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
2018-08-21 | 阅:  转:  |  分享 
  
专题10温度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B.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调零就直接进行测量

C.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不能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上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天平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电流表的使用

2.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打在枝头的霜 B.屋檐下结的冰凌

C.山间的云雾 D.消融的冰雪

【答案】

【解析】

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冰凌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符合题意;冰雪消融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

.下列常见物理量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A.初中物理课本的质量是200kg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C

C.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

D.高山上的大气压为1.5×105Pa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质量的估测;温度;大气压强的存在;电压

.下列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蜻蜓身体上的露珠B.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

C.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D.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

【答案】

【解析】

蜻蜓身体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正确;北方冬夜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化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游泳后刚上岸感觉特别冷是身上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蒸发吸热,使身体的温度降低,是汽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气温保持0以下,冰雕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

.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kg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2cm

【答案】

【解析】

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不符合实际;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C符合实际;中学生的步幅在50cm左右,鞋子长度大约是步幅的一半,在25c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

【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清晨,叶片上的露水 B.冬天,树枝上的冰凌

C.初冬,树叶上的霜 D.雪后,银装素裹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

.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

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相同

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沸腾及沸腾条件

.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答案】

【解析】

把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故A错误;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故B错误;把蔬菜装入保鲜袋,控制了液体表面积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减慢蒸发,故C正确;把粮食晒在阳光下,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可以加快蒸发,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答案】

【解析】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针状的叶子是通过减小液体的表面积来减缓水分的蒸发,故A正确;故应选A。

【考点定位】蒸发及其现象

10.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露珠的形成 B.壶口冒“白气”

C.冰雪消融 D.湿手烘干

【答案】

【解析】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壶口冒“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冰雪消融是有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湿手烘干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应选C。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下列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温度约是37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200g

C.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 D.手电筒中的电流约是2A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温度;质量的估测;电流的大小;电压

.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

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

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答案】

【解析】

将海水中的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故应选C。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2017?毕节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B.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热量多

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解析】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传递的不是温度,传递的是内能故A错误;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则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B错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C错误;晶体熔化过程吸热,内能增加,状态发生改变,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故应选D。

热传递;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62°C

C.第10min时物质处于液态

D.该物质液态时比热容比固态时大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她通过上网查阅,发现这是灯丝物态变化形成的.你认为下列关于灯丝发生物态变化过程的四个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 B.先升华,后凝固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溶化,后凝固

【答案】

【解析】

灯丝在高温下直接升华为气态,气态的钨遇温度低的灯泡壁后凝华.所以灯泡变黑故应选A。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眉山市瓦屋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山中冒出的烟

B.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

【解析】

山上空气中总有很多的水蒸气,但是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的.山顶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雾故应选B。

液化及液化现象

.【2017?云南卷】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

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

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

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A. B. C. D.

【答案】

【解析】

意综合分析符合题意故应选B。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2017?昆明卷】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

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

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

【答案】

【解析】



【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答案】

【解析】

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相接触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故A正确;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能提到热量故C错误;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有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故D错误;故应选A。

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2017?大庆卷】水沸腾过程中的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该过程中水(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若将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铝、铜、铁三个金属球(铝>ρ铁>铜)浸没在同一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球.

【答案】不变;吸热;铝



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是: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于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等,所以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后三个金属球的温度都与沸水温度相同;根据热量公式Q=cm△t分析可知,三种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比热容小的吸收的热量少,所以铝球吸收的热量最多,铜球吸收的热量最少。

比热容的概念;沸腾及沸腾条件

.如图是一款利用高温水蒸气熨烫衣服的便携式挂烫机.通电时挂烫机将电能转化为能;熨烫衣服时冒气口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形成的.



【答案】内;液化





【考点定位】电功的实质;液化及液化现象

.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热量(选填“吸热”或“放热”);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温度.



【答案】液化;放出;降低



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分子间的距离拉近,体积变小,变成了液态,这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另一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液化及液化现象;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某同学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是°C,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答案】98;小于



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即水的沸点是98;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考点定位】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如图中B所示.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象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先(选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从图象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选填“增大”或“减小”)有关.



【答案】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





【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乙可知,萘的熔点约是;

(2)乙图中CD段物质处于(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图乙可知,萘在AB段状态的比热容(填“大于”、“等于”、“小于”)萘在CD段状态的比热容;

(4)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萘熔化时恒温过程不明显(如图丙).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1)80;(2)液态;(3)小于;(4)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考点定位】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如图所示,在大口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塞紧塞子后,用气筒向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大,当塞子跳起时,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但“白雾”又很快消失了,“白雾”消失是(请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做功;汽化



往瓶内打气时,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白雾,随后白雾消失,即由液态又变成了气态,所以又发生了汽化

【考点定位】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小丽将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结冰后取出发现瓶子底部凸出,如图所示,这是因为冰的密度水的密度的缘故.水结冰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水的内能.



【答案】小于;凝固;减小





【考点定位】密度与温度;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1.【2017?昆明卷】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C.



【答案】39.1



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9℃+0.1℃=39.1℃。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小敏研究某固体物质的熔化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并开始记录温度计示数和时间,作出了如图所示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凝固过程用了min.



【答案】50;8



由图知,此物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其凝固点为50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凝固完,所以凝固过程经历了12min﹣4min=8min

【考点定位】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加热至水沸腾用了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保持不变.



【答案】90;7.5;温度





【考点定位】沸腾及沸腾条件

.按要求填空: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选择较(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做实验.如图甲,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人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



(2)如图乙是某物质溶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答案】(1)薄;A;(2)晶体;固液共存





【考点定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图甲为某同学“研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图乙是他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



时间/min … 12 13 14 15 16 17 18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1)除了图中所示的器材,还需要.

(2)上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明检查了实验数据,他认为表格中的95是错误的数据,他判断的理论依据是.改正数据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没有达到100,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图象中,BC段表示的是冰的过程.

【答案】(1)秒表;(2)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小于;(3)熔化





【考点定位】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