通过一种特殊的思维,对病证做出正确判断。对诊病的医者,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即医者无病。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这种从外在形象和征象,来推测人体内在的生命活动变化的思维方法,就是“象思维”。象思维,创立于《周易》,用于医学在《黄帝内经》,后世在中医的临床和理论研究中,普遍应用象思维这一方法。然而,对象思维方法的认识,对象思维理论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初学中医者,在头脑中要建立象思维这一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很有必要,做一专题讨论。一、《周易》象思维的理论二.象思维方法的模型三、《黄帝内经》的象思维四、象思维的科学内涵五、象思维的临床运用举例一、《周易》象思维的理论象,是事物的形象、征象。《易·系辞传下》说: “象者,像也”。象思维方法的理论,就是阐释象的特性、象的内容、立象、法象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1、立象通过模拟各类事物的不同形象、征象,使其所象恰如其分。立象的目的在于“尽意”,能将书册、言语所不能完全表达的思想全部表达出来。象具有灵活性,可代表任何事物。通过立象来表达众多事物,反映复杂的思想,打破了言语、书册的局限性。设卦,其实也是立象;尽情伪,其实是尽意。《易·系辞传上》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2.法象取自然事物的形象、征象作为爻、卦之象。《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莫大乎日月。”通过对天地、鸟兽诸物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分析,建立了无数个象,用以尽爻象、卦象之意。如乾卦取象于天,象天之键运不息。如此法象,赋予了每一卦和卦中每一爻内含的丰富思想,给人开拓了广阔的领悟空间。3.象的特性表现在它的普遍性、选择性、象形性、象意性。普遍性《周易》法象的范围相当广泛,宇宙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来法象。选择性一个具体事物有多方面的形象、征象,都可以成象。但用来说明具体的爻象、卦象时,其取象是有选择性的。取牝马柔弱顺从的特点,作为坤卦之象,坤卦之象的特点就是柔顺。象形性一般而言,象来自于物之形。《易·系辞传上》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如坎卦,从卦形上看,象水流貌,将卦画竖写,就成了“水”字。象意性如乾卦意象天地;乾、天方位在上、在高,故象人体的头部。4.象的内容《周易》象的内容,有性象、质象和所象征的事物三个方面。其性象以阴阳分;其质象以刚柔判;所象征的事物则又有某一具体事物和某一类事物的区别。性象和质象,取决于卦中爻的画数奇偶。乾、震、坎、艮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奇。奇为阳,故此四卦的性象为阳,质象为刚。坤、巽、离、兑四卦,每卦的卦画总数为偶。偶为阴。故此四卦的性象为阴,质象为柔。所象征的事物,每一卦都取一个具体事物为该卦的基本象,如乾卦象天,坤卦象地等。每一卦所类聚的事物,要综合卦的性象、质象和基本来考察。如乾卦,性阳、质刚、象天,由此推演,凡属阳性、质刚、在上部的事物,都为乾卦所类象,如天道、君、父、头部、大肠、金属……都归属于乾象。二.象思维方法的模型《易·系辞传上》说:“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实际上是象思维的总纲。象思维模型,有阴阳象模型、五行象模型和卦象模型三种。(一)阴阳象模型1.阴阳二象模型。宇宙是一个整体,由阴阳两个部分所组成。将宇宙一切事物类归为阴、阳两大属性。按此模型,可以把握事物的属性。2.阴阳四象模型。说明阴阳的消长、转化的运动变化。少阳象,说明阴渐消,阳始长。太阳象,说明阳盛极、阳始转为阴。少阴象,说明阳渐消,阴始长。太阴象,说明阴盛极、阴始转为阳。 常用于说明四时的气候变化。3、阴阳六象模型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两阳合明”谓阳明。“两阴交尽”谓之厥阴。“两阳”指太阳、少阳。“明”,有火即明,说明阳明是阳气极盛。“两阴”指太阴、少阴。“两阴交尽”即厥阴在两阴之后。阴阳六象模型,用于经络和运气学说。(二)五行象模型:取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的特性之象,来类归宇宙一切事物,分为五大类。 (三)卦象模型:有八卦象模型、六十四卦象模型。1.八卦象模型:将宇宙事物分为八类。取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自然之象特性,来类归宇宙一切事物。..\八卦图形.doc乾卦天坤卦地震卦雷巽卦风坎卦水离卦火艮卦山兑卦泽2.六十四卦象模型: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表示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事物从乾卦开始,发展到既济卦,说明事物的运动发展暂告一段落。未济卦居最后,表示旧的矛盾已结束,新的矛盾又将开始,事物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过程。..\事物.doc三、《黄帝内经》的象思维《周易》的象思维方法,在《黄帝内经》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藏象、经络象、六淫象、脉象、色象、疾病证候象等等。(一)藏象 形态象、性质象、职能象、时空象四类。1、性质象即脏腑的性象和质象。脏腑的性象指脏腑的阴阳属性。脏腑的质象分刚质和柔质。《素问·五藏别论》将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三大类。心、肝、脾、肺、肾五脏和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之腑“其气象地”,属阴,功能特点“藏而不泻”;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气象天”,属阳,功能特点“泻而不藏”。2.形态象脏腑的形态象,据此分为解剖形态象、外观形态象和综合形态象三种。 解剖形态象《灵枢·经水》曾记载:“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其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皆有大数。”《灵枢·肠胃》对其大小、容量、长度、形状做了十分精细的描述和记载。《灵枢·骨度》关于人体骨骼的长度及其各部分的比例观察最为仔细,测量较为准确。 外观形态象就是采用从外观内的方法来认识脏腑组织的形态征象,也就是根据体表某些特殊标志来确定相应的内脏形态特点。运用《周易》立象法象的方法,来阐述内脏的生理病理。 《灵枢·本脏》指出:“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府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五藏外观形态象归纳表.doc 综合形态象是从整体出发,综合人的外形特征、心理特征、生理病理特征,来观测脏腑的形态象。综合形态象按其取象的方法有两类,一是按阴阳禀赋取象的“五态人”;..\五态人综合形态象归纳表.doc二是按五行特性取象的“五行人”。3、职能象 《素问·灵兰秘典》取象于国家管理机构中主要官位的职能,来说明十二脏腑的功能。如心,象“君主之官”主宰全国的职能,故能主宰全身,出“神明”;肺,象“相辅之官”协助君主管理国家的职能,故有治理调节全身的功能,出“治节。”等等。 4、时空象就是脏腑的生理病理与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的内在关系。 (1)脏腑的时象脏腑的生理活动,在一年之内,一月之中,一日之间,分别有各自当旺的时间规律,在病理上亦反映出时间特征。如肝胆,在一年之内,其气与春气相通应;在一月之中,其气旺于甲乙日;在一日之间,其气旺于寅卯时。肝胆应时而旺,其外在征象主要是脉微弦、情志畅、筋脉刚健有力等。..\脏腑气旺时象归纳表.doc 其病变规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于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甫甚,夜半静。”肝病在夏季、丙丁日、巳午时一般向愈,因处于相生之时。肝病在秋季、庚辛日、申酉时,疾病往往加重,甚至死亡,因肝病处于相克之时。肝病在冬季、壬癸日、子亥时,疾病处于相持状态,不见好转亦不见加重。因肝病处于相生之时。肝病在春季、甲乙日、寅卯时,疾病往往好转向愈,因处于本脏气当旺之时,正能胜邪。..\脏腑病变时象归纳表.doc (2)脏腑的空象` 指脏腑的空间关系,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脏腑在体内的空间象心肺居膈上胸中,而肺在心之上,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位最高。脏腑的气化空间象脏腑与五体、五官、五华等内外联系,就是脏腑气化活动的空间象。《素问·刺禁论》指出:“肝生于左,肺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是论述脏腑气化活动在体内外的空间象,与脏腑在体内的位置无关。脏腑的自然空间象脏腑的自然空间象,主要是脏腑气化与自然界空间的关系。体现与在天的五星、在地的五方和万物五色的关系。《素问·金匮真言论》有明确的论述。..\脏腑的自然空间象归纳表.doc(二)经络象经络象主要体现在空间象、性象和时间象三个方面。 1、经络的空间象 除了浮现于体表皮肤的浮络以外,人体的经络是不可看见的,只是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本人的自我感觉经络传感的存在,如刺激穴位、练气功、某些病理状态等。古人通过大量的生活体验和临床积累,意识到人体除了脏腑、皮肉筋骨以外,确实存在着一个连通脏腑体表上下的“经路”。《内经》用象思维方法,描绘出这种“经路”的形态、走向。 2、经络的性象 以阴阳分,手足六阴经、任脉、阴维脉、阴跷脉性象属阴;手足六阳经、督脉、阳维脉、阳跷脉性象属阳。3、经络的时间象人体经络的气血运行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这就是经络的时间象。经络的时间象,有月象、日象、时象三种。经络的月象经脉之气在一年之中分别旺于一个月。经络的月象主要体现在足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最早论述足十二经脉的月象。..\经气当旺月归纳表.doc经络的日象经脉之气在一月之中,分别旺于一定的日期。经络的日象主要体现在手经。《灵枢·阴阳系日月》最早记载手十经的日象。..\经气当旺日表.doc经络的时象在一日之内,经脉之气分别旺于一定的时辰..\经气当旺时辰表.doc经络气旺时辰足少阳胆经子足厥阴肝经丑手太阴肺经寅手阳明大肠经卯足阳明胃经辰足太阴脾经巳\手少阴心经午手太阳小肠经未足太阳膀胱经申足少阴肾经酉手厥阴心包经戌手少阳三焦经亥(三)六淫象六淫象的确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的。这两个基础是:自然界六气的性质和特点;六淫作用于人体或体内阴阳气血的变化所表现出的病理征象。运用“类比”的方法将两者联系起来,这就是六淫象形成的机理。六淫作用于人体所表现的病理征象,称为“外六淫”;由于体内阴阳气血变化所表现的病理征象,称为“内六淫”。(四)脉象、色象1、脉象,有脉的形态象、脉的空间象、脉的时间象三类。 (1)脉的形态象 即脉的形状、动态现象。可判断邪、正的盛衰。如大、小、长、短等,是脉的形状。数、迟、虚、实、滑、涩、弦、紧、微、弱、洪、濡等,是脉的动态 (2)脉的空间象即脉所出现的部位。《内经》有三部九候脉法、遍身脉法、寸口脉法等多种方法。根据脉的空间象,可判断疾病所在的部位。(3)脉的时间象即脏脉法时,人体五脏功能活动与自然四时气候变化相适应而产生的脉象变化,因而脉有时间象。 掌握脉的时间象,其意义就在于可判断疾病的吉凶预后。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说:“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素问·平人气象论》也说:“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2、色象《内经》望色,重在面部颜色的变化。有色的类别象、色的空间象二类。(1)色的类别象《内经》总分为五类,即青、赤、黄、白、黑。在病理情况下,色青,主肝病、主风、主痛。色赤,主心病、主热。色黄,主脾病、主湿。色白主肺病,主虚。色黑,主肾病、主寒、主水。色还有泽夭、抟散的区别。色泽,即颜色明润光泽,一般为正常之色;色夭,即颜色晦暗无泽,一般为病色。(2)色的空间象就是色出现的部位。《灵枢·五色》关于脏腑身形在面部的分部有详细的论述。庭(前额)候首面,阙上(眉心之上)候咽喉等等。人体一旦发生病变,在面部相应部位就会出现色泽形态变化,如足少阴肾经阴寒之邪上逆泛心,可在心所主的鼻根部出现黑色;妇女寒性痛经,可在人中隐现青色,瘀热痛经,可在人中隐现紫红等等。 这种面部色诊方法是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的经验,颇具现代生物全息律的思想。四、象思维的科学内涵 在数千年前,由于历史条件,人们不可能对事物内部的复杂结构和运动机理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中华先民们于是创造了“象”的概念,从事物外部的表现即它们的形象、征象来考察事物、把握事物内部运动的规律,这就是象思维。数千年来,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思维方法。 有了这种思维方法,人们的思想可以自由地驰聘于宇宙之间,可以对天地的形成、一切有生物的生长衰亡、一切无生物的形质变化、社会的发展运动等等都能作出符合中华文化的解释。象思维在中华民族中根深蒂固,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象思维因其特殊的文化背景,故是世界其他民族和没有中华文化根底的人,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一代心理学大师卡尔·古斯塔夫·(C.G.Jung,1875-1961)对《易经》深有研究,他在《金华养生密旨与分析心理学》一书中写道:“几年以前,当时的大不列颠人类学会的会长问我,为什么像中国这样一个如此聪慧的民族却没有能发展出科学。我说,这肯定是一个错觉。因为中国的确有一种‘科学’,其‘标准著作’就是《易经》,只不过这种科学原理如许许多多的中国其他东西一样,与我们的科学原理完全不同。”西方科学源于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理》是关于空间数量的经典,对西方科学和哲学思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故西方人认识世界,着眼于空间实体,这就是“体科学”。以“体”为认识的思维,侧重于形体形质,偏向于空间和相对静止,主要依靠抽象方法和分析方法,将世界分成个别和一般、本质和现象两个对立部分,将事物的整体归结为局部构成,把事物的复杂性还原为简单性,追求事物的唯一性、稳定性、确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刘长林教授认为,东方哲学以“象”为认识的思维,着眼于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现象,侧重于自然的时间过程,这就是“象科学”。“体科学”侧重于空间,而“象科学’侧重于时间。这是东、西方两种科学的本质区别。 “象科学”主要依靠意象思维和综合方法,以抽象方法为辅,视整体决定局部,在个别和一般、本质和现象中寻找现象的规律。“象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的规律。也就是说,其研究对象不受人为的控制、人为的设定,是在完全开放的自然状态下,探求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事物在自然状态下会受到各种随机的、偶然的因素的推荡,因而具有复杂性、至变性特点,但其中并非纯然混乱,没有规律。因而进一步提出,中医学是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的科学,它是“象科学”的代表。象思维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中医学理论的构建,数千年来一直主导着中医的临床思维,然而,未被明确地认识,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内经》的象思维,或者说中医的象思维,是以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为出发点,来探索、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象思维的“象”,可以说与现代信息科学的“信息”同义。中医的“象”就是人体生理、病理表现在外的一切“信息”,象思维就是运用特定的思维方法,将这些“信息”加工处理,从而建立起中医学理论,如藏象理论、经络学理论、病因学理论、病证学理论、诊断学理论等等。中医临床上,医者通过四诊,收集病人的各方面“信息”,运用象思维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作出疾病的诊断和辨证,就可以处方用药治疗,而无需其他。五、象思维的临床运用举例1、多毛症毛、面、爪、唇、发,是五脏外华之象。外华的荣枯,反应出五脏的生理病理。故外华之象,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原我校附二医院一老中医,在文革期间诊治一例多毛症患者。因该青年家庭出身不好,在此特殊时期,受到管制,强迫他去挖防空洞。连续3个月,吃、住、劳动,都在洞中,不见阳光。出洞时,发现脸、手、脚全身毛茸茸,实实在在成了一个毛人。整天躲在房里,不敢外出见人。经中西医治疗无效,十分痛苦。一日,前来请老中医诊治。老中医遍阅前医用药,沉思良久说:“肺主皮毛”啊!意思是前医均未找准本病的病因病机,故治疗无效。根据《素问·痿论》“肺主身之皮毛”的理论,判断病变在于肺气为寒湿所遏。治用宣通肺气,温散寒湿之法。处以麻黄汤加减,3剂汗出,毫毛渐落,5剂而痊愈。2、手黄症青、赤、黄、白、黑五色,是五脏的外象。五色的变化,反应五脏的生理病理。故临床上,可根据五色来诊治疾病。余诊治一女性患者,52岁。两手从腕关节以下,手掌、手背、手指,全发黄,如戴了一双黄色手套。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均正常。病已两年,西医各种化验检查都无异常。服药无效。一日来诊,见两手掌、背、指皆黄,黄而无华。面色不黄,但无华。询其饮食,少量乏味,劳后觉疲乏,小便清。望其舌淡苔薄白,诊其脉细无力。据脾主四肢,“脾色黄”的理论,此病属脾虚的萎黄之证。治用《金匮》虚黄小建中汤法。处方:桂枝6克白芍15克黄芪15克当归15克茯苓10克党参15克阿胶10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14剂。二诊:黄色变浅,疲乏减轻,舌脉如前。上方续服一月。手黄退去。3、丑时烦躁症林某,男,43岁,美籍华侨,药剂师。07年5月回国探亲。因夜晚烦躁、身热身痒一年余,服西药无效而来中医求诊。患者诉在美国一年多前,出现晚上2点钟左右,突然心里烦躁不安,全身发热、瘙痒,不能睡眠。后来越发严重,西医诊治,服药无效。每夜必发,症状如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趁此次回国之机,请中医治疗。现症:每晚2点左右,因全身瘙痒而醒,醒后自觉烦躁、全身灼热,皮肤瘙痒,抓撩难忍。但皮肤无斑丘疹。此症持续2~3小时后自行缓解。白天精神不佳。诊其舌边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形体偏瘦。此症发作有时,且在每晚2点钟左右,属丑时阶段。按经络时象理论,足厥阴肝经在此时当旺。而病发于丑时,说明病在肝经。全身灼热、瘙痒、烦躁,乃肝经之气郁热,在当通之时而不能通,故有是症。舌边尖红,脉弦数,亦是是肝经热之征象。脉细体瘦,乃病久郁热伤肝之阴血所致。治用疏通肝经、清解郁热为主,兼以养血滋阴。方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西洋参10克(蒸,兑)当归10克白药15克生地20克虫蜕6克炙甘草10克大枣5枚生姜3片5剂。二诊:服药3剂,微汗出,夜晚身热、烦躁之症大减,身痒仍在。5剂服完,诸症全消,睡眠转佳。继与上方5剂,以巩固疗效。中医学是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的科学,它是“象科学”的代表。因此,要学好中医,用好中医,必须要掌握象思维这一独特的辨证思维方法。中医学是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广纳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成果,以人体生命活动为研究对象,故不同于世界任何一种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所以,要学好中医,建立象思维,还需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较深刻的了解,比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哲学等等。张介宾《类经图翼》:“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秒;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无医,设得兼而有之,则易之变化出乎天,医之运用由乎我,运一寻之木,转万斛之舟,拨一寸之机,发千钓之弩。”医易相通,值得深思。乾下离上,物归我有大有卦离下乾上,与人同心同人卦坤下乾上,通后必塞否卦乾下坤上,交通大治泰卦兑下乾上,物多须有礼履卦乾下巽上,蓄积等待小畜卦坤下坎上,兵后亲比比卦坎下坤上,争而用兵师卦坎下乾上,诉讼纷争讼卦震下坎上,物之始生也。需卦坎下艮上,物之稚也。蒙卦震下坎上,物之始屯卦主长养,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坤卦主发生。乾卦象卦象卦离下离上,附丽他物离卦巽下兑上,异常之大大过卦坎下坎上,陷于重险坎卦震下艮上,养育生息颐卦乾下艮上,物蓄至大大畜卦震下乾上,实在正道无妄卦震下坤上剥穷返本复卦坤下艮上,享尽剥落剥卦离下艮上,合后饰以文贲卦震下离上,除间而后合嗑噬卦坤下巽上,仰观于上观卦兑下坤上,临者大也临卦巽下艮上,不通,生事之象蛊卦震下兑上,从物随卦坤下震上,谦后和乐豫卦艮下坤上,大有不可盈谦卦巽下坤上,增高向上升卦坤下兑上,物会萃聚萃卦巽下乾上,不期而遇姤卦乾下兑上,决而流行夬卦震下巽上,损上益下,上下俱益益卦兑下艮上,损下益上,上下俱损损卦坎下震上,险难解散解卦艮下坎上,蹇难险阻蹇卦兑下离上,睽乖离散睽卦离下巽上,伤后反其家家人卦离下坤上,昏暗明伤明夷卦坤下离上,壮盛而进晋卦乾下震上,退后必壮大壮卦艮下乾上,久必变退遯卦巽下震上,长久不变恒卦艮下兑上,交感相应咸卦艮下震上,信者必行之小过卦兑下巽上,节而有信中孚卦兑下坎上,散而节制节卦坎下巽上,悦而舒散涣卦兑下兑上,入而后悦之兑卦巽下巽上,旅而有所入巽卦艮下离上,羁旅于外旅卦离下震上,明亨丰大丰卦兑下震上,进必有所归归妹卦艮下巽上,循序渐进渐卦艮下艮上,止而安重艮卦震下震上,动而震奋震卦巽下离上,取新鼎卦下兑上,变革去故革卦离巽下坎上,上困必反下井卦坎下兑上,疲惫困乏困卦坎下离上,物不可穷未济卦离下坎上,交通已定既济卦五藏外观形态象归纳表

五藏

外观

形态象 肝 心 脾 肺 肾 小 青色小理

藏安,无胁下之病 赤色小理

邪弗能伤,易伤以忧 黄色小理

藏安,难伤于邪 色白小理

少饮,不病喘喝 色黑小理

藏安难伤 大 粗理

苦膈中,胁下痛 粗理

忧不能伤,易伤于邪 粗理

胁下滞痛,不能疾行 粗理

多饮,善病胸痹、喉痹、气逆 粗理

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伤以邪 高 广胸反骹(胁骨高而反张)

胁懑,息贲 无鸠尾骨

肺满,善忘,难开以言 揭唇(唇厚外翻)

胁下疼痛 巨肩反膺陷喉

上气、肩息、咳 耳高

苦背膺痛,不可俯仰 下 合胁兔骹(胁骨低合)逼胃,

胁下空,易受邪 鸠尾骨小短举

易伤于寒,易恐以言 唇下纵

大肠受邪,腹泻 合腋张胁

居贲迫肺,善胁下痛 耳后陷

腰尻痛,狐疝,不可俯仰 坚 胸邪好

藏安难伤 鸠尾骨长

藏安守固 唇坚

藏安难伤 好肩背厚

不病咳上气 耳坚

不病腰背痛 脆 邪骨弱

善病消瘅 鸠尾骨弱小以薄

病消瘅热中 唇大而不坚

善病消瘅,易伤 肩背薄

苦病消瘅,易伤 耳薄不坚

疝病消瘅,易伤 端正 膺腹相得

和利难伤 鸠尾骨直下不举

和利难伤 唇上下好

和利难伤 背膺厚

和利难伤 耳好前居牙车

和利难伤 偏倾 胁骨偏举

胁下痛 鸠尾骨偏一方

操持不一,无守司 唇偏举

善满善胀 胁偏疏

胸偏痛 耳偏高

苦腰尻痛

五态人综合形态象归纳表

五态人 禀赋 综合形态象 太阳人 阳气纯盛 身材高大轩昂,反身折腘;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举措不顾是非,事虽败而常无悔;易阳脱暴病。 少阳人 多阳少阴 站立好仰,行走好摇,两臂两肘常出于背;好自贵,好外交而不内附;易中气不足。 阴阳和平人 阴阳协调 形立端正,目光有神;愉悦随和,谦虚安静,与时变化,不与人争;阴阳气血和调。 少阴人 多阴少阳 立而躁,行似伏;阴险贪婪,好伤害;六府不调,气血易脱。 太阴人 阴气纯盛 身材高大,色黑;后发制人,贪而不仁,不务于时;阴阳不和。



五藏外观形态象归纳表

五藏

外观

形态象 肝 心 脾 肺 肾 小 青色小理

藏安,无胁下之病 赤色小理

邪弗能伤,易伤以忧 黄色小理

藏安,难伤于邪 色白小理

少饮,不病喘喝 色黑小理

藏安难伤 大 粗理

苦膈中,胁下痛 粗理

忧不能伤,易伤于邪 粗理

胁下滞痛,不能疾行 粗理

多饮,善病胸痹、喉痹、气逆 粗理

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伤以邪 高 广胸反骹(胁骨高而反张)

胁懑,息贲 无鸠尾骨

肺满,善忘,难开以言 揭唇(唇厚外翻)

胁下疼痛 巨肩反膺陷喉

上气、肩息、咳 耳高

苦背膺痛,不可俯仰 下 合胁兔骹(胁骨低合)逼胃,

胁下空,易受邪 鸠尾骨小短举

易伤于寒,易恐以言 唇下纵

大肠受邪,腹泻 合腋张胁

居贲迫肺,善胁下痛 耳后陷

腰尻痛,狐疝,不可俯仰 坚 胸邪好

藏安难伤 鸠尾骨长

藏安守固 唇坚

藏安难伤 好肩背厚

不病咳上气 耳坚

不病腰背痛 脆 邪骨弱

善病消瘅 鸠尾骨弱小以薄

病消瘅热中 唇大而不坚

善病消瘅,易伤 肩背薄

苦病消瘅,易伤 耳薄不坚

疝病消瘅,易伤 端正 膺腹相得

和利难伤 鸠尾骨直下不举

和利难伤 唇上下好

和利难伤 背膺厚

和利难伤 耳好前居牙车

和利难伤 偏倾 胁骨偏举

胁下痛 鸠尾骨偏一方

操持不一,无守司 唇偏举

善满善胀 胁偏疏

胸偏痛 耳偏高

苦腰尻痛

脏腑的自然空间象归纳表

脏腑

自然象 肝、胆 心、小肠 脾、胃 肺、大肠 肾、膀胱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星 岁星 荧惑星 镇星 太白星 辰星



经气当旺月归纳表

经脉 经气当旺月 左足少阳 (寅)一月 左足太阳 (卯)二月 左足阳明 (辰)三月 右足阳明 (巳)四月 右足太阳 (午)五月 右足少阳 (未)六月 右足少阴 (申)七月 右足太阴 (酉)八月 右足厥阴 (戌)九月 左足厥阴 (亥)十月 左足太阴 (子)十一月 左足少阴 (丑)十二月

经气当旺日表

经脉 经气当旺日 左手少阳 甲子、甲戌、甲申 左手太阳 乙丑、乙亥、乙酉 左手阳明 丙寅、丙子、丙戌 右手阳明 丁卯、丁丑、丁亥 右手太阳 戊辰、戊寅、戊子 右手少阳 己巳、己卯、己丑 右手少阴 庚午、庚辰、庚寅 右手太阴 辛未、辛巳、辛卯 左手太阴 壬申、壬午、壬辰 左手少阴 癸酉、癸未、癸巳



献花(0)
+1
(本文系木鱼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