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自古有之。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进入近代社会后,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和共 识,我们称之为贫困观。贫困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贫困原因和采取何种措施济贫。一、关于造成贫困原因的认识古典自由主义开创者亚当斯密 ,无疑是这种贫困观念的奠基人。在这场合,象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的,他 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卜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产个人的幸福自由是其终极目的,任何非个人因素对其行为的干预都 是有害的。121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斯密认为,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努力、勤奋的工作,就不会出现贫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 节一切经济关系,达到最佳的状态。二、关于济贫措施的争论19初期贫困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其再次成为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斯密的 继任者大卫李嘉图认为:修改济贫法的任何计划,如果不以废除它为最终目标都是不值一顾的。马尔萨斯的人口危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从各自的角度 出发,对济贫措施提出一套方案,得到了中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最终由社会改革家查德威克综合两者,进行了1834年济贫法改革。在当时关于 济贫措施的争论中,边沁的思想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边沁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认为贫困不仅是对个 人安全的威肋、,也是对社会的威肋、。因此,政府必须通过立法来干预贫困问题,假如没有财产而靠别人劳动为生的人的境遇比靠自己劳动为生的 人还好则为数不多的私有财产将会继续从依靠劳动为生的阶级转向依靠他人为生的阶级中去。他反对废除《济贫法》,主张对现有的济贫法进行改革 ,并且提出一系列的济贫措施,这些措施对19世纪的济贫法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认为:原有的济贫制度的 真正缺陷不在于它增加了人口,而在于它破坏了人的劳动本能,假如能迫使穷人重新回到劳动市场,而不是让其继续幻想靠救济过活,原有济贫制度 存在的问题不难解决。根据边沁的哲学,查德威克提出了新原则来修改济贫法,简单说就是使得接受救济的人的生活水平不得超过依靠劳动为生的最 低生活水平。这就是济贫院检验原则。1834年英国上卜两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济贫法修正案》将查德威克的主张变成了现实。虽然我们通过 那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归纳出这样一种总的共识,即: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的贫困观念,亚当斯密主要是奠定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之 上提出贫困根源是因为个人原因,所以主张不干预,完全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进行调节,废除济贫法,禁比一切形式的济贫。而边沁的功利主义向 前迈了一大步,他提出政府必须根据立法来干预贫困问题。1834年的新济贫法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边沁思想的体现。社会改革家查得威克的贡献 则更多的表现在实践上来,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指出:原有济贫制度的真正缺陷不在于它增加了过多的人口,在于它破坏了人的劳动本能。这是查 得威克对马尔萨斯等自由主义思想的一个重大修正。即使在欧美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社 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从而更容易找到更理想的工作。由此可见,这必然给社会资本几乎为零的弱势群体带来较大的就业风险。高等教育投资收 益风险。从个人家庭的角度来说,高等教育投资实际上是一种牺牲现有消费获取未来收益的行为。教育的投资周期长,受教育者在进人劳动力市场之 前,对未来在何单位工作是不确定的,不管这些工资差异是由不确定因素还是确定因素造成的,对受教育者来说信息是不对称的,未来的收人具有不 确定性或风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个人收益率必然呈现走低的趋势。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大量的毕业生充斥劳动力市场,就业日趋困难 ,大部分弱势群体学生进人工薪阶层或从事临时性打工,收入卜降,加上贷款、债务偿还,职业准入培训,购房、结婚、抚养子女等,经济生存能力 较差,成为新的贫困阶层。由此看来,弱势群体想通过高等教育投资的方式获得高收人,一般来说可能性不大,这必然增加其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 益风险。三、规避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对策1政府要确定合理的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完善助学体系和制定大学生就业保障措施,降低学生及其家 庭投资高等教育的风险。学费的标准必须适宜,要充分考虑学生与家庭的支付能力,不能把提高学费标准作为解决高校经费不足的主要途径,要严格 控制学费的继续大幅度上涨和乱收费。应逐步拉开不同办学体制高校,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科类专业的收费差距。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教育质量与专业 实行不同的学费标准。制定低收人家庭子女的学费减免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生贷款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其资助范围,切实保证弱 势群体子女的入学机会。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招生要有预警机制,对学生报考高等学校和就业有明确的政策导向。2.高校改进办学模式,拓展专业 口径,提高毕业生人力资本的适用性。高校要扩大专业的多样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专一性向跨学科多样性发展。实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 培养模式,增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专业特色。在我国为了满足市场对技能的需求,高校可以与不同行业企业联合办学,提供与该行业相关的 专业课程,培养有专业技能的大学生。淡化专业概念,综合培养学生素质,不分专业招生,有限度地准许大学生转换专业,从而将专业风险降低。 3.高校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高等院校要向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专业信息、收费信息、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信息、毕 业生供求信息和就业信息及毕业生收益状况的信息,这样不但可以增强高等教育的透明度,也可以增强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透明度,促使求学者对高等 教育的选择更加理性。此外,政府应尽快打破就业市场分割局面,取消人才市场保护,加快就业市场流动性,拓展就业者的就业范围。4.个人教 育投资风险的防范。首先,加强对环境变化的研究和把握能力,避免个人教育投资行为的自目性。力求做到理性、合理和科学的个人教育投资。其次 ,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设计,实现自我人生的较好规划。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是指在组织的指导卜,个人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自身的兴趣、爱好,对自 己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规划。再次,进行选择性投资。个人教育投资的方式、对象、方向等是复杂的,个人可以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对各种类型的投 资进行必要的选择,以减少各种投资风险。同时,对个人教育投资的方式、对象、方向等选择必须分阶段,做到从实际出发。最后将投资成本转移。在进行个人教育投资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转移投资成本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时卜的定单式培养,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等双赢的投资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人教育投资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