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抑郁症 [图文]
2018-08-13 | 阅:  转:  |  分享 
  
抑郁症



无忧/文



“无忧老师,我儿子待在家不肯上学,是不是抑郁了?”“无忧老师,我老爸整天愁眉苦脸,表情木讷,难道是抑郁了?”“无忧老师,我老公最近失眠、心烦,做着月薪一万多元的主管工作,非闹着要辞职回家,是不是得抑郁症了?”……





《燕赵都市报》2018年8月6日第19版





抑郁症(上)









这些年来,“抑郁”已成为高频词汇,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从海明威、川端康成等外国著名作家,到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河北师大才子陈超,再到演艺明星张国荣、李恩珠等等,都因为抑郁而选择了弃世,造成悲剧。由此看来,抑郁症往往袭击那些有天赋、有抱负、有创意、有成就的“成功者”。再看看我们身边,似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了抑郁症的折磨。无忧时常奇怪:抑郁症何以让这些人走入悲伤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他,一名小学老师,28岁,在家中窗前徘徊着,我要不要跳下去?这种令人惊悚的情形,已经恍惚出现过好多次了。最严重的一次,他试图自杀以结束这难熬的痛苦。好在命大,被及时抢救过来了。

开始时,家人都以为他只是压力大,不顺心,脾气大,没有引起重视。后来开始到处求医,在漫长的三年里,辗转过数家医院,服用过很多药物,从帕罗西汀到氟伏沙明再到文拉法新,只要听医生说能治抑郁,家人赶紧买来给他吃,只希望能把这病看好,让他过几年属于自己的日子,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那么一天。

客观地说,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压力极大的时代,一些性格内向、内心脆弱的人,常常因为某种社会和心理因素,如工作或升学压力、家庭变故、人际关系紧张等,引起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这便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抑郁症,中医称之为“郁证”,临床上可见单纯性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老年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综合征、产后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自闭症等。

由于现代医学的局限,目前还没有将抑郁症的病因诊断清楚。不明确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给抑郁症的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也造成了治疗方面的混乱。另外,很多患者及家属在病人的发病初期,都不认为这是病,只是觉得患者是在闹情绪,脾气差,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这种情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传统中医对抑郁症是怎么认识的?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描述的许多病症,已经符合现今的抑郁症之症状。您看,医圣在《伤寒论》中对嗜睡﹑烦躁﹑谵语﹑独语等均有较为细致的观察和论述。譬如独语,曾有这样的描述:“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在《金匮要略》中记载着奔豚﹑梅核气﹑脏躁﹑百合病﹑狐惑﹑产后各种精神障碍等的治疗方案,其代表方有奔豚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里有一个方子叫作“定志小丸”,由人参、远志、茯苓、菖蒲四味药材制成,治疗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治疗好忘事、记忆力减退。它还治疗什么呢?还治“朝发暮差”,即早晨发病了,晚上就好了,这不就是典型的精神抑郁症晨重夜轻的症候么?

中医认为,抑郁多因情志所伤或素体偏弱导致气机失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最常见的是肝气郁结,郁久伤及五脏,累及心肝脾肾,同时伴有郁火、痰湿、瘀血,日久阴伤血虚气耗阳损,虚实夹杂,引起一系列抑郁症状。







抑郁症(下)









关于抑郁症,现代中医临床分型如下:

这种病症在临床最多发,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悲观厌世、少与人语、喜静恶声、心绪不宁、时或心烦、多疑善怒……这种浑身难受的症状,在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下,找不到病变机理,但是中医通过脉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弦沉。顾名思义,就是脉搏低沉。这是为啥?这是伤了肝啦。《黄帝内经》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喜条达恶抑郁,所以情志内伤首先犯肝,肝失疏泄则精神抑郁。清代医者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说:“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从中医临床上看,肝主疏泄,主要体现在调畅气机、调节血量、调畅情志三个方面。有经验的老中医多选用柴胡类方剂,比如小柴胡汤、逍遥丸、柴胡桂枝汤等进行调治。为啥用柴胡做主打药?《本草纲目》说柴胡味苦性凉,入肝经。明代医者兰茂在《滇南本草》中说:“柴胡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痉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故本品能条达肝气而疏肝解郁。

患者临床最多见的是:表情淡漠、多喜独处、善悲欲哭、心悸怔忡、头晕头昏、失眠健忘、纳食腹胀、倦怠无力、舌质淡嫩、脉搏细弱等。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这就是典型的气血两虚。为啥会这样呢?一般来说,是因为思虑过度暗耗心血,思伤脾啊,它直接耗伤心血,心虚则神耗,同时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导致心神失养,神无所主,最终形成心脾两虚。脾虚了,气血生化就不能上养清窍,所以出现头晕头昏、表情淡漠、善悲欲哭、倦怠乏力等;脾主统血,脾虚进一步发展,妇女会出现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老中医最常用归脾汤加减,归脾汤为中医药经典之名方,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明代薛立斋将当归、远志二味药加入原方,效果不错,适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的抑郁症。

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怕冷、手脚冰凉、体温降低,内心也变得冰冷。性格上情绪低沉、懒言少动、精神不振、面色苍白。此病的发病季节一般在秋冬季,春季好转。患者一般早晨起不来,精神较差,午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精神也会好一些。从舌象看,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搏沉细,不是专业人士不容易摸到。调理湿寒阳虚型抑郁症,最适合无忧经常讲的扶阳之法:运动升阳,不吃寒凉,多吃温性食物,不熬夜,多晒太阳等等。药物治疗上,多用温肾补阳药物。临床上有的患者患病多年,很多是两种体质都有,所以治疗起来需要综合考虑。

以针灸方法治疗情志类疾病,古代即有记载,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它有以下几个作用:1.协调阴阳。2.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抑郁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通经活络之功。3.疏通经络。临床常用:1.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足厥阴肝经之会,位居头之巅顶,为百脉聚会之处,可以调补中气,健脑凝神。2.印堂。为经外奇穴,督脉在前额所在之处,同样镇静安神。3.期门穴。为肝之募穴。4.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双脚的太冲穴可以解肝郁,调畅气机,再加内关穴宽胸解郁。

如果没有条件针灸,或者患者不能接受针灸治疗,可以用手法点上述穴位,还可以用十个手指的指腹,敲击墙壁或桌子。位于十个手指尖端正中的是十宣穴,“宣”即为宣泄,心里堵闷不痛快可以通过敲击按摩十宣穴得以缓解。古语说“十指连心”嘛。另外,也可用“十宣”从额头开始往后脑方向做点扣动作,既刺激十宣,又可提神醒脑,是治疗脑神经衰弱头痛、抑郁症、失眠等的常用方法。

有句老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心病”只不过是一种思想问题,没有躯体方面的改变,故而不以为是病。殊不知,单纯心理治疗会让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患者不想开心、不想高兴,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这就好比让骨折患者站起来走路一样困难。如果能借助中医中药,必要时配合西药,在调理好身体平衡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心理治疗,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3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