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
2018-08-21 | 阅:  转:  |  分享 
  
专题11内能及其利用

一、单选题

1.以下几条摘录是出自某同学在学习“内能”一章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D.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来源】

【答案】A

点睛:(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3)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4)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来源】

【答案】C

【解析】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即热量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故C正确;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所以,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故选C.

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运动越快,内能越大

C.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D.0℃的冰块,其内能为零

【来源】

【答案】C

【解析】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B、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错误;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2)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内能;(4)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4.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来源】

【答案】C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大气压区别,需要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5.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

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质量

【来源】

【答案】C

【解析】解:沿海地区水多,内陆沙漠地区水少、沙石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相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故答案为C。

6.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2000N,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20km/h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9×107J

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kW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和④D.只有②和④

【来源】

【答案】D

点睛:综合考查了速度、热值、功、功率、效率的计算,综合性较强,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公式应用时,单位要统一,一般都使用主单位,特别是热值公式应用时,有时要用到体积,有进要用到质量,要统一单位后再计算。

7.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来源】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故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8.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来源】

【答案】B

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

9.(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来源】

【答案】C

10.(2018?宁波)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B.C.D.

【来源】

【答案】A

【解析】A、柴火烧水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BCD、压缩空气发热、搓手取暖、钻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A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A。

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

11.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

【答案】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2.端午节,妈妈蒸制粽子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蒸粽子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来源】

【答案】B

【解析】分析:(1)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液化是形成“白气”的原因;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就是扩散现象;

(3)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热传递、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答:A、蒸粽子时,锅里不断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不是汽化现象,说法错误;

B、粽子香味扑面而来,闻到阵阵香气,这是扩散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

C、当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说法错误;

D、蒸粽子主要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说法错误。

故选:B。

【点睛】考查了与热学有关的几个基本的知识点,注意了与实际例子的联系,重点是分子动理论,难点是“白气”的形成。

13.下列四幅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来源】

【答案】D

【解析】A、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火箭“飞天”是应用力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B、日晷能够记录时刻,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不是探测地震的仪器,故B错误;C、碾谷物的石磨选用厚重的石材,增大了压力,是为了增大石磨对谷物的压强,故C错误;D、古代发明的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故选:D。

点睛:(1)孔明灯灯内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在空中所受的浮力变大,大于它自身的重力所致;(2)日晷能够记录时刻,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3)由p=得,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14.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

【答案】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5.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来源】

【答案】C

【解析】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吸热放热情况,即可作答。

16.福建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与砂石相比具有较大的

A.密度B.内能C.比热容D.质量

【来源】

【答案】C

17.端午情浓,粽叶飘香。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一现象表明()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来源】

【答案】D

【解析】分子动理论内容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会闻到粽子的香味,这就是扩散现象;

故选:D。

【点睛】一定要熟记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

18.下列用做功的方式使冰熔化的是()

A.太阳照射B.相互摩擦C.浸入热水D.炉火加热

【来源】

【答案】B

【解析】太阳辐射、浸入热水、炉火加热,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冰的内能的;相互摩擦时克服摩擦做功,使冰的内能变大,故B正确。故选:B。

点睛: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19.某品牌无人驾驶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6.9km,用时5min45s,消耗燃油1.5kg,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2000N,燃油的热值为4.6×107J/kg,假设燃油完全燃烧。通过计算可知,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①汽车行驶速度是20km/h②消耗的燃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6.9×107J

③汽车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0kW④汽车发动机的效率是20%

A.只有①和②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①和④D.只有②和④

【来源】

【答案】D

20.下面几个研究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来源】

【答案】C

【解析】①利用光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是建立模型法;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保持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③“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时,用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是转换法的应用;

④“探究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是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故②和④都利用了控制变量法,选C。

点睛:理解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

21.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B.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D.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

【来源】

【答案】B

点睛:温度、热量、内能是不太容易理解,容易混淆的量,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实质是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热量是个过程量,表示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注意加深理解,多练习。

22.某智能百叶窗的叶片上贴有太阳能板,在光照时发电,给电动机供电以调节百叶窗的开合。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A.电能→机械能→光能B.光能→机械能→电能

C.光能→电能→机械能D.机械能→电能→光能

【来源】

【答案】C

【解析】解:太阳能板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电能,供给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调节百叶窗的开合;综上所述此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与答案C一致,故答案为C.

点睛: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3.下列关于信息与能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B.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C.当前运行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D.任何形式的能量都可以自发的相互转化

【来源】

【答案】B

【解析】分析:(1)对于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在真空中最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2)光纤通信是利用光的反射传递信息的;

(3)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4)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界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生活常识,,应熟练掌握。难点是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

24.2018年5月21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来源】

【答案】A

【解析】分析:(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25.下图中各实验结论中,不能解释对应的生活应用或工作原理的是()

A.B.C.D.

【来源】

【答案】A

【解析】A、向下压活塞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硝化棉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燃烧,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A错误;

B、如图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如图实验保持静止时,二力平衡,人像大战僵持时,也为平衡状态,二力相等,故C正确;

D、如图研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导体的材料、粗细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滑动变阻器就是利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而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做功和压缩冲程有能的转化,且两次能的转化过程相反,考题中常出现要牢记。

26.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汽油机做功冲程燃气的内能增加

D.温度相同的物体接触时不发生热传递

【来源】

【答案】D

点睛: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和;温度影响物体的内能,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27.对比图中我国2017年发电量和2030年预测发电量,预测()



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B.水电发电量将增加

C.我国将以核能发电为主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减小

【来源】

【答案】B

【解析】有两个图可以看出A.火电发电量将减少有46627亿千瓦时增加为47570亿千瓦时,故A错误;B.2017年水电发电量是11898亿千瓦时,2030年是15900亿千瓦时,故水电发电量将增加正确;C.由图可以看出我国还是以火力发电为主,故C错误;D.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5%变为了12%,所以风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增加。故答案为B.

28.2018年5月21日凌晨,我国成功利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迈出了人类航天器月背登陆第一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火箭的惯性消失

C.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来源】

【答案】A

【解析】分析:(1)火箭是热机的一种,工作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的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升空,燃气的内能转化成火箭的机械能;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当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

(4)火箭加速运动时,不受平衡力,受到重力,摩擦力还有推力作用。

解答:A、火箭点火发射时,产生的燃气内能转化为火箭升空的机械能,故A正确;

B、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仍然具有惯性,因为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故B错误;

C、火箭加速上升的过程,质量不变,速度增加,故动能增加,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不是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故C错误;

D、火箭加速上升,受力不平衡,火箭受的向上的推力大于向下的重力,合力向上,火箭加速上升,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卫星发射,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热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认真分析,认真解答。

29.小明用煤气灶烧水时,进行了如下思考,正确的是()

A.煤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B.加热过程中水的比热容变大

C.壶内水温度升高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D.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来源】

【答案】C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1)热值是物质的某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同种燃料的密度、比热容、热值一般不变;

(2)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温度无关。

(3)温度对内能的影响;描述热量的物理术语;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4)根据水的沸腾特点分析。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明确各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后,可顺利解决此题。

30.下列关于材料、信息及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1﹣100μm范围内

B.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其电阻大小只与长度有关

C.我国海域深处蕴藏的大量“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

D.用手机收看“华唐名师”的直播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来源】

【答案】D

【解析】分析:(1)纳米颗粒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2)根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决定的;

(3)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称之为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就很难再生的能源称之为不可再生能源;

(4)根据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的知识分析答题。

解答:A、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这大约相当于10~10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故A错误;

B、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以及温度,故B错误;

C、可燃冰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高科技材料,影响电阻的因素,能源分类,电磁波的应用与传播,是一道基础题。

3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

【来源】

【答案】C

【解析】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吸热,故A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故B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需要吸热,故C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D错误;

点睛: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3.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若以○表示氢气分子,图中最能代表容器内氢气分子分布的是()

A.B.C.D.

【来源】

【答案】A

【解析】静置的密封容器内只有氢气,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具有弥漫性所以氢气分子会均匀的分布在容器当中,故答案A正确。

3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

【来源】

【答案】B

点睛:重点是物态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5.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泰山山顶上的大气压约为1.8×105Pa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50cm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来源】

【答案】D

【解析】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实际;

B.标准大气压为1.01×105Pa,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泰山山顶上的气压比标准大气压要小一些,故B不符合实际;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与手掌的长度相当,约为18cm,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位普通初中生的质量比成年人略小一些,约为50kg,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睛:此类型的题目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大小要认识清楚,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生活中留心积累。

36.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

B.乙图中雾淞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

C.丙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

D.丁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

【来源】

【答案】C

【解析】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7.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



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

【来源】

【答案】C

【解析】解若甲乙丙分别为固、液、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吸热,故A错误;若甲乙丙分别为气、液、固,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乙到丙需要放热,故B错误;解若甲乙丙分别为气、固、液,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甲到乙需要放热,由乙到丙需要吸热,由丙到甲需要吸热,故C正确;若甲乙丙分别为液、固、气,则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和吸热放热情况可知由丙到甲需要放热,故D错误;

点睛: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9.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

【来源】

【答案】B

【解析】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以及液化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解答: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烟”,“白烟”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及其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来源】

【答案】B

【解析】解:A、给头发吹热风,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A不合题意;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B符合题意;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表面积,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C不合题意;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温度,可以加快水份的蒸发,故D不合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4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

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

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

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

【来源】

【答案】C

【解析】解:病人甲的体温是38℃,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体温计液注不会下降,所以读数仍会是38℃;用没有甩过的读数停留在38℃的体温计测量乙的体温时,若乙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体温计液注不变化,仍为38℃;若乙的体温高于38℃,液柱会上升,示数大于38℃;所以,测量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时,病人乙的温度可能等于或低于38℃,不可能高于38℃,故C正确。故选:C。

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体温计的特殊的构造,以及使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42..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来源】

【答案】C

【解析】分析:(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4)下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现象,凝华是放出热量的。

解答: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故A错误;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故C正确;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主要分清变化前后的物质状态,从而做出判断。

43..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为1kg

C.普通居民楼每层高约为5m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来源】

【答案】D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A错误;

B、一部手机的质量约100g;故B错误;

C、居民楼每层高约3m;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44.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凝固D.凝华

【来源】

【答案】D

【解析】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即白霜。故选:D。

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

45.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7cm

B.攀枝花市夏季平均气温约为50℃

C.一瓶500mL的矿泉水质量为5kg

D.复兴号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可达350m/s

【来源】

【答案】A

【解析】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此数值,在17cm左右。故A符合实际;B、攀枝花市夏季高温炎热,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5℃,但平均气温要低于35℃.故B不符合实际;C、一瓶500mL=500cm3的矿泉水的质量在m=ρV=1.0g/cm3×500cm3=500g=0.5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复兴号高铁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50km/h。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4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B.C.D.

【来源】

【答案】B

【解析】解: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壶内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C、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上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选:B。

点睛:判断出属于液化的物态变化,要弄清液化的特点,液化是由物体气态变为液态的变化过程,可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47.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来源】

【答案】B

点睛:(1)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2)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液化放热,“白气”通常是指大量的小水珠;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3)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其它物质相比,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

48.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

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cm

C.你的质量约为30kg

D.考场里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约为200W

【来源】

【答案】B

【解析】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考场内气温感觉舒适,应该在23℃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普通2B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符合实际;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电风扇的额定功率为40W,教室中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与此差不多,在40W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50.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B.C.D.

【来源】

【答案】C

点睛: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1.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

B.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说明熔化不需要吸热

C.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它的内能不变

D.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

【来源】

【答案】D

【解析】A.如图,BC段吸热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物体是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B.冰的融化过程温度不变,但熔化过程要不断吸热,故B错误;

C.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但沸腾要不断吸热,所以内能是增大的,故C错误;

D.由图可判断,加热时间相同时冰升温比水快,根据可知,冰的比热容比水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重点是晶体的熔化特征和比热容的知识,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且液体沸腾时温度也是不变的,也要不断的吸收热量,牢记这些特点。

5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气压高于标准气压

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4min

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D.水沸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来源】

【答案】C

【解析】A.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99°C,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B.水从89℃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5min,故B正确;C.通过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正确;D.水沸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应该是图甲所示,故答案为C。

53.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华现象

C.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原故

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来源】

【答案】B

【解析】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正确;C.夏天,在教室内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汽化时吸热的缘故;D.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降低冰雪的熔点。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物态变化的各种概念以及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然后据此作答即可;寒冬,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微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5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mm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

【来源】

【答案】A

【解析】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g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70um,故C错误;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左右,故D错误。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55.小军帮妈妈煲鸡汤时,联想到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鸡汤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鸡汤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煲鸡汤过程中,限压阀转动,此过程的能量转化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似

D.限压阀口“烟雾缭绕”,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来源】

【答案】B

【解析】分析:(1)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的大小跟质量、温度、状态有关;

(3)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

【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热学相关的多个知识点,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相关热学知识做出解释是解答的关键。

5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液化现象

D.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来源】

【答案】C

【解析】A、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由液态变为气态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B、夏天,冰棒周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冬天驾车时挡风玻璃上起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D、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C。

点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57.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这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来源】

【答案】C

【解析】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由于猪肉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低温凝华成固态的霜附着在猪肉表面,凝华时放热过程,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8.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长度为2.2mB.通电螺线管左端为5极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D.温度计的读数为43℃

【来源】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物体的长度为2.10cm,故A错误;B.根据安培定则,通电螺线管左端为N极,故B错误;C.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N,故C正确;D.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数为37℃,故D错误。故选C.

59.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A.天平B.温度计C.船闸D.塑料吸盘

【来源】

【答案】D

【解析】A项,天平利用的是杠杆原理,故A项错误。B项,温度计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故B项错误;C项,船闸利用的是连通器原理,故C项错误。D项,塑料吸盘利用的是大气压强,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0.下例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雪化成水B.湿衣服变干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来源】

【答案】D

【解析】A.雪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B.湿衣服变干,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是因为从冰箱内取出的瓶降低了四周的空气温度,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附着在瓶壁上形成的,是液化过程;

故D符合题意。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6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来源】

【答案】D

点睛:物质通常存在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总共有六种变化过程,像这类的题目,只要记清楚物态变化过程即可正确解题。

62.描述二十四节气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

【来源】

【答案】C

【解析】A.,霜的形成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分:“丹桂小菊万径香”,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说法正确;D.立春:“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态变化的概念即吸热放热情况,即可作答。

63.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

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1.5

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h

D.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10kg

【来源】

【答案】A

【解析】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左右,故正确;B.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故B错误;C.正常人心脏跳动60次约需1s,故C错误;D.中考体考所用的实心球质量约2kg,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64.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来源】

【答案】A

【解析】夏天洒在室外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是蒸发现象,属于汽化,故A符合题意;冬天水面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冬天窗子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过一会儿,瓶外壁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饮料瓶发生的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只有A符合题意,故选A。

65.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来源】

【答案】C

【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正确。

D.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正确认识物态变化的类型。





66.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一时间”和“温度一时间”图象,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象是_____(选填序号)。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

【来源】

【答案】秒表加热时间长短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热的热量多C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67.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增大(选填“分子动能”成“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来源】

【答案】使A、B受热均匀或AB吸热相同A固液共存态分子势能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石蜡

【解析】(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有二,一是受热均匀,二是可以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2)由如图乙可知,A物质在0℃时,吸热温度不再升高,全部熔化为液体后,温度再升高,所以A为晶体,即A是冰;

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处在熔化过程中,有冰也有水,所以状态为固液共存的状态;

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分子动能是不变的,但分子势能会增大;

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是因为试管内外都为水,当外面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温也能达到沸点,但到沸点后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即原因是:达到沸点,不能持续吸热;

(3)由图乙知,加热1分钟时,冰的温度升高得高,且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的温度变化大,由可知,冰的比热容较小,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点睛:注意理解,当试管的内外都为水时,试管中的水是不会沸腾的,因为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68.如左图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左图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

(2)甲液体第30s的内能_________第35s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小明根据右图中0至3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答案】58小于正确由题意可知0-30s甲、乙所吸收的热量Q吸相同,由图可知温度变化Δt也相同,由可知,因为m甲C乙。

【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乙的温度为58℃;(2)因为甲液体一直在吸收热量,所以第30s的内能小于第35s的内能;(3)小明的说法正确,由题意可知0-30s甲、乙所吸收的热量Q吸相同,由图可知温度变化Δt也相同,由可知,因为m甲C乙。

69.(2018?宁波)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_____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P1_____P2.(填“>”、“=”或“<“)

【来源】

【答案】速度不受任何阻力>

点睛:难点是最后一问的理解,小车达到水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即动能相同,小车静止时,动能全部做功转化为内能,即在不同表面上做的功相同,而运动时间不同,所以根据做功的公式可比较功率的大小。

70.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_____。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_____℃。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_____(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来源】

【答案】使物质均匀受热2不变晶体CD

【解析】分析:(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3)根据晶体熔化的特点分析;

(4)运用公式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

解答:(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

(3)由图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

(4)根据公式可以知道,当质量和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升高的温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温度升高的快,是因为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比液态时的比热容小,AB段的吸热能力小于CD段的吸热能力;

故答案为;(1)使物质均匀受热;(2)2;(3)不变;晶体;(4)CD。

【点睛】此题涉及到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内能不断增大,温度保持不变;的灵活运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71.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



【来源】

【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由小变大98

【解析】(1)图甲所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2)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由小变大;(3)由于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8℃。

点睛:(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2)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7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块熔化的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min。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

(3)图乙中第4min时,物质处于_____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其有的内能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来源】

【答案】10晶体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固小于

点睛:(1)观察图象,从图象中得出冰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的时间;(2)掌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知道晶体在熔化前为固态;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态;熔化完后为液态。(4)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73.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根据测量结果画出相关图像,如图甲所示:



(1)要完成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钟表和____________;

(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示数是________________段所对应的温度值(选填"BC"和"EF")

(3)如图甲所示,BC段该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

(4)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答案】温度计EF固液共存(冰水共存)冰、水物质的比热容不同

【解析】(1)由于晶体熔化和水沸腾这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冰和水进行加热,所以,除需要用测量仪器计时器来记录时间外,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2)水沸腾时,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8℃,对比a、b两图可知,a图是冰的熔化图象,BC段所对应的温度是冰的熔点,b图是水的沸腾图象,EF段所对应的温度是水的沸点。(3)如图甲(a)所示,BC段该物质正在熔化,为固液共存态;(4)由图象可以看出,升高相同的温度,冰比水用的时间短,所以冰比水吸热升温快,原因是冰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点睛:(1)冰熔化和水沸腾实验需要不断吸热,实验过程中,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还需要用秒表来记录时间.(2)晶体熔化时温度要达到熔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但晶体熔化后温度还要上升.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3)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4)升温快慢与物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有关.

74.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是_____。

(2)由图乙可知,_____(选填“A”或“B”)是冰,该物质在第4分钟时的状态为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增大(选填“分子动能”成“分子势能”,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发现试管中的水始终不会沸腾,其原因可能是_____。

(3)加热1分钟,冰、石蜡均为固态,由图乙可知,此时_____(选填“冰”或“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来源】

【答案】使A、B受热均匀A固液共存态分子动能无法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冰

【解析】(1)将两试管放在同一个装有水的大烧杯中进行加热,目的有二,一是受热均匀,二是可以保证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3)由图乙知,加热1分钟时,冰的温度升高的高,且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冰的温度变化大,由可知,冰的比热容较小,石蜡的比热容较大。

点睛:注意理解,当试管的内外都为水时,试管中的水是不会沸腾的,因为温度虽然能达到沸点,但到了沸点后,内外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7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为缩短实验时间,小强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强观察到: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如图丙中___________图。(选填“A”或“B”)

(4)小强同学想提高水的沸点,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这种做法___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来源】

【答案】68继续吸热温度不变A不可行

【解析】解:(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68℃。

(2)由图象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3)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B图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的温度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故图A符合水沸腾时的现象;答案为A。

(4)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不能使气压增大,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这种做法不可行。





76.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封闭电热水袋,其性能参数如表中所示。已知电热水袋加热效率为80%,水的比热容c=4.2×103J/(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将袋内20℃的水加热到自动断电,求:



(1)袋内水吸收的热量

(2)需要的加热时间

【来源】

【答案】(1)1.68×105J;(2)525s。

【解析】(1)由ρ=m/V可知,袋内水的质量是:m=ρ水V=1.0×103kg/m3×1.0×103=1kg,

由Q吸=cm(t-t0)可知,袋内水吸收的热量是:Q=cm(t-t0)=4.2×103J/(kg?℃)×1kg×(60℃-20℃)=1.68×105J;

(2)由η=Q/W可知,加热过程消耗电能是:W=Q/η=1.68×105J/80%=2.1×105J,

由P=W/t可知,需要的加热时间是:t=W/P=2.1×105J/400W=525s。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吸热公式、电功公式、效率公式等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表格中的有用的信息,难度不大。

77.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烧杯中盛有20℃、质量为100g的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至沸腾,假如完全燃烧酒精3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____?

(2)此过程中酒精灯烧水的热效率___。

(3)科学研究表明: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汽需要吸收2.26×103J的热量。水开始沸腾后持续观察沸腾现象,同时发现水的质量减少了5g,求此过程水汽化成水蒸气所吸收的热量_____。

【来源】

【答案】3.36×104J37.3%1.13×104J

点睛:(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和水的温度变化,根据Q吸=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知道酒精的热值和质量,根据Q放=mq求出酒精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和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比值即为烧水的效率;(3)根据1g100℃的水汽化成同温度的水蒸汽需要吸收的热量求出5g的水完全汽化成同温度水蒸气所需要吸收的热量。

78.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合作测量电磁灶的加热效率。他们关闭家中的其他用电器,只让电磁灶接入电路中烧水,水的质量为2kg。小明负责观察电能表(如图),小亮负责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5min电能表上的转盘转了200r,水的温度恰好升高了50℃。求解下列问题: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磁灶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3)电磁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

【来源】

【答案】4.2×105J2000W70%

【解析】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温度变化以及比热容,根据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1200r∕kW?h表示用电器每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表盘转动1200圈,据此求出转200r消耗的电能,根据求出2min中电水壶实际功率。

(3)根据效率公式计算出效率。

解答:(1)水吸收的热量;

(2)电磁灶消耗的电能,电磁灶的实际功率;

(3)电磁灶烧水的效率。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和电功公式、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从题文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79.如图甲所示的九阳豆浆机,由打浆和电热两部分装置构成。中间部位的打浆装置是电动机工作带动打浆刀头,将原料进行粉碎打浆;外部是一个金属圆环形状的电热装置,电热装置的简化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开关S可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R1、R2是发热电阻,豆浆机的主要参数如下表。请解答下列问题:



(1)某次向豆浆机中加入黄豆和清水共1.0kg,打浆完成后浆的初温为40℃,加热该浆使其温度升高到10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___?[设该浆的比热容为4.0×103J/(kg?℃)]

(2)电阻R1和R2的阻值分别为多大________,_______?

(3)该九阳豆浆机同时处于打浆和加热时,正常工作lmin所消耗电能为多大_____?



【来源】

【答案】2.4×105J48.4Ω151.6Ω70800J

点睛:(1)利用Q吸=cm(t﹣t0)求加热该浆需要吸收的热量;(2)由图知,当S接a时,电路中只有R1,电阻较小,由P=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大,为加热档;当S接b时,电路中R1、R2串联,电阻较大,由P=可知,此时电功率较小,为保温档;利用P=求R1、R串;再利用串联电阻的特点求R2;(3)该九阳豆浆机同时处于打浆和加热时,求出总功率,再利用W=Pt求正常工作lmin所消耗电能。

82.为响应国家“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号召,我市新上线一批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新型公交汽车,其参数如图所示某次行驶过程中,汽车搭载人员及物品共3000kg所受阻力为总重力的0.01倍。在40s时间内匀速直线行驶400m,共消耗天然气0.025kg(天然气完全燃烧,其热值为6.4×107J/kg,g=10N/kg)。针对此次行驶过程,求:



(1)汽车对地面的压强

(2)汽车的功率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来源】

【答案】(1)4×106Pa;(2)16kW;(3)40%。

【解析】(1)车、人、货物的总重为:



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





四、填空题

83.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2)当管向右喷落汽时“船体”获得喷出的蒸汽对其向左的推力,这说明了_____。



【来源】

【答案】热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解:(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被水吸收而增大水的内能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内能的;(2)由图可知,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时给空气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给水蒸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推动蒸汽船前行。

点睛:改变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4.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冲程。汽油机工作时要产生大量的热,通常采用水循环将热带走,这是利用水_____的特性。

【来源】

【答案】压缩比热容大

【解析】(1)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2)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点睛:(1)在热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2)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85.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来源】

【答案】振动无规则运动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满路飘香麝”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86.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c水=4.2×103J/(kg?℃)]。

【来源】

【答案】20

【解析】根据的变形式解答。

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则水温降低:



点睛:重点是物体吸、放热公式的应用,注意很多题目中给的条件都是水的体积,要记着将体积换算为质量才可以代入公式计算。

87.进入泸州市古蔺黄荆老林风景区时,我们闻到了花香,这是花香分子的_____现象;不能随意丢弃饮料瓶,因为透明饮料瓶内进入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_作用,容易引发火灾;景区照片通过手机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是靠_____来传播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

【来源】

【答案】扩散会聚电磁波

【解析】(1)我们闻到了花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是由于花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形成的;(2)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树叶燃烧,造成火灾;(3)手机上的微信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点睛:(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花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越快,人们闻到的花香味越浓烈;(2)透明圆塑料瓶装水后,中间后而边缘薄,类似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3)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88.小薇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为0.5kg,初温为58,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则当地大气压比一个标准大气压_____(选填“高”或“低”),本实验中水加热至沸腾至少吸热_____J。已知c=4.2×102/(kg·)

【来源】

【答案】低8.4×104

89.标有“220V,2000W“的“即热式”电热水龙头,其加热电阻丝的阻值是_____Ω;在额定电压下工作21s,若不计热量损失,能够使_____kg的水从15℃上升到35℃.[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来源】

【答案】24.20.5

【解析】根据计算“220V,2000W"的“即热式”电热水龙头的电阻为:



在额定电压下工作21s,不计热量损失,产生的热量为:



水从15℃上升到35℃.水的质量为:



90.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产生的,“满路飘香麝”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

【来源】

【答案】振动无规则运动

【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满路飘香麝”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91.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_____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_较大的缘故。

【来源】

【答案】热传递比热容

【解析】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是身体吸收了热量,所以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

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低。

点睛:水的比热容较大,注意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解释海陆性质的不同等。

92.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盘子里的汤汁是水蒸气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烹饪时,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发生了_____现象。

【来源】

【答案】液化扩散

【解析】隔水蒸鸡是海南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鸡肉用盘子盛好放在装有清水的汤锅上蒸熟。

由于鸡与水不接触,所以盘子里的汤汁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烹饪时,整个房间都能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发生了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

点睛:牢记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律热运动之中,分子运动形成了扩散现象。

93.某家庭用的电热水器将体积为60L,温度为20℃的自来水加热到5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J[水的比热容4.2×103J/(kg·℃)].若热水器的功率为2000w,用时5000s,则该热水器的效率为__________.

【来源】

【答案】7.56×1065.6%

【解析】Q=cmΔt=4.2×103J/(kg·℃)×1.0×103kg/m3×60×10-3m3×(50℃-20℃)=7.56×106J;效率η==75.6%.

点睛:本题考查热量的相关计算。(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求出水温度的升高值,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2)根据W=Pt可求得消耗的电能;(3)水吸收的热量与消耗的电能之比等于燃气灶的效率。

94.小明的爸爸新买了一辆燃油小汽车,小明估测了一下小汽车的宽度约为200______(填长度单位);刚打开车门,他就闻到一股气味,爸爸告诉他这其实是物理学中的_______现象;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______(选填“轮胎”、“地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汽车依靠发动机工作时的______冲程获得动力.

【来源】

【答案】cm扩散轮胎做功

【解析】小汽车的宽度在2m左右,也就是200cm;汽车中的气味是因为汽车中物质的扩散而来;轮胎变形对地面产生了压力;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对外做功提供动力。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长度估测、分子动理论、弹力、热机。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

95.游乐园的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过程中,动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臀部有灼热感,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来源】

【答案】不变做功

【解析】匀速下滑,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臀部有灼热感是通过摩擦做功,把机械能变为内能。

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及内能改变的方式。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所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

96.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____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_____J.[C牛奶=2.5×103J/(㎏·℃)]



【来源】

【答案】热传递1.25×104

【解析】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牛奶通过吸收热水释放的热量而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由图中乙,可知250g牛奶在热水中温度升高到40℃,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计算吸收的热量时,注意单位要统一,即质量单位要换算成主单位才可代入公式计算。

97.打开收音机,将调谐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并将音量放大;取一节旧的干电池和一根导线,靠近收音机,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极相连,再用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另一极时断时续地接触,你会从收音机里听到“咔嚓”声,此实验可以证明_____的存在;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

【来源】

【答案】电磁波引力

点睛:(1)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着电磁波;(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98.如图所示是发动机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了冷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较大的特性,若水箱中装有10kg的水,水温上升1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_J.(c水=4.2×103J/(kg?C))。



【来源】

【答案】比热容4.2×105

【解析】(1)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热量,这些热量如不及时带走会影响机器的正常工作。由公式Q=cm△t知,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与其它液体比较,因为水的比热最大,所以吸收的热量最多,冷却效果最好;(2)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kg?℃)×10kg×10℃=4.2×105J。

点睛:(1)与其它液体相比,水的比热最大,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最多;(2)已知水的比热、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利用Q=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99.2018年2月1日起,扬州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这是因为燃放时,会引起周围空气_______而产生噪声;同时由于分子在________,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不仅如此,还会增加PM2.5等颗粒物的危害,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_______(毫米/微米)的颗粒物。

【来源】

【答案】振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微米

【解析】(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会使人们闻到浓烈的火药味。(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

点睛:(1)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2)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而产生扩散现象。(3)PM2.5后的单位应该是微米,即2.5μm。

100.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0.5kg、温度为70℃的水放出4.2×104J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了_____℃[c水=4.2×103J/(kg?℃)]。

【来源】

【答案】20

点睛:重点是物体吸、放热公式的应用,注意很多题目中给的条件都是水的体积,要记着将体积换算为质量才可以代入公式计算。

101.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在一定条件下,1吨垃圾能榨出170kg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则这些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来源】

【答案】6.8×109内

【解析】解: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02.历史上大国的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开发利用海洋,是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如图所示,是我国矗立在东海的风力发电厂,风力发电机靠叶片的风力的推动下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把风能转化为电能。这种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风能属于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来源】

【答案】电磁感应可再生

【解析】分析:(1)发电机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

(2)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风力发电是将风能即机械能通过电磁感应现象转化为电能;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属于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可再生。

【点睛】本题考查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要注意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区分;可再生能源是将来我们主要的发展方向,也是考试中的热点,应注意多了解。

103.能源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与C相比,A、B发电的共同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A的能量转化方式是把______能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

【来源】

【答案】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无废渣废气排放)风

【解析】分析:(1)从图片可以看出火力发电的缺点来分析A、B发电的共同优点;

(2)根据能量的转化来分析。

解答:(1)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绿色环保;

(2)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节约资源(或绿色环保/无废渣废气排放)(2).风

【点睛】本题考查了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解题时可以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即可。本题从图片ABC入手,首先考虑是否节能和环保。

104.泸州沱江六桥全程长4km,桥面设计为双向8车道,中间预留了轻轨线路,于2018年1月通车。一辆小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全程,速度为50km/h,受到的阻力恒为60N,通过全程所需的时间为_____min,牵引力所做的功为_____J;若通过全程消耗了0.2kg的汽油,汽油机的效率为_____。(已知热值q汽=4.4×107J/kg)

【来源】

【答案】4.82.4×10527.3%

【解析】(1)由v=可得,通过全程所需的时间:t==0.08h=4.8min;(2)因为匀速通过大桥,所以牵引力F=f=60N,牵引力所做的功W=Fs=60N×4×103m=2.4×105J;(3)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mq=0.2kg×4.4×107J/kg=8.8×106J,汽油机的效率η=×100%=×100%≈27.3%。

点睛:(1)根据速度的变形公式计算所需的时间;(2)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牵引力的大小,然后利用W=Fs可求得牵引力所做的功;(3)根据Q=mq可求得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η=可求得汽油机的效率。

105.常规潜艇以四冲程柴油内燃机为动力,工作时包括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冲程;核潜艇利用核反应堆发生核裂变提供动力,其核能是_____(选填“新能源”或“常规能源”);在海面下潜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重力_____下潜过程中受到的重力(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来源】

【答案】压缩新能源小于

【解析】(1)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核能是人们最近开始使用、有待推广的能源,所以是新能源;(3)潜水艇在海面下上浮,应通过水仓排水而减小自身的重力,由于重力小于浮力故潜水艇会上浮;潜水艇要潜入水中,应通过水仓进水而增大自身的重力,由于重力大于浮力故潜水艇会下沉;所以在海面下潜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重力小于下潜过程中受到的重力。

点睛:(1)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它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其中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判断;(3)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故要想下潜应通过水仓进水而增大自身的重力。

108.合理分类和利用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在一定条件下,1吨垃圾能榨出170kg燃料油,若燃料油的热值为4.0×107J/kg,则这些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来源】

【答案】6.8×109内

【解析】解:燃料油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时燃料油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111.天然气热水器将40kg的水由22℃加热到42℃,水的内能增加了_____J,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_____方式实现的,若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有84%被水吸收,需要消耗_____kg的天然气。已知c水=4.2×103J/(kg?℃),q天性气=4×107J/kg。

【来源】

【答案】3.36×106热传递0.1

点睛:(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3)利用η=求天然气完全燃烧出的热量,再利用Q放=mq求需要天然气的质量。

112.甲图中,迅速向下压活塞,能量的转化情况是_____。乙图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中与甲图能量转化情况相同的是_____(选填图中的代号)。



【来源】

【答案】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解析】分析:(1)对物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2)由进气门和排气门的关闭和打开情况、活塞的上行和下行情况来判断是哪个冲程;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

解答:图甲中,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

图乙中:A、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

B、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符合题意;

C、两个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是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排气门打开,进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是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

故答案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点睛】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内能以及内燃机冲程的能量转化,是比较基本的问题,要重点掌握。

113.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我市各中小学在日常防治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图题图,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来源】

【答案】37.9(37.80~37.90都可给分)

【解析】分析:常用温度计的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9℃。

故答案为:37.9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读数,属于基本技能,难度较小,容易解答。

114.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探究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6min时的内能_____第8min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_____倍(被加热物质的质量和吸、放热功率不变)。



【来源】

【答案】小于2

【解析】(1)晶体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所以第6min时的内能小于第8min时的内能;(2)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AB段温度升高10℃,被加热4min;在CD段温度升高5℃,被加热4min;则该物质在AB段吸热与CD段吸热之比为1:1,根据Q=cm△t可得,,所以该物质在CD段的比热容是AB段比热容的2倍。

点睛:(1)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热而不升温,但内能增大;(2)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熔化过程中质量不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加热时间成正比,根据Q=cm△t可判断比热容的比值。

115.将一瓶饮料在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用毛中擦干后过一会几又会变湿,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该现象需要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来源】

【答案】液化放热

点睛: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116.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的原理制成的。小华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而言,它的_____(选填“密度”、“质量”或“内能”)在增大。

【来源】

【答案】热胀冷缩内能

【解析】解:(1)实验室和家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大小与温度无关;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在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水银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密度的公式可知其密度减小。

点睛: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是液体,因此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物体的质量与温度无关,物质的密度、内能与温度有关。

117.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第5min时处于_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来源】

【答案】晶体固液共存

点睛: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7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118.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________吸热所致;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____吸热所致.(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来源】

【答案】液化汽化熔化

【解析】夏日炎炎,小东从开着空调的屋内刚走到室外时,镜片的温度低,而室外的温度高,所以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汽化是吸热过程,所以他在游泳池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汽化(蒸发)吸热所致;

熔化也是吸热过程,所以他买了冰棒含嘴里过了一会感觉到凉快是由于冰棒熔化吸热所致。

点睛:重点是物态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一些物态变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19.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_____;_____。

【来源】

【答案】水的反常膨胀水的比热容大

【解析】常用的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原因有:

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测温时,对测量物体的温度影响较大,且需要时间更长;

水在0oC就开始结冰,100oC时开始沸腾,所以测量范围较小;

水在0oC-4oC会出现反常膨胀的现象,也不适合做测温液体。





120.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是否跟雨滴的大小有关”持有不同的意见,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他们从网上查到,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接近地面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雨滴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系数,是个定值),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ρ,比热为c,球的体积为V=4/3πr3.(注: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接近地面时,大雨滴的下落速度_________小雨滴的下落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_。

(3)假设半径为r的雨滴在近地面下落h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雨滴的内能,则雨滴的温度升高了多少_________?

【来源】

【答案】πr3ρg大于推理过程详见解答

【解析】(1)雨滴的体积为V=r3,由得雨滴的质量m=V=r3,雨滴重力G=mg=r3;(2)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f=G,又∵f=kSv2=kr2v2,G=r3,∴kr2v2=r3,∴v=,又∵k、ρ、g均为定值,∴r越大,速度越大,即在近地面大雨滴的下落速度大于小雨滴的下落速度;(3)设雨滴的质量为m,∵W=Q,由∵W=mgh,Q=cm,∴mgh=cm,∴.

点睛:1.已知球的体积为V=4/3πr3,由G=mg和m=V推到出雨滴重力;2.雨滴接近地面时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f=G,由此得出速度v的表达式,从而得出v与r的关系;3.重力对它所做的功全部转化为雨滴的内能,即W=Q,进而求雨滴升高的温度的表达式。

121.在实践活动中,小刚所在的兴趣小组对电热水壶进行了研究与计算。



(1)如图所示,电热水壶使用的都是三脚插头,中间较长的脚连接的是电热水壶的金属外壳,插入三孔插座后可将其与______相连,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壶底的加热盘烧水时是通过______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2)电热水壶的铭牌如右表所示,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是多少__________?

(3)为了测量电热水壶的加热效率,小刚在壶中加入额定容量的初温为15℃的水,在额定电压下将其加热到沸腾,用时7min,已知烧水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则该电热壶的加热效率为多少_________?

(4)小刚发现电热水壶的电源线都比较短,上网查询后发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电热水壶使用的电源线不能过长,横截面积不能过小,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________。

【来源】

【答案】地线热传递9.1A85%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在导体的材料一定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电热水壶使用的电源线不能过长,横截面积不能过小

【解析】分析:(1)三孔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三脚插头的接法是中上的要与用电器外壳相连,插入三孔插座后可将其与地线相连;改变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

(2)根据公式来计算正常工作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

(3)利用算出电能,算出热量,再利用算出该电热壶的加热效率;

(4)根据焦耳定律和电阻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1)如图所示,电热水壶使用的都是三脚插头,中间较长的脚连接的是电热水壶的金属外壳,插入三孔插座后可将其与地线相连,防止漏电时对人造成伤害。壶底的加热盘烧水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故答案为:(1).地线(2).热传递(3).9.1A(4).85%(5).因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在导体的材料一定时,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而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在通过导体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电热水壶使用的电源线不能过长,横截面积不能过小。

【点睛】解本题的关键:1、由图看出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和额定容积等;

2、由热水壶的容积算出满壶水的质量,知道水的比热容,然后由计算。

122.北京8分钟

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表演惊艳全世界,同时宣告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短短8分钟的表演却蕴涵着大量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闭幕式上,演员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道具进行轮滑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为达到最佳表演效果,需要严格控制道具的质制作团队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和创新,经过反复对比和测试,最终确定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最终版的熊猫木偶道具质量仅为10kg装载着大屏幕的机器人与轮滑舞者进行了互动表演,为体现冰雪主题,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用冰雪制成的“冰屏”,每块“冰屏”长3m。为保证“冰屏”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冰屏”的整个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之间的距离达到微米级,经过风洞测试,每块“冰屏”都能承受15m/s的风速,目前我国的“冰屏”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舞台上要求演员衣服轻薄,动作舒展流畅,由于现场气温低至﹣3℃,为做好演员的保暖工作,超薄保暖服采用了超级新型纳米材料﹣一石墨烯发热膜、演员上场前,需先对服饰内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石墨烯发热膜保暖服可在﹣20℃的环境中工作4小时,确保了演员穿着舒适和演出成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熊猫木偶道具选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作为制作材料,除了考虑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外,还因为这些材料____较小;

(2)演员在地面上做曲线运动时,受到的力是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3)在对“冰屏”进行抗风能力的风洞测试中,让屏幕正对风的方向,若增大风速,风对屏幕产生的压强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4)在给保暖服内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_____能;保暖服通电发热是通过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方式增加保暖服的内能。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

【答案】密度非平衡力变大化学做功

123.理化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___水。

(2)人体摄入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_。

(4)用洗洁精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________。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来源】

【答案】硬碘低乳化尼龙手套

【解析】分析:(1)根据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硬水解答;

(2)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

(4)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解答;

(5)根据材料的分类解答。

解答:(1)烧水时易生水垢的水属于硬水;

(2)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合成甲状腺激素,碘摄入过量或不足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3)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4)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5)尼龙手套、玻璃茶杯、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尼龙手套。

答案:(1).硬(2).碘(3).低(4).乳化(5).尼龙手套

【点睛】理化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理化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1

















献花(0)
+1
(本文系百眼通学习首藏)