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世说新语二则》练习
2018-08-16 | 阅:  转:  |  分享 
  
8《世说新语》二则

1.走近作品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

(2)古今异义

①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专指子女)

②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③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领)

(3)特殊句式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宾语前置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②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判断句。“……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3考点链接

划分句子节奏(一)

【方法指导】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公/大笑乐”。

2“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3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4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去后/乃至”。

5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2。01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拟(nǐ)雪骤(zhòu)

太傅(fù)韫(yùn)奕(yì)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两处)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4)撒盐空中差可拟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B.俄而雪骤(急)

C.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D.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6.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B)

A.与儿女讲论文义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D.公大笑乐

(解析:B.倒装句。)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说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8.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D.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解析:C.应是“撒盐”一句较“柳絮”一句更写实。)

03拓展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②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卒:完成。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正

(2)欲作针欲:想要

10.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

11.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示例]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附参考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了于是回去完成了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陈太丘与友期行》

01积累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2)太丘舍去去:离开

(3)去后乃至乃:才

(4)尊君在不不:同“否”

(5)相委而去委:舍弃

(6)下车引之引:拉牵拉

(7)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2.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示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曰怒不可遏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至死不渝言而有信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2)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朋友便很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4.请根据上联和课文的相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下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02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5.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与人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B.尊君在不待君久不至

C.相委而去俄而雪骤

D.期日中撒盐空中差可拟

(解析:A.和;B.同“否”否定词;C.连词,表承接与“俄”一起表示不久,一会儿;D.中间方位名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来拉元方。

(2)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从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一个知错就改、言而有信的人。

03拓展阅读

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③期哉!”乃往身自罢④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②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③一:当初。会:约定。④罢:取消。

8.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期:约定

(2)是日与群臣饮酒是:这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2)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10.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饮酒乐,天又雨。可以看出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人。

附参考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这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魏国从此逐渐强大起来。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