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学武术里的内外双修
2018-08-14 | 阅:  转:  |  分享 
  
国学武术里的内外双修

武术是中国的国术,是中国国学里的一部分。武术里的内外双修,也是中国国学文化里内外双修的一部分。老师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拦手门”的第八代传人,结合自身习武这个过程,以武术这个点的内外双修去简单延伸一下国学的内外双修,希望大家有所习有所获。

一、认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状态

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并生并存的,我们人有外在做事情这个阳,也就还有一个内在的阴。简单去说一下人的这个内在和外在,从能量学角度去说:大家想象一下发射大炮,如果你想打的很远,它就会有一个尾部爆炸的力,大家都知道这个力是炸药在有限的空间爆炸后瞬间汇聚的气蓄起来形成的一个推力,才能“嗵”的一声把炮弹打出去,这需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同理手枪也是这样,不过这个蓄力的瞬间爆发是有后坐力的。那个后座力是什么呢?其实这个后坐力就可以理解为人的一个内在。那打出去炮弹和子弹就可以理解为你生活中做事情这个外在。

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手机信息和其他各种信息是满天飞的。人内在的精力在一直被不同的信息捕捉,这个时候人的内在是一直往外散的状态,就像你把你内在的那股劲都往外“嘡”“嘡”“嘡”打子弹一样全部都放出去了,这样你的内就会呈现一种空虚的状态。从这个量子纠缠角度来讲的话,当你内在出现空虚状态的时候,其实表现在你外在的精神状态或者身体状态也是一种空虚的状态,这种源于身体内在的空虚和能量匮乏表现于外在就是西方医学里讲的亚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有一些事物或者负能量的东西有机可乘。他们会进入人的内在,进入人内在后表现于外在就是给人的精神或者身体一些方面带来一定的困扰,就是大家说的“莫名的心累,或者说未做力气活反而还很乏的那种状态”,其实根本问题在于是内在有了相应的问题。

二、内在与外在的阴阳和一动与一静

对于学习来讲,如果把人当成一个容器,孩子在不断学习的这个阶段,他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内在蓄力的一个过程。但如果说孩子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太多的外界信息,一是他蓄的力不单是学习的力,它会习得一些外界的信息;二是它还会被像打子弹一样放出去一些精力。从而反映在外在就是学习效果不好。而怎样才能把这个蓄力过程和所有蓄来的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呢?老师现在发现的最好的方式是出汗。

其实出汗方式有很多种,跑步或者跳跃各方面都可以出汗的。但应该怎样去出汗?又为什么是出汗呢?因为出汗会伴随一个外在的动去带动内在去动。学习这个蓄力过程是一个静的状态,加上外在的运动后,这样一动一静的转换,就像倒入筛子里东西,倒入后是静,再筛筛动动,这样往复的过程会沉淀出一些精华,轻浮的东西就会被筛除。这个动其实就是一个临于外在的应用和筛选,这样才能验证和沉淀后取舍出精华。但这个出汗是需要有一个相应过程的,大家可以类想中医里讲的疗程,因为不是一次出汗就能完成所有的筛选。而运动这块如果不是基于特殊的信念和爱好,单体长期坚持是很难的。而在集体互动性运动过程中,大家相动是一种万事万物互补共生的协调和平衡,这样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样相比较而言,单体个人活动后会有相应的身心舒适,而互动性非常强的集体活动后会有身心愉悦的感觉,这里边会存在一定层次效果的差异。从而再延伸,这里大家可以去类想在归于共同爱好和信念的集体活动中,大家内在的心念是相聚的一个状态,这种共同心念的筛选会有一个更好的效果。现代社会文娱活动较多的状态,大家多是一起踢足球、打篮球或者跳舞,在古代武术则是非常受宠的。

三、武术里的内外双修

说起老师自修的武术—“拦手门”,从网上是可以查到一些信息的,但这些信息其实是比较少的内容,而武术内在的信息是更少的。这些内在的信息有吗?其实是有的。比如在影视剧里精常说的武功秘籍,比如一套拳法的武功秘籍其实都是有的,而这武功秘籍其实就是一套心法。按照咱们现在的能量学来说,武功秘籍的心法其实是一种内在的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信念上的东西,这个能量的运用会使外在表现出来的力量增大很多倍,这些秘籍都非常珍贵,基本上各个门派的秘籍都是没有公开的。而这些秘籍中一些内功心法,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养生的心法,这也是多少代武术文化传承沉淀出来的精华,这些心法的资料也是没有公开的。就现在的生活来讲,这些心法对于我们内在的修身养性也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依着武术这块简单说一下人的内在,武术里讲的修内在大家可以理解为修炼内功,外功是招式,是术,这个内在就是内功。这个内功修炼基本上都是修炼人体的三丹田,这三丹田分别是上、中、下三丹田。相信大家在很多影视节目包括中医理论都对这些术语不陌生。上丹田位于人体的上部,头的位置—“神”,中丹田位于身体的中部,胸的位置—“气”,下丹田位于身体下部,小腹的位置—“精”,同时这也就是人们所讲的“精气神”的源。当然了在丹田术语这块是属于咱们中国的一个说法,是在中医及武术里一直传承的一个概念。在西方知识里丹田这块儿在身体里是没有一个对应体位的,就像中医里说的经络、穴位和脉门,西医里都是没有的,待科技发展后应该可以用量子物理和能量学来解释。

简单说一下下丹田,在日常的习武过程中,以一种放松放松的状态去习武。师傅让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不加自己的思考。这样武术招式的学习,其实本身就对下丹田的外在修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块属于是外在的修炼。那么内在呢?你可以选择打坐,也就是按能量学说的静坐冥想,静坐冥想就可以理解为是修的那个内在。这样武术里的这样一动一静,就完成了对下丹田的修练作用。那么修炼下丹田有什么作用呢?咱们跳出来想一下啊,由于日想你把一些思考都放下了,不再想那么多思考。这个情况下你的内在就没有那么多的发散和外泄,你学习和汇聚这个内在就是比较足的。这样当你在思考时,对于你的身体来讲就会比别人的内在“精—精力”要充足。那换句话讲,也就是说修炼下丹田的话,你的精力本身就比其他人要充满,就是精神好。

咱们继续说中丹田,中丹田的修炼要更懂得去用心。其实中丹田的修炼,修心是一个核心。中丹田怎么修炼呢?其实一般来讲是靠声音的震动,是那股气的震动。在武术里怎么靠声音震动呢?你可以看到在练武术的时候,师傅们总会伴着打出来的动作“嘿哈”的喊,这个喊其实就对中丹田修炼的一个过程。这样在习武过程中,随着对武术招式的学习和练习,其实就把下丹田和中丹田同时进行了修炼。但是对于中丹田这块的修炼,动作招式的练习是一个动的状态。那么中丹田静的修炼怎么来呢?一动一静的过程才能完成一个外在与内在的完善修炼。这个静的修炼可以是读或者背一些经书与经典书籍,老师我们是选背的道德经。为什么选背道德经呢?在武术门派或者其他技能门派里有一句老话传承:“习艺先习礼,习武先习德”。礼这块儿,孔子跟老子学的是一个周礼的一部分;德这块儿,接引道德经来说也是很连贯的。其次道德经也是广受大众认可的中国国学文化瑰宝,从它全球非常高的印刷量就可以体现。在武术里讲呢,当你时常去修炼中丹田的时候,你时常去背道德经对你的悟性会有一个提高。老话里讲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个“修行”其实就是个人内在的悟,这个悟其实也是我们修炼里的一部分。老师当时在选背道德经时有这样的一个体悟:当你常年去背道德经,在你背的时候声调的大与小是自己可以去做调节的,不同的声调会产生的是不同的能量,一种对中丹田修炼的能量,这对中丹田也是一种修炼。

上丹田的这块是人的脑部,这个大家都比较好感知。在修炼丹田这种感觉时,比方说让你用意念把唾液滴到下丹田,从现在的西方解剖医学来讲是无法实现的,唾液只能进入胃或者肠道或者哪哪,但你用意念去感觉它去了小腹部位的下丹田,心里就可以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用意念对身体进行的控制来实现的修炼。在一些习武修炼的过程中,如有问一些师傅如何去修炼上、中、下三丹田的时候?师傅们一般也是会告诉你用“意念”,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情况。这个意念的修炼其实就是上丹田的这个静和内在。除了静这块就是动,这个大脑的外在和动其实很简单,就是动脑子,动是可以用练习记忆来去修炼的。就老师个人的体悟而言,记扑克牌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因为扑克牌有互动性和趣味性。当你会了并且练习到一定程度,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这说明你的大脑反应能力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越来越快的,这种能力你是可以用来给其他人做表演或者展示的。所以老师认为记扑克牌是非常好的一个大脑外在修炼的方式。

现在总结一下:先说上、中丹田修炼这块,你每天坚持背一本书,或者背几遍扑克牌,这种修炼对你上、中丹田的修炼会有一个直接的效果。而同时这种修炼也是对身体的内在的一种聚,而这个内在的聚同时也是对下丹田的一个修炼。下丹田精力的聚,表现到你外的学习能力或者和精神问题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个很大程度上的好的改观。再结合系列的训练方法,下丹田—“精”、中丹田—“气”和上丹田—“神”相互修炼,会使人整体的精神面貌、反应能力以及你的学习能力都会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结合上边的理论,如果再加上外在的一个武术的练习。这个武术的练习不比正式拜师学艺的学习。比如说你过来我教你几天,让你会一套简单的拳法,这块你也可以去教别人。我们不求你能去参加什么比赛取得什么名次,但从我们修身养性、养生角度来讲,对于所学的个人是非常受用的。如果再能有水滴石穿的一种坚持练习,你的精神面貌全部等等方面都会发生质的变化。

四、玄学里的内在与外在

为什么说要内外双修呢?或者说为什么不追求单独修一面呢?除了避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以外,双修也是一个对完善和圆满的追求。从玄学角度来讲:任何事物一旦形成,就会有与生俱来的一体两面性。比如说一棵树有太阳照的一面就有另外你看不到的阴的一面,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根据老师的体悟:在我入定的状态我发现这样一个事情,当你对这个世界没有了任何情绪的时候,你就会处于内在与外在两个世界中间的一个状态。因为没有任何情绪后,你会成为一个中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你就能看到另外一面的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这个另外一面的自己可以理解为是自己的那个内在。那么你把你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外在上了,那你想你的那个内在还会高兴吗?你的那个内在肯定会不高兴的。你的这个内在这个完整的你的一部分,你的内在状态不好的话,根据量子纠缠,你的外在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人通过打坐或者观等方式是可以进入中的这种状态的,都是可以去看的。

这里简单延伸一下,能理解多少理解多少。在事物已经形成的阴和阳里,这个阴和这个阳是可以再次分化出来阴和阳的。任何事物一旦形成,它也必然会按阴阳这个体系去走,无论是哪个层级的阴和阳。而对于前边处于内外和外在两个世界中间的这个状态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因为人做到对这个世界上的事完全没有情绪是非常难的。很多人在观的时候,虽然进入不到完全放下情绪的那个“中”的状态,但在一个相应的放下情绪的程度也是可以观到一个对应世界的,不过这个世界还是这个外在的世界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你就可以理解为放下情绪的层次是那个本体阳二次分化出来的阴阳里的那个阴,是发生在这个世界外在的事物的另一个力,它还是这个世界的事。而当你完全没有任何情绪的时候,你才能去看到那个内在的世界。而真正当你看到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只能看见,但说不出来的。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差不多,你也是你自己,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是相互拉伸的状态,有相互拉伸的一种力,这种实时拉伸的状态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述出来。

五、武术里的内在和外在与国学、国医

咱继续说武术修炼这块。武术其实算是国术,它是国学的一部分。武术里讲“拳起于易,理成于医”,大概意思是武术拳法的运用起源于周易易经等古文化哲学的深渊影响,武术理论的呈现成于中医学的体系。老师所在门派拦手门祖师这块,他对“易”和“医”都是非常精通的。在门派后续的传承里也出了一些精通于易学和医学的师傅,包括我现任师傅在内也是如此。“易”是中国周易等中国古文化哲学,这个无论是对武术还是对其他国学文化的发展都是起源性的影响。“医”是中国的古中医学体系,对武术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根本性的支撑,没有中医体系里的经络、穴位和命门是无法实现武术理论的。

简单拿其中的穴位来讲,人周身穴位和相应经络非常多。根据相应的方式方法也是可以背下来的,然后经络对应什么穴位,每个穴位又对应什么作用,以及对每个穴位的作用可以实际改变什么?这块是可以通过相应手法,通过术的方式可以现场对相应的改变进行验证的,或者通过仪器来测量都是可以的。怎样作用于穴位这块其实是属于内功,穴位这块是非常大的一个体系,用术的方式来展现对穴位影响的方法也有很多种,内功功力强的师傅打个香指或者说句话,对旁边测试的人的穴位影响都是可以直观显现的。当然这里面会有相应的口诀在,这些口诀其实属于是相应内功的精髓,同样这些口诀和对应的术套路的传承一直都是非常非常的谨慎。比如说你身体哪块有什么问题的时候,你打出来相应的一个武术的套路,这套武术动作打出来以后,伴随相应的内外的气血运动的过程,你相应的问题就会化解掉。这些武术套路和口诀历代的传承都是非常难的,基本上都是单传,也消失了很多,到老师这还是一个比较全的一个状态。这些属于是武术里医的内外结合,也是武术强身健体的所在。

在以前的武术套路里边有一个内在的蓄力过程。什么是蓄力呢?就像七龙珠动画片里龟派气功那个蓄力的过程,属于内在的一种功力。比如说你原来只能打出一百斤的力,蓄力后能打出来一百五十斤的力,就是因为有蓄力的一个过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蓄力的情况已经很少,如果说蓄力的作用有多大是不能用固定数据来衡量的。比如说你经常练一百到一百五十斤的力量,一蓄力你就能固定在一百五十斤。在你通过自身修炼后,你平时能打出二百斤的力,蓄力后可能就会二百八十斤,蓄力会有这样一个作用,会有一个增长,这个增长其实就是把内在的那个力量打出来了,那个力量大家依着气功的那股气,那股劲去理解也可以。

除了力量这块,在日常生活中,包括调眼、增发、减肥和增高等这些外在的一些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影响穴位经络去影响内在来实现改变的。就老师的师傅来讲这块是属于一个无为的状态,无为就是说这个效果不会有指定的效果范围。因为人在生活中各种因素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通过自身的练习慢慢都会有一个改变,这要看练习的效果和自身的体质情况。如果有师傅在旁边,用现在比较时髦说法叫加持效果会更好。那什么是加持呢?其实就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力量。按照阴阳的说法简单去说,比如说我是阳的状态,你是阴的状态,你带着问题来找我了,你相信我的阳能帮助你,你接受了我的阳,我的能量给你那部分你接受了,你的阴和阳平衡了,那就会有效果,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六、内在与外在双修的意义

就现在来讲人的内在和外在的修炼,都属于是一个潜能性的东西。这些潜能性的东西是可以从国学武术门派这块去生发的,这里边有相应的一些功法需要慢慢去推。一般来讲,这些修炼都是需要内在与外在配合的,因为内在和外在双修才会是一个完善的状态。概括的去讲:内在就是一个意念,可以是静坐的一个意念,静止放空的一个状态。而外在的静其实就是内在的集中,就是在修这个内在;同时再结合一个外在的练习,这时候修炼的效果就出来了,就是内外一结合效果就会出来。所以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体系里武术门派讲的是内外双修,从医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内外双修,为人处世也是内外双修,从而延展到得当运用内外双修的理论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













































献花(0)
+1
(本文系全全论道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