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练习
2018-08-16 | 阅:  转:  |  分享 
  
专项复习(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B.杜甫,字子美,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C.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科举制度是隋唐以来以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三年一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

(解析:A.孔子是春秋时期人。)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屈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B.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C.在古代,“官”是正职,即长官;“僚”是副职,是为“官”服务的;“吏”是办事员,由“官”自己招募。

D.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

(解析:A.《屈原》是郭沫若的作品。)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B.《世说新语》,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散文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C.古代的床最开始是一种坐具,很矮,而不是睡觉的器具。

D.词,最初称“曲词”或“曲子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解析:B.《世说新语》是小说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C.子规,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古人常借其抒悲苦哀怨之情。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谦称自己的意见为“高论”。

(解析:D.“高论”是对别人意见的敬称。)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古代张贴的对联,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D.“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是曹操、曹丕、曹植

(解析:D.应是苏洵、苏轼、苏辙。)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C.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人们常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登高、采菊。

(解析:D.登高、采菊是重阳节的习俗。)

二、走近名著

(一)《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体裁)集。

2.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4.在《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写“宠物”的文章是《狗·猫·鼠》。

5.《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6.“我”得到《二十四孝图》后为什么既高兴又扫兴?

高兴的是:鬼少人多;归“我”一人独有;那里面的故事似乎准确无误;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扫兴的是: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7.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酷。

8.在《狗·猫·鼠》中,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

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后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嗥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

9.《五猖会》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表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及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10.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示例]①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②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适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二)《西游记》

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他那里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孙悟空的兵器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名“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护送唐僧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2.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3.《西游记》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后因打碎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

4.全书共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最终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真谛。

5.《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白金星;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太上老君。

6.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分别给他们取了什么名字?

五行山收孙悟空,高老庄收猪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

7.请你列举《西游记》中的三个精彩故事。

[示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

8.请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占小便宜,说谎,贪恋女色,但也不失忠勇和善良,憨厚淳朴。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石猴与其他猴子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

(2)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激将法。猪八戒:粗中有细,善于对症下药;憨厚又懂得用心计。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